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课时复习课——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记住光速
b.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能判断物体的颜色
c.举例说明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
d.描述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e.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f.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g.能使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h. 会简单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知道近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整理归纳的能力和审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建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 启发 质疑
[教 具] PPT
[教 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复习到用皮肤、鼻、舌、耳、眼等感觉器官来获取外界的各种信息,其中获取信息量最多的是?在何处形成视觉?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光的知识。观察图片:问学生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光学知识?然后请学生回忆本章主要学习了哪几大类跟光有关的知识群?(生检索知识后代表发言)
(二)复习纲要
根据知识类群师生一起逐一整理,学生讲述,老师起补充、提问、启发和引申质疑的作用。
一、光源
师提问:蜡烛是光源吗?多媒体屏幕是吗?怎样的算是光源?
归纳:本身正在发光的物体是光源。电影屏幕、月亮不是光源,烛焰、萤火虫、播放着的电视机是光源。
二、光的传播
归纳: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质疑:这个结论是运用什么科学方法得出来的?(提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光在水中……,光在玻璃中……) —— 归纳法
师:这是科学中常用的方法,师生举例: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等。
师提问:生活中那些现象可以用光是直线传播来解释?(或请选择)生:
师提问:生活中那些例子是利用光是直线传播原理?步枪瞄准、激光准直等
引申:上节讲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一定需要物质吗?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思考:为什么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追问:光在不均匀物质中传播会怎样?(弯折)引出:
板画:光的反射(为形象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引进光线——建立模型)
三、光的反射
归纳:光的反射定律
作图练习:
师问:旁边同学有时看黑板会反光,为什么?
归纳:镜面反射(光污染)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
思考;是否光线射到平直物体表面都会发生镜面反射?
展示图片: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吗?)
归纳:平镜面成像规律
引申:狭小的房间安装上平面镜,可以起到增大空间的效果,当你远离平面镜,像和你还一样大吗?
追问: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平镜面成像还有哪些应用?(古代的潜望术、潜望镜、口腔镜)
过度:光斜射到透明物质表面时,不仅发生光的反射,还会有一部分光透射进入另一种物质并发生光的传播方向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
四、光的折射
1、折射规律
练习:
引申:水中的鱼变浅?筷子、(光路可逆原理,水中的鱼看到岸上的树会怎样?)笔弯折的现象解释?
思考:沙漠中有时会看到天空中出现海市蜃楼,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闪烁的星星?
2、透镜的种类及作用
区别:
凸透镜成像规律(板画或动画展示)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三者在光具座上的位置怎样?
连线练习
3、眼球折光系统及近远视的成因与矫正
思考:雨后天晴,有时天空中会出现七色的彩虹,这是……现象?
五、光的色散
归纳:白光是复色光,通过光的色散分成各种单色光。
思考:观察到物体的各种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三)小结本节要点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光源
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速
光的反射定律
种类:漫反射 镜面反射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光的折射规律
光 对光有会聚作用
成像规律
光的折射 凸透镜 放大镜 U < f
投影仪 f< U < 2f
应用 照相机与眼睛 2f< U
透镜 望远镜与显微镜
光的色散 对光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
应用——近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