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2课时 改写长度单位JJ 三年级下册 六 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后作业探索新知课堂小结当堂检测把物体的长度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探究点 把物体的长度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把下面物品的长度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长1米9分米5厘米长2米60厘米宽1分米8厘米厘 米
分 米
米1 . 9 50 . 1 82 . 6 0你在哪里见到过小数,能说出它们表示的意思吗?限高牌上的小数表示通行的最大高度,视力表上的小数表示视力情况;饮料瓶上的小数表示饮料的净含量;自动铅笔芯的规格有的是0.5毫米,有的是0.7毫米,表示自动铅笔芯的直径。把自己的身高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小试牛刀(教材P52试一试)我的身高是134厘米,是1米3分米4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是1.34米。小试牛刀1.填一填。
(1)6分米=( )米
(2)3米5分米=( )米
(3)4分米3厘米=( )米
(4)1米2分米3厘米=( )米
(5)二点三五米写作( )米,就是( )米( )分米( )厘米。
(6)0.46是( )位小数,1.0是( )位小数,3.333是( )位小数。0.63.50.431.232.35235两一三2.完成统计表,并把名字写在领奖台上。
三(1)班4名同学跳远成绩统计表乐乐笑笑亮亮1.561.701.651.69归纳总结:1.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时,几米,就在小数的整数部分写几,如果不够1米,整数部分就写0占位;几分米,就在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上写几,如果不够1分米,这一位上就写0占位;几厘米,就在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上写几;最后要加上单位名称“米”。
2.一个小数是几位小数,是由它的小数部分决定的。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字,这个小数就是几位小数。1.测量教室门的宽、黑板的长和课桌的高,用小数表示,并读出来。
宽( )米 长( )米 高( )米夯实基础略。2.读出下面的小数。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 我国的“天宫”一号
念碑,高37.94米。 空间实验室,全长
10.4米,重8.5吨。 三十七点九四?十点四? 八点五 3.把下面国旗的长和宽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学校每个星期一升起 的 杨利伟在“神舟”五号
国旗,长1米9分米2厘 飞船上展示的国旗,长
米,宽1米2分米8厘米。 15厘米,宽10厘米。 1.92 米 ? 1.28 米 ? 0.15 米 ? 0.1 米 3.判断:
3米6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是3.6米。( )易错辨析辨析:整厘米数化或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应是两位小数,经常出现是一位小数的错误。
1米=100厘米,“厘米”改成“米”,应该是两位小数。×(1)运用综合法解决小数问题(2)运用数的排列规律解决小数问题
(3)运用分析法解决小数问题4.用1、2、3和小数点可以组成哪些数字不重复使用的小数?请把它们一一写出来。1.23 1.32 2.13 2.31 3.12 3.21 12.3 21.3 13.2 31.2 23.1 32.15.你能根据下面这组数据的排列规律接着往下写吗?
(1)6.3 5.4 4.5 3.6 ( )( )
(2)1.6 2.2 2.8 3.4 ( )( )6.一个三位小数在3与4之间,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最大的一位数,它比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数大5,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数是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数的2倍,请你写出这个小数。2.71.844.63.9487.用卡片 和 组成符合要求的数。
(1)零不读出来,且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2)只读出一个零,且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3)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且这个小数小于1。100.2 200.110.02 20.01 10.20 20.100.102 0.120 0.012 0.021 0.201 0.210 Thank you! 改写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物品,经历用“米”作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长度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3、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出每种物品的长或宽,并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
2、老师出示蓝灵鼠的问题:把上面物品的长度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改写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写不好,老师要作为参与者示范改写一个,特别说明把用几米几分米几厘米表示的物体长度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时,要在“米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3、在学生明确改法后,老师临时出一两道题,请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改一改。
二、说一说:先让学生读教材上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或改写的小数。如:自己的视力是多少,把自己的身高用“米”为单位的数表示等。
三、试一试: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把第五单元实践活动中投沙包时记录的成绩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并进行交流。
三、练一练:
第一题,老师辅助学生实际测量身边的物品。可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如:门和黑板可请学生和老师共同测量;课桌可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测量,一人记录。最后交流记录的结果。
第二、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评判。
第四题,让学生在家中自己测量,用“米”作单位记下测量的结果。如果家里没有这些物品,可选择别的物品代替。
四、小结:交流教法和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