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1 谁能传播声音(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1 谁能传播声音(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2-01 08:23:24

文档简介

《谁能传播声音》课后反思
科学课堂与一般课堂不同,它通过引领儿童对各种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观察、探究、获取各种事实证据,帮助儿童发现科学规律,掌握科学知识,其本质特点在于“求真”,是一种以“理”启“智”的过程。因此,我在执教《谁能传播声音》一课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归纳,组织学生通过充分感知、深刻体验后有所发现;通过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挖掘教材,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
教师如果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合理的对知识进行分解,那么这节课肯定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解:一是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知道声音的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固体;二是让学生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在对教材进行了细致的目标分解后,我就开始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针对教学目标一,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活动,第一个是演示实验,通过“空气能传播声音”与反向实验“真空中的电铃”,验证气体能传播声音。第二个是分组实验,通过小组合作选择实验内容,验证液体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针对教学目标二,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由水波过渡到声波,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交流声音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方向。
正因为目标定位准确,活动设计也显得特别清晰,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也比较到位。
基于学生的兴趣,合理的选择实验器材。
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对于器材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想成功地通过实验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实验现象,通过现象让学生来总结出实验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器材的选择是否合理,否则就会把学生引入知识的误区。在进行固体和液体能否传播声音的实验时,我觉得实验器材一定要多样化。如探究固体能传播声音,不能只探究了课桌能传播声音,课桌是木头做的,木头是固体,就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这样做太勉强。我们身边的固体很多,如木头、金属、玻璃、墙、棉线等都是固体,可以每个小组探究一种固体,这样等实验完成后,各个小组来汇报,全班同学就收获了很多物体能传播声音,最后归纳出:这一类属于固体,刚才我们的实验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在探究液体能够传播声音时,液体也要多样化,常见的牛奶、果汁都可以一试,不要只探究了水能传播声音,就说液体能传播声音,只验证单一的物体,说服力小了些。
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合作设计研究过程环节,多样的实验材料给了学生以启迪,因此,研究声音能否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大部分小组都能比较容易地设计实验方案,最终获得成功体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经验。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的评价激励语言少,学生的回答很精彩,可老师的点评还是比较单一,不够到位,应该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语言要规范、简练、严谨,今后在这方面还是应该多注意。
《谁能传播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作假设性解释并提出自己的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并开展声音传播的实验。
2.在无拘无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获得学习的乐趣。
3.知道声音能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重点】
学生实验、自主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教学准备】
闹钟、水槽、水、果汁、牛奶、塑料袋、小石子、木尺、铁棒、土电话、蜡烛、打火机、鼓槌、大鼓、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跳跳鱼》的动画,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师:跳跳鱼为什么睡不着?是什么把声音传到跳跳鱼的耳朵里了?
生交流猜测。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大家都认为是“空气”把声音传给了跳跳鱼,那么空气真的能传播声音吗?我们用什么方法验证?
实验探究一:空气能否传播声音
认识材料,讨论方案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鼓、鼓槌、两支蜡烛、打火机,根据这些实验器材你能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方案呢?小组交流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为了验证猜想,你们采取了不同的实验方案,科学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求异的精神。刚才几个小组的方案设计的都非常好,综合起来实验方法大致是——点燃蜡烛,一个放在离鼓比较近的位置,一个放在较远的位置,敲鼓,观察蜡烛火焰的现象。
对于这个实验你能为大家提点建议吗?
开始实验
汇报交流
大家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实验现象:击鼓时离鼓近的蜡烛火焰抖动的剧烈,而离鼓远的蜡烛火焰抖动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生答:我们前面学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觉得可能跟振动有关。
师: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后,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出去的?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当我们往平静的水面投放石子时,会出现一圈一圈的波纹向外扩散,并且波纹一圈比一圈弱,我们把它们叫做水波。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向外扩散,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的产生与水波相似,它也是一圈一圈地,并逐渐减弱。
师:声波是声音传播的方式,我们每天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家觉得它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
生:四面八方。
师: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上课铃响后,操场上各个地方的人都能听到铃声;老师说话的声音,无论在教室哪个位置的人都能听到……
师:这些都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
师问:大家看水波、声波的资料,你觉得这两种波有什么异同?
生答:这两种波都是一大圈一大圈的向外扩散,并逐渐减弱,最后消失;不同点:水波只能沿着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板书)
师:现在咱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击鼓时离鼓近的蜡烛火焰抖动的剧烈,而离鼓远的蜡烛火焰抖动不明显?”。
生答:离鼓近的位置声波强,蜡烛火焰抖动剧烈,离鼓远的位置声波弱,蜡烛火焰抖动不明显。
师:敲鼓时我们听到了鼓声,鼓声是以什么形式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声波传到我们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进一步追问“同学们再想一下,鼓、火焰、我们之间有什么物质?”
“空气”
“对,空气,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空气能传播声音,这也说明我们前面的猜想是正确的,也就是气体能传播声音。”(教师板书“气体”)
4、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我们通过上面的实验已经了解到气体能传播声音,那么没有空气能传播声音吗?
指名大胆猜想。
播放视频:真空中的电铃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铃声有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刚放进去时铃声很大,随着空气被抽出,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在充气过程中铃声越来越大,最后声音和刚放进去一样大。
教师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答:说明了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实验探究二:探究固体、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提出问题:
师:动画片中跳跳鱼把闹钟扔进水里依然能听见声音,说明了什么?你觉得除了空气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传播声音??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2)介绍材料,讨论方案
刚才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实验研究一下,声音到底能不能在这些物体当中传播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实验包2:闹钟,打开它的开关可以发出声音,不透水的塑料袋,石子,还有水、果汁、牛奶等液体。猜测一下,这一组可以来验证什么?
生:验证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做这个实验?
生汇报。
师:谁还有补充?
你觉得做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答:要把塑料袋夹紧,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效果等。
实验包3:铁棒、木尺、简易电话。要验证它们能不能传播声音,可以怎么做?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汇报。
师:谁还有补充?
你觉得做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
生答:在挠物体时动作一定要轻,不要大声喧哗;说话的时候声音要小到其他人听不见。
(3)开始实验
每个小组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做完实验后,也可以探究一下你身边的材料能不能传播声音?请各组长领取实验材料。
教师巡回指导,随时发现问题,并帮忙解决。
(4)汇报交流:
师:做完实验的小组请坐端正。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用土电话做实验的小组先来展示吧。
学生边做边解释。
师:他们的实验能不能说明土电话能够传播声音?
我们掌声送给他们。
用木尺做实验的小组,你们能不能听到声音?
用铁棒的小组,你们能不能听到声音?
用液体的小组,哪个小组来和我们分享你们的实验?
学生边做实验,边解释。
师:大家一起来仔细观察他们的实验,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这个实验仅仅说明了牛奶能传播声音吗?请看,从敲击石子发出声音到我们的耳朵,中间都是经过了哪些物质?
生:牛奶、水槽、空气。
这个实验说明了牛奶、水槽、空气都能传播声音。
(5)补充实验:
哪个小组还验证了自己身边的材料能不能传播声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6)小结:像木尺、土电话、铁棒、桌子等,这一类属于固体;水、果汁、牛奶属于液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固体、液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快乐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这些物质都是声音传播的媒介,我们把它们称为介质;声音靠声波向外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利用这些声音传播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一同进入知识巩固应用环节。
知识巩固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吗?
幻灯片一:飞机经过时,我们不用抬头看就知道飞机通过。
幻灯片二:宇航员在太空,走出飞船后必须借助工具才能进行语言交流。
幻灯片三:水上芭蕾选手的头部潜入泳池中时,仍能随音乐起舞。
幻灯片四:小狗睡觉时,总是把耳朵紧贴地面,有人走近时,它马上就能知道。
师:同学们,自然界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受到大自然的启迪:出示电子音乐捕鱼和贝多芬创作图片。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奥秘,进行更多的发明创造。
五、拓展活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关于声音,同学们肯定还有很多其他哪些想要探究的问题,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课下通过查找资料和实验,继续你的课外探究之旅吧!
六、板书设计
谁能传播声音
固体
液体
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方向 :四面八方
《谁能传播声音》评测练习
我来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 )能否传播声音。
实验材料
我们的猜想
方法
现象
结论
我来填空。
、 、 都能传播声音。
任何声音都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 。
宇宙中,宇航员交谈要靠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我来解释。
小狗睡觉时,总是把耳朵紧贴地面,有人走近它马上就能知道。
钓鱼时,我们在岸上要保持安静,一旦发生声响,鱼就吓跑。
飞机经过时,我们不用抬头看就知道飞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