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赢在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七 中外改革
奴隶社会性质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1)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进行改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全体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 ;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2)改革使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开创了古代社会的民主政治的典范
封建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
(1)公元前356年, 任用 进行变法
(2)主要内容:国家承认 ,允许自由买卖; ;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 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
(1)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
进行改革
(2)主要内容: ;改 ,讲 ,采用汉族姓氏,提倡与汉人通婚。
(3)意义:加速了北方各 的进程,促进了
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 )代表人物: 、曾国藩、 、 、张之洞
(3)内容:前期以“ ”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 、 ;后期以“ ”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 、 、 ;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了 等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影响: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大化改新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行 进行改革,使日本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查理·马特改革
(1)公元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 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 ,得到土地的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2)通过这次改革 ,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戊戌变法
(1)1898年,资产阶级 学习日本主张建立 ,实行变法。
(2)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 的作用
俄国农奴制改革
(1)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 ,巩固沙皇统治, 于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废除农奴制
(2)促进了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
(1)1868年, 政府实行变法
(2)主要内容:“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提倡“ ”,向西方学习,发展教育,建立皇军
(3)影响: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罗斯福新政
(1)时间:1933年
(2)目的: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改革
(3)核心措施: ,调整工业
(4)特点:
(5)作用: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模式
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土地改革
(1)1950年,我国颁布《 》,
, 。
(2)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得到土地;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
奠定了基础
三大改造
(1)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2)内容:农业:建立 ,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 ,走集体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 ,进行 。
(3)意义: 的完成,完成了把 的任务,标志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革开放
(1)开始:1978年, 的召开
(2)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城市,重点进行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3)对外开放:1980年,建立 、珠海、 、 四个 。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 ,设立 。现在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吸引了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经济政策
(1)1921年,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2)主要内容:以 ;除大型企业仍有国家经营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3)特点: ,
(4)作用: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发展,是 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 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开始进行改革。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匈牙利改革
1956年,匈牙利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匈牙利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匈牙利成为东欧消费这的天堂;但改革仍未能彻底摆脱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 上台后,首先把经济作为改革的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后来将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改革使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导致了
商鞅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其中哪几次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哪两次改革几乎同时发生?发生在何时?为什么结果迥异?21教育网
2、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异同。
3、我国改革开放是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开始的?1985年我国的改革转向哪里?改革重点是什么?同年开始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什么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和苏联解体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古今中外的成功改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考点一:奴隶社会性质改革
例1:(2017?深圳)伯利克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下列四位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 21·cn·jy·com
A.?????????????????????????????????????????B.?C.????????????????????????????????????????? D?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到顶峰。雅典民主政治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故答案选A。【来源:21cnj*y.co*m】
□考点二:封建性质的改革
例2: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出处:21教育名师】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孝文帝的改革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主要有:第一,规定官吏俸禄,禁止贪污;第二,将国家掌握的荒地分配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第三,迁都(洛阳)和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如讲汉话,穿汉服,与汉族联姻,学汉礼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商鞅为实现民“殷盛”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简要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或者结果。
(3)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
(2)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对先进文化的态度,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时机、国情、体制、政策。
【解题思路】(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为实现民“殷盛”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版权所有:21教育】
(2)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是实行的汉化制度的改革巩固北魏的通知,有利于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有力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级封建化
(3)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改革的时机、改革者的勇气及国情、政策等方面入手。
□考点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例3:19世纪60年代,日俄两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进行的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事先许多人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脚步而将遭到失败……实际上,这场失败的确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21*cnjy*com
——《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什么?
(2)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二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www.21-cn-jy.com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简述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日本、俄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1)农奴制;资本主义工业。
(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条件:资金、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3)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4)改革。
【解题思路】(1)依据材料一关键词: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是一个严重打击,结合所学可知,“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俄国落后的农奴制和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是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4)依据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日本、俄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共同原因是改革。
考点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例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7年11月7日晚9点45分,伴随者“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材料二: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三: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带来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在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
(3)你认为材料三的柱状图中,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苏联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1-c-n-j-y
(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改变这一讲话的模式,苏联先后进行了一些列改革,试从这些改革中举出两例。这些改革均以失败告终,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改革的失败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十月革命史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班,殖民地人民人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新经济政策;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推动。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举例: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改变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影响:苏联解体。
【解题思路】(1)根据材料一的“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根据材料二的“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和“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施行新经济政策,把余粮收集制改为固定的粮食税,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有效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上台以后,施行国家工业化的政策,完成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把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同时在政治上颁布1936年的新宪法,逐渐形成斯大林模式,所以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推动。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斯大林模式越来越僵化,束缚了苏联经济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改变这一僵化的模式,苏联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但最终结果都失败了,这是因为他们都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最终导致了1991年的苏联解体。
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排练历史剧《商鞅变法》,请帮他们找出剧本中的错误( )
A.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B.秦国人纷纷放弃耕田织布,经营小商品买卖
C.一名士兵由于战功显赫,被封官赐爵,赏给土地房宅
D.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制
2.(2017?滨州)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
A.拓跋宏 B.苻坚 C.李世民 D.忽必烈
3.(2017?孝感)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21cnjy.com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
4.(2017?河南)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5.(2017?河北)宣传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 )
A.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B.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C.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D.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6.(2017?鄂州)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21*cnjy*com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7.(2017?陕西)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8.(2017?济南)“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完成以上重大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2·1·c·n·j·y
A.发动战争,开拓海外市场 B.解放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C.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D.科技立国
9.(2017?宿迁)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现了( )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赫鲁晓夫改革
9.(2017?济南)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感到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在,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该日记反映了( )
A.苏联工业建设的背景 B.法西斯统治下的状况
C.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D.二战后美国的状况
10.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1.(2017?孝感)古今中外,危机与改革相伴随,直面危机,勇于改革,是人类追求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内容包括: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织、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踢宅。3,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七年级历史救学参考岳麓版材料二: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材料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考虑,其变法内容中那一条最重要?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哪次变法?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所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典型事例是什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4)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12.(2017?荆门)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情绝,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主张“外交和好,内要自强”。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材料二: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材料三: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情况简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为实现“自强”做了怎样的努力?这些努力在客观上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应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出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中反映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中国速度”和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列举其中一个方面的成就并进行简要阐述。
13.19世纪60年代,日俄两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进行的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事先许多人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脚步而将遭到失败……实际上,这场失败的确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全球通史》材料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什么?
(2)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二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www-2-1-cnjy-com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简述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日本、俄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材料二:罗斯福采用了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就是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一起操纵经济。这也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而美国恰到好处的将二者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摘自网络文章《美国的发展历程》材料三: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材料四: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经济改革纲领,会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法令,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也随之加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61页
(1)列宁要“根据实验做出判断”,这个随之而来的实验是什么?用一句话评价该实验的历史功效。
(2)依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总统消除经济大危机的两项具体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却导致不同的结果。它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2018赢在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七 中外改革
奴隶社会性质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1)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进行改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全体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2)改革使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开创了古代社会的民主政治的典范
封建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
(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2)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推行县制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
(1)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
(2)主要内容:迁都洛阳;改穿汉服,讲汉话,采用汉族姓氏,提倡与汉人通婚。
(3)意义: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 )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影响: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大化改新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行隋唐制度进行改革,使日本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查理·马特改革
(1)公元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2)通过这次改革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戊戌变法
(1)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日本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变法。
(2)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俄国农奴制改革
(1)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巩固沙皇统治,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废除农奴制
(2)促进了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
(1)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变法
(2)主要内容:“废藩置县”;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发展教育,建立皇军
(3)影响: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罗斯福新政
(1)时间:1933年
(2)目的: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改革
(3)核心措施:制定《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
(4)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作用: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模式
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土地改革
(1)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得到土地;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三大改造
(1)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2)内容:农业:建立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建立手工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
(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形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革开放
(1)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城市,重点进行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对外开放: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吸引了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经济政策
(1)1921年,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2)主要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除大型企业仍有国家经营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3)特点: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发展,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开始进行改革。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匈牙利改革
1956年,匈牙利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匈牙利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匈牙利成为东欧消费这的天堂;但改革仍未能彻底摆脱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作为改革的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后来将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改革使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导致了苏联解体
商鞅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其中哪几次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哪两次改革几乎同时发生?发生在何时?为什么结果迥异?21教育网
答:商鞅变法、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改革派掌握了实权;全面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没有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2·1·c·n·j·y
2、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异同。
改革名称
罗斯福新政
改革开放
不同之处
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遭受十年“文革“的浩劫,百废待兴
挽救措施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意义
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相似之处
都是在国家危难的情况下进行的;都借鉴了别国的经验;都有制度创新,都没有改变原有制度,都巩固、完善和发展了原有的制度;都比较成功,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解放思想,顺应历史潮流;立足国情,遵循客观规律;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善于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优越性;顺应民意;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等。
3、我国改革开放是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开始的?1985年我国的改革转向哪里?改革重点是什么?同年开始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什么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和苏联解体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1·cn·jy·com
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苏联解体;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背离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古今中外的成功改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答: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要符合历史潮流、时代潮流、发展规律和人民意愿。中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21·世纪*教育网
□考点一:奴隶社会性质改革
例1:(2017?深圳)伯利克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下列四位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 【来源:21cnj*y.co*m】
A.?????????????????????????????????????????B.?C.????????????????????????????????????????? D?21*cnjy*com
【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到顶峰。雅典民主政治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故答案选A。
□考点二:封建性质的改革
例2: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孝文帝的改革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主要有:第一,规定官吏俸禄,禁止贪污;第二,将国家掌握的荒地分配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第三,迁都(洛阳)和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如讲汉话,穿汉服,与汉族联姻,学汉礼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商鞅为实现民“殷盛”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简要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或者结果。
(3)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
(2)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对先进文化的态度,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时机、国情、体制、政策。
【解题思路】(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为实现民“殷盛”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
(2)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是实行的汉化制度的改革巩固北魏的通知,有利于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有力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级封建化
(3)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改革的时机、改革者的勇气及国情、政策等方面入手。
□考点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例3:19世纪60年代,日俄两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进行的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事先许多人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脚步而将遭到失败……实际上,这场失败的确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2-1-c-n-j-y
——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什么?
(2)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二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简述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日本、俄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1)农奴制;资本主义工业。
(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条件:资金、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3)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4)改革。
【解题思路】(1)依据材料一关键词: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是一个严重打击,结合所学可知,“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俄国落后的农奴制和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1*cnjy*com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是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4)依据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日本、俄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共同原因是改革。
考点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例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7年11月7日晚9点45分,伴随者“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材料二: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三: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带来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在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
(3)你认为材料三的柱状图中,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苏联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改变这一讲话的模式,苏联先后进行了一些列改革,试从这些改革中举出两例。这些改革均以失败告终,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改革的失败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十月革命史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班,殖民地人民人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新经济政策;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推动。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举例: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改变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影响:苏联解体。
【解题思路】(1)根据材料一的“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根据材料二的“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和“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施行新经济政策,把余粮收集制改为固定的粮食税,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有效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上台以后,施行国家工业化的政策,完成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把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同时在政治上颁布1936年的新宪法,逐渐形成斯大林模式,所以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推动。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斯大林模式越来越僵化,束缚了苏联经济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改变这一僵化的模式,苏联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但最终结果都失败了,这是因为他们都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最终导致了1991年的苏联解体。
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排练历史剧《商鞅变法》,请帮他们找出剧本中的错误( )
A.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B.秦国人纷纷放弃耕田织布,经营小商品买卖
C.一名士兵由于战功显赫,被封官赐爵,赏给土地房宅
D.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制
【考点】商鞅变法
【解析】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相关的内容,选项AC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B、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故选B。
2.(2017?滨州)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
A.拓跋宏 B.苻坚 C.李世民 D.忽必烈
【考点】北方民族的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拓跋宏是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的皇帝,他迁都洛阳并实行改革,“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苻坚是氐族人,李世民是汉族人,忽必烈是蒙古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17?孝感)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
【考点】洋务运动 【解析】据所学知,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洋务派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师夷长技、自强。故选A。4.(2017?河南)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的成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2017?河北)宣传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 )
A.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B.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C.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D.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考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幅图的内容分别是: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可知,共同反映了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所以答案选A。6.(2017?鄂州)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洋务运动【解析】根据课本所学,洋务运动是清朝地主阶级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弓}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因为没有触及清朝的封建制度,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题文评论的是洋务运动。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2017?陕西)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www-2-1-cnjy-com
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考点】经济特区 【解析】注意图中开始时间是1980年,这一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开始对外开放,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对外开放逐步深化。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后的进出口总额和引进外资的总量逐年增加,该局面的出现主义得益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故选B。21cnjy.com
8.(2017?济南)“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完成以上重大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www.21-cn-jy.com
A.发动战争,开拓海外市场 B.解放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C.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D.科技立国
【考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完成以上重大跨越的根本因素是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了世界强国。故选C。
9.(2017?宿迁)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现了( )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赫鲁晓夫改革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选C。
9.(2017?济南)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感到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在,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该日记反映了(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苏联工业建设的背景 B.法西斯统治下的状况
C.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D.二战后美国的状况
【考点】经济大危机 【解析】据材料“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感到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人民深受其害。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生产大幅下降,工人严重失业。涉及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于这种情况,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改革,推行新政。因此,日记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故选C。10.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考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解析】题中“天冷”寓意需要改革的复杂时局,“弄点木材烤烤手”寓意改革以缓解现有的状况,“将整个房子烧了”指改革导致整个局势失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本意是改变原有僵化的政治体制,却适得其反,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1.(2017?孝感)古今中外,危机与改革相伴随,直面危机,勇于改革,是人类追求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内容包括: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织、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踢宅。3,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七年级历史救学参考岳麓版材料二: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材料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考虑,其变法内容中那一条最重要?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哪次变法?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所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典型事例是什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什么?【出处:21教育名师】
(4)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商鞅变法;第1条。(2)百日维新或者戊戌变法,答戊戌维新也对。旧式知识分于强烈反对;地万各级官员大多持观望态度;中央官员多次违抗光绪皇帝的命令;改革遇到障碍,始终没有落实。光绪皇帝没有实权。支持和参与变法的人员很少,力量薄弱等。(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4)改革的领导者要高瞻远嘱、意志坚定,同时掌握实权,做到政令畅通。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当时的实际。改革要措施得当、配套完备,行之有效。人民群众对改革要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要有良好的策略,尽量减少改革中的阻力。改革应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等。【考点】大变革的时代,戊戌变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1)材料一中的卫鞅是商鞅,据此可知它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考虑,其变法内容中第1条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最重要。(2)材料二“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反映的是百日维新或者戊戌变法,答戊戌维新也对;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旧式知识分于强烈反对;地万各级官员大多持观望态度;中央官员多次违抗光绪皇帝的命令;改革遇到障碍,始终没有落实。光绪皇帝没有实权。支持和参与变法的人员很少,力量薄弱等。(3)材料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所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典型事例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包产到户”或答“大包干”亦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4)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节的领导者要高瞻远嘱、意志坚定,同时掌握实权,做到政令畅通。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当时的实际。改革要措施得当、配套完备,行之有效。人民群众对改革要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要有良好的策略,尽量减少改革中的阻力。改革应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等。12.(2017?荆门)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情绝,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主张“外交和好,内要自强”。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材料二: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材料三: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情况简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为实现“自强”做了怎样的努力?这些努力在客观上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应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出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中反映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中国速度”和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列举其中一个方面的成就并进行简要阐述。【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1)开展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阐述;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3)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4)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到2000年,我国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大到小康水平等。【考点】洋务运动,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改革开放【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阐述;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反应的现象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建设者的辛勤劳动,是这一现象的原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描述的是三大改造,这是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的事件。(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到2000年,我国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大到小康水平等。13.19世纪60年代,日俄两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进行的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事先许多人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脚步而将遭到失败……实际上,这场失败的确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全球通史》材料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什么?
(2)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二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简述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日本、俄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1)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2)亚历山大二世;劳动力、资金(3)有选择的向西方学习;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 【考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据材料二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的条件有:劳动力、资金;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3)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有选择的向西方学习。材料三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4)日本、俄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给我们的认识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要想进步就要依据国情进行改革,要有创新的精神,同时还要学习外国的长处。14.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材料二:罗斯福采用了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就是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一起操纵经济。这也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而美国恰到好处的将二者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摘自网络文章《美国的发展历程》材料三: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材料四: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经济改革纲领,会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法令,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也随之加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61页
(1)列宁要“根据实验做出判断”,这个随之而来的实验是什么?用一句话评价该实验的历史功效。
(2)依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总统消除经济大危机的两项具体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却导致不同的结果。它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答案】(1)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对工业的调整;调整农业、金融业、 兴办公共工程。(3)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4)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注民生。【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济大危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此可知,列的实验是新经济政策;历史功效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有: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批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给与补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等。(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从而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受到农民拥护。(4)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改革的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