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西师大版3-6年级西师版数学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西师大版3-6年级西师版数学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2-01 15:05:58

文档简介

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1)》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的乘法算理,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会用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口算,并和同组成员说说你的算法。
26×4= 60×5= 70×3= 20×9=
300×4= 700×6= 210×2= 800×3=
2、填空:
(1)50表示5个( ),4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3个10是( ),10个十是( ),24个十是( )。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2页(例1、例2),回答下面问题:
1、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列式: ,表示A区有( )排座位,每排有( )个座位。
2、口算48×10时,可以想:48×10表示48个十是( );或者48乘1得( ),48乘10得( )。即48×10=( )。
3、这些面粉共重多少千克?列式: ,表示每袋面粉重( )千克,( )袋面粉共重多少千克。
4、口算25×30时,可以想:25×10=( ),( )×3=( );或者25×3=( ),( )×10=( )。即25×30=( )。
5、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可以先把整十数0前面的那个数和( )相乘,计算出的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个0。
【自学检测】 1、口算
23×40= 15×20= 37×50= 54×10=
28×20= 35×30= 90×22= 60×36=
2、学校购买了38套校服,每套40元,一共花了多少元?
【巩固练习】 1、找朋友。
20×18
13×50
48×30
90×14
21×40
64×20
70×33
54×10
840
2310
540
1280
450
1440
1260
360



2、商场搞月饼促销活动,买一盒月饼送一个月饼,王叔叔购买了30盒月饼,每盒18个,王叔叔实际获得多少个月饼?
【拓展练习】 植林大队准备种植一片防风林,如果种植24行,每行种植长度是19米且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1米,这片防风林最多可以种植多少棵树?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2)》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的乘法算理,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会用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口算,并和同组成员说说你的算法。
16×40= 60×25= 30×24= 20×39=
500×3= 70×4= 80×6= 400×5=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页(例3、例4),回答下面问题:
1、口算20×30时,想:20×3=( ),( )×10=( ),即20×30=( );还可以这样想:因为2×3=( ),所以20×30=( )。
2、买20个足球需要多少元?列式: ,表示每个足球( )元,买( )个共需多少元。
3、口算20×90时,想:20×9=( ),( )×10=( ),即20×90=( );还可以这样想:因为2×9=( ),所以20×90=( )。
4、整十数与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可以先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计算出的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个0。
【自学检测】 1、口算。
30×40= 60×20= 80×60= 30×90=
70×20= 50×80= 25×40= 64×30=
2、文具店购买了50盒铅笔,每盒30支,文具店一共购买多少支铅笔?
3、
【巩固练习】 1、列式计算。
(1)30与40相加的和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20,另一个因数是50,积是多少?
(3)比60的70倍多15的数是多少?
2、在□里填入合适的数字。
20×□=1400 □0×□0=4800 □×40=3600
30×□=2100 40×□=3200 □0×□0=1800
【拓展练习】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0×20=( ) 60×40=( ) 60×80=( )
600×20=( ) 600×40=( ) 600×80=( )
60×200=( ) 60×400=( ) 60×800=( )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3)》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算理,掌握笔算算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2、会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笔算,并和同组成员说说你的算法。
134×2= 375×8= 350×4= 209×7=
2、说一说,在一位数乘三位数中应注意些什么?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7页(例5),用笔勾画出疑惑点,回答下面问题:
1、14盒共有多少个卷笔刀?列式: ,表示每盒有( )个卷笔刀,( )盒共有多少个。
2、用算式解决可以:先算()盒有多少个,算式是: ,再算剩下( )盒有多少个,算式是: ,最后算( )盒共有多少个,算式是: 。
3、用竖式计算:
12×14= ( )(个)
1 2
×1 4
4 8 ………( )×( )的积
1 2 ………( )×( )的积 ,这个2在( )位上,为什么?
1 6 8 ………( )×( )的积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先算( ),末尾和( )位对齐,再算( ),末尾和( )位对齐,最后算( )。
【自学检测】 1、算一算。
2、绿色食堂购入22箱牛奶,每箱24盒,共有多少盒?

【巩固练习】 1、笔算。
13×22= 21×12= 24×21= 31×23=
2、李平家种了43棵核桃树,如果每棵树收57kg核桃,李平家一共收了多少kg?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4)》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算理,掌握笔算算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2、会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笔算,并和同组成员说说你的算法。
57×34= 67×28= 12×33=

2、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你是怎么计算的?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8页(例6和议一议),用笔勾画出疑惑点,回答下面问题:
1、这只青蛙25天要吃多少只青蛙?列式: ,表示这只青蛙每天吃( )只害虫,( )天共吃多少只害虫。
2、用竖式计算:
34×25= ( )(只)
3 4
×2 5
1 7 0 ………( )×( )的积
6 8 ………( )×( )的积
8 5 0 ………( )×( )的积
3、想一想你的算法:先用25( )位上的5去乘34得( ),再用25( )位上的2去乘34得( ),乘得的积的末位和( )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得( )。
4、用竖式计算: 79×80= ( )
方法一: 7 9
×8 0
0 0 ………( )×( )的积
6 3 2 ………( )×( )的积
6 3 2 0 ………( )×( )的积
方法二:
7 9
× 8 0
6 3 2 0 ………( )×( )个十的积
5、你更喜欢哪种算法?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自学检测】 1、算一算。
73×21= 96×15= 84×30=
2、红旗小学冬季运动会,有40个方队,每队64人,红旗小学的方队共有多少人?
【巩固练习】 1、判断。
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
⑵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9999。( )
⑶35×40的积末尾只有一个0。( )
2、数学医院。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5)》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发现规律,感悟乘法的性质。
2、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数的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倍”这一乘法性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口算,并和同组成员说说你的算法。
80×2= 30×8= 50×4= 60×7=
2、按规律填空: (1)1,3,9,27,( ),( ),729。
(2),1,5,4,10,7,15,( ),( ),13,25。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9页——10页(例7),用笔勾画出疑惑点,回答下面问题:
1、阅读例7,完成下面的表格。
项目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每时行驶路程(km)
60
60
60
60

行使时间(时)
1
2
6
12

行使总路程(km)
60
2、观察上表,我发现了:
(1)没有变化的是( ),变化的是( )和( );
(2)对比第一列和第二列,行使时间由1小时→2小时,时间( )了2倍,行使总路程由60km→( )km,总路程( )了( )倍;对比对比第二列和第三列,行使时间由2小时→6小时,时间( )了3倍,行使总路程由( )km→( )km,总路程( )了( )倍。
(3))对比第二列和第一列,行使时间由2小时→1小时,时间( )了2倍,行使总路程由( )km→60km,总路程( )了( )倍;对比对比第三列和第二列,行使时间由6小时→2小时,时间( )了3倍,行使总路程由( )km→( )km,总路程( )了( )倍。
(4)任选两列进行对比:我选第( )列和第( )列进行对比,时间由( )小时→( )小时,时间( )了( )倍,行使总路程由( )km→( )km,总路程( )了( )倍。
3、通过对比,我发现了:( )不变,时间( )到原来的( )倍,总路程也( )到原来的( )倍。
4、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或( )到原数的几倍,积也( )或( )相同的倍数。
【自学检测】 1、填一填,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因数
2
2
2
20
200
因数
4
40
400
4
4

8
80
2、完成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1)8×20= (2)3×12=
8×10= 6×12=
8×5= 9×12=
【巩固练习】 1、判断。
(1)一个因数不变,如果积扩大了2倍,说明另一个因数一定扩大了2倍。( )
(2)60×38和6×380的积相等。( )
2、根据规律填空。
因数
32
16
64
16
因数
24
24
48
12

768
768
【拓展练习】 1、有数组(1,2,3),(2,4,6),(3,6,9),(4,8,12)……问第20组的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2、根据算式填空。
24×25=600 △×50=1200 □×5=600 8×☆=600
△=( ) □=( ) ☆=( )
【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1)》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算理。
2、能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笔算下面各题,并和同组成员说说你的算法。
35×43= 68×26= 49×57= 30×52=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13页(例1),用笔勾画出疑惑点,回答下面问题:
1、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信息:(1)有( )所学校;(2)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 )列;(3)每所学校的每列都站了( )人。
2、计算共有多少人,可以:
先算:( ),列式计算: ;再算:( ),列式计算: 。
3、计算共有多少人,还可以:
先算:( ),列式计算: ;再算:( ),列式计算: 。
4、和同桌交流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
【自学检测】 1、洪大伯种花菜,每行种12棵,种了18行。如果每棵花菜重2kg,这些花菜一共重多少千克?
2、张阿姨买了18箱苹果,每箱重26kg,如果苹果5元每千克,张阿姨一共花了多少钱?
【巩固练习】1、果园要运出梨8000千克,上午运出74筐,每筐5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72千米,已经行了11小时,离乙地还有13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拓展练习】 一套运动服65元,王老师给学校篮球队买了13套,又买了2个篮球花了98元,应该付售货员多少钱?
【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2)》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在熟悉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算法算理。
2、能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计算,并和同组成员说说你的算法。
26×74= 36×84= 78÷3= 68÷4=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14页(例2),用笔勾画出疑惑点,回答下面问题:
1、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信息:(1)3箱矿泉水共有()瓶;(2)求24箱矿泉水共有多少瓶。
2、计算24箱矿泉水共有多少瓶,可以:
先算:( ),列式计算: ;再算:( ),列式计算: 。
3、计算24箱矿泉水共有多少瓶,还可以:
先算:( ),列式计算: ;再算:( ),列式计算: 。
4、和同桌交流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
【自学检测】 1、 3只兔子卖了81元,按这样计算,56只兔子能卖多少元?
2、
【巩固练习】
1、
2、
【拓展练习】 李师傅计划17天生产一批零件,平均每天加工84个,实际每天多生产了16个。


【教学反思】
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1)》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感知面积的两个要素: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通过比较面积大小让学生体会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25——26页(例1、例2、例3),回答下面问题:
1、操作:用手摸一摸(1)课桌的面;(2)数学书的封面;(3)文具盒的面。
2、比一比:(1)黑板的面 ,课桌的面 。(填大或小)
(2)黑板上的正方形比长方形 。(填大或小)
(3)找找身边的面: 的面比 的面 。(填大或小)
3、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 。
4、动动手,动动脑:找两片树叶(树叶1和树叶2),用下面的方格纸中比一比两片树叶的大小。
5、树叶 遮住的方格多,树叶 的面积大。
【自学检测】
【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2)》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感知面积的两个要素: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通过比较面积大小让学生体会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用蓝色的笔画出下图的周长,红笔画出下面图形的面,并和同桌相互说说。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27页——28页(例4、例5),回答下面问题:
1、例4中,图A有( )个格子,图B有( )个格子,图B比图A大吗?为什么?
2、为了更好的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我们需要统一方格的( )作面积单位。
3、边长是1cm的正方形,面积是( ),写作( ),页可以写作( )。
4、边长是1dm的正方形,面积是( ),写作( ),页可以写作( )。
5、边长是1m的正方形,面积是( ),写作( ),页可以写作( )。
6、常用的面积单位是:( )、( )和( );常用的长度单位是:( )、( )、( )。
【自学检测】 1、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图中每个格子的边长是1cm)

【巩固练习】 1、(1)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
(2)一个篮球场的面积是420(    )
(3)数学课本封面的长是20(    )
(4)我的手掌的面积是1( )
2、用面积是1的纸片拼一拼,填一填。
(1)用4张面积是1的纸片 (2)用6张面积是1的纸片
面积: 面积:
周长: 周长:
3、先估一估,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再用1的纸片量一量。



估计: 估计:
测量: 测量:
【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理解其计算方法。
2、初步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填一填: (1)边长是1cm是正方形,面积是( );
(2)边长是1dm是正方形,面积是( );
(3)边长是1m是正方形,面积是( )。
2、用几张面积是1的小纸片拼一个图形,并和同桌说说它的面积和周长是多少?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1页(例1、试一试和议一议),回答下面问题:
1、长方形的长是( ),宽是( ),如果想要测量出它的面积适合用( )作单位。
2、用1的正方形将长方形摆满,沿长可以摆( )个,沿宽可以摆( )个,一共用了: × = (个),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 )。
3、用16个1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表。
长(cm)
宽(cm)
面积()
4、我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它的长、宽的关系是:
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巩固练习】1、判断。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dm,宽是2dm,周长是10dm。( )
(2)把面积是24的正方形,剪去一半后,面积变成了12。( )
2、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填一填。 (1)长方形的面积是= ;
(2)正方形的面积是= 。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2页(例2),回答下面问题:
1、电视机显示屏的长是( ),宽是( ),
面积是:
2、方巾的边长是( ),面积是: 。
【自学检测】 1、学校会议室地面的长是14m,宽是6m。如果会议室地面全部铺上地毯,地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填表。


面积
长方形
16cm
3cm
10dm
4dm
1m
8
正方形
边长8cm
【巩固练习】 1、篮球场的面积和篮板面的面积各是多少?
【拓展练习】 村委会办墙报,长28分米,宽13分米,墙报的四周贴有一条花边。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能估计给定的简单图形的面积。
2、体会用已知面积去测量、估计更大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填一填。 (1)教室的大约长( );
(2)教学楼大约高( );
(3)我家的客厅大约长( );
(4)数学书大约宽( )。
2、文具盒面的长是27cm,宽是8cm,文具盒面的面积是多少?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2页(例3),回答下面问题:
1、数学书封面的长约是( ),宽约是( ),面积约是( )。
2、课桌面的长约能摆( )个数学书封面,宽约能摆( )个数学书封面,所以课桌面面积约是( )。
3、我还可以用作业本封面估计课桌面的面积:
作业本封面面积约是( ),用作业本去摆课桌面,能摆( )个,所以课桌面面积约是( )。
【自学检测】 我用( )去估计( )面的面积。把你是怎么估计的和同桌说一说。
【巩固练习】 1、填空。
(1)边长是2 d 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周长是( )。
(2)一张长28 cm,宽20 cm的长方形纸的面积是( ),把它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
2、先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再量一量,最后算一算。
面积估计是: 面积估计是:
测量长是: 测量宽是: 测量边长是: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拓展练习】用你的步子的长度测量一下教室的面积。
【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的换算(1)》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100,1=100。
2、通过直观图,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填一填。 1m=( )dm 1dm=( )cm
2、面积是1的正方形边长是( );面积是1的正方形边长是( );面积是1的正方形边长是( );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6页(例1、例2)。
阅读例1回答下面的问题: 方法一:
1、(1)观察课本上的方格图,方格图是边长为1( )的正方形,面积是( );
(2)方格图也可以看成是边长是10( )的正方形,面积是( );
(3)边长是1dm的正方形面积=边长是10cm的正方形面积,
所以 = 。
方法二:2、边长是1dm的正方形面积是( ),需要( )个1的小正方形可以摆满,所以 = 。
阅读例2回答下面问题: 方法一:
3、(1)边长是1m的正方形面积是( ),边长是10dm的正方形面积是( )。
(2)边长是1m的正方形面积=边长是10dm的正方形面积,
所以 = 。
方法二:4、边长是1m的正方形面积是( ),需要()个1的正方形可以摆满,所以 = 。
【自学检测】 1、填空。
边长为1dm的正方形是边长为( )cm的正方形,所以1=( );边长为1m的正方形是边长为( )dm的正方形,所以1=( )。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 ) 900=( )
15=( ) ( )=800
【巩固练习】 1、在()里填合适的数。
300=( ) 45=( ) 7=( )
1400=( ) 2600=( ) 2=( )
2、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填空。
(1)信封封面的面积是180( ) (2)地砖的面积是 9( )
(3)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1500( ) (4) 1 元纸币的面积约是 80( )
3、在○里填“>”“<”或“=”。
100○10 99○1 1○60
10○900 4○400 100○1
4、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里。
(1)一个草场是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这个草场的面积是( )。
A、100 m2 B、 400 m2 C、1 hm2 D、 1 km2
(2)一个长方形长20分米,宽5分米,它的面积是( )。
A、100分米 B、 60分米 C、1000平方分米 D、 1平方米
【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的换算(2)》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100,1=100。
2、能利用单位的换算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2=( ) 8=( )
( )=4 ( )=600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7页(例3),回答下面的问题:
方法一:
1、长方形的面积是: 。
2、( )=( )。
方法二:
3、长:( )cm=( )dm 宽: ( )cm=( )dm
4、长方形的面积是: 。
【自学检测】 1、长方形木板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边长是80cm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巩固练习】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2、一辆压路车每分钟行驶40 dm ,压路的宽度是20dm , 如果压路车行驶5分钟,被压的地面约是多少m2 ?
【拓展练习】 下图是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54dm,其中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1)》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能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2、一块正方形的木板的面积是49平方米,这个木板的边长是多少?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9页(例1),回答下面问题:
1、从例1可以得到的信息是:(1)甘蔗地是长方形,长是( ),宽是( );(2)每平方米收甘蔗( )千克。
2、求可以收甘蔗多少千克?
(1)先求:( ),列出算式: 。
(2)再求:( ),列出算式: 。
3、列式计算:
【自学检测】 1、有一块长方形的红薯地长18m,宽10m。如果每平方米可收红薯8kg,这块地可以收红薯多少千克?
2、正方形花园的边长是15m。
【巩固练习】 1、一片树林长40米,宽25米。1平方米树林每月大约能制造氧气3千克,这片树林每月大约能制造氧气多少千克?
    
2、陈大爷要养30头牛,如果按1头牛占地4平方米算,一个长12米,宽11米的长方形牛圈够用吗?
3、三年级4个班的教室共有8扇大小相同的门,每扇门高2m,宽9dm。做这些门大约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木板?
【拓展练习】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2)》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张叔叔要涂一面长15米,宽12米的墙,如果每平方米的涂料费是8元,涂完这面墙需要多少涂料费?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9页(例2),回答下面问题:
1、从例1可以得到的信息是:(1)草坪中间的小路宽( )米,长( )米;(2)小路把草坪分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米;(3)小路把草坪分成的长方形的长是( )米,宽是( )米。
2、正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列式计算:
3、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列式计算:
【自学检测】
1、下面是一幢公租楼房的平面图。5 幢这样的公租楼房,占地面积共有多少平方米?
2、一块长方形菜地,一半种白菜,一半种萝卜。
(1)种白菜和萝卜的面积各是多少?
2)如果每平方米收白菜 7kg,能收白菜多少千克?
【巩固练习】 张叔叔家的厕所在铺地砖,设计了种方案。

(1)方案一:需用90块边长为2 dm的方砖,计算这个厕所的面积。
(2)方案二:若采用每块7元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地砖?
(3)
【拓展练习】
一个长方形长不变,宽增加3米,面积就增加45平方米;如果宽不变,长增加3米,面积增加21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重点】
《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让学生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
2、初步学习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43页,回答下面问题:
1、物体表面或平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 )。
2、(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和(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和( ),(3)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即1= 1= 。
3、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4、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自学检测】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4dm 16cm
9dm
2、在()里天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1枚右派党面积约是6( )
(2)1台计算机显示屏的面积约是20( )
(3)学校操场的周长约是400( )
(4)1间教室地面的面积约是54( )
3、在()里填适当的数。
(1)500=( ) 2200=( )
80=( ) 74=( )
(2)大作业本封面的面积约是( )。
(3)1张乒乓球台面的面积约是( )。
【巩固练习】
1、填表。





周长
面积
25厘米
13厘米
6米
30平方米



边长8分米
120厘米


2、张明家修了一个长22米,宽17米的鱼池,如果每平方米投放鱼苗2千克,这个鱼池一共可以投放鱼苗多少千克?
3、给桌子配一张长90cm,宽70cm的桌布。
(1)这块桌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1块桌布需要26元,买30块这样的桌布需要多少元?
【教学反思】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走进“动物运动会”,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理解整百数、几百几十和0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20里面有( )个十;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把18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支?
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48“动物运动会”。
(1)观察“动物运动会”情景,你能根据哪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又怎么列式?
(2)你所列的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会算吗?你猜猜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应怎样笔算?
2、自学课本P49例1。
(1)“600棵树苗平均分给2所学校,每所学校分多少棵树苗?”就是 “把( )平均分成( )份,求每份是多少。”应用( )法计算。列式为:
(2)你会怎样口算600÷2
想法一:
想法二:
想法三:
3、自学课本P49例2。
(1)我们从图中知道了长方形的( )和(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求这块长方形的实验田的长是多少米,列式为:( )。
(2)你会怎样口算120÷6
想法一:
想法二:
想法三:
4、自学课本P50例3。
(1)根据图中信息,求“平均每只小兔分多少朵蘑菇?”列出算式为:
(2)因为:5×1=( ),所以:5÷5=( )
因为:5×0=( ),所以:0÷5=( )
0÷2= 0÷6= 0÷9=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 )。
【自学检测】
1、口算下面各题。
40÷2= 36÷4= 50÷5= 48÷6=
400÷2= 360÷4= 500÷5= 480÷6=
2、开火车。
【巩固练习】
1、 6÷2= 8÷4= 9÷3= 80÷4= 60÷6=
60÷2= 80÷4= 90÷3= 160÷4= 120÷6=
600÷2= 800÷4= 900÷3= 320÷4= 240÷6=
2、 27÷3= 45÷5= 30÷6=
270÷3= 450÷5= 300÷6=

4、计算。
240÷3÷8 560÷(16-9) 320÷(4×2)
270÷(6+3) 568-14×22 25×(46-9)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会说明估算的过程,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口算下面各题。
350÷5= 200÷4= 560÷8= 270÷9= 240÷6=
480÷2= 900÷3= 450÷9= 280÷4= 0 ÷ 6=
2、结合上面的口算题,说一说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50例4。
(1)观察情景图,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大约”表示平均每次进入科技馆的人数不用计算出精确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来计算。
(3)估算时,可以把568看成( ),列式为( ),再口算( )÷( )=( );也可以把568看成( ),列式为( ),再口算( )÷( )=( )。
2、议一议,填一填。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先将被除数估成最接近的( )或( ),再用估得的( )或( )代替原数列式,然后进行口算,从而解决问题。
【自学检测】
余刚和苗苗每天大约各看书多少页?
【巩固练习】
2、在○里填“>”“<”或“=”。
400÷4○600÷2 720÷8○720÷9 280÷4○28×10
160÷4○80÷2 0÷5○200÷4 360×8○360×9
3、育人小学要修一条 2960÷5长的自来水管线。如果每根自来水管的长度是 6m,大约需要多少根自来水管?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中间没有0)的笔算》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看、想、填、议等活动,经历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没有0)的过程,明确每一走的算理,归纳笔算算法。
2、会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没有0)的除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口算: 450÷5= 360÷6= 400÷8= 0÷9= 300÷3=
2、笔算: 96÷6= 85÷5= 72÷2=
3、结合上面的笔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53例5。
(1)已知小猪3分吹135个泡泡,求小猪平均每分吹多少个泡泡?就是求把13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所以用( )计算,列式为( )。
(2)因为被除数百位上是1,比除数3少,所以商是( )位数。
(3)笔算。

2、议一议,填一填。
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从被除数的( )除起,若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 ),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 )。
【自学检测】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什么数。
148÷3 635÷5 721÷8 436÷4
623÷8 125÷5 366÷8 736÷2
2、用竖式计算: 288÷4 276÷2 639÷3
【巩固练习】 1、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用竖式计算: 306÷9= 783÷9= 216÷4= 428÷2=
984÷8= 536÷4= 427÷7= 186÷6=
【拓展练习】 算一算,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拍得快?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中间有0)的笔算》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看、想、填、议等活动,经历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没有0)的过程,明确每一走的算理,归纳笔算算法。
2、会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51÷8= 753÷3= 478÷2= 516÷6=
2、说一说你是怎样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54例6。
(1)笔算:406÷2=

(2)议一议。
课本P54例6中的两种笔算竖式,哪种简便些?它是怎样笔算的?
2、自学课本P54例7。
(1)已知6分打了624个字,求平均每分打多少个字?就是求把6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所以用( )计算,列式为( )。
(2)笔算。

(3)议一议,填一填。
在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当我们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除,就在十位上商( )。
【自学检测】 1、用竖式计算。
505÷5= 906÷3= 840÷4=
614÷2= 728÷7= 981÷9=
2、母鸡只数是公鸡的多少倍?
【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707÷7= 515÷5= 350÷5= 755÷5=
2、星光小学836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多少人?
将8本同样的字典摞起来的高度是328厘米,一本字典的厚度是多少毫米?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看、想、议等活动,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算法。
2、会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852÷3= 804÷4= 972÷9=
2、说一说在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54“议一议”。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算法:
(1)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最高位不够商( ),就看被除数的( );
(2)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 )位的上面;
(3)如果十位上不够除,要在十位上商( );
(4)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 )。
2、议一议: 在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注意些什么?
【自学检测】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2、开锁。
3、用竖式计算。
854÷7= 214÷2= 636÷6= 690÷3=
【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365÷5= 632÷6= 721÷7= 523÷4=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数也都得0。 ( )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 ( )
(3)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就一定有0。 ( )
(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16平方厘米,如果宽是9厘米,那么长是24厘米。( )
【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与讨论,经历发现与总结简单规律的过程,掌握被除数变化时,商的变化规律。
2、能初步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看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 8×20=160 (2) 3×12=36
8×10=80 6×12=72
8×5=40 9×12=108
2、议一议,填一填。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数的( )倍。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57例8。
(1)已知8个篮球装 1 筐,求16个篮球可以装几筐?就是求16里面有几个8,所以用( )计算,列式为( )。
(2)8个篮球装 1 筐,可以装几筐?24,32,40个可以装几筐?列式为(
)。
(3)填一填例8中的表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把表格列成除法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8÷8=1(筐)
16÷8=2(筐)
24÷8=3(筐)
32÷8=4(筐)
(5)议一议,填一填。
(1)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商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
(2)除数不变,被除数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商就缩小到原数的( )。
2、数一数,填一填。
40÷2= 40÷4= 40÷8=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商就缩小到原数的( )。
(2)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商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
【自学检测】 1、数一数,填写下表。
观察上表:你发现
2、围一围,填写下表。
在钉子板上围面积为 72cm2 的长方形,围一围,再填写下表。
观察上表:你发现
【巩固练习】 1、根据 10÷5=2 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40÷5= 60÷5= 80÷5=
50÷5= 70÷5= 90÷5=
2、夺红旗。
3、下面3个图形的周长都是396cm,一个图形中的各条边都相等,分别算出每个图形的边长。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练习》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
2、进一步学会运用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根据 12÷3=4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24÷3= 36÷3= 48÷3= 60÷3=
72÷3= 84÷3= 96÷3= 120÷3=
2、填空。
【回顾整理】 1、举例说说怎样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怎样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3、说说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自学检测】 1、口算下面各题。
400÷2= 24×30= 480÷6= 880×0=
900÷3= 72×10= 320÷8= 0÷6=
2、不计算,直接给算式分类。
3、用竖式计算。
240÷6= 944÷8= 721÷7= 516÷6=
【巩固练习】
用竖式计算。
906÷3= 196÷4= 856÷8= 266÷7=
2、平均每天大约捉多少只田鼠?

【拓展练习】
小萍的钱是小智的2倍,小智的钱刚好买5本同样的
书,如果书的单价降到原来的一半,这时小萍的钱可以买
多少本这样的书?
【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对思路的探究与讨论的基础上,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94÷3= 476÷7= 32×41= 240÷8=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P60例1。
1、从景情中我们知道:学校有( )盒水彩笔,每盒( )支,平均分给( )个班。要求( )。
2、要求“每班分得水彩笔多少支”必须先求出什么?
3、从不同思路思考,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并说出每一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方法一:先算 ;再算 。
方法二: 先算 ;再算
方法三:先算 ;再算
3、比较三种方法,那种最好理解,你最喜欢哪种?
【自学检测】
1、小兔妈妈买回18箱萝卜,每箱萝卜有13个。把这些萝卜平均分给6只小兔,每只小兔可分得多少个?
2、水果批发市面上场有28车苹果,每辆车上有35筐。把这些苹果批发给7个超市,平均每个超市可分行多少筐?
【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对思路的探究与讨论的基础上,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把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并计算。
36÷3=12 320÷40=80 250÷5=50
48+12=60 80×12=960 75÷15=5
2、议一议,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P60例1。
1、从景情中我们知道:( )汽车一次运( )吨,要求一次运完( )吨货物需要派多少辆这样的汽车。
2、把情景中的信息画成图形。
3、从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求“一次运完200吨货物需要派多少辆这样的汽车”必须知道( )。
4、列分步算式解答。
(1)一辆汽车一次运多少吨?
(2)一次运完200吨需要多少辆车。
5、列综合算式解答。
【自学检测】
2、学校组织72名同学去游乐园游玩,如果每21人坐4辆车,一共需要多少辆车?
【巩固练习】
【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练习》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经历尝试与讨论,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时,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2、在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怎样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基础练习】
1、王师傅6天生产了636个零件,李师傅4天生产了408个同样的零件。谁每天生产的零件多?
2、学校举行广播体操比赛,每行站8人,刚好站30行。如果每行站12人,要站多少行?
2、工人师傅将 960 个杯子装箱。如果 6 个装 1 盒,8 盒装 1 箱,这些杯子能装多少箱?
3、一堆糖果,如果4颗装1袋,可装48袋。如果8颗装1袋,可以装多少袋?
4、张阿姨买5听饮料用了30元,100 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听这样的饮料?
【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算》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演算、讨论等方式探索规律,在交流中抽象出规律。
2、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63例1。
(1)观察例1中每一行数字,发现其规律。
①每行首尾的数字都是( );
②每行中间各数都是前一行左右两个数的( );
③每一行数字的个数都是行数加( )。
(2)第5行的数字为:( )、( )、( )、( )、( )、( )
2、自学课本P63例2
(1)在例2中描出横排和竖排上两个数相加等于 4,6,10 的格子。
(2)观察方格图,发现其规律。
①每一行有( )个格子,一共有( )行;
②和是2的格子有( )个,和是3的格子有( )个,和是4的格子有( )个,和是5的格子有( )个,和是6的格子有( )个,和是7的格子有( 个),和是8的格子有( )个,和是9的格子有( )个,和是10的格子有( )个。即:格子的个数比和少( );
③各不变时,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就( );
④和相同的格子排成一条( )。
(2)在例2中描出横排和竖排上两个数相加等于2、8的格子。
3、自学课本P63例3。
(1)观察圆盘图。
(2)观察圆盘中的数字,发现其规律。
①圆盘中的数字是从720起,按顺( )排列的;
②从720到360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③从360到120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④从120到30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3)圆盘中的数字的排列规律是( )。
(4)空格中的数字依次为( )、( )。
【自学检测】 1、找规律,算结果。
7+10+13+7+10+13+7+10+13+7+10+13+7+10+13=
算式中的规律是( )。
2、按规律填数。
(1)96,48,24,12,( ),( )。
数字的规律是( )。
(2)90,75,60,45,( ),( )。
数字的规律是( )。
3、按规律在横线上画图。
方格的排列规律是( )。
【巩固练习】
每行中数字的排列规律是( )。
2、找规律,并在空格里填数。
每组数字的排列规律是( 成 )。
3、按规律填数。
(1)3,6,12,24,48,( ),( )。
数字的规律是( )。
(2)2,3,5,8,13,( ),( )。
数字的规律是( )。
(3)1,2,2,4,8,( ),( )。
数字的规律是( )。
【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一 )》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2、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在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2、在这一单元中都学会了哪些方法?
(1)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算法:
(4)商的变化规律:
(5)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的方法:
(6)探索发现一组数字的规律的方法:
【自学检测】 1、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00÷2= 800÷4= 900÷9=
320÷8= 490÷7= 480÷6=
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列竖式计算。
324÷6= 594÷3= 476÷7=
408÷4= 728÷8= 204÷4=
4、三年级的同学做操。如果每排站 8 人,可以站成 14 排;如果每排 站 7 人,可以站成多少排?
5、16名同学需要8套课桌椅,三年级184名同学共需要多少套这样的课桌椅?
【巩固练习】 1、口算。
200÷2= 28×30= 360÷6= 630÷7=
500÷5= 37×10= 240÷8= 320÷4=
2、
3、按规律填空。
(2)600,300,100,25, 。
(3) 5,6,9,14, 21, 。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00÷3= 505÷5= 960÷6= 550÷5=
420÷2= 260÷2= 770÷7= 0÷387=
2、填表。
3、数学医院。
4、在里填“>”或“<”。
192÷8○192÷6 0÷3○84÷6
90÷5○80÷5 120÷4○120÷8
5、按规律填空。
(1) 1,3,7,15,31, 。
(2)768,192,48, 。
(3) 12, 25,39, 。
(4)
【自学检测】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列竖式计算。
728÷8= 648÷6= 366÷2= 549÷9=
2、奋进小学三年级 5 个班同学捐款,为2所希望学校购图书,给每所学校都购了
400 元的图书。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
3、妈妈买了 1 本 40 页的相册,每 3 页可以装 18 张照片。这本相册能 装 243 张照片吗?
(1)李老师买一种笔刚好用去 108 元,买一种球刚好用去 60 元。他买的是哪一种笔和哪一种球?各买了多少?
(2)如果用买笔和球的这些钱买笔记本,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3)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
四、旋转、平移和轴对称
《旋转与平移现象》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
2、能能辨认出生活中各种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69例1。
(1)观察游乐园情景,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游玩项目?
(2)说说你熟悉的游玩项目,游玩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并用手游玩比划出来。
(3)读一读,想一想,比划比划。
①小飞机飞行时,螺旋桨转动。
②风力发电机叶片转动。
③踩滚筒时,滚筒的转动。
④小汽车方向盘的转动,车轮的运动。
⑤开关水龙头。
⑥风车扇叶转动。
⑦转椅的运动。
(4)像水龙头的开与关,滚筒、风车的转动,整个物体绕一个固定不动的( ),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都是( )现象。
(5)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2、自学课本P70例2。
(1)观察游乐园情景,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游玩项目?
(2)说说你熟悉的游玩项目,游玩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并用手游玩比划出来。
(3)读一读,想一想,比划比划。
①玩滑梯时时,人的运动。
②小猴从竿上滑下来时,小猴的运动。
③推积木时,积木的运动。
(4)小猴拔竿滑下来时,小猴沿拔竿向上或向下运力;推积木时,积木沿一条直线向左或向右运动;都是( )现象。
(5)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3、用手比划比划旋转和平移现象,体会它们的特点并用通俗的语言概括。
旋转现象就是( ),和平移现象就是( )。
4、自学课本P70例3。
(1)把能通过平移互相重合的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2)小鸟、五角星和穹形纸能通过平移互相重合?
【自学检测】 1、下面哪些是旋转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
( ) ( ) ( )( ) ( )( ) ( ) ( )
2、在平移现象后面画“△”,在旋转现象后面画“”。
(1)货物被直线传送带传送。 ( )
(2)飞机螺旋桨的转动。 ( )
(3)电冰箱门的开与关。 ( )
(4)电梯门的开与关。 ( )
(5)汽车行驶时车轮的转动。 ( )
3、把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的图形用线连起来。

4、下面哪些是旋转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
【教学反思】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过程,能认识轴对称图形。
2、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73例1。
(1)操作发现。用教师发给的例1中的图形折一折,然后观察、思考,有什么发现?
(2)一个图形沿某条( )对折后,得到的两部分( )。
2、自学课本P73例2。
(1) 拿出纸片(有虚线的例2图形),折一折,有什么发现?
(2)沿虚线对折后,两部分( )。
3、自学课本P74例3。
(1) 拿出纸片(长方形,桃心)观察,这张长方形纸片和桃心纸片是对称的吗?
(2)怎样才能找到使它们两边完全重合的哪条直线?
(3)把长方形纸片和桃心纸片折一折,找到使它们两边完全重合那条直线,用虚线把它画出来。
(4)一个图形沿某条( )对折后,得到的两部分( ),这个图形就是( ),这条( )称为( )。
4、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自学检测】
1、在轴对称图形下面画“√”。
( )( )( )( ) ( ) ( ) ( ) ( )
2、猜一猜,并把完整的图案名称写在横线上。
3、折一折,剪一剪,看看打开是什么图形。
4、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拓展练习】
折一折,画一画,下面图形各有多少条对称轴?
【教学反思】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初步认识一位、两位小数,并能正确读、写小数。
2、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价格等,并进行相互交流。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3458 读作: 8009 读作:
2050 读作: 7200 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二千四百六十八 写作: 四千三百 写作:
八千零五十四 写作: 三千零一 写作: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 ) ( ) ( ) ( )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77例1。
(1)例1情景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会读吗?请试着读出来:
①水果的单价;
苹果 ( )元/千克 香蕉 ( )元/千克
②叔叔、阿姨他们各买了些什么水果?各有多少千克呢?用了多少元?
叔叔买了( )个( ),重( )千克,用( )元;
阿姨买了( )个( ),重( )千克,用( )元;
(2)像2、8、10、13这样的数是( );
像1.85、6.5、18.5这样的数是( )。
(3)在6.5中“6”是( ),“.”是( ),“5”是( ),读作( )。 在18.5中“18”是( ),“.”是( )“5”是( ),读作( )。在1.85中“1”是( ),“.”是( ),“85”是( ),读作( )。
2、自学课本P77例2。
(1)1元是( )角 1角是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
5角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
1元是( )分 1分是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
8分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
3角4分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
(2)说说怎样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
【自学检测】 1、读出下面的小数。
0.6 读作: 5.48 读作: 0.8 读作: 0.56 读作:
0.04 读作: 7.06 读作: 26.4 读作: 120.78 读作:
2、写出下面各小数。
(1) 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高十点四米,重八点五吨。
(2)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重达五点二五吨,高达三点五米。
(3)2010年9月10日零时启动三峡大坝 175m 蓄水试验,起蓄水位为一百六十点二米,10月26日水位达到一百七十四点六米。
3、以元作单位,用小数表示下面商品的价格。
4、读一读,填一填。
12.6 元是( )元( )角 0.85 元是( )角( )分
9.8 元是( )元( )角 8.05 元是( )元( )分
【拓展练习】说说我们的学习教材和教辅资料的定价是多少元,是几元几角几分。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通过实际事例,认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说出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读出下面的小数。
0.29 读作: 30.85 读作: 21.02 读作:
7.9 读作: 208.6 读作: 40.75 读作: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角是( )元 10.5元是( )元( )角
2元5角是( )元 8.5元是( )元( )角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78例3。
(1)看图填空。
(2)分数十分之几用小数表示是( ),百分之几用小数表示是( ),百分之几十几用小数表示是( )。
2、自学课本P79例4。
(1)仔细观察米尺, 1m=(    )dm=(    )cm
(2)把1 m 平均分成10份,1份是(—),也就是(   )dm。
(3)1dm 用小数表示,写作( )m。 9dm 用小数表示,写作( )m。
1m2dm 用小数表示,写作( )m。1m3dm 用小数表示,写作( )m 。
(4)把1 m 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也就是(   )cm。
1cm 用小数表示,写作( )m。 9cm 用小数表示,写作( )m。
79cm 用小数表示,写作( )m。1m9cm 用小数表示,写作( )m。
3、议一议,填一填。
(1)像6.5,0.03,0.28,11.5……这样的数,都是( );中间的这个小圆点,叫做( );小数点左边是( ),从右往左依次是( )位、( )位、( )位……;小数点右边是( ),从左往右左依次是( )位、( )位、( )位……;
(2) 像6.5,0.1,0.9,18.5……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位的小数是( )小数,像0.03,0.28,0.79,1.09……这样,小数部分有两位的小数是( )小数。
【自学检测】
1、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3、按要求填数。
【拓展练习】调查下面商品每千克的价格,在标牌上用小数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三)》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结合实际操作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角是( )元 50元3角8分是( )元
12元5分是( )元 4.05元是( )元( )角( )分
8分米是( )米 2米6分米是( )米
4米5厘米是( )米 1米2分米6厘米是( )米
2、先测量,再用小数表示测量的结果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79例5。
(1)小强的身高1.2米是( )米( )分米;小东的身高0.9米是( )米( )分米;小华的身高1.3米是( )米( )分米。
(2)1.2○0.9,小强比小东( )。你是怎样比较1.2与0.9的大小的?
(3)1.2○1.3,小强比小华( )。你是怎样比较1.2与1.3的大小的?
(4)这三位同学谁最高,谁最矮?为什么?
2、自学课本P79例6。
(1)例6中的每一个长方形都被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 )。
(2)0.3应在一个长方形中涂( )份,0.4应在一个长方形中涂( )份;( )份比( )份( ),所以0.3○0.4。
(3)1.1应涂( ),0.9应涂( );因为(
),所以1.1○0.9。
3、想一想,填一填: 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 );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数大的那个小数( )。
【自学检测】 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3.5米○3.2米 0.9元○1.2元
6.2○0.8 10.5○10.05
5.2米○5米2分米 8分米○0.8米
【教学反思】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自主探索一位小数不进位小数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竖式书写,掌握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小数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理解小数点齐的道理。
2、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用竖式计算。
490+105 703-524 249+361 480-392
2、议一议,我们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83例1。
(1)小明的妈妈今天到菜市去买菜。买肉用去( )也就是( )元( )角,买蔬菜用去( )也就是( )元( )角。
(2)根据以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问题一: ?
用整数计算: 用小数计算:
问题二: ?
用整数计算: 用小数计算:
2、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自学检测】
1、 0 . 4 2 . 5 0 . 4
+ 0 . 5 + 5 . 2 + 1 . 5
2、计算。
0.3+7.5= 9.7-5.4=
【巩固练习】 1、先求和,再求差。
2、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0.2+3.6= 7.8-7.2= 6.8-2.5= 5.3+4.5=
3、看图解答。
【教学反思】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齐的道理。
2、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用竖式计算。
3.6+1.2= 9.6-7.3= 5.1+3.6= 8.6-7.4=
2、议一议,在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84例2。
(1)例2情景中告诉我们些什么信息?
(2)根据以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问题一: ?
算式:
竖式:
答: 。
问题一: ?
算式:
竖式:
答: 。
2、议一议,填一填: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一位小数相加减,( )对齐,从( )算起,十分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 )位进1;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 )位退1当( )再减。
【自学检测】
1、 6 . 5 3 . 7 4 . 7
+ 3 . 8 - 2 . 8 + 1 2 . 8
2、计算。
3.9+5.8= 5.3-1.8= 11.3-10.6=
【巩固练习】 1、先求和,再求差。
2、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7.2+9.9= 6.3-2.8= 20.5-8.7= 5.9+8.1=
【拓展练习】
准备:两人各做 1 个小正方体,在 6 个面上分别写上 0.7,0.8,0.9,…,1.2。
玩法:两人各拿 1 个小正方体同时掷在桌上,谁掷的数大,谁就算出两数的差,把差记在纸上;谁掷的数小,谁就算出两数的和,把和记在纸上;如果两人掷的数相同,都不记。像这样玩 3 次,并把自己 3 次记录的数加起来,总数大的一方取胜。
【教学反思】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三)》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在练习中熟练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齐的道理。
2、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计算: 2.7+1.3= 41.3-6.7= 5.6+13.8=
8.4+7.4= 9.6-0.6= 11.1-8.5=
2、议一议,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设问导学】 1、仔细观察下表,说说你从表格中都知道些什么?
下表是 3 位老师 5 月份的缴费记录
2、根据以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问题一: ?
算式:
竖式:
答: 。
问题二: ? 问题三: ?
算式: 算式:
竖式: 竖式:
答: 。 答: 。
【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1.9+8.3= 40.3-32.5= 52.1-18.8= 8.3+6.7=

【教学反思】
六、简单的统计活动
《简单的统计活动(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并完成填图、填表。
2、会运用统计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自学课本P88例1。
(1)仔细阅读例1情景中三只小猫的话,算一算,它们今天钓到了多少条鱼?
(2)根据统计表说 表中每一格代表的意思?应该怎样算出“合计”?
(3)完成教材例1统计表。
(4)观察象形统计图,你从这幅图中看懂了什么?哪些格子表示小白猫钓到的鱼?小灰兔、小黄兔呢?一格代表多少条鱼?
(5)动手涂一涂,完成统计图。
小猫全天钓鱼数统计图
(6)你从图中直观地看些什么?
(7)根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自学检测】 1、观察下面记录,完成统计表,并在涂色完成统计图。
某市 4 月上半月空气质量情况记录

2、你从图中直观地看些什么?
3、根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巩固练习】
根据体检结果,统计全班同学龋齿的情况。
根据统计信息涂色完成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1)哪种情况的人数最多?
(2)没有龋齿的同学有多少人?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统计后,你有什么想给同学们说的吗?
【教学反思】
《简单的统计活动(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并完成填图、填表。
2、会运用统计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统计全班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
每天睡眠时间为( )的人数最多,睡眠时间为( )的人数最少。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P89例2。
(1)“正”是( )画,说说怎样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2)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小组同学的年龄情况,并填入下表。
(3)动手涂一涂,完成统计图。
(4)你从图中直观地看些什么?
(5)根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自学检测】 1、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看的少儿节目的人数。先涂色计数,再填表。

统计后,你有什么想给同学们说的吗?
【巩固练习】 下面是长江家电商场某天上午家电销售情况的统计图。
【拓展练习】
收集上个月每天的天气情况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完成下面统计表,再制成统计图。
七、
【教学反思】
总复习
《乘法与除法(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2、能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有关乘法与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观察教科书第94页主题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2、梳理知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完成下列结构图。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本册内容

综合与实践

3、想一想,说一说“12×30=?” “23×40=?” “70×50=?”“400÷4=?” “360÷9=?” “600÷2=?”这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4、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5)我们都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都有哪些类型?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算式类形
实 例
运算顺序
无小括号
只有加减法
只有乘除法
既有加减法
又有乘除法
有小括号
【巩固练习】 1、口算
8×20= 800÷2= 18×20= 490÷7= 300÷5= 40×60=
420÷6= 30×80= 15×30= 180÷9= 4×90= 360÷6=
360÷4= 25×40= 150×0= 630÷7= 0÷76= 50×20=
2、用竖式计算
74×65 32×78 84×58 41×72 68×39
648÷7 378÷59 474÷6 515÷5 608÷8
3、数学医院。
4、计算
936÷3÷4 56×7÷8 732÷(126-120) 854+27×9
【教学反思】
《乘法与除法(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被除数、除数变化时,商的变化规律,能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根据160÷8=20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16÷8= 32÷8= 320÷8= 400÷8=
160÷4= 160÷2= 160÷16= 160÷40=2
2、找规律填数: (1)729,243,81,27,( ),( )。
(2)200,182,164,146,( ),( )。
(3)2,7,17,37,77,( ),( )。
(4)8,24,9,3,10,30,( ),( )。
3、议一议,填一填。
(1)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商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
(2)除数不变,被除数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商就缩小到原数的( )。
(3)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商就缩小到原数的( )。
(4)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商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
(5)在探索数字的排列规律时: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 )法或( )法算出的;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 )法或( )法算出的。
【巩固练习】 1、找规律填数。
(1)4,8,16,32,( ),( ),( )。
(2)1,2,4,7,11,( ),( )。
(3)96,48,24,12,( ),( )。
(4)80,65,50,35,( ),( )。
(5)3,4,7,11,18,( ),( )。
(6)4,9,16,25,( ),( )。
2、找规律,写得数: 10÷2= 60÷3= 20÷4=
30÷2= 120÷3= 40÷8=
300÷2= 120÷6= 160÷8=
3、根据40÷8=5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80÷8= 40÷2= 40÷5=
200÷8= 40÷4= 200÷5=
4、找规律,算结果。
(1)24+18+12+24+18+12+24+18+12+24+18+12=
(2)36-16+40+36-16+40+36-16+40+36-16+40=
(3)20×10+20×10+20×10+20×10+20×10=
5、全校师生共700 人。算一算,会场的座位够不够?
6、买文具。
(1)三(3)班共有52人,每人买1盒水彩笔,一共需要多少元?
(2)用这些钱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支?
(3)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乘、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其他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策略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学习教材95页第6题。
(1)观察教材95页第6题情景图,说说情景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根据( )和( ),可以提出问题( )。
(2)根据( )和( ),可以提出问题( )。
2、先解决下列问题,再同桌交流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1)希望小睡到一批图书,每8本一捆,共48捆。现将这批图书平均分给三年级的6个班,每个班可以分到多少本?
(2)7辆小车能载35人。用这样的车载115人,需要多少辆?
(3)议一议: (1)怎样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
(2)在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些要注意些什么?
【巩固练习】 1、三年级 5个班的学生共为灾区捐款 900 元。平均每班学生捐款多少元?
3、同学们做广播体操,每行站 12 人,正好站 12 行。如果每行站 9 人,可以站几行?
4、8 只小松鼠,经过 1 周(7 天)的辛勤劳动,共采集了 896 颗松果。平均每只松鼠每天采了多少颗松果?
【拓展练习】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面积单位与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面积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说一说,填一填。
(1)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 )。
(2)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
(3)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米=(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周长现面积的比较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意 义
使用单位
计算公式
相同点
已知条件
(2)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
不同点
意 义
使用单位
计算公式
相同点
已知条件
【巩固练习】 1、填空。
(1)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2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长方形的面积=( )
正方形的面积=( )
(3)操场地面大约有( )间教室地面大,教室地面大约有( )块黑板面大,黑板面大约有( )张课桌面大,课桌面大约有( )张板凳面大。
2、判断下面用的面积单位是否正确。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一、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2、培养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00+25×6 144÷6-44 85-26+73???????18÷9×8??
想: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35×(107-79)????????819÷(108-99)
想: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1例1。
2、填空。
(1)要求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可以这样做:
先求 ,列式为 ;
再求 ,列式为 ;
最后求 ,列式为 。
(2)综合算式:
根据题意,应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3)请在上面的算式中标出运算顺序
(4)请按标出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提示:在每一步计算中,没有参与运算的数要连同它前面的运算符号一同抄下来。
3、小结:没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如果算式中既含有乘除法,又含有加减法,先算( ),再算( )。
【自学检测】
1、在算式中标出运算顺序。
76+42×2÷14 100-62+540÷18 15×40-360÷12

2、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50+75×4-90 360÷40+13×8
【巩固练习】
1、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50-30×2 300+240÷6÷5 100×4-900÷15
275-15+20×3 60-80÷16×12 280-280÷14+44
2、解决问题。
一辆汽车6小时行驶了300千米,一列火车6小时行驶了600千米。火车比汽车每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拓展练习】
将下列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1、42÷2=21 21÷7=3 76+3=79 综合算式:
2、120÷5=24 10+24=34 34×4=136 综合算式:
【教学反思】
《四则混合运算(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含有一个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标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780+20×56÷8 350-350÷14+56 50+300÷10-5
780+20×56÷8 350-350÷14+56 50+300÷10-5
没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1例2。
2、想一想,例题2与例题1有什么不同?

3、在这个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中,要先算( ),再算( );小括号里面有( )步运算,要先算( ),后算( )。
4、标出运算顺序,并在右边正确计算。
70×(91-715÷65) 70×(91-715÷65)
5、小结:计算小括号里有两步计算的三步混合运算时,应先算( ),再算( );如果括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后算( )。
【自学检测】标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0-(450-36×12) 37×(12+90÷5) (860-28×5)÷24
【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
200-(76+40×3) 175+25-(37+63) 360÷(60-54)+10
1800-400÷25×10 250+50×30÷5 60+(60-120÷60)
2、解决问题。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加,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年级多7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3、我会编,我会背。
四则运算顺序歌
混合运算要计算,( )是关键。同级运算最好办,( )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 )后( )。遇到括号怎么办?先( )后( )来计算。
【拓展练习】
按要求给算式添上括号。
275-15+20×3
1、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
2、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教学反思】
《四则混合运算(三)》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含有两个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标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0-(450-348) (102+35)×24 37×(12+90÷5)
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4例3。
2、填空。
(1)要求师徒合作还要多长时间完成任务,可以这样做:
先求 ,列式为 ;
再求 ,列式为 ;
最后求 ,列式为 。
(2)综合算式:
根据题意,应先算( )和( ),两个都带有括号,可以( )计算,然后算( )。
(3)请在上面的算式中标出运算顺序
(4)请按标出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5、小结:在含有两个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中,可以同时计算( ),再计算( )。
【自学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240-40)÷(15+5) (455-25×8)÷5 (85+245)÷(40-25)
2、列式计算。
160与125的差乘35与15的和,积是多少?
【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
(220-185)×14 (459-27×5)÷36 25×(33+19)
(53+19)÷(12×2) 500-300÷25 (253-195)×(72÷6)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如有错,请改正。
(135+75)÷(14×5) (164-64)÷(12+4)
=210÷14×5 =164-64÷16
=15×5 =164-4
=75 =160
3、选择。
(1)求34与20的和乘它们的差,正确的列式为( )。
A、34+20×34-20 B、(34+20)×(34-20) C、(34+20)×34-20
(2)计算42×39-(78+35)时,应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A、加法 B、减法 C、乘法
【拓展练习】根据指定的运算顺序添上括号。
(1)减 乘 加 32 × 800 - 400 + 25
(2)加 乘 减 32 × 800 - 400 + 25
(3)减 加 乘 32 × 800 - 400 + 25
【教学反思】
《四则混合运算(四)》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中括号,掌握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计算能力和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请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630÷7+22×5 125+(334-154)÷15 (74+246)×(72÷4)
有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4例4。
2、填空。
(1)“〔 〕”叫做( ),它的作用和小括号的作用相同,都是改变( )。一般来说,在小括号不够用时就要用( ),它一般在小括号的( )。
(2)在这个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中,要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3、小结: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既有( ),又有( ),要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自学检测】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630÷〔(7+22)×5 〕 〔125+(334-154)〕÷15 (74+246)×(72÷4)
【巩固练习】
选择。
(1)计算49×〔(15+13)÷4〕时,应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A、乘法 B、加法 C、除法
(2)算式900-(365+85)÷6的正确叙述是( )。
A、900减去365加85除以6,商是多少?
B、900减去365加85的和再除以6,商是多少?
C、900减去365加85的和除以6的商,差是多少?
2、 计算下面各题。
26×〔42÷(3+11)〕 〔510-(150+120)〕÷16 15×〔107-(35-18)〕
54×〔(740-370)÷5〕 17×〔(32-16)÷4〕 〔70-(37+23)〕÷5
3、我会读,我会背。 四则运算顺序歌
中小括号混合算,运算顺序要体现;
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
括号里面全算完,中括号外最后算。
【拓展练习】 不改变56×69-7+61中各数的大小和位置以及运算符号,在适当的地方添上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使算式的得数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教学反思】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乘除法的关系》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知道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2、掌握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的关系。
3、提高观察、分析、总结等能力。
4、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9—P10例1、议一议。
2、我会列式,我会说。
算式一: ,表示
算式二: ,表示
算式三: ,表示
3、填空。
(1)求两个数的积用( )法,求两个数的商用( )法。
(2)观察比较:
48 ÷ 12 = 4
( ) ( ) ( )
4 × 12 = 48
因数 ( ) ( )
48 ÷ 4 = 12
( ) ( ) ( )
比较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用( )计算,一个因数等于( )。
48 ÷ 4 = 12
( ) ( ) ( )
48 ÷ 12 = 4
被除数 ( ) ( )
4 × 12 = 48
( ) ( ) ( )
比较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 除数等于( ),被除数等于( ),除法是乘法的( )。
(3)总结:
①在乘法中:因数×( )=积 和÷( )=另一个因数
②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商 ( )×除数=被除数
( )÷商=除数
③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 )×( )+( ) 被除数-( )=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 ) 商=( -余数)÷除数
④除法和乘法是( )的,运用( )可以验算乘法计算对不对,运用( )可以验算除法计算对不对。
(4)0不能做除数,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自学检测】
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
26×3=78 ( )÷( )=( );( )÷( )=( )
120÷5=24 ( )÷( )=( );( )×( )=( )
2、想一想,说一说。
(1)( )×6=120
上题中,求( ),因为( )除以( )等于( ),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 ) ( )=( )
(2)330÷( )=30
上题中,求( ),因为( )除以( )等于( ),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 ) ( )=( )。
(3)356÷20=( )……16
上题中,求( ),因为( )减去( )的差除以( )等于( ),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 )。
【巩固练习】
想一想,填一填。
45×( )=180 ( )÷15=32 ( )÷5=21……3
( )×25=300 735÷( )=35 377÷12=( )……5
2、用96、4、24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108×43= 276÷13= 188×25=
4、列式计算。
(1)除数是15,商是48。被除数是多少?
(2)一个数乘25的积是300,这个数是多少?
(3)在被除数是99,商是7,余数是8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是多少?
(4)220与16乘5的积的和再除以4,商是多少?
【教学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算理,并能灵活运用。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12—P13例1、例2。
2、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9×4=( ) 12×5=( ) 34×10=( )
4×9=( ) 5×12=( ) 10×34=( )
9×4=( )×( ) 12×5=( )×( ) 34×10=( )×( )
观察上面的算式,我发现:两个数相乘,( )因数的位置,积( ),这就是( )。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那么( )×( )=( )×( )。你还有其他方法表示吗?
( )×( )=( )×( )
( )×( )=( )×( )
在例2中,要求这个小区共有多少户,可以这样想:
(1)先求 , (2)先求 ,
再求 。 再求 。
列式解答: 列式解答:
算一算,填空。
16×5×2= 35×25×4= 12×(125×8)=
16×(5×2)= 35×(25×4)= 12×125×8=
每组算式中( )相同,( )不同。由此可以得出:3个数相乘,先把( )相乘,再乘( );或先把( )相乘,再乘( ),积不变。这就是( )。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表示为:( )。
【自学检测】
根据乘法运算律填空。
17×26=( )×17 28×16=16×( ) a×25=25×( )
25×13×4= ( × ) ×13 (60×25)×( )=60×( ×40)
125×(8×14)=(125×8)×( ) 9×10×7=9×7×( )
【巩固练习】
先计算,再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
16×17= 25×140=
2、把左右两边结果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45+55)+526 25×4×12
30×16 45+526+55
36×20×5 16×30
48×25 36×(20×5)
3、每瓶饮料售价4元,每箱24瓶。5箱饮料一共需要多少元?
【拓展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1×999
【教学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算理。
2、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88×25=( )×88 ( A×B)×C=A×( × )
( )×76=76×98 8 ×( )×125=17 ×( ×125)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13例3。
2、填空: 算式61×25×4和8×9×125中都只有( )运算,按以前所学的运算顺序,应该( )计算。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算式61×25×4中先算( )后再乘( )比较简便;算式8×9×125中先算( )后再乘( )比较简便。因此,我们可以运用乘法( )或( )来使计算更简便。
【自学检测】 试一试:
2×23×35 51×15×4 50×(19×8) 25×9×4
【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19×15×4 8×(25×15) 25×73×4 8×46×125×5
2、在括号里填上“﹥”、“﹤”或“﹦”。
35×12 35×21 45×18 45×2×9 25×10 25×4×2
3、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16×25 125×64 36×15 72×125
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大型团体操表演,一共有8个方阵,每个方阵有15行,每行15人,
(1)参加团体操表演的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计算)
(2)如果每人拿4个气球,每3个人用一个花环,需要多少个气球?多少个花环?
【拓展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
260×12÷130 1750÷14-350÷14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发现过程,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16例4。
2、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元,可以这样算:
(1)先求 , (2)先求 ,
再求 。 再求 ,
最后求 。
列式解答: 列式解答:
比较上面的两个算式,我们发现:第一道算式是两个数的( )乘一个数,第二道算式是第一道算式中的两个( )分别与这个数相乘之后再( ),由于两道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因此计算结果( )。
验证: (3+2)×25 3×25+2×25
(13+12)×4 13×4+12×4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数的( )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 )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 ),结果(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字母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
【自学检测】 填空。
(25+ )×40=( )×40+7×( ) 48×5+52×5=(48+ )×( )8×(15+125)=8×( )+( )×125 19×17+19×13=19×( + )
47×15+53×15=( + )×15 (12+23)×40=( )×( )+23×40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17课堂活动第一题。
我有这样几种方法:
2、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45×17+55×17 13×25+25×27 72×8+53×8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25+11)×4 (40+20)×14
=25×4+11 =40+280
=100+11 =320
=111
4、食堂买回58袋大米和42袋面粉,每袋的质量都是25千克。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
2、能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两个数的( )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 )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 ),结果(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字母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P17例5,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计算(100+2)×45这道题有两种算法:
算法一:(100+2)×45 算法二:(100+2)×45
=102×45 =100×45+2×45
=4590 =4500+90
=4590
比较两种算法,你更喜欢哪一种?运用了什么乘法运算律?

请用刚才所用的乘法运算律计算:32×24+32×73
【自学检测】
用简便方法计算:
(80+8)×125 25×(6+40) 8×(125-20) 38×115-38×15
【巩固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04×15 32×25×125 72×99+72

5×38×4×5 67×101-67 63×99
2、在括号里填上“﹥”、“﹤”或“﹦”。
(37+63)×8 37+63×8 204×6+204 204×7
50×60 150×6×10 25×25+25×25 25×25×2
3、商店运来20箱啤酒和20箱可乐,每箱啤酒24瓶,每箱可乐18瓶。运来的啤酒比可乐多多少瓶?
【拓展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 99999×22223+33333×33331
【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牢记“总路=速度和×相遇时间”这个关系式,知道利用数量关系来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的方法。
2、能灵活利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解决问题: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平均每分行80米。小明家到学校有多少米?
这道题里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P19例1,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他们两家相距的路,正好是他俩5分所走的路程。因此,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可以这样想:
方法一: 方法二:
先求 , 先求 ,
再求 , 再求 ,
最后求 。
列式为: 列式为:
2、由上面的解决方法可以知道: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物体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共行驶的路程,也就是( )。总路程=( )×( )
【自学检测】课本P19试一试,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巩固练习】
1、甲、乙两辆汽车从A、B两地同时开出,4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甲汽车平均每时行40千米,乙汽车平均每时行55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一人每小时行1200米,另一人每小时行1600米,经过2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3、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时36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同时另一辆汽车以每时44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4、两辆客车同时从相距1040千米的两站相对开出,8时相遇。其中一辆客车每时行55千米,另一辆客车每时行多少千米?
【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能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
2、能根据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解决问题:
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86米,一段路需要15天修完。这段路长多少米?
这道题里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20例2。
2、要看8天能否修复这段公路,有以下几种方法: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比较上面的方法,我们发现:判断在规定时间内能否完成任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看完成任务的时间是否( )规定时间;二是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是否( )规定的任务量。
3、算一算,修复完这段公路时,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
【自学检测】
师傅和徒弟同时开始加工400个零件。徒弟每时能加工36个零件,师傅每时能加工47个零件。5天能够完成任务吗?
2、一辆大货车和一辆小货车同时运送一批货物,大货车每次运12吨,小货车每次运5吨。两辆货车都运送了9次,刚好把这批货物运完。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巩固练习】
甲、乙两个车间同时开始生产6000台电风扇,甲车间每天生产65台,乙车间每天生产85台。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
2、张奶奶和李奶奶同时编织中国结,经过25天两人一共编织500个中国结。张奶奶每天可以编织11个,李奶奶每天可以编织多少个中国结?
3、甲、乙两支工程队合修一段公路,甲队每天修75米,乙队每天修90米,12天正好修完。修完这段公路,乙队比甲队多修了多少米?
4、某车间的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合作加工1840个零件。第一组每时做280个零件,第二组每时做360个零件。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合作2时后,剩下的由第一小组单独完成,还需要几时?
【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三)》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会根据票房收入来计算观众人数最多(最少)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20例3。
2、填空: 要想观众最少,应该是票价( )的( )票尽量多卖,即( )票要全部卖完。从本场总收入( )元中支掉( )票的收入后,剩余的便是卖( )票所得的钱,这样就可以求出卖( )票的张数。
3、列式并解答:
提示:票房收入一定,两种票价一定,观众的多少和售出两种票的数量有关。价格高的票卖得多,观众就少;价格低的票卖得多,观众就多。
【自学检测】
1、小剧院共有甲票座位50个,乙票座位100个。本场电影票房收入为2300元。本场观众最多有多少人?(甲票:30元/人,乙票:10元/人)
2、一辆大货车和一辆小货车同时运送一批货物,大货车每次运12吨,小货车每次运5吨。两辆货车都运送了9次,刚好把这批货物运完。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巩固练习】
利民餐饮的盒饭有大、小两种,大份9元/盒,小份7元/盒。某日盒饭共卖了349元,该日盒饭最少卖了多少盒?
2、一辆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甲车每时行65千米,乙车每时行90千米,12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平平和豆豆帮老师打一份5000字的材料。平平每分打50个字,豆豆每分打70个字。平平先打了4分,剩下的两人合作,他们多长时间才能打完?
4、某电影院有甲票座位50个,乙票座位120个。本场电影票房收入3000元(甲票:50元/张,乙票:20元/张)
(1)本场观众最少有多少人?
(2)本场观众最多有多少人?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
2、复习乘除法的关系、乘法运算律,强化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的能力。
3、能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24主题图。
2、本单元我们学习的知识有:
(1)乘除法的关系:
①在乘法中:因数×( )=积 和÷( )=另一个因数
②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商 ( )×除数=被除数
( )÷商=除数
③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 )×( )+( ) 被除数-( )=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 ) 商=( -余数)÷除数
④除法和乘法是( )的,运用( )可以验算乘法计算对不对,运用( )可以验算除法计算对不对。
(2)乘法运算律: ①两个数相乘,( )因数的位置,积( ),这就是( )。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那么( )×( )=( )×( )。
②3个数相乘,先把( )相乘,再乘( );或先把( )相乘,再乘( ),积不变。这就是( )。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表示为:( )。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 )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 )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 ),结果(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字母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
(4)问题解决。
我掌握的最好的知识是( )。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35+17)×4=( × )+( × )
2、根据910÷35=26,直接写出下面式子的得数:26×35=( ),910÷26=( )
3、15÷3=5,( )能被( )整除,或者说( )能整除( )。
二、把式子和使用的运算律连起来。
68+27+32=68+32+27 乘法结合律
56+13+67=56+(13+67) 乘法交换、结合律
8×43×125=43×(8×125) 加法交换律
72×4×25=72×(4×25) 乘法分配律
63×24+76×63=63×(24+76) 加法结合律
三、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5×153×4 67×89+33×89 98×22
36×111+888×8 99×199+199 25×44
四、解决问题。
1、甲、乙两人合作加工一批零件1800个,合作6天完成,甲每天加工160个,乙每天加工多少个?
2、甲、乙两辆客车从车站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客车每时行60千米,乙客车每时行65千米。4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3、一种橙汁有大瓶和小瓶两种包装,每一大瓶卖6元,每一小瓶卖4元,某店两种包装各进了30瓶。一天,这种橙汁一共卖了240元,这种橙汁最少卖了多少瓶?
【教学反思】
三、确定位置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用行和列表示物体的位置。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29例1、例2。
2、填空: (1)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竖行叫做( ),横行叫做( );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 )往(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 )往( )数。
(2)在描述物体的位置时,通常先描述它在第几( ),再描述它在第几( ),用第几( )和第几( )进行描述。
(3)从图中可知,小红在第( )列第( )行;小强在第( )列第( )行;小娟在第( )列第( )行。
(4)在方格图中用点标出小红、小强和小娟的位置
4
3
 2
1 2 3 4 5 6(列)
(5)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用( )加( )表示,将点所在的( )写在前,( )写在后,并在( )与( )之间用( )隔开。
(6)棋子①在第8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为( );
棋子②在第5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为( );
棋子③在第7列第1行,用数对表示为( )。
【自学检测】1、填空。
(1)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就是用( )个数字加小括号表示,将点所在的( )写在前,( )写在后。
(2)小明在班级里的座位是第2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为( )。
(3)小红在班级里的座位可以用数对(3,4)表示,说明小红在第( )列第( )行。
(4)我在班级里的的座位是第( )列第( )行,用数对表示为( )。
2、完成课堂活动第一题。
【巩固练习】 1、连一连。
(3,2) 第1列第2行
(4,3) 第2列第1行
(1,2) 第3列第2行
(2,1) 第2列第3行
(2,3) 第4列第3行
2、六一儿童节,刘星的妈妈带他去动物园玩,下面是动物园的示意图。




1)、用数对表示出图中各景点的位置。
大门( ) 猴山( ) 大象馆( )
熊猫馆( ) 海洋馆( )
2)、在图上标出下列景点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3,3) 虎山(2,6)
长颈鹿园(6,2) 孔雀馆(7,6)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你坐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30-31例3、例4。
2、
(1)上图中标了北方,我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就可以找到东方。小方从家往东走,体现在图中就是向( )走,所以小方应该沿着第( )行向( )走。因为小方每分走( )米,且图中每格的距离表示( )米,所以小方每分走( )格,8分就走( )格。只要从小方现在的位置(1,3)这一点沿这条直线向( )数( )格,就可以确定学校的位置了。
(2)请用点在图中标出学校的位置。
(3)学校的位置可以用数对( )表示。
提示: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物体在图上是第几列第几行是关键。
3、
(1)灰兔所在的位置是第( )列第( )行,用数对表示为( );森林所在的位置是第( )列第( )行,用数对表示为( )。
(2)灰兔回森林需要向( )走( )格;白兔回森林需要向( )走( )格。因为两只小兔的速度相同,当灰兔向东跑( )格时,白兔也只能向( )跑( )格。所以,当灰兔回到森林时,白兔在第( )列第( )行,用数对表示为( )。
(3)请用点在图中标出森林的位置。
【自学检测】 完成课本P31课堂活动。
【巩固练习】
(图中一格表示50米) 1、用数对表示校园内建筑物的位置。
校门( ) 食堂( ) 教学楼( ) 实验室( )
2、图书馆在食堂东方300米处,请在图中用点标出来,并写出数对( )。
3、校门以北150米是操场,请在图中用点标出来,并写出数对( )。
4、保卫科在教学楼南方200米处,请在图中用点标出来,并写出数对( )。
5、星期五这一天,小红在学校的活动线路是(4,5) (9,4) (5,4)
(2,6) (4,5),请说说她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四、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知道三角形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能判断三角形,会数三角形的个数。
2、认识三角形的高,知道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会根据要求画出三角形相应底边上的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35例1、例2。
2、填空。
(1) 由( )条线段( )的图形是三角形。
(2)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相邻两边的交点叫做(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两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的( )。
(3)三角形有( )条边、( )个顶点和( )个角。
(4)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一条( ),顶点和垂足之间的( )叫做三角形的( ),对边是三角形的( )。三角形的高与底( )。
3、画三角形的高,我们可以这样做:
(1)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的( )重合。
(2)沿这条边平移三角板,直到三角板的( )与这条边所对的( )重合。
(3)从( )起,沿三角板的( )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是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它垂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底。
(4)最后标上( )。
【自学检测】 1、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 ) ( ) ( ) ( ) ( )
2、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

【巩固练习】
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再填空。



(1)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 ),它有( )条边,( )个角和( )个顶点。
(2)每个三角形都有( )条高。
(3)三角形的底与高互相( )。
2、分别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3、选择题: (1)斜拉桥的设计中,运用了三角形具有( )性这个知识。
A、稳定 B、不稳定 C、灵活
(2)下面的木框架中,( )最稳固。

【教学反思】
《认识三角形(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实验操作探索规律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根据这个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 )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 )条高,它的高和底( )。
3、三角形具有( )性。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37例3,准备三根长60mm的吸管。
2、按步骤操作,并填表。
(1)将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测量并记录三段吸管的长度。
(2)用三段吸管来围三角形,看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3)重复再做两次。

 3、探究三段吸管任意两段之和与第三段的关系。
(1)计算比较: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2)发现其中的关系。
当三段吸管中的任意两段之和( )第三段时,才能围成三角形,否则围不成。
4、探究三段吸管任意两段之差与第三段的关系。
(1)计算比较: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2)发现其中的关系。
当三段吸管中的任意两段之差( )第三段时,才能围成三角形,否则围不成。
5、小结: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边。
【自学检测】 下面三组线段中,哪些能围成三角形?
1、 2厘米 3厘米 6厘米
2、 2厘米 2厘米 2厘米
3、 3厘米 3厘米 6厘米
【巩固练习】 1、填空。
(1)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 )第三边。
(2)用三根共长25厘米的小棒转成一个三角形,一条边是7厘米,另一条边是8厘米,第三条边长( )厘米。
2、判断。 (1)用5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
(2)用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
(3)用5厘米、6厘米和7厘米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
3、解决问题: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12厘米和6厘米,第三条边可能是多少厘米?
【教学反思】
《认识三角形(三)》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掌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边。
2、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和是15厘米,那么,第三条边最长为( )厘米。
3、用8厘米、5厘米和( )厘米的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37例4。
2、填空: (1)三角形的内角是指三角形( )的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这3个内角的( )之和。
(2)用量角器量出三角板3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和。
三角板一:∠1= ∠2= ∠3= ∠1+∠2+∠3=
三角板二:∠1= ∠2= ∠3= ∠1+∠2+∠3=
(3)剪一剪,拼一拼。
步骤:1、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将三个内角依次标上序号。
2、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
3、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
观察并得出结论:通过剪、拼,发现三角形的3个内角正好拼成一个( ),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自学检测】 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另外两个角可能是多少度?
【巩固练习】 1、选择。
(1)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6°和74°,第三个内角是( )。
A、80° B、70° C、90°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23°,另一个锐角是( )。
A、67° B、57° C、77°
(3)( )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A、89°75°10° B、91°49°51° C、91°49°40°
2、∠1、∠2、∠3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求∠3的度数。
(1)∠1=58°,∠2=105° (2)∠1=98°,∠2=31°
(3)∠1=23°,∠2=66 ° (4)∠1=12°,∠2=58°


3、解决问题: 妈妈买了一条三角形的丝巾,量得其中的一个角是140°,其他的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分类(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能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经历分类的过程,在操作中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请说出下面的角是什么角。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40例1。
2、


(1)上面的三角形各有几个锐角、直角和钝角,数一数,填在下表中。

(2)观察上面的表格,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
(3)填空: 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以分为( )类。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 ),有( )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 ),有( )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 )。
【自学检测】 1、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把一张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剪出的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巩固练习】 1、填空。
(1)( )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2)有1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在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 )个直角。
(3)有1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在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 )个钝角。
2、判断。
(1)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 )
(2)直角三角形只有两个锐角。 ( )
(3)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小于90度,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4)在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钝角。 ( )
(5)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等于90度。 ( )
(6)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两个锐角。 ( )
3、画一画: 请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分类(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点,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2、能利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 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以分为( )类。
2、 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 ),有( )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 ),有( )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 )。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41例2、例3。
2、例题2。 量一量,填空。

红领巾和小彩旗都是( )形,测量红领巾和小彩旗的三条边和三个角后,我发现:红领巾和小彩旗都有( )条边相等,( )个角相等,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像这样,( )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 ),两腰的夹角叫做( ),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 )。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 )相等,两个底角( )相等;它是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3、例题3: 用直尺量例3中剪成的三角形的三边,我发现:
用量角器量三个角的度数,我发现: ,都是( )°。
像这样,( )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它有以下特点:(1)3条边( ),(2)3个角都是( ),(3)有( )条对称轴。
4、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三角形和( )三角形。
提醒: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自学检测】 1、完成课本第42页课堂活动第3题。
填空: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边叫做( ),两腰的夹角叫做( ),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 )。
(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都是( )度。
(3)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 )三角形和( )三角形。
【巩固练习】 1、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它的一个底角是35°,它的顶角是( )°。
(2)( )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3)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20cm,这个三角形边长是( )cm,每个角是( )°。
2、判断: (1)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 )
(3)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 ( )
3、选择: (1)一个三角形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 )度。
A、45 B、90 C、60
(2)有一个角是60°的( )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A、任意 B、直角 C、等腰
4、解决问题: 一块等边三角形菜地,边长是120米,把这块菜地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
2、复习三角形的定义、特点、内角和及其分类,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62。
2、本单元我们学习的知识有:
(1)认识三角形:
①三角形的定义:由( )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它有( )条边,( )个角,( )个顶点。 三角形具有( )性。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一条( ),顶点和垂足之间的( )叫做三角形的( ),对边是三角形的( )。三角形的高与底( )。
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边。
④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个内角的( )之和,是( )°。
(2)三角形的分类:
①按角分类: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以分为( )类。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 ),有( )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 ),有( )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 )。
②按边分类:三角形按边可分为( )三角形和( )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 )三角形,它有以下特点:A、3条边( ),B、3个角都是( ),C、有( )条对称轴。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空调机的固定架做成三角形是利用了三角形的( )性。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有( )个角,其中最多可能有( )个锐角;最多可能有( )个直角;最多可能有( )个钝角。
4、一段长21厘米的吸管,剪成6厘米、7厘米、8厘米的三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它还可以剪成( )厘米、( )厘米和( )厘米也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它的底角( )度;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55°,它的顶角是( )度。
6、等边三角形的一条边长是15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二、判断: 1、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
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3cm和17cm,则第三边长可能是30cm。 ( )
3、锐角三角形有三条高,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 )
4、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 )
三、选择: 1、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 )。
A、直角 B、钝角 C、锐角 D、不确定
2、把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后展开,沿抓痕剪开是两个(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等腰锐角三角形
C、等腰钝角三角形 D、都不是
3、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6°和84°,第三个角是( )。
A、80° B、60° C、90° D、70°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13°,另一个锐角是( )。
A、157° B、67° C、77° D、57°
5、一个三角形的其中两边分别是3厘米和9厘米,第三边不可能是( )。
A、7厘米 B、9厘米 C、12厘米 D、8厘米
四、解决问题。
1、∠1、∠2、∠3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求∠3的度数。
(1)∠1=121°,∠2=12° (2)∠1=39°,∠2=48°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0厘米,它的一条腰长12厘米,它的底边长多少厘米?
3、一块等腰三角形广告牌,它的一个底角是65°,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教学反思】
五、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认识小数是十进制分数,认识数位顺序表,体会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角=( )/10元=( )元 5角=( )/10元=( )元 1dm=( )/10m=( )m 【设问导读】 1、阅读教材,完成例1,例2,并勾画重点内容。
2、思考: (1)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举例说明。
(2)表示千分之几用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举例说明。
(3)小数的计数单位有( ),( ),( ),( )……相邻两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
(4)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说一说,背一背。
【自学检测】
1、1.23是( )位小数,2表示( ),3表示( ),
2、0.967用分数表示是( ),它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
3、0.336里面有( )个0.001;25个一,46个0.01组成的数是( )。
【巩固练习】 1、填空。
(1)5.376是由( )个1、( )个0.1、( )个0.01和6个( )组成的。
(2)五个一,四个十分之一,六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3)一个小数,个位上的数字是6,百分位上的数字是3,万分位上的数字是8,其它数位是0,这个小数写作( )。
(4)0.1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6.651的计数单位(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5)在4.04中,左边的4在( )位,它表示( ),右边的4在( )位,它表示( ),左边的4是右边的4的( ) 倍。
(6)800千克=( )吨 1米3分米=( )米 3元5分=( )元
2、判断题。
(1)6.3里面有630个 0.01. ( ) (2)1000个0.001是1. ( )
(3)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 ( ) (4)1.4里面有 4个0.1 ( )
(5)3个一,4个百分之一,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3.45. ( )
【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2、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三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0.36写成分数是( )。
2、一根绳长55厘米,是( )米。(用小数表示)
3、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第三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设问导读】 1、阅读教材,自学例3。
2、怎样读小数?
先读( ),再读( );整数部分按照( )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 )。
3、怎样写小数?
【自学检测】 1、读出下面各小数。
137.005 读作: 0.006读作:
105.301读作: 0.703读作:
2、零点零三七 写作: 一千零二点零五 写作:
五点八九 写作: 四百点五八 写作:
【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0.052 读作: 100.009 读作:
32.320 读作: 48.095 读作:
2、37.139 中整数部分的3在( )位,表示( ),7在( )位,表示( ),1在( )位,表示( ),小数部分的3在( )位,表示( ),9在( )位,表示( ),这个数读作( )。
3、2个百,6个十,3个一,4个十分之一, 九个百分之一, 组成的数写作( ), 读作( )它的计数单位是( )。
【拓展练习】 用4,8,3个0按要求写小数。
(1)一个0都不读的一位小数;
(2)读出一个0的两位小数;
(3)读出两个0的三位小数;
【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根据小数性质改写小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数学书定价6元3角,小方写作6.3元,小雨写作6.30元。
说一说6.3与6.30有什么不同?并比较大小。6.3○6.30
【设问导读】 1、阅读教材,自学例1.
说一说小数具有什么性质?
2、自主完成例2: 思考,改写后的两个数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自学检测】
1、小数的末尾( )或去( )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3.2 =( ) 74.620=( ) 900=( ) 609.300=( )
【巩固练习】 1、填空。
(1)把0.5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是( )。
(2)7.03的计数单位是( ),7.030的计数单位是( ),7.0300的计数单位是( ),请比较三个数的大小( > > )
(3)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上“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要变?
15 15.0 450.3 102.3 12.03 236.2
2、判断: (1)在小数后面添上两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
(2)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
(3)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 0 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 )
(4)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5)3.30与3.300大小相等,但计数单位不同。 ( )
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1)0.9 (2)4.2500 (3)10.5 (4)13 (5)58.04
【拓展练习】 按要求分别用0,1,2和0,0,1,2,及小数点写小数。
(1)写两个相等的小数:
(2)写两个不相等的小数:
【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比较大小。
236○36 4560○5640 0.60○0.6 想想:整数怎样比较大小?
【设问导读】 1、阅读教材,自学例3。
2、思考: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 ),再比( ),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结果为止。也就是说,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要按照从( )位到( )位的顺序依次比较。
【自学检测】 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7○2.853 0.809○0.89 3.2○3.200 3.105○3.15
说一说怎样比的:
【巩固练习】 1、填空。
(1)整数部分是0的最大的一位小数是( )。
(2)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的位数( )关。
(3)在○里填上“>”、“<”。
0.85○0.805 0.07○0.7 5.76○5.4 0.489○0.5
2、判断: (1)一个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小. ( )
(2)整数都比小数大。 ( )
(3)小于0.9而大于0.7的小数只有0.8。 ( )
3、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 )<4.002<( ) ( )>60.01>( ) ( )<1.9<( )
( )>119.09>( ) ( )<19.07<( ) ( )>110.7>( )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4.7<( )<4.8 3.09<( )<3.1
5.9<( )<6.0 0.24>( ) >0.2
【拓展练习】 1、大于7而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
2、大于7而小于8的小数有( )个。
【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会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用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 ) ( )
【设问导读】 1、看4个图,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你的发现。
(1)4个图都是把( )平均分成( )份。
第1图取了( )份,第2图取了( )份,第3图取了( )份,第4图取了( )份,即整个正方体。
(2)4个图所取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图是第1图的( )倍,第3图是第2图的( )倍,第4图是第3图的( )倍。
(3)这4个小数的小数点的有什么变化?
(4)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比一比这4个数的大小,有什么发现?
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01、0.1、1,分别扩大( )倍、( )倍、( )倍。
从右往左看,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1、0.01、0.001,分别( )10倍、( )倍、( )倍。
(5)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自学检测】
1、把5.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后分别是( )、( )、( );
2、把0.05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后分别是( )、( )、( )。
思考:小数点在移动过程中一是位数不够,二是出现多余的“0”,这两个问题是怎么处理的?位数不够( ),多余的“0”( )。
【巩固练习】 1、下面各组数的小数点位置有什么变化?原数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
0.265 2.56 6.3 0.63 0.5 0.055 40.23 4023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把0.08扩大100倍是0.08. ( ) (2)三位小数比两位小数大. ( ) (3)把7.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0.071.( )(4)把0.06缩小10倍是6. ( )
【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1、自学例2、例3。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一个数扩大10倍,就是乘( ),小数点向( )移动( )位;把一个数扩大100倍,就是乘( ),小数点向( )移动( )位。……
把一个数缩小10倍,就是除以( )小数点向( )移动( )位;把一个数缩小100倍,就是除以( ),小数点向( )移动( )位……
【自学检测】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就是把这个小数乘( )。 小数点向左移动( )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相当于把这个小数除以( )。
2、把0.011扩大10倍是( ); 把0.001扩大100倍是( ); 把0.001扩大1000 倍是( )。
3、把530缩小10倍是( );把530缩小100倍是( ); 把530缩小1000倍是( )。
4、( )扩大100倍是0.2; 0.4扩大( )倍是400。
5、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0后,得7.04,这个数原来是( )。
6、把6.95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 )到它的( )。
【巩固练习】 1、下面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
0.6 2.05 0.275 37.307
2、下面的数,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各缩小多少倍?
5.8 25.25 12 700
3、判断。
(1)5.018的小数点移动后变成了501.8,这样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 ) (2)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就可以了。 ( ) (3)把0.06先缩小到它的1/10,再扩大到所得数的100倍,就变成了6. ( ) (4)在5.32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 ( ) (5)将最大的三位数缩小到它的1/100,结果是9。 (6)如果把两个小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后相等,那么这两个小数也相等的。 ( ) (7)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
【拓展练习】
1、1吨海水中含盐30千克,1千克海水中含盐多少千克?
2、每块地砖的面积是0.36平方米,小明家客厅用了100块这样的地砖,客厅的面积是多少?
【教学反思】
《小数与单位换算》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高级单位的名数与低级单位的名数之间互化的方法。
2、能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设问导读】 1、自学例4、例5。
2、例4中2.36m=( )cm 是把米转换成厘米,是高级单位名称改成低级单位名称,要用高级单位的数( )进率,就是低级单位的数。254cm=( )m是厘米转换成米,是低级单位名称改成高级单位名称,用低级单位的数( )进率,就是高级单位的数。
总结: 归纳: 高级单位名数( )进率=低级单位名数。
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位、( )位……
归纳:低级单位名数( )进率=高级单位名数。
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位、( )位……
3、例5中1kg500g=( )kg是把复名数改成以kg做单位的单名数,所以先把500 g改写成以( )作单位的数量,再与( )合起来。单名数,
1kg500g=( )g也是把复名数改成以g做单位的单名数,所以先把1kg改写成以( )作单位的数量,再与( )合起来。
4、思考:怎样把单名数改成复名数?
6.7 吨=( )吨( )千克 3040m=( )m( )cm
【自学检测】 1、填空:
2米15厘米=( )米 3元5角=( )元 24分米=( )米
4.5吨=( )千克 0.2元=( )分 117平方分米=( )平方米
5.03千米=( )米 6089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6米56厘米=( )米 2.5千克=( )千克( )克
1.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9.05元=( )元( )角( )分
504厘米= ( )米 7分米= ( )米
1.3千克=( )千克( )克 4.6米=( )米( )分米
4.09吨=( )吨( )千克 102.3吨=( )吨( )千克
2、比较大小:在括号里填上>、 <或 =。
0.28千克( )284克 0.25千克( )247克 4吨( )499千克
3分米( )300毫米 700毫米( )70米 3.71米( )375厘米
453米( )4.53千米 10米( )900厘米 5米32厘米( )5.3米
600千克( )6吨 10千克( )100克 0.27千克( )27克
1.4千米( )1千米40米 吨 1.5千米( )1千米480米
9.28吨( )9吨270千克 3.75米( )3米5分米7厘米
3.61米( )3米6分米2厘米 1吨800千克( )1080千克
【巩固练习】 1、判断。
(1)把千克化为吨,要除以1000( )
(2)一个成年人高173 cm,也就是1.73m.( )
(3)460g=0.46kg,所以326g=3026kg.( )
(4)1.8kg=1kg0.8g( )
(5)100kg大豆可以榨豆油13kg,1t大豆可以榨豆油0.13t( )
2、选择。 (1)35km20m是( )km
A.35.2 B.35.02 C.35.002
(2) 小亮身高1.6m,对1.6m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m6dm B.160cm C.1m6cm
(3) 1018cm( )10.18cm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4) 和42dm不相等的是( )
A.4.2m B.0.42m C.420m
3、将下面的数量按要求排一排
(1)5千克6克 5.7千克 5.261克 5002克 (按从大到小排列)

(2)3.72米 369厘米 37.4分米 41分米 0.039千米 (按从小到大排列
(3)0.034吨 35kg 32000g 30kg500g 3吨100kg (按从大到小排列)
【教学反思】
《小数的近似数(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会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3472000 463500 16540 8765000
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我们用的是( )的方法,保留到万位,要看( )位。
【设问导读】 1、自学例1,例2。
2、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也可以用( )法。
3、(1)100.9465 吨保留两位小数,看小数点后面的第( )位,这一位上是( )就要( )
(2)100.9465 吨保留一位小数,看小数点后面的第( )位,这一位上是( )就要( )
(3)100.9465 吨保留整数,看小数点后面的第( )位,这一位上是( ) 就要( )
(4)1.396保留两位小数是1.4还是1.40?为什么?
(5)近似数 1.40 末尾的“0”能去掉吗?
(6)总结:求小数的近似数也可以用( )法,当保留整数时,表示精确到( )位,应根据( )位上数值得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保留一 位小数时,表示精确到( )位,应根据( )位上数值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保留两位小数时,表示精确到( )位,应根据( )位上数值得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要( )。
【自学检测】 1、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
0.256 12.006 1.0987 104870
2、保留一位小数求近似数
3.72 0.58 9.0548 58.741
【巩固练习】 1、按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4.808
20.256
2、按要求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781 (保留一位小数) 3.2474 (精确到 0.001) 0.0567 (精确到百分位); 14.298 (保留两位小数)
【拓展练习】 2.04保留一位小数是( );
99.9保留整是数( ); 9.996保留两位小数是( )。
【教学反思】
《小数的近似数(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整数的改写方法;能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6.249 1.684 保留两位小数:4.751 8.4016
【设问导读】 1、自学例3,思考填空。
把402000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原数要缩小( )倍,小数点应该向( )移动( )位,即402000 台=( )万台。
把571210000 吨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原数要缩小( )倍,小数点应该向( )移动( )位,即571210000 吨=( )亿吨。保留整数约是( )亿吨, 即:571210000 吨=( )亿吨≈( )亿吨
思考:为什么前面是等号,后面是约等号?
2、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
3、并归纳小结整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与步骤。
(1)先判断原数缩小的倍数;(2)再确定小数点的位置;(3)确定小数点向( )移动几位。(4)确定后面加“万”还是“亿”字。
注意:这种改写只是改变数的计算单位,而不改变数的大小,得到的是( ),中间用( )符号连接。
【自学检测】 1、把315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再保留整数。
2、把1927600000吨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两位小数。
【巩固练习】 1、填空题。
(1)578600人改成用“万人”作单位的数是( ),保留整数是( )。
(2)8.479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3.995≈4.00,表示精确到( )位。
(3)9830000000册改成用“亿册”作单位的数是( ),再保留整数约是( )亿册
(4)把50780000000 吨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吨。
(5)保留( )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2、把下面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6080=( )万 75000000=( )亿 452000=( )万
78400人=( )万人 109000000=( )亿 8038000=( )万
35678000000=( )亿 57000000吨=( )亿吨 3954000000元=( )亿元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小数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熟记小数数位顺序表。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复习归纳】 1、分小组看书,想一想,议一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整理一下,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将学习内容清楚、明确的反映出来。
2、说一说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
3、怎么读、写小数,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说明。
4、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自学检测】 1、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 位,计数单位是( )。
2、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3、读出下面的数。
25.33读作: 106 读作: 87.21读作: 59.031读作:
102.45读作: 0.265读作: 0.017读作: 0.010读作:
读小数时,整数部分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 ),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无论是中间的0还是末尾的0都要( )。
4、上面的第2题中的小数,哪些是两位小数?哪些是三位小数?如果把87.21改成三位小数是( ),106改写成三位小数是( ),0.010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
【巩固练习】 1、填空:
(1)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2)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计数单位是( )。
(3)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4)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
(5)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6)0.4里有( )个十分之一,0.61有( )个百分之一。
(7)73.21( )到原来的( )就变为0.07321;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8)0.061里面有( )个0.001; 0.25写成分数( );0.312写成分数是( )
(9)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10)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
2、判断题: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小数就扩大100倍。( )
(2)把4.123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扩大3倍。 ( )
(3)0.1 ÷ 10 =0.01 ( )
(4)在3.1的后面添上两个0,也就是把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
(5)在3的后面添上两个0,也就是把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
(6)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里的0都能去掉。
(7)因为0.2=0.20,所以他们的计数单位也相同。( )
3、选择题: (1)10 .07扩大1000倍,得( )。
A、0.01007 B、1007 C、10070
(2)把8.15改写成8.150,原来的数( )。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不变
(3)由0.56到0.056是( )。
A、缩小10倍 B、扩大10倍 C、缩小100倍
(4)下面各数,把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
A、760 B、7.60 C、7.06 D、0.50
(5)0.1与0.9之间只有( )小数
A、7个 B、8个 C、无数个
(6)0.7与0.700相比( )
A、大小相等,意义相同 B、大小相等,意义不同
C、大小不等,意义相同 D、大小不等,意义不同
4、把下列小数用<连接起来。
0.8 0.28 0.818 0.8 0.808 0.181 1. 801 1.018
【拓展练习】
1、100本复习册叠起来高0.72米,平均每本复习册厚多少毫米?
2、1千克黄豆可以出油0.38千克,1000千克可以出油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的转换,进一步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把非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复习归纳】 回顾,思考:
1、名数之间如何换算?
名数的改写步骤:1、想进率;2、判断( );3、移动( )。
高级单位 ( ) 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 ( ) 高级单位
2、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步骤:1、分级;2、点上( );3、去掉小数末尾的( );4、写上( )字。
3、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 ),就看( )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就看( )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就看( )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 )。
【自学检测】 1、填空:
0.56吨=( )千克 ( )米=70毫米 1吨25千克=( )吨
5070千克=( )吨 6.5吨=( )千克 52米4厘米=( )米
2、求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 2.54 3.19
精确到百分位。 3.249 2.501
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 6.08 0.994
34567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巩固练习】
1、填空:
(1)4.99(保留一位小数) ≈( ); 把0.36改写成三位小数是( )
(2)把0.36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是 ( )
(3)把5 6887 0000改写为以亿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是( ).
(4)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204500 = (    )≈(    ); 7100=(    )≈(    )
(5)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精确到百分位。
743200000=(    )≈(    ); 53900000=(     )≈(   )1095400000=( )≈( ) 97090000 =( )≈( )
(6)在( )内填上适当的数
1480克=( )千克(   )克; 5.09千米=(   )千米(   )米;
( )千克( )克=1.32千克 ( )平方米=1460平方分米
1480克=(    )千克 5.09千米=(    )米
2、判断:  (1)3.56精确到十分位是4。 ( )
(2)6.05和6. 0599保留一位小数都是6.1。( )
(3)近似数是6.32的三位小数不止一个。( )
(4)5.29在自然数5和6之间,它近似于5 。 ( )
(5)0.596保留两位小数是0.6 。
(6) 四位小数一定比三位小数大。( )
(7) 小数位数越多,小数就越大。( )
(8) 大于0.5而小于0.6的小数一个都没有。( )
(9) 近似数是2.63的取值范围是2.625~2.634。( )
3、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08( )=2080( ) 0.35( )=35( ) 750( )=7.5( )
4、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两位小数之间?
( )>5.4>( ) ( )<4.39<( )
( )<2<( ) ( )< 9.9<( )
5、在( )中填上“>”、“<”或“=”。
0.61( )0.61l 43.3 ( ) 43.30
0.67吨( )67千克 3元5分( )3.5元
1.01厘米( )l米1厘米 500克( )0.8千克
【拓展练习】 1、填空:
(1)有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3,保留两位小数是3.0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 ),最大是( )。
(2)一个三位小数约等于0.36,它可能是多少。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3)有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是8.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四名学生的身高分别是1.38米、1.45米、1.30米、1.42米。已知小兰比小明高,但又比小云矮,小青比小云高。你知道他们四人的高度吗?
【教学反思】

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全面感知平行四边形现象,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情景中的存在。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什么叫平行线?
2、当我们在同张纸上(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你能画出几种情况?
【设问导读】 阅读教材例1,例2,回答以下问题。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请你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2、分别观察并测量上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间的距离,发现( )。
3、观察并测量出上面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标在相应的位置)发现了( );量出上面平行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标在相应的位置),发现( )。
3、归纳: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征?
4、拿出长方形活动框架,用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
发现:长方形变成了( ),4个直角变成了( )个钝角和( )个锐角。
说明:平行四边形易( ),具有( )性。
5、思考:(1)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你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推算出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自学检测】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并说理由。

( ) ( ) ( ) ? 一、倍数与因数
《倍数、因数(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和最大因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在 2、 5.4 、 3.07、 0.27、 0 这五个数中,哪些数是自然数?
2、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非零自然数。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2页例1 ,同时完成设问导读内容。
1、36人进行队列操练,每排人数要一样多,可以怎么排列?
排 数
每排人数
2、例1图中的队列是排成了( )排,每排( )人。
根据上面的内容列两个算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和9都是( )的因数。
36是( )和( )的倍数。
3、什么叫因数和倍数?
4、在3×6=18这个算式中,( )和( )是( )的因数,( )是( )和( )的倍数?
5、独立完成第3页上最上面的“议一议”,再二人小组核对答案。
【自学检测】 1、根据 14÷2=7 填空:
( )和( )是( )的因数。
( )是( )和( )的倍数。
2、二人小组活动:一人写算式,另一人指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想办法写出24的所有因数并与同桌交流
24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的最大因数是( ),最小因数是( )。
【巩固练习】 1、判断。
(1)9是因数,45是倍数。 ( )
(2)4×5=20,所以4是20的因数,20是4的倍数。 ( )
(3)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 )
(4)1是所有自然m 数的因数。 ( )
(5)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 )
2、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数中,不是45的因数的是( )。
①15 ②25 ③45 ④1
(2)24的全部因数共有( )个。
①8 ②10 ③9 ④无数个
(3)有一个数,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36,这个数是( )。
①6 ②12 ③36 ④1
【拓展延伸】 1、一个数是24的因数,又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多少?
2、用48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
【教学反思】
《倍数、因数(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了解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24的因数有哪些?
2、3×6=18,所以18是3和6的( ),3和6是18的( )。
3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3页例2,同时完成设问导读内容。
1、说一说2的倍数有哪些?能找得完吗?
2、根据1×6=6,可以得出:( )是6的倍数。
3、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30是6的倍数。
4、同桌说一说55是不是6的倍数,为什么?
5、完成3页中试一试: 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7的所有倍数,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自学检测】 1、在19、27、40、9中,哪些数是9的倍数?说出理由
2、在1—100的自然数中, 8的最小倍数是( ),8的最大倍数是( )。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巩固练习】
1、100以内7的倍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以内12的倍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的因数有( )个,倍数有( )个,6既是6的( ),又是6的( )。
3、一个数是45的因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是( )
4、一个数既是21的因数,又是21的倍数,这个数是( )
5、有一个算式7×8=56,那么可以说( )和( )是( )的因数,( )是( )和( )的倍数
6、写出因数与倍数
(1)、写出100以内,所有9的倍( )
(2)、写出50以内,所有4的倍数( )
(3)、写出24的全部因数( ),100以内所有的8的倍数( )既是24的因数又是8的倍数( )。
7、判断: (1)因为5÷2=2.5,所以5是2的倍数,2是5的因数。( )
(2)12是倍数,3是因数。 ( )
(3)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
(4)一个自然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
(5)只要有时间,可以写完5的所有倍数。( )
【拓展练习】 1、组成符合要求的数
  从0、5、6、7四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两位数。
  2的倍数( )[共5个]。
  3的倍数( )[共3个]
5的倍数( )[共5个]
2、综合应用:把64个球装在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刚好装完,
 (1)有几种装法? (列出算式)
(2)如果有69个球呢?
《2、3、5的倍数特征(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找出2、5的倍数的特征。
2、弄清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并能区分偶数和奇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2)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3)20的最小因数是( )?最大因数是( )?最小的倍数是( )?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5页例1,同时完成下面内容。
1、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2、填空:2的倍数有2、( )、( )、8、( )、( )......
3、2的倍数有( )个?
4、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0是不是偶数?
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_________________的数,是2的倍数。
自学课本第5页例2,同时完成下面内容。
1、填空:5的倍数有5、( )、15、( )、( )......
2、观察上题中5的倍数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3、5的倍数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的倍数?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4 35 67 90 99 15 106

60 75 130 521 280 6018 8100
我发现:个位上是( )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巩固练习】 1、填空。
(1)与24相邻的两个偶数是( )和( ),与25相邻的两个奇数是( )和( )。742
(2)两位数中,最小的偶数是( ),最大的奇数是( )。
(3)最大的一位奇数乘最小的两位偶数,积是( )
2、按要求用0、3、4组成3位数,看谁写得多。
2的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一盒铅笔的枝数在12~25之间,发给一组的同学,每人发2枝,或是每人发5枝,都正好发完。这盒铅笔有多少枝?
2、按要求填上合适的数字。
(1) 两个数位上的数一样,并且是5的倍数
(2) 3 5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的三位数
【教学反思】
《2、3、5的倍数特征(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特征。
2、能独立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说出2的倍数的特征。
2、说出5的倍数的特征。
3、相互猜猜3的倍数的特征,并记下来。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6页例3 ,同时完成设问导读内容。
1、将3个小圆片放在下图中表示成一个一位数或两位数
十 位
个 位
十 位
个 位
摆成12 摆成21
2、将6个小圆片放在下图中表示成一个一位数或两位数
十 位
个 位
将摆出的数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特点?
3、你能将5个小圆片摆在下图中,能摆出几个两位数,能不能摆出3的倍数?
十 位
个 位
4、将上面2、3题摆成的数字填入下表,判断所组成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圆片个数(个)
摆成的数
是不是3的倍数
5、完成教材第7页的“试一试”
自己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1、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72 63 83 57 22 19 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每个数的□中填上一个数字,所组成的数是3的倍数。
2□0 □1 27□ 52□ 456□
【巩固练习】1、不用计算,把没有余数的算式圈出来。
77÷3 317÷3 645÷3 408÷3
95÷3 722÷3 336÷3 561÷3
2、判断: (1)3的倍数一定是奇数。 ( )
(2)用1、4、7组成的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 ( )
(3)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 ( )
(4)由2、3、4三个数组成的三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 ( )
(5)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 ( )
3、按要求写数。
① 写出三个是3的倍数的偶数( )
② 写出三个是3的倍数的奇数( )
③ 写出三个既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两位数 ( )
【拓展练习】 小柔和同学们一共做了52朵花。她们至少还要做几朵花就正好平均分给幼儿园的3个班?
【教学反思】
《合数、质数(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举例说说怎么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相互说一说2、5、3的倍数的特征。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9页例1,同时完成设问导读内容。
1、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因数:(课本例1)
1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9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的因数中都有__________,每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____________。
3、根据因数的个数,把1题中8个数字填在下面对应的表格里:
只有1个因数的数
只有2个因数的数
有3个及以上因数的数
( ) ( ) ( )
4、自学课本中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填完上题的括号。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质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合数。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完成课本9页中的试一试。
【自学检测】 在自然数1—20中:
质数有:( )
合数有:( )
奇数有:( )
偶数有:( )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有( )
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有(               )
【巩固练习】 1、判断
(1)一个非0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因为3是质数,所以3没有因数。( )
(3)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
(4)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
(5)能被2整除的数都不是质数。(  )
(6)因为最小的质数是偶数,所以最小的合数是奇数。( )
2、把下面的数填到表格中
15 23 68 33 1 25 17 59
合 数
质 数
【拓展练习】 1、20以内差为4的两个质数是( )和( ),( )和( ),( )和( )。
2、用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奇数,最小的合数和0组成一个四位数,其中能够被2和5同时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 ),只能被2整除的最小四位数是( )。
【教学反思】
《合数、质数(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能把一个合数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
   2、能用“短除法”分解合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2、说出1—20中的质数和合数有哪些?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9例2,同时完成设问导读内容。
1、把42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
(1)写成42=6×7,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6可以写成6=2×3,所以42=( )×( )×( )。
(3)填空

2、短除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观察每一步的书写格式,试着在右上边的横线上面写一遍。
(2)42是用( )和( )来试商的,这两个数都是( )数。
(3)得到的商是( ),也是( )数。能不能除到商为1?
(4)能不能写成2×3×7=42?
【自学检测】 用短除法把24 ,36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判断
(1)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把24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24=1×2×2×2×3.( )
(3)只有两个因数的数,一定是质数.( )
(4)两个自然数的和一定是合数,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
(5)1是自然数,但它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6)合数只有3个因数.( )
2、把下列各数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书上练习三第6题)
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1、一个两位数的质数,它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交换位置后,仍是一个质数.这样的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两个数写成几个质数和的形式:
  15=( )+( )
  20=( )+( )=( )+( )
【教学反思】
《公因数、公倍数(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 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数?
2、10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8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12页例1,同时完成设问导读内容。
1、填表
12的因数
30的因数
2、根据上表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是12和30的公有的因数,叫做12和30的公因数。
其中___________是最大的一个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______厘米。
4、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时,用_____数去试商,直到除得两个商的公因数只有1时,再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_______________。
5、完成课本第12页的试一试。
6和12的公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_
7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用短除法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2和18 32和16 25和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填一填
8的因数有( )。
16的因数有( )。
8和16的公因数有( ),
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
5的因数有( )。
7的因数有( )。
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 )。
2、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独立试做,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5和11 ( ) 8和9 ( ) 3和8 ( )
4和8 ( ) 9和3 ( ) 28和7( )
3、判断: (1)相邻两个自然数只有公因数1。( )
(2)只要两个数是质数,那么它们一定没有公因数。( )
(3)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6,则它们的公因数有1,2,3,6。( )
【拓展练习】 男、女生分别排队,其中男生有 48人。女生有 36 人。要使每排的人数相同,每排最多有多少人? 这时男、女生分别有几排?
【教学反思】
《公因数、公倍数(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4的倍数最小是几?4的倍数有多少个?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12页例2,同时完成设问导读内容。
1、请你用“△”圈出4和6都有的倍数,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圈出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 ) 和 ( ) 公有的倍数,叫做 4 和 6 的( )。( )是公倍数中最小的,叫做它们的( )。
2、先观察下面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再填空
(1)上题中除数是( ),它是一个( )数,商是( )和( )。
(2)4和6的最小公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试用短除法求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课本第13页上的试一试
【自学检测】 1、完成课本第1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求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8和6的最小公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和21的最小公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和24的最小公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1的最小公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和13的最小公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17的最小公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两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1,那么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和( )。
2、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如果a和b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求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和8( ) 15和5( ) 4和9( )
7和8( ) 11和10( ) 2和25( )
【拓展练习】 1、五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人数在40~50之间。如果分成3人一组,4人一组,或者6人一组,都恰好分完。五年级参加植树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
2、一堆苹果按5个一份或者6个一份来分总是剩下3个,这堆苹果至少有多少个?
《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教学内容】
【复习目标】
1、自己梳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
2、在对知识的整理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整理知识】 用自己的方法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并与同桌交流
填空
1、在2、15、22、14、60、55、13、59、11、42、99、43、20、45中,
2的倍数有( ) ,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
质数有( ) 合数有( ) 。
2、在非0 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
最小的合数是( )。
3、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两位数是( )。
4、一个小于30的自然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 )。
5、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又有因数5,这个数是( )。
6、用0、5、6、7这四个数字,组成是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组成一个是3 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
7、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86,这三个偶数是( )、( )、( )。
【巩固练习】 一、判断
1、因为18÷9=2,所以18是倍数,9是因数。( )
2、一个自然数越大,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多。( )
3、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4、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5、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
二、选择: 1、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 )。
A、倍数 B、因数 C、自然数
2、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以分为( )。
A、奇数和偶数 B、质数和合数 C、质数和偶数
3、11是( ),4是( )。
A、质数 B、合数 C、倍数
4、两个质数的积是( )
A、偶数 B、奇数 C、合数
三、应用练习
1、我们猜个数吧。第一位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二位数字是最小的偶数,第三位数字是10以内3的最大的倍数,第四位数是最小的质数。这个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你能设计这样的谜让同学们猜一猜吗?
2、一筐苹果,2个2个地拿,3个3个地拿,5个5个地拿都正好剩1个,这筐苹果最
少应有多少?
【教学反思】
二、分数
《分数的意义(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 ”表示。
3、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养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表示把( )平均分成( ),取其中的(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取其中的( )。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19页例1。
1、分月饼,他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小华分得这个饼的。
这里的是把 看作一个整体。

小红把这盒月饼平均分成4份。
这里把 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把 看作一个整体,
是它的。
2、比一比,想一想:上面的两个表示数量一样吗?
小华分得的,是把( )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每份就是( )个月饼。小红分得的,是把( )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每份是( )个月饼。
3、这里的1个月饼和1盒月饼都是一个整体,它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 。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 。
4、拿出10根小棒,把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是10根小棒的 。
5、的分数单位是 ,里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自学检测】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填分。

( ) ( ) ( )

●●●●○○○
( ) ( )
2、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这里的是把( )看作单位“1”。它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女生人数占其中的( )份。
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把单位“1”( )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 )份或( )份的数,叫做( )。
(2)小明10天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 )。
(3)把一根木条平均锯成5段,每段是这根木条的( ),3段是( )。
(3)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8组,单位“1”是( ),表示其中3组的数是( ),表示其中5组的数是( )。
(4)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5份的数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5)里面有( )个,8个是( ),是7个( ),( )个是。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 ) ( ) ( )
3、涂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拓展练习】
在方框里填合适的分数。
《分数的意义(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说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渗透辩证思想,激情发学习兴趣。
3、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出下面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
表示:
表示:
2、什么是分数?

3、用200cm2的纸板做8个学具,平均每个学具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20页例2。
1、把4米长的花边平均分成7份,求每份的长度,可根据“总数量÷份数=每份数”列式计算。
列出的算式是:
2、想:把1米长花边平均分成7份,每份就是( )米,那把4米平均分成7份,每份就是( )个( )米,拼在一起就是( )米。



1米
因此:4÷7=( )(米)
3、把1kg大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我发现:1÷3=(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 ),除数相当于分数的( )。
4、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b=( )(b≠0)
【自学检测】 1、填表。
用除法表示
用分数表示
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人吃,每人分得多少个苹果?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9=( ) 1÷6=( ) =( )÷( )
( )÷8= 7÷( )= ( )÷( )=
【巩固练习】 1、填空。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5=( ) 5÷11=( ) 9÷14=( ) 30÷100=( )
(2)kg表示把3kg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每份是( )kg;也表示把1kg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每份是( )kg。
(3)把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m。
2、判断: (1)除法算式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 )
(2)3米的和1米的一样长。( )
(3)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
(4)把3吨化肥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总数的。( )
(5)把一块蛋糕切成3块,小明吃了其中的1块,还剩下这个蛋糕的。( )
(6)小华吃了苹果的,小红吃了梨的,她们吃得一样多。( )
3、小明25分钟做了5道题,平均每分钟做多少道题?
【拓展练习】
A所在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 ) B
B所在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 ) A
C所在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 ) C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三)》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能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温故互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5÷8= 24÷25= 16÷49= 7÷13= 57÷97=
2、填空:
(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
(2)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 ),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 ),分数线相当于( )。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21页例3。
1、求“兔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把鸭的只数3看作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只鸭,占整体的,2只鸭就是2个,即。2只兔对应2只鸭,所以兔的只数是鸭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 )计算,即:一个数÷另一个数=。
列出计算:
温馨提示:当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它是一个非具体的数量,不带单位名称。
2、求“鸭的只数是兔的几分之几”,是以兔的只数作为单位“1”。
列式计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自学检测】 1、分一分,说一说。
3张相同的规格的纸,平均分给4个同学,怎么分?
(1)用除法算式表示是( );
(2)用分数表示是( );
(3)你发现了什么?( )
2、池塘里有3只鸭在戏水,池塘边上有5只鸡在捉虫,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
3、动物园里有老虎4只,狮子7只,老虎的只数是狮子的几分之几?
【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6分=( )时 321dm3=( )m3 17时=( )日
49千克=( )吨 97mL=( )L 52cm=( )m
34秒=( )分 213m=( )km 19dm2=( )m2
2、判断: (1)2÷5的商3÷54的商小。 ( )
(2)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 ( )
(3)1吨的与2吨的一样多。 ( )
(4)因为4大于3,所以大于。 ( )
(5)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
3、五(1)班有女生23人,男生25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计划要环绕地球飞行14圈,在2003年10月15日19时57分,完成第7圈的飞行,这时完成了计划的几分之几。
5、想一想:他们原来各有几块糖。
小平说:“我吃了全部糖的四分之一,正好是4块。”小丽说:“我吃了全部糖的六分之一,也正好是4块。”原来,小平有( )块糖,小丽有( )块糖。
【拓展练习】
美术兴趣小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占美术兴趣小组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反思】
《真分数、假分数(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2、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3、理解并掌握分子是分母整数倍速的分数转化为整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说一说、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表示把( ),
表示把( )。
2、说出、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77页例1。
1、以1个圆为单位“1”,在下面的图中涂上颜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想一想: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它的分数单位?
里面有( )个;里面有( )个;里面有( )个;里面有( )个。
观察上面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2、把你的发现填写在下面的表中。
比1小的分数
和1相等的分数
比1大的分数
3、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什么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吗?
分子比分母( )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 )或者( )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自学检测】 1、下面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真分数( ) 假分数( )
2、 =( ) =( )想:怎样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3、 在直线上表示下面的分数。

你发现了什么?
【巩固练习】 1、填空。
(1)5个是( ),3个是( ),6个是( ),其中最大的是( )。
(2)分子比分母( )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 )1。分子比分母( )或者( )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 )或( )1。
(3)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
(4)分母是4的真分数有( ),分子是4的假分数有( )。
2、判断: (1)真分数都小于1。 ( )
(2)假分数都大于1。 ( )
(3)2可以化成假分数。 ( )
(4)分母是5的最大真分数是。 ( )
3、 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
=( ) =( ) =( ) =( ) =( )
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

【拓展练习】 要使 是真分数,是假分数,a应该取( )。
【教学反思】
《真分数、假分数(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掌握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温故互查】
1、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10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 ),4份是这块蛋糕的( )。
2、里面有 ( )个。5个是( )。
3、比一比。
○ ○ ○ ○ ○ ○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24页例2。
1、比较和的大小。
观察和你有什么发现?
这两个分数的分母( ),分子( )。
2、画图比较。
( )
( )
观察线段图,可以发现( )所表示的线段比( )表示的线段短,因此
( )<( )。
3、看图填分数,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 ) ( )
( )<( )
4、通过上面例子,我能发现: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 )的分数( )。
【自学检测】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 ○ ○ ○ ○
○ ○ ○ ○ ○
2、判断并说明理由。
> ( ) < ( )
> ( ) < ( )
【巩固练习】 1、比较大小。
○ ○ ○ ○ ○
2、用分数表示出每组中两个除法算式的商,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4÷5= 4÷9= 8÷13= 9÷13=
( )○( ) ( )○( )
3、把每组的3个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和 ,和
,和 ,和

4、在,,,,,,中,
比大的分数有( );比大小的分数有( )。
【拓展练习】
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28。如果分子减去2,这个分数就等于1,原分数是多少?
【教学重点】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数,一个分数或不同的分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口算: 120÷30= 12÷3= 15÷3= 1500÷300=
你有什么发现:( )数和( )数都同时( )或( )相同的倍数,( )不变。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27页例1。
1、4张小报的大小是一样的,数学趣题占的版面也是一样大的吗?
(1)用同样大的4张纸按照书上的图来折折看。
图1是把整张纸平均分成( )份,涂色部分占了( )份,所以应该填( )。
图2是把整张纸平均分成( )份,涂色部分占了( )份,所以应该填( )。
图3是把整张纸平均分成( )份,涂色部分占了( )份,所以应该填( )。
图4是把整张纸平均分成( )份,涂色部分占了( )份,所以应该填( )。
(2)通过观察,看上面4个图的涂色部分你有什么发现?( )
(3)一个是整张纸的,一个是整张张的,一个是整张纸的,一个是整张纸的,为什么?会一样大呢?是因为涂色部分都等于整张纸的( )。
所以===
2、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
== ==
== ==
3、你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表达出来吗?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数的( )和( )同时( )或( )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自学检测】 1、填空。
(1)的分母乘5,分子乘( ),分数的大小不变。
(2)的分子除以4,分母除以( ),分数的大小不变。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适当的数。
= = = =
【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 ==
== 3÷4== =
== = =
(2)写出3个与相等的分数:( )、( )、( )。
(3)在,,,中,与相等的数是( )。
2、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 )
(2)= = ( )
(3)= = ( )
(4)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5)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同时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
(6)的分子乘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 )
【拓展练习】
用2,3,4,6,9,12这六个数字写出3个大小相等的分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 )=( )=( ) ( )=( )=( )
【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能对分数的性质进行简单应用。
2、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1)120÷30的商是多少?
(2)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
(3)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从上面的计算中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或( )相同的数(0除外),( )不变。这叫做商不变的性质。
2、3÷4=( ) ÷(4×3)=( )÷12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28页例2。
1、把,化成分母都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想一想:怎样才能在不改变分数大小的情况下,完成题目的要求呢?
要把分母4变成8,分母应该乘几?那么分子也应该乘几,分数的大小才不变呢?
要把分母24变成8,分母应该除以几?那么分子也应该除以几,分数的大小才不变呢?
2、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1)应用商不变的性质:
=3÷4=( ) ÷( )=( )÷8=
=15÷24=( ) ÷( )=( )÷8=
(2)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
==
3、从上面的两种解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自学检测】 1、(1)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 ==
(2)把和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巩固练习】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 = =
== ==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 ) =( ) =( ) =( )
3、的分子加上10后,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几?
4、的分母加上18后,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几?
【拓展练习】 你能找出大于又小于的分数吗?这样的分数你能找出多少个?
【教学反思】
《通分、约分(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
2、掌握约分的方法,正确地进行约分。
3、能够用约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写出28和42的公因数,并指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8的因数有( )
42的因数有( )
28和42的公因数有( ),( )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15 7和20 18和27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0页例1。
1、 能把这个分数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吗?用什么方法来化?

2、我会填: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比的分子、分母小。因此: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 ),且分子、分母都比原来( )的分数的过程是约分。
3、我发现:的分子、分母含有公因数 、 、 。
(1)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2, (2)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再除以公因数5。 (逐步约分法) 最大公因数10。(一次性约分法)
4、的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那什么样的分数才是最简分数?
【自学检测】 1、 把下列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 =
= =
2、下列分数中,在最简分数后面的括号里打“√”。
( ) ( ) ( )
( ) ( ) ( )
( ) ( ) ( )
【巩固练习】 1、填空。
(1)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 )。
(2)写出3个分子是8的最简真分数( )、( )、( )。
(3)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约成最简分数是( )。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5分=( )时 30厘米=( )米
42dm2=( )m2 720mL=( )L
3、判断:
(1 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 ( )
(2)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乙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 )
(3)分子和分母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 )
(4)分子和分母都是质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 )
4、五(3)班有54人,其中男生30人。
(1)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拓展练习】
一个分数,如果它的分母加1,可以约成,如果分子加1,可以约成,这个分数是多少?
【教学反思】
《通分、约分(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应用通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和 和
2、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9和36 24和11

3、把下列分数化成分母是2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 = = =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1页例2。
叔叔用1时检验了这箱产品的 ,阿姨用1时检验了这箱产品的。这是都是把
( )看作单位“1”。
2、要比较哪个工人检验得快一些,就应该比较( )和( )的大小。
3、怎样比较和的大小呢?

4、(1)用6和8的积48作公分母。 (2)用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作公分母。


> >
> >
答:叔叔检验得快一些。
5、你知道什么叫通分吗?
把几个分母( )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 )并且分母( )的分数的过程是通分。
【自学检测】 1、比较和的大小。
2、先写出各组分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化成同分母分数。
(1)和用24和15的最小公倍数( )作公分母。
=( ), =( )。
(2)和用8和4的最小公倍数( )作公分母。
=( ),=( )。
(3)和用9和7的最小公倍数( )作公分母。
=( ),=( )。
【巩固练习】 1、先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再比较大小。
和 和 和
2、打同一份稿件,小王用了小时,小林用了小时。谁的打字速度快些?
3、宁宁15秒跑了100米,乐乐20秒跑了130米,谁的速度快一些?
4、某公司修筑一条沙石路,第一天完成总任务的,第二天完成总任务的,第三天完成总任务的。哪一天的工作效率最高?
【拓展练习】
甲、乙、丙三个的和是108,乙是甲的2倍,丙是甲的3倍,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教学反思】
《分数与小数》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过程,掌握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能正确利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3、形成约分的习惯,懂得将小数化成最简分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填空。
(1)0.7里面有( )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2)0.09里面有( )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3)0.125里面有( )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4)0.5表示( )分之( ),写作,0.24表示( )分之( ),写作。
2、把下面各个分数写成除法算式。
= = =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3页例1、例2、例3。
1、(例1)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
2、把,,化成小数。
= = =
3、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4、(例2)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呢?
5、把化成分数。
0.4= 0.8= 0.85= 1.125=
6、说一说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7、(例3)怎样比较0.8m和m的大小?
(1)我们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大小。
0.8= =
(2)我们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
=
【自学检测】
= = =
= = =
2、把下面小数化成分数。
0.8= 0.17= 1.79= 1.8=
0.48= 3.25= 0.125= 0.625=
【巩固练习】 1、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05= 1.4= 0.37= 0.45= 0.013=
2、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3、比较大小。
○0.83? ?○0.6? 0.33○?? ? ?0.875○
4、把下面各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3.24 3.39 3.36
(2)0.65 1.09 1.86
5、甲、乙两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平均每分钟加工0.8个,乙平均每分钟加工个,谁的工作效率高些呢?
【拓展练习】
1、一个分数,当a取( )时,这个分数才能化成有限小数。
2、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和是65,化成小数是0.625,这个分数是( )。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
2、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通过回顾、整理、练习等学习活动,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阅读课本35页。
1、先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再与同学交流。
单位“1”:
定义:
分数单位: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
假分数:
定义:
应用 约分:
通分:
2、说一说分数的意义,再思考下面的问题。
(1)小明买了千克的糖果,小红买了千克的糖果,谁买的糖果多?两人一共买了多少千克的糖果?
(2)
谁买的多一些?为什么?
(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巩固练习】 1、填空。
(1)把3千克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糖果的( ),每个小朋友分得( )千克糖果。
(2)===( )÷( )=( )(填小数)
(3)在中,a、b都是非零自然数。当b( )a时,这个分数是真分数;当b( )a时,这个分数是等于1的假分数;当b( )a时,这个分数是大于1的假分数。
2、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0和11 28和14 36和24
3、约分。

4、通分。
和 和
5、比较大小。
( ) ( )0.6
0.32( ) 1.12( )
【拓展练习】
亮亮将一个分数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缩小至原数的,最后化成小数是0.24,这个分数是多少?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互化。
2、经历运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数量多少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3、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分数的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交流。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填空乐园。
(1)把7只“森林医生”啄木鸟看作一个整体,3只啄木鸟是这个整体的,其余啄木鸟是这个整体的。
(2)1里面有( )个,2里面有8个。
(3)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占5米的( ),每段长( )米。
(4)( )÷8==0.375===60÷( )
(5)的分子增加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
(6)一个分数的分母是56,这个分数约分后是,这个分数是( )。
(7)分母是8的最小假分数是( ),最大真分数是( ),这个最大真分数化成小数是( )。
(8)A和B是两个相邻的非零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 )。
(9)小明跑50米用了分,小刚跑50米用了分,则( )跑得快。
(10)在,,,,,,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有( )。
(1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180dm3=( )m3 350mL=( )L 50dm=( )m
75cm=( )m 48dm2=( )m2 800g=( )kg
(12)在○里填“>”、“<”或“=”。
○ ○ ○
2、判断。
(1)大于小于的真分数只有一个。 ( )
(2)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 )
(3)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得块。 ( )
(4)所有真分数都小于1,所有假分数都大于1。 ( )
(5)如果一个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就一定能化成循环小数。( )
3、选择。
(1)红花朵数是黄花朵数的,是把( )看作单位“1”。
A、红花朵数 B、黄花朵数 C、红花和黄花的总朵数
(2)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 )。
A、分数的意义 B、分数的基本性质 C、约分和通分的意义
(3)盐水中,水的质量是盐的5倍,那么盐占盐水的( )
A、 B、 C、
(4)和比较,它们的( )。
A、意义相同 B、大小相同 C、分数单位相同
(5)把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两段比较(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一样长
4、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6和8 12和11 38和18 57和19
5、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再比较大小。
和 ,和
【拓展练习】
三个数的和是144,要使这三个数分别被2,3,7整除,而且所得的商相同,那么这三个数分数是多少?
【教学反思】
三、长方体 正方体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正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在我们生活中,比如( )、( )、( )等物体就是长方体,是由( )形围成的;像魔方它的形状就是( ),是由( )形围成的。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8页例1、例2。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
( )
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面、棱长和顶点各有多少?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4、认一认,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
(1)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 )、( )、( )。
(2)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
5、量一量,比一比。
(1)量一量,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条棱的长。
我能发现: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 ),12条棱按长度可以分成( )组。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 )。
(2)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关系?
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每个面都是( )(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 ),面积都( )。
【自学检测】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形体


顶点
面的形状
棱长






【巩固练习】 1、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 )。
(2)长方体有12条棱,每相对的( )条棱看作一组,12条棱可分为( )组。
(3)正方体由6个完全相同的( )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 ),有( )个顶点。
(4)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分米,宽是1.2分米,高是1分米。它的棱长和是( )分米。
2、判断: (1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长度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棱长是3厘米。 ( )
【拓展练习】 把一个长6分米,宽3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棱长总和增加最多少分米?
【教学反思】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观察物体时,注意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6厘米,它的棱长总和为( )厘米,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一个正方体棱长的和是84厘米,它的棱长是( )厘米。
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用这样的正方形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 )厘米。
4、分一分,填一填。

上图中,平面图形有( ),立体图形有( )。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39页例3。
1、看一看,填一填。
2、画法分析。
(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右边有( )个正方形,画出来的图形是( )。
(2)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右边也有( )个正方形,画出来的图形是( )。
(3)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右边有( )个正方形,画出来的图形是( )。
3、正确解答。

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
【自学检测】

【巩固练习】 1、请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的图形。

( ) ( ) ( )
2、填表。(单位:dm)
图1
图2
下面的面积(dm2)
后面的面积(dm2)
左面的面积(dm2)
图1 图2
【拓展练习】 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与3号面相对的是( )号面。
【教学反思】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物体表面和表面积的含义,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你能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

2、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

3、如图: 这个长方体长( )cm,宽( )cm,高( )cm;它的上、下面长都是( )cm,宽都是( ) cm ;左、右面的长都是( )cm,宽都是( ) cm;前、后面长都是( ) cm,宽都是( ) cm 。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42页及例1。
1、任意拿出一个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想:什么叫物体的表面积?

2、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

3、摸一摸正方体的表面,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

4、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将长方体盒子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或符号,再沿它的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再将各个面进行比较。思考: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观察正方体的表面,思考: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5、怎样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比较简便?
【自学检测】 1、根据你的学习和理解,计算下面物体的表面积。
2、制作右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cm2纸板?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一个长方体( )个面的面积( ),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2、正方体的表面积=( )×( )×( )
3、将一个棱长5cm的正方体盒子放在地面上,占地面积是( )cm2,它的表面积是( )cm2。
二、计算: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之和是48c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cm2?
2、在如图所示的包装盒表面贴一层彩纸,如果每平方米彩纸花
3元钱,那贴这个包装盒最少用多少钱的彩纸?
【拓展练习】 用6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不同形状的大长方体,你有几种拼法,拼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吗?
【教学反思】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木箱,长60cm,宽50cm,高40cm,这个木箱的占地面积是多少cm2?
表面积是多少cm2?
(2)制作一个正方体箱子,棱长12dm,需要铁皮多少dm2?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43页例3。
1、做这样一个纸袋,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
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思考,明确应算哪几个面。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手提纸袋,它的形状近似于长方体,没有上面。
请写出需要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2、列式计算。




3、还可以怎么算?




4、在解决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自学检测】
1、做右图这样一个灯笼(上、下都是空的),至少
需要多少绸布?
2、一个正方体玻璃鱼缸,棱长是2dm,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巩固练习】
1、一节用铁皮做成的通风管,管口是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通风管长1.5米。做成这样10节通风管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一对无盖的长方体纸盒,长40厘米,宽32厘米,高30厘米。在它们的外面涂上红漆,涂红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一间教室的长是8米,高是3.2米,要粉刷这间教室的四周和顶面,扣除门窗、黑板面积35平方米,这个教室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一个正方体铁盒的棱长是10厘米。这两种铁盒哪种用料少些?
【拓展练习】
如图,这根木料长3m,宽12cm,高12cm,因装修需要把它切成3段,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
【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 )、( )、( )、( )。
2、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 )、( )、( )、( )、( )。
3、1m2=( )dm2 1dm2=( )m2 1km2=( )m2
800cm2=( )dm2 5hm=( )m2 300dm2=( )m2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45-46页例1、例2和例3。
1、将土豆放入一个盛水的量杯中,观察土豆放入前后量杯中的水位变化。
(1)先猜猜,量杯中的水位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通过对上面实验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土豆放入后量杯中的水位会( ),这是因为土豆在水中占了空间的位置。
(3)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 )。
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大?
1厘米 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体积单位
棱长为1cm的正方体的体积为( ),用字母表示( )表示立方厘米。
3、除了“立方厘米”,我们还需要一些大的体积单位。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通常用( )表示立方分米。
4、1立方米有多大?
用3把1m长的直尺在墙角围一个正方体框架。估计可以蹲下几人?
这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
立方米用( )表示。
【自学检测】
1、在我们的生活中,以c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d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m3作单位的物体有( )。
2、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m3,dm3,cm3作单位? \
3、在体积小于 1cm3 的物体下的方框里画“√”,大于 1cm3 的方框里画“△”。
【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物体所占( )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3)乐乐用5个棱长是 1cm的小正方体积木拼成了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 )cm,宽是( )cm,高是( )cm,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
2、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一间教室的体积约是169( )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为2( )
一支铅笔的长约为17( ) 一本书的封面约为2.8( )
一枚骰子的体积约为1( ) 一台电冰箱的体积约是1.85(      )    
3、判断:(1)棱长是1dm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都是1dm3。 ( )
(2)求一个纸箱用多少纸板,是求纸箱的体积。 ( )
(3)长方体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大。 ( )
【拓展练习】王明用几个1cm3的正方体木块摆了一个物体,下面是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侧面 正面 上面
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名数的改写。
3、能准确运用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分米、( )、毫米等,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即1米=( )分米,1分米=( )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 )、平方厘米,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即1平方米=(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立方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立方分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立方厘米。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47页例4。
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它的体积是( )。
2、通过模型可以直观地看到: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1分米=( )厘米,那1排可以分成10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1层有10排,由此可以得出1层共有10×10=( )个小正方体,10层就有100×10=( )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3、这个模型相当于多少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个
所以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即:1dm3 =( )cm3
4、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1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即1m3 =( )dm3
5、我能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自学检测】 填空。
5立方米=(?? ? )立方分米 1.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 ? )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400 立方分米=( )立方米
213dm3=( )m3 2.1dm3=( )m3
50dm3=( )m3 17.6m3=( )dm3
【巩固练习】 1、填空。
3.8m3=( )dm3 2400cm3 =( )dm3
2.1分米=( )厘米 1立方米=( )立方分米
8 立方米=( )立方分米 8400 立方分米=( )立方米
4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67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4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2立方米=( )立方分米
9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32500 立方厘米=( )立方米
10m3800dm3 =(   )m3         8052cm3 =( )dm3( )cm3
2、在○里填“>”“<”或“=”。
50cm3 ○ 5m3 300cm ○ 3dm 45cm2 ○ 3.2m2
0.4m3 ○ 40dm3 200cm3○ 20dm3 235m3○2.35 dm3
7m3 ○ 7000cm3 4000cm3○4dm3 4.87dm3○487m3
3、判断。
(1)对于同一个容器来说,它的体积一定比它的容积大。 ( )
(2)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 )
(3)100dm3和1m3一样大。 ( )
(4)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相比,体积更大。 ( )
(5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0.8 dm2。 ( )
(6)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 )
4、选一选。
(1)一个文具盒的体积约是280( )。
A.cm B.cm2 C.cm3
(2)一个鸡蛋放在水杯中,把鸡蛋取出,水面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3)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其体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拓展练习】 棱长6dm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小红观察两个问题的解答,认为得数是一样的,所以答案相同。你是怎么看的?为什么?
【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三)》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2、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3、 学会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计算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6000cm3=( )dm3 2.5dm3=( ) m3
4.05m3=( ) dm3 5500dm3=( )m3
3、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47页例5。
1、什么是容器?
像盒子、杯子、瓶子、量杯等许多物体都是空心的,可以盛装其他的物体,通常称为容器。
2、容积的含义。
演示:把牛奶盒子里的水倒入杯子里,能装满4个杯子。
思考: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一样大吗?
1盒牛奶可装4杯牛奶,也就是说牛奶盒中的牛奶的体积是一个杯子中装的牛奶体积的( )倍,这个牛奶盒、杯子都叫容器,这个杯子里牛奶的体积叫做这个杯子的( )。牛奶盒这个容器大,所装的牛奶的体积就( ),杯子这个容器小,所装的牛奶的体积就( )。
由些可得: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 )。
3、容积的单位有哪些?
(1)计量一个容器中可以装多少固体时,用体积单位: 、 、 。
如:一个文具盒的容积约为120( )。 1台电冰箱的容积约为400( )。
集装箱的容积约为40( )。
(2)在生活中,计量液体如眼药水、针剂、食用油、汽油等的体积常以( )和( )为单位。
如:一瓶眼药水的容积约是3( )。 一盒牛奶的容积约是1( )。
(3)1毫升是指能容纳1cm3的物体的容积;1升是指能容纳1dm3的物体的容积。
因此:1cm3=(  )毫升 1dm3=( )升
通常,我们用( ),( )表示毫升和升。
根据1dm3=1000cm3可以得出:1L=( )mL
【自学检测】
4升=( )毫升 5升=( )立方分米
500毫升=( )升 760毫升=( )立方分米
600mL =( )L 25L=( )mL
15.7L =( )mL 46mL=( )L
3.08dm3=( )L 76.3mL=( )m3
【巩固练习】 1、填空。
(1)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 ),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常用的容积单位有( )。
(3)6.09立方分米=( )升=( )毫升
1750立方厘米=( )毫升=( )升
435毫升=(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间教室所占的空间大约是160( )。
(2)一瓶墨水约是60( )。
(3)一个油桶约能装5( )油。
(4)矿泉水桶的容积约是18( )。
(5)一个火柴盒的体积约是6( )。
(6)一支铅笔长约20( )。
(7)一间客厅的面积是约30( )。
(8)货车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3、一个正方体花盆的容积为512mL,如果用泥土填满这个花盆,约需要泥土多少立方分米?
4、一个观赏鱼缸盛水约800L,是多少毫升?
【拓展练习】
下图是由一些小正方体积木堆成的。在这个基础上(原来的积木不动)要把它堆成一个正方体,至少还需要多少块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并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渗透“猜测——实验探究——验证”的学习方法,发挥主体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填一填。
(1)一个物体所占( ),叫做物体的体积。
(2)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 )立方厘米。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计量液体时常用( )和( )为单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冰箱的容积是200( )。(2)汽车油箱的容积是50( )。
(3)一块橡皮的体积是9( )。(4)集装箱的体积是60( )。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50页例1。
1、用12块1cm3的正方体积木拼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动手操作:(1)(12块摆成一排。)
(2)(12块摆成两排。)
(3)(12块摆成三排。)
(4)(12块摆成两排,每排两层。)
观察长方体模型,并填写表格。
?
长(cm)
宽(cm)
高(cm)
体积(cm3)
长方体1
?
?
?
?
长方体2
?
?
?
?
长方体3
?
?
?
?
长方体4
?
?
?
?
2、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种摆放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 ),并且长、宽、高的乘积等于( )。
3、总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因此: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4、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用统一的公式计算,这个公式是什么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可以看作高)
( ) ( )
长(正)方体的体积=( )×( )
【自学检测】
长方体
正方体

10cm
12dm
棱长
7m
棱长
10m

8cm
6dm

6cm
5dm
体积
【巩固练习】
1、判断。
(1)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表面积也相等。 ( )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4倍。 ( )
(3)一个物体的体积是1m3,这个物体的形状一定是正方体。 ( )
(4)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5)长方体和体积就是长方体的容积。 ( )
(6)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体积一定相等。 ( )
2、选择。
(1)正方体的棱长是8厘米,表面积和体积相比( )。
A 体积大 B 表面积大 C 一样大 D 不能比较
(2)棱长为a厘米的正方体,其体积是( )立方厘米。
A 6a2 B a+a+a C a3
(3)有几堆正方体小木块,每堆的块数如下,能拼成正方体的是( )。
A 12 B 16 C 27
(4)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
A 8倍 B 4倍 C 2倍
【拓展练习】
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锯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正方体的表面积小72cm2,求原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正)长方体可以用一个面的面积×高来计算的道理。
2、能灵活应用公式准确地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较强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 )
( )
2、写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统一公式。
( )
3、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51页例2。
1、已知长方体的体积( )、( )、( )或正方体的( ),可以直接运用体积公式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或者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积 一、百 分 数
《百分数的意义》导学案
【温故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
2.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 )÷( )==
2.把和都写成分母10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设问导读】 1.自学课本P1-P2页。
书本1-2页插图中的数叫什么数?它有什么意义?
如:羊毛含量为36%表示:羊毛占整个衣服的,即把这条裙子的面料成分看成100等份,羊毛占其中的36份。
产品的合格率为95%:表示( ) 占( ) 的( )。
2.百分之三十五 写作:( ) 百分之零点七 写作:( )
即百分数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的后面加上“( )” ,分子按整数、小数的写法去写。
3.12.52% 读作:( ) 100% 读作:( )
即读法:“% ”读作( ),再读“% ”前面的数。百分号前面的数按整数、小数的读法去读。
4、男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 ) ,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 )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 。
百分数表示( ), 百分数又叫做( ) 或 ( )。
【自学检测】
1.我班有70%的同学参加了兴趣小组,意思是( ) 。小学生的近视率是18%,就是说( ) 。
2.读一读,并说出下面百分数的意义。
(1)据统计,截至 2010 年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 77.4%。
(2)据调查,29%的少年儿童表示“目前最要好的朋友是老师”。
(3)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约占全球总面积的 29%,海洋面积约占全球总面积的 71%。
(4)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达 20.36%,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 17.05%。
3.读出下列各数。
26% 12.7% 56% 0.5%
4.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五 百分之一百二十 百分之四点三 百分之零点九二
【巩固练习】
1.填空:
百分之一百五十 写作( ), 75.49% 读作( )。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 )或( )。
百分数的计数单位是( ),即( ),它后面不能有单位名称。
2.判断:
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 )
一根木棒长97%米。 ( )
(3)m=56%m。 ( )
【拓展练习】 1.在成语中找百分数。
十拿九稳 百里挑一 稳操胜券 一箭双雕
九死一生 十全十美 一举两得 平分秋色
2.小明看了一本故事书的50% ,还剩百分之几没看?看了这本故事书的50% ,是不是表示看了50页?
【教学反思】
《百分率》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能理解各种百分率的意义,掌握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2.明确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表示( )是( )叫百分数 。
百分数又叫( )或( )。
2.读一读,并说出下面百分数的意义。
(1)在某市学校附近的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是30%。
(2)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不低于70%。
(3)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3页例2和议一议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举例说说什么是应到人数?什么是实到人数?

2.什么是出勤率?

3.怎样计算各年级的出勤率?谁的出勤率高?

4.两个年级缺勤人数相同,为什么六年级的出勤率高些?

5.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百分率的计算还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百分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些百分率的共同点是( )
6.说一说,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成活率等这些百分率能大于100%吗?能等于100%吗?为什么?

【自学检测】
1.小明和小华练习投篮,他们的命中率分别是75%和84%。这里的75%和84%分别是什么意思?
2.小萍做了40道口算题,做对了38道;小智做了50道口算题,做对了48道。谁的正确率高?

【巩固练习】 1.判断。
(1)102棵树全部成活,成活率是102%。 ( )
(2)抽检108台冰箱,其中8台不合格,合格率为100%。 ( )
(3)六年级今天出勤率为99%,那么肯定有1个同学缺勤。 ( )
(4)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 )
(5)张师傅生产技艺十分高超,生产的产品合格率高达120%。 ( )
2.求出勤率: (1)某班50人,今天缺席2人。求出勤率。
(2)某班50人,今天出勤48人。求出勤率。
(3)某班今天出勤48人,缺席2人。求出勤率
3.师傅做了200个零件,有185个合格;徒弟做的125个零件中,次品有10个。师傅和徒弟谁做的零件合格率高?
【拓展练习】小李对今天公司员工的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做了统计,已知缺勤人数是出勤人数的。该公司今天员工的出勤率是多少?
【教学反思】
《百分数化分数和小数》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主动探索发现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和小数的方法。
2.掌握百分数化分数和小数的方法,会将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和分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化简下面的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说说是怎样化的?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6页例1和议一议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观察下面的式子。
17%= 40%==
我发现:百分数化分数,直接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为( )的分数,再通过约分得到( )分数。
2.观察下面的式子。
46%==46÷100=0.46 128%==128÷100=1.28
我发现:百分数化小数,直接去掉( )号,并将小数点向( )移动( )位。
【自学检测】 1.填表。
百分数
45%
60%
25%
0,5%
分数
小数
2.黄豆的蛋白质含量约为36%,脂肪含量约为18%,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25%。将这些百分数分别化成分数和小数。
【巩固练习】 1.把下列百分数化成分数。
55%= 48%
0.8%= 125%=
2.把下列百分数化成小数。
22%= 0.64%= 1.5%=
134%= 70.8%= 130.9%=
3.根据百分数在格子里涂色,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60%
55%
【拓展练习】 将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对折三次后展开,然后把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为( ),用百分数表示为是( ),用小数表示为( )。
【教学反思】
《小数、分数化百分数》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分数。
3%= 180%= 62.5%=
2.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整数或小数。
60%= 300%= 18.5%
3.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
0.75 0.625 0.07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7页例2和议一议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时,小数点向( )移动( ),如果位数不够,用( )补足,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时,一般先把分数化成( ),再把( )化成百分数。除不尽时,通常百分号前保留( )位小数。结果是准确值时用( )连接;结果是近似值时用( )连接。
【自学检测】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2.把下面的小数或整数化成百分数。
0.54 10.5
1.58 0.03
0.375 3
【巩固练习】 1.判断
3.8%=280 ( ) 56%=0.56 ( )
4=40% ( ) 360%=3.6 ( )
=28.6% ( ) 0.8=0.008% ( )
2.填表
小数
2.5
0.7
1.875
分数
百分数
75%
87.5%
3.填空
(1)4÷5===( )%=( )(填小数)
(2)( )÷20==2.75=( )︰8=( )%
(3)1里面有( )个1%,( )个1%是26%。
(4)把28.2%的百分号去掉,结果( )。
(5)一条路,已修了全程的82%,还剩( )%没有修。
4.比较大小: 从大到小排:,3.84,3.85%,0.387
【拓展练习】 说一说“求比68多25%的数”与“求比68多0.25的数”两题的含义。
【教学反思】
《百分数问题解决(一)》导学案
【温故内容】
【学习目标】1.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2.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面的内容:
我们班有男生25名,女生20名,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
(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 )
(3)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分之几?( )
1.列式并计算完成每个小题。
2.说一说每一个问题里是谁和谁比,把谁看做单位“1”?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9页例1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理解所求问题。
(1)求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
(2)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相比较?( ),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就是求( )是( )的百分之几。
(3)在这里要把谁看做是单位“1”?( )
2.请在下面画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3.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题中的标准量是( ),比较量是( )。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就是用( )除以( )的台数。( )的台数已知,所以要先求出( )的台数。列式为( )。
方法二:把( )看成单位“1”,用今年的台数是去年台数的( )减去( ),就是今年比去年增加的百分之几。因此,要先求出( ),再求今年比去年增加的百分之几。
列式为( )
4.请用上面的方法解答:去年比今年减少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5.小结: (1)求甲数比乙数增加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 )÷( )
或( )÷( )-1,其中乙数是单位“1”。
(2)求乙数比甲数减少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 )÷( )
或1-( )÷( ),其中甲数是单位“1”。
【自学检测】 1.小兰家五月份用电50度,六月份用电80度。六月份比五月份多用电百分之几?
2.一件羽绒服的价格是300元,一件防寒服的价格是150元。防寒服的售价比羽绒服低百分之几?
【巩固练习】 1.工厂修厂房,计划投资10万元,实际使用比计划节约1.2万元,实际使用经费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2.电脑公司5月份计划组装1200台电脑,实际完成1500台,这个月超额完成百分之几?
【拓展练习】 李明以前放假乘火车去奶奶家需要10时,现在火车提速了,只需要8时,现在的速度比原来提高了百分之几?
【教学反思】
《百分数问题解决(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解决的解法。
2.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画出下面各题单位“1”的量,并说出等量关系。
(1)甲数的35%是乙数。等量关系是( )
(2)甲数比乙数多。等量关系是( )
(3)甲数比乙数少。等量关系是( )
2.去年我校的毕业生是200人,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今年毕业生有多少人?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9页-10页例2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从例2中你知道的信息有( ),
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 )。
2.你对“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5%”的理解是( )。
3.请画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4.请写出你的解题思路:今年的毕业生人数=( )
5.列式为:( )
6. 如果明年的毕业生人数比今年减少10%,学校明年有毕业生多少人?你会算吗?
说出这里是要把( )看做是单位“1”,你的想法是( ),列式为( )
7. 比较这两道题,它们相同的地方是( ),不同的是( )。
【自学检测】1.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3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1%。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芳芳服装店一件皮衣原件1800元,现降价15%,这件皮衣现价多少元?
【巩固练习】1.填空
(1)六(1)班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5%,表示( )人数与( )人数比,以( )人数为单位“1”,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2)九月份用煤量比十月份节约28%,是把( )月份用煤量看作单位“1”,九月份用煤量是十月份的( )%。
2.(1)某小区去年拥有电脑的家庭有120户,今年是去年的120%,今年拥有电脑的家庭有多少户?
(2)某小区去年拥有电脑的家庭有120户,今年比去年增加了20%,今年拥有电脑的家庭有多少户?
【拓展练习】一件衣服原件125元,如果先提价20%,后来又降价20%,那么这件衣服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教学反思】
《百分数问题解决(三)》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利用方程解决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解决。
2.能正确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梨树有( )棵,苹果树和梨树共有( )棵,梨树比苹果树多( )棵。
(2)学校体育组有排球X个,足球的个数是排球个数的。足球有( )个,排球的个数比足球多( )个。
2. 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的价格相差60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价格的3倍。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多少元?(列方程解决)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12页例3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裤子价格是上衣的70%”你的理解是( )
2.请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本题的等量关系是( )
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解:





列方程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
4.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解决?请列式解决,并说说解题思路。
【自学检测】
1.请学生根据“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75%”,用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这句话中是把( )看作单位“1”,设苹果树有x棵,那么梨树有( )棵,梨树比苹果树少( )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 )棵。
2.梨树比苹果树少150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75%。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巩固练习】 1.小强和小飞共有邮票90张,其中小飞的邮票张数是小强的80%,小飞和小强各有邮票多少张?
2.小王2015年10月份的生活费为850元,比计划节省了15%,小王的计划生活费是多少元?
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25%,第二小时行了全程的30%,两小时一共行了220千米,甲、乙两地全长多少千米?
【拓展练习】 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30%,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读21页,这时还有一半没有读。这本书有多少页?
【教学反思】
《百分数问题解决练习课》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能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方法。
2.进一步感悟百分数知识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说一说“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数” 的解题方法。
2.说一说“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3.说一说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指导练习】 1.练习三中的第1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还有多少页没看,可先求( )的页数,再求( )的页数;也可以先求出( )占总页数的几分之几,再求( )的页数。
(3)解答过程:
2. 练习三中的第15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今年比去年增加10%”,是把( )看作单位“1”;“计划明年比今年再增加”,是把( )看作单位“1”。
(3)解答过程:
3.练习四中的第8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明确思路:“比九月份节约20%”这句话中,把( )看作单位“1”, 单位“1”是( )的,可以用( )或( )方法解答。
(3)解答过程:
4.练习四中的第9题。
(1)读题,明确问题。
(2)在这一题中,单位“1”的量是( ),单位“1”属于( ),可以用( )计算。
(3)解答过程:
5.练习四中的第11题。
读题理解题意。
明确思路:要求海棠花有多少盆,应先求出( )的盆数。求茶花的盆数用( )计算。
(3)解答过程:
【巩固练习】
1. 我们学校美术小组有26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25%,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有一袋大米,第一周吃了40%,第二周吃了12千克,还剩6千克。这袋大米原来有多少千克?
3.某工厂三月份用水960吨,四月份用水量比三月份多25%,是五月份用水量的80%,五月份用水多少吨?
4.新兴电器商厦新进880台电视机,第一天卖出了,第二天又卖出剩下的15%,第二天出了多少台?
5.某服装店购进两件时装,每件均以120元卖出。其中一件赚了20%,另一件亏本20%。这家店卖出这两件衣服是赚了还是赔了?
【拓展练习】一种杂志,批发商按原定价的70%批发给书摊,摊主将原定价降价10%卖给读者。如果这种杂志每本卖6.3元,每卖出一本,摊主从中盈利多少元?
【教学反思】
《纳税》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纳税及税率的意义。
2.会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纳税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15页例4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纳税和税率的意义
(1)什么是纳税?( )
(2)为什么要纳税?( )
(3)你知道纳税的种类有( )
(4)你对“应纳税额”的理解是( )
(5)税率是什么意思?( )
2.计算应纳税额及赢利。
(1)从例4情景图中你收集到的信息是(
)。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 )
(2)你对赢利的理解是( )
(3)按营业额的5%纳税的意思是什么?( )
(4)正确解答: 应纳税:
开 支:
赢 利:
3.小结: (1)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 ),用( )计算。即应纳税额=( )×( )
(2)赢利的计算方法: 赢利=( )-( )
【自学检测】1.某商场在“十一”国庆期间的营业额为28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8%缴纳营业税,该商场“十一”国庆期间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光明饭店今年一月份的营业额是40万元,按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那么,这个饭店一月份需缴纳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各多少元?
【巩固练习】1.妈妈到银行给阿姨寄去5000元,按1%的汇率支付汇费,妈妈应支付多少元汇费?
2.张老师7月份工资3800元,如果超过3500元部分按照3%缴纳个人所得税。张老师7月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3.王叔叔买彩票中奖得到奖金80000元,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王叔叔实际得奖金多少元?
【拓展练习】 某百货商场8月份缴纳20万元的营业税,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百货商场8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教学反思】
《利息的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
2.学会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利息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16页例5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你知道银行储蓄中的本金、利息、利率是什么意思吗?
本金:
利息:
利率:
2.你知道利息是如何计算的吗?
利息=
3.教科书中一家人存的本金是( ),存期是( ),
存款方式是( ),年利率是( ),你打算如何帮他们解决问题?
解题过程:
【自学检测】 1.王阿姨存款5000元,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3.25%。到期后王阿姨应得的利息是多少元?
2.2014年9月,陈阿姨存款15000元,存期半年,半年期存款利率为3.05%,到期后可以取出利息多少元?
【巩固练习】 1.李阿姨存入银行10000元,定期一年,年利率是3.25%,到期后李阿姨来取钱。李阿姨一共可获得多少元?
2.张阿姨购买了5年期6000元的国债,年利率是6.34%,到期时她一共可得到多少钱?
3.李阿姨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款方式为活期,年利率是0.35%。存了3个月,把钱全部取出。李阿姨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拓展练习】 王老师准备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有两种存款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整存整取两年,年利率是3.75%。另一种是先存一年,年利率是3.25%,第一年到期后把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再存一年。你认为选择哪种存款方式合算呢?
【温故互查】
《百分数整理与复习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能对百分数意义有进一步理解,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能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2.进一步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能进行熟练的互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回顾整理】 一.百分数的意义。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 )。百分数又叫( )或( )。
2.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 ),先读百分号(分母),读成( ),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分子)。如64%读作:( )
3.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百分号用( )来表示。例如:写的时候,先写84(分子),再把分数线和100(分母)去掉,换成百分号“%”。写作( )。
4.常见百分率的含义及求法。
(1)出勤率就是实际出勤人数占( )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出勤率=( )÷应出勤总人数。
(2)合格率就是( )占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
合格率=合格产品数÷( )
(3)成活率就是( )占种植总棵树的百分之几。
成活率=成活棵树÷( )
(4)发芽率就是发芽种子数占( )的百分之几。
发芽率=( )÷试验种子总数
(5)出油率就是( )的质量占大豆(或花生)总质量的百分之几。
出油率=油的质量÷大豆(或花生)( )
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 )向( )移动( ),同时在后面添上( )。
2.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一般先把分数改写成( )(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 小数改写成( )。
3.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 )去掉,同时把( )向左移动( )。
4.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 )的分数,能约分的一般要约成( )分数。
【巩固练习】 1.填空
(1)1.4=( )÷( )=( )︰( )===( )%
(2)在1、6%、1.6868…、100%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3)牛肉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牛肉中蛋白质的含量约为,脂肪的含量约为2%,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约为。这几种成分中,( )的含量最高,( )的含量最低。
2.判断: (1)一条小路长49%千米。 ( )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
(3)百分数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小。 ( )
(4)42%的分数单位是1%,它有4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
(5)含糖率为1.5%表示的是糖水中糖占水的1.5%。 ( )
3.读出或写出下面各数。
(1)读出横线上的百分数。
①四川省的面积约是4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5.0%
②2014年8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3670.9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其中,出口2084.6亿美元,增长9.4%;进口1586.3亿美元,下降2.4%。
(2)写出横线上的百分数: ①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659.6万吨,比2013年增产474.8万吨,增长百分之三点六。201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7603.6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15.5千公顷,增长百分之零点一。
②感冒百分之九十左右是由病毒引起的,百分之十左右是由细菌引起的。
4.解方程
12+60%X=48 (1+40%)X=7 5%X+X=10
《百分数整理与复习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复习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回顾整理】 一.百分数的问题解决。
1.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方法:( )
2.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1)求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 )
(2)求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
3.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方法:( )
4.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
二.纳税和利息。
1.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 )叫做税率。
2.纳税的税款叫( )。求应纳税额就是求一个数的( )是多少,用( )计算。例如:应纳营业税税额=营业额×营业税税率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 )
4.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 ),利息=本金×( )×时间
5.利息与( )的比率叫做利率。
三.折扣:商品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通常称( )出售。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 ),几几折就是原价的( )几十几。
【巩固练习】 1.填空
(1)如果甲数是200,乙数是250,那么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乙数比甲数多( )%;甲数比乙数少( )%。
(2)比90多20%的数是( );90比( )多20%;20比( )少20%。
(3)把15克盐溶入65克水中,盐是盐水的 ( )%。
(4)要加工200个零件,完工后发现有4个不合格,合格率是( )。
(5)一本书已看了75%,还剩( )%没看,没看的是已看的( )%。
(6)一种商品,先涨价30%,后又降价30%,这种商品的价格是原价的( )。
2.问题解决。
(1)全国提倡文明用餐,实行光盘行动以来,某餐饮店的营业额比去年减少15%。去年的总营业额为200万元,今年的总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2)宁宁看一本240页的童话书,已经读了全书页数的70%。宁宁还要读多少页?
学校舞蹈队有48人,比合唱队的人数少20%,学校合唱队有多少人?
(4)实验小学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五、六年级共27人获奖,五年级获奖人数是六年级的80%,六年级有多少人获奖?
(5)汪奶奶把积攒下来的5万元钱存入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是4.25%。到期时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拓展练习】 王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总数的40%,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加工了24个,还剩56个没有加工,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教学反思】
二、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认识》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圆柱的侧面积,理解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24页—25页例1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观察自己所带圆柱模型,再填空:
圆柱是由两个( )和一个( )三部分组成的。
面:圆柱上、下两个圆面叫做( ),周围的面叫做( )。
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 )叫做它高。
3.学画圆柱的立体图形。
4.认识圆柱的特征:(细阅读教材24页—25页例1部分的内容)。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上、下底面是大小( )的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 )。
(3)高的特征:圆柱有( )条高,同一个圆柱的每条高都( )。
5.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先动手操作,将你自己所带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再填空: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 )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的( )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 )相等。
(2)想一想:当圆柱的( )与( )相等时,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是一个正方形。
(3)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想一想: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C)和高(h),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②圆柱的侧面积= ×
③说出得出上面结论的依据:因为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 )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的( )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 )相等。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 )×( )
【自学检测】 1.标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出来。
????
【巩固练习】 1.我会填。
(1)圆柱的上下两个圆面叫做(? ??),它们是(???? ??)的两个圆形;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一个圆柱有(???? )条高。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 )面,把它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把它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形。
(3)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得到一个(?????? )。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底面直径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5)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底面半径是(???? )厘米。
2.我是小法官: (1)圆柱的高只有l条。 (  )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  )
(3)圆柱的侧面展开只能是一个正方形。   ( )
(4)圆柱的两个底面直径相等。 ( )   
【拓展练习】 一张长方形纸的长是25厘米,宽是15厘米,把这张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的紫筒(不计接头),圆柱形纸筒的高是多少厘米?底面周长是多少厘米?
【教学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2.学会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并能解答生活中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和面积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2.填空: 圆柱是由两个( )和一个( )三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25页例2、例3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应用。
(1)从例2中你获取的信息有( )
(2)圆柱的侧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
(3)你的列式是( )
(4)小结:
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可直接使用公式( )计算。
2.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求“做这个油桶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就是求油桶的( )和( )的面积和。也就是求这个油桶的( )。
(2)圆柱的表面积=( )+( )。
(3)要求“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应先算油桶的( ),再加上它的( )。
(4)正确解答。




【自学检测】
1.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5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圆柱形油桶高10厘米,底面直径6厘米。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巩固练习】 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8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根圆钢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长5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3.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5米,直径1.5米,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修建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2米,在池的内壁与下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用铁皮制作1节通风管,它的长是60厘米,底面直径是10厘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拓展练习】 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75.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表面积是多少?
【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的体积,理解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求出下面各圆的面积。
r=1cm d=4dm c=6.28m
2.同桌相互说一说。
(1)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2)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28页例4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请仔细观察28页上面的图形,说说如何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2.对比观察圆柱与拼成的长方体,完成下面的问题。
(1)圆柱拼成长方体,( )变了,( )没变。
即:( )的体积=( )的体积
(2)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 ),高等于圆柱的( )。
3.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ⅴ=sh
所以:圆柱的体积=( )×( )
字母公式:
4.要求圆柱的体积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 )
5.例4中告诉我们的信息有( )和( )。而求圆柱的体积我们必须知道( )和( )。所以我们必须先求出( ),列式为( ),再求出( ),列式为( ),最后求出( ),列式为( )。
6.小结:
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或直径、周长)和高,可以先求出( ),在求出( )。
【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0.8㎡,高0.5m.
(2)底面半径5cm,高20cm.
(3)底面直径12dm,高6dm .
(4)底面周长25.12cm,高10cm.
【巩固练习】 1.填空
(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2)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 )。
(3)圆柱的底面半径不变,高扩大4倍,体积( )。
2.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4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拓展练习】一个高4分米,侧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的圆柱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练习》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的求出圆柱的体积。
2.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填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就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 ),高就是圆柱的(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 ),因此,圆柱的体积等于( )。
2.求下面圆柱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积6平方分米,高5分米。( )
(2)底面半径3厘米,高3厘米。( )
(3)底面直径4分米,高3分米。( )
(4)底面周长25.12米,高13米。( )
【指导练习】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29页到30页练习八的第5、第6、第8、第9题,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教科书第29页练习八第5题。
(1)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求( ),再求( )。
(2)列式并计算:
2. 教科书第30页练习八第6题。
(1)两个问题分别是求无盖玻璃容器的( )和( )。
(2)列式并计算:

3. 教科书第30页练习八第8题。
(1)从管道中流出的混凝土是( )形的。
(2)1分钟在管道中形成圆柱形的混凝土的长是( ),底面直径是( )。
(3)列式并计算:
4. 教科书第30页练习八第9题。
(1)把棱长是9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正方体的( )相当于圆柱体的( )和( )。
(2)列式并计算:
【巩固练习】 1.填空。
(1)一个圆柱形水桶的底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高是30厘米,它的容积是( )。
(2)把一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高是( ),体积是( ),消去的部分有( )立方分米。
(3)一根圆柱形钢材,体积是31.4立方分米,底面半径是1分米,它的高是( )。
2.问题解决: (1)一个圆柱形状的金属零件,底面周长18.84厘米,高5厘米。把它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完全浸没。问:会溢出多少毫升的水?
(2)一个圆柱形状的油桶,从里面量,它的底面直径40厘米,高60厘米。这个油桶能装80升油吗?
(3)一根圆柱形的钢材长5米,如果把它截成两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12.56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一个粮囤上面是圆锥形,下面是圆柱形。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1.8米,圆锥高是0.6米。这个粮囤的容积有多大?
【拓展练习】 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长15米,横截面是一个半径2米的半圆。
(1)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平方米?
(2)大棚内的空间大约有多大?
【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圆锥,了解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判断哪些图形是圆锥。
3.知道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圆柱有( )个底面,( )个侧面,底面是大小的( )的圆,侧面是( )面。
2.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 )叫做它高,圆柱的高有( )条,它们的长度都( )。
3.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是一个( )。这个长方形一边的长与圆柱的( )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 )相等。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31页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仔细观察31页上面的物体和图形,结合自己所带的圆锥进行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从上面看是一个( ),从下面看是一个( ),从正面看是一个( )。像这样的物体或图形就叫做( )。
2.认识圆锥。
(1)认识的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圆锥的底面是(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 )面。从圆锥的( )
到( )的距离叫做圆锥的( ),圆锥的高只有( )条。
(2)你能说说你想到测量圆锥高的方法是( )
(3)画出与实物圆锥图对应的立体图。(在立体图形中标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4)生活中是圆锥形物体的有:( )。
(5)思考: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一个( )。
3.观察和思考: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底面都是( )。 侧面都是( )面。 (2)不同点:圆柱有( )条高,圆锥只有( )条高;圆锥有( )个顶点,圆柱( )顶点;圆柱侧面展开图是( )或( ),圆锥侧面展开图是( );圆柱体的上底面缩成( )就变成圆锥了。
【自学检测】 1.在下面的图中分别标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

2.将下面各圆锥的高圈出来。
【巩固练习】 1.判断:
(1)一个圆锥有无数条高。 ( )
(2)一个圆柱有1条高。 ( )
(3)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后都是长方形。 ( )
2.我来填。
(1)我见过的圆锥体有:( )、(    )、(     )。
(2)圆锥由(   )个侧面,(   )个底面组成,侧面是一个(    ),
底面是一个(     )。
(3)从圆锥的( )到底面(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用字母( )表示。
(4)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快速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
(5)以一个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快速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
【拓展练习】 以下面三角形竖直的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后会得到圆锥吗,如果是说出圆锥的高和底面
半径。
【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圆锥的体积,理解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填空。
正方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2)长方体的体积= _____________
圆柱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下列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10平方厘米,高 3 厘米。 (2)底面半径是 3 分米,高8分米,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32页的内容,同时结合老师的课件演示完成下面的内容。
1.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1)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圆锥的体积与圆锥的( )和圆锥( )有关。
(2)实验:教师课件出示实验过程。
仔细观察实验: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往圆柱里倒水,几次可以倒满?( )
通过实验,我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
(3)进一步验证:除了这种推导方式,还有其他的推导方式吗?请大家看课本32页的推导方式。这种推导方式的结果和我们的一样吗?(教师演示实验)
圆柱、圆锥分别没入水中后,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它们的( )。圆柱没入水中后,水位上升的高度,是圆锥没入水中后水位上升高度的( )倍,这说明( )。
(3)归纳公式: 圆锥的体积=( )。
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V=( )。
2.应用公式,解决问题。请仔细阅读例3,完成下面的内容。
(1)读题理解题意。铅锤是( )形的,要求铅锤的体积就是求( )的体积。要想求出圆锥的体积,得知道( )和( )。所以,先应该求出这个圆锥形铅锤的底面积,然后再代入圆锥公式V=( )。
(2)独立解决问题。
圆锥的底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锥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体的体积是90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米。
(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米。
2.求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积是9.42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零件,它的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5cm,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cm3?
2.一堆圆锥形的煤堆,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2?米。如果每立方米煤约重?1.4?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3.一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的和是32立方厘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是多少?
4.有一块正方体的木材,它的棱长是9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被削去的体积是多少?
【拓展练习】
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比是( ):( )
2.等体积、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底面积的比是( ):( )
3.等体积、等底面积的圆柱与圆锥,高度比是( ):( )
【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灵活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根据条件求各圆的面积。
d=8cm c=62.8
2.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
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
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0米。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33页例4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读题,理解题意:要求“一次运走这堆煤,需要多少辆车”就要先求出这堆煤的( ),这堆煤近似一个( ),要求煤堆的体积就是求( )的体积。要想求出圆锥的体积,得知道( )和( )。所以,我们先求出这个圆锥形煤堆的底面( ),其次求煤堆的底面( ),然后求煤堆的( ),最后求煤的质量,求所需要的车辆数。
(2)独立解决问题。
煤堆的底面半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堆的底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堆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堆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需要的车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结:圆锥的体积与( )和( )有直接关系,如果不知道( )和( ),要先求出( )和( )这两个主要条件,然后求体积,再求出具体的质量。
【自学检测】 1.有一个近似圆锥形的煤堆,底面直径是6米,高是1.5米,已知每立方米煤约重1.4吨,用载重6吨的卡车一次性全部运走这些煤,至少需要几辆这样的卡车?
2.一个圆锥形沙堆,占地面积是30平方米 ,高 2.7 米,每立方米沙重1.7吨。如果用一辆载重8吨的汽车把这些沙子运走,需要运多少次?
【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4.2米,底面积是18.84平方米,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数)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半径为2米,高为6米,把这堆沙以2厘米厚铺在宽8米的路面上,能铺多长?
3.把一个圆锥形铁块全部浸没在一个底面半径是6厘米,水深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上升到22厘米,这个圆锥形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拓展练习】 把一个体积是282.6立方厘米的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锥形机器零件,圆锥形机器零件的高是多少?
【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整理本单元的内容,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了解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回顾整理】 一.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圆柱有( )个底面,( )个侧面,底面是大小的( )的圆,侧面是( )面。
(2)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 )叫做它高,圆柱的高有( )条,它们的长度都( )。
(3)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是一个( )。这个长方形一边的长与圆柱的( )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 )相等。
2.圆柱的相关计算:
(1)圆柱的侧面积=( )×( )
(2)圆柱的表面积=( )×2+( )
(3)圆柱的体积=( )×( );用字母表示( )
二.圆柱
1.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侧面是个( ),展开后是一个( )。
(2)圆锥的高是( )到底面圆心的( ),只有( )条高。
2.圆锥的相关计算:
圆锥的体积=( )×( )×( );用字母表示( )
【巩固练习】 1.填空。
(1)有一个圆柱形罐头,计算“加工时要多少铁皮”需要求它的( ),计算“在它侧面贴一圈商标要多少纸”是求它的( ),求可以装多少饮料是求它的( )。
(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3. 将一张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白纸卷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4.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侧面积(??????? ),体积(?????? )。
5. 将一张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6.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都是3.5厘米,这个圆柱侧面沿高展开后是( )形,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判断。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 (??? )
(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三角形。???? …………………………(??? )
(3)用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圆锥。……… (??? )
(4)一个圆锥形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 )
(5)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 )
(6)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一定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
(7)将一个圆锥沿高平均分成两半,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
3.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1)圆柱的底面直径6分米,高12分米。 (2)圆锥的底面半径5厘米,高9厘米。
4.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6厘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
5.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2.56立方分米,它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
【拓展练习】 小强为了测量一个圆锥形铁块的体积,将这个铁块浸没在一个底面直径是16厘米,水深1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发现水上升了,此时水深13厘米。这个圆锥形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回顾整理】 1.说说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圆柱的侧面积=( );
圆柱的表面积=( )
2.圆柱体积的推导: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就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 ),高就是圆柱的(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 ),因此,圆柱的体积等于( )。
3.说说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锥的体积=( )。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
5.说说你运用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38.4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 )立方厘米。
2.一根长15分米的圆柱形木料,平行于横截面锯成两小段圆柱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6.28平方分米,这根圆柱形木料原来的体积是( )。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 )厘米。
4.用9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铜锭,可以铸成( )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铜锭。
5.把一个圆柱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削去部分体积的,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二.问题解决: 1.为一幢新楼做100节长2米,底面积直径为10厘米的雨水管道,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广场上一根花柱的高是3.5米,底面半径是0.5米,花柱的侧面和顶面都布满塑料花。如果每平方米有42朵花,这根花柱上有多少朵花?
3.一种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状的,轮宽1.6米,直径0.8米。前轮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李伯伯家种的小麦丰收了,他把小麦堆成一个圆锥形。这个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1.5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大约重多少千克?
【拓展练习】 把一根圆柱形木材对半锯开,得到一个长30厘米、宽12厘米长方形的截面。求半块木材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反思】
三、正比例和反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及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什么叫做比?说出下面比各部分的名称。
8 : 4= 2 =1
2.说说如何求一个比的比值?并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3:2 7:5 21:15
3.一辆汽车1小时行60千米,2小时行120千米,3小时行180千米。分别说出所行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40页、41页例1、例2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比例的意义。
(1)请同学们观察40页例1中的表,请你写出有意义的比,并求出比值。( )
(2)观察你所写的比,哪些比的比值相等,并把这些比用等号连接。
( )
(3)你用等号连接的两个比的式子就是比例,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 )
(4)你是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 )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例如:3:2=9:6中的( )叫做比例的项。
(2)在一个比例中( )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內项。
如:3:2=9:6中的( )和( )是內项,( )和( )是外项。
请你说说比和比例的区别。( )
3.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请同学们把例2中的4个比例中的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分别相乘,你的发现是(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 )
【自学检测】 1.填空
(1)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2)12:9的比值是( ),:的比值是( ),把这两个比写成比例为( )。
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5和4:10 :和:2
:和: 2:4和5:8
【巩固练习】 1.填空。
(1)写出比值是2的两个比:( )和( ),组成的比例是( )。
(2)12的因数有( ),选择其中4个数组成比例是( )。
(3)3:( )=( ):12 ( ):3=8:( )
(4)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2,一个內项是0.6,另一个內项是( )。
2.请用21、7、2、6这四个数组成比例。
3.根据0.8×4=1.6×X,你能写出哪些比例?
【巩固练习】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內项分别是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其中一个外项是两个內项积的5%。请你写出可能的比例式。
【教学反思】
《解比例》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学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说说什么叫比例?什么叫比例的基本性质?
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3.求未知数X.
X-X= 2X÷=28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41页例3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说一说什么叫做“解比例”?
( )
2.说一说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 )
3.说一说你解比例的方法。
( )
4.在解比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 )
5.解分数形式的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
( )
【自学检测】 1.填空
(1)如果3×X=4×y,那么x:y=( ):( )
(2)( ):7=4:14
(3)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是45,一个內项是0.3,另一个內项是( )。
(4)已知a、b互为倒数,且0.25:a=b:x,则x=( )。
2.解比例
5:9=4:X =
0.6:4.8=12:X :X=:
【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7与9的比等于49和X的比。
(2)1.2与35的积等于4与X的积。
(3)两个內项分别是2.4和3.6,两个外项分别是1.5和X.
2.用6.3,9,7和X组成比例,并且解比例。
【教学反思】
《正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并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43页例1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观察例1中的表,并思考下列问题:
(1)表中的( )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这两种量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我们就说(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水费是怎样随着用水量变化而变化的?
(3)请写出相对应的用水量和水费的比,并求出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4)请根据规律把表填完整。
2.观察试一试中的表,并思考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和( )
(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3)请写出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4)请根据规律把表填完整。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
(2)、最本质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
3、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你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自学检测】 1.一房间铺地面积和用砖块数如下表,根据要求填空。
铺地面积(㎡)
1
2
3

用砖块数(块)
25
50
75

(1)表中( )和( )是相关联的量,( )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
( )扩大或缩小若干倍,( )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
(2)任意写出两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是( )和( ),比值是( )和( ),比值表示的意义是( )。
(3)表中( )和( )成正比例关系,这两种量叫做成( )的量。
2.下面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完成的个数
150
200
250
800
完成的天数
3
4
5
16
【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  )
(2)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     (  )
(3)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   )
(4)圆的直径和它的周长。           (   )
(5)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   )
(6)圆柱的高一定,它的体积和底面积 ( )
(7)订阅报纸的本书和份数。 ( )
(8)一袋大米吃去的千克数与剩下的千克数 ( )
(9)如果3X=8Y,那么X与Y成正比例。 ( )
【教学反思】
《正比例图像》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认识正比例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像。
2.能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两种( )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 ),它们的关系叫做( )。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
(2)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3)水稻每公顷产量一定,水稻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4)小明的体重和他的身高。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44页例2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仔细观察例2中的表,它有哪几种量?( )
2.写出几组面粉质量与相对应的小麦质量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说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
3.表中的面粉质量和小麦质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
4.请仔细观察空白坐标系图:横着的这根有箭头的轴是横轴,表示( )的质量,单位是( ),它上面的数从左往右从0开始逐渐( );竖着的这根有箭头的轴是竖轴,表示( )的质量,单位是( ),它上面的数从下往上从0开始逐渐( )。
5.表中的每一组数据都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如面粉质量70千克,小麦质量100千克,这对数据就可以用(70,100)表示,描点如同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描点方法描出各点,并把描好的点连起来,形成一条直线,这就是面粉质量和小麦质量的正比例关系图像。
6.你认为画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步骤是:( )
7.根据图像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观察你绘制完的图像,你发现了什么?
(2)王大爷家有500千克小麦,如果全部加工,能磨出多少千克面粉?你是怎样根据图形解决的?
(3)根据图像估计一下,要磨出300千克面粉,需要多少千克小麦?你是怎样根据图形解决的?
【自学检测】 根据表中的数据填空。
工作时间(时)
1
2
3
6

工作总量(吨)
14
28
56
98

(1)已知工作效率一定,把上表补充完整。
(2)表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 )和( )。
(3)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4)把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用图像表示出来。
①根据画图估计一下4.5小时可以生产多吨啤酒?
②估计一下,要生产80吨啤酒需要多少小时?
【巩固练习】 下面是桃木和杉木的体积与重量的变化规律图。出示图:
(1)看图判断:它们的体积与重量成正比例吗?
(2)从图中找出5立方米的桃木、杉木的重量各是多少?
(3)根据图把下表补充完整
桃木重量(吨)
桃木体积(立方米)
6
7
8
9
杉木重量(吨)
2.4
2.8
3.6
4.0
杉木体积(立方米)

【教学反思】
《正比例的应用》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自我构建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会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飞机飞行的速度一定,飞行的时间和航程。
(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
(3)一个加数一定,和与另一个加数。
(4)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44页例3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2.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1)题中()和()是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比例。
(2)请用正比例知识独立解决例3.
3.我们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步骤是怎样的?
【自学检测】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下面各题。
1.学校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钱?
2.修路队4天可修路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修一条长130千米的路需要多少天?
【巩固练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下面各题。
1.一辆卡车3时运送救灾物资21吨。照这样计算,又运了2时,一共运送救灾物资多少吨?
2.工人叔叔在街道上测量出电线杆的影长是2米,同时测得米尺的影长是20厘米。电线杆有多高?
3.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250.
(1)现有水7500千克,都用来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要配制这种农药1757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拓展练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
一台拖拉机1.8时耕了一块地的。照这样计算,耕完这块地需要多少时?
【教学反思】
《反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并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成正比例的量所具有的3个特征分别是( )、( )、( )。
2.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票的单价一定,买票的总价与买票的张数。
(2)买票的张数一定,买票的总价与单价。
(3)买票的总价一定,单价和张数。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第48页例1的内容,同时完成下面的内容。
1.观察例1中的表,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根据这种规律把表填写完整。
(2)观察数据,表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为什么?( )
(3))你认为“每组人数”和“组数”的变化规律是( )。
(4)用式子表示例1中几种量之间的关系:( )×( )=( )
2. 观察试一试中的表,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根据这种规律把表填写完整。
(2)观察数据,表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为什么?( )
(3)你认为“每分打字个数”和“所需时间”的变化规律是( )。
(4)用式子表示例1中几种量之间的关系:( )×( )=( )
3. 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
(2)、最本质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
(4)用字母表示反比例的关系。( )
3、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你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自学检测】 1.张叔叔要从家里出发到缙云山去休闲度假。
乘车方式
摩托车
公共汽车
小轿车
速度(km)
25
50
75
时间(时)
1.2
(1)请把上表填写完整。
(2)表中( )和( )是相关联的量,( )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
(3)表中任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 ),乘积表示的意义是( )。
(4)因为速度和时间的( )是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 )比例。
2.用24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1个长方形,把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填入下面的表格里。
长(dm)
宽(dm )
在上表中,长和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学校食堂运进一批煤,平均每天用煤量和使用天数
2.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3. 数的总册数一定,每包的册数和包数
4.全班人数一定,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5.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6.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7.生产零件的天数一定,零件的总个数和每个零件所需的天数。
【教学反思】
《反比例的应用》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自我构建用比例知识解答含有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在对比练习中,能熟练地判断出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3.会用比例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复述回顾】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要求:第一题组员给组长讲,第二题组长给组员讲,互相补充纠正)。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2)有一批书,每包的本数与包数。
2.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5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设问导读】 仔细阅读课本49页的例2,同时完成设问导读内容。
1.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2.用比例知识解答。
(1)题中( )和( )是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 )比例。
(2)请用比例知识独立解决例2.
【自学检测】 用比例知识解决。
1.一辆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驶8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驶100千米,多少小时可以到达?
2.同学们做操,每行12人,可站8行。如果每行站16人,可站多少行?
【巩固练习】 用比例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王师傅要做一批零件,如果每小时做25个,6小时可以做完。如果每小时多做5个,几小时可以做完?
2.(1)学校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16平方米要用方砖100块。照这样计算,铺48平方米要用方砖多少块?
(2)学校装修一间教室,如果用25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128块。如果改用64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3.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计划每小时行80千米,5小时到达。实际每小时行驶100千米,实际提前几小时到达?
【拓展练习】用比例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实验小学装修多功能室,如果用边长是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20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8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教学反思】
《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与复习(一)》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
2.?能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回顾整理】 1.请画出有关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单元知识结构图。
2.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特征
关系式
正比例
反比例
3.说说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和反比例?


【巩固练习】 1.填空。
(1)用4,3,8,6组成一个比例是( )。
(2)一个比例的两个內项的积是3.5,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
(3)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2.5和4,其中一个內项是2,另一个內项是( )。
(4)把3×6=2×9改写成一个比例式为( )。
(5)如果6X=y,那么X和y成( )比例;如果=,那么X和y成( )比例。
(6)x的等于y的(x,y均不为0),那么x:y=( )
2.判断下面各题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购买《巴蜀英才》的数量和总价。 ( )
(2) =,a和b。 ( )
(3)小叶的压岁钱一定,他用去的钱和剩下的钱。 ( )
(4)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 )
(5)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出勤率。 ( )
(6)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 ( )
3.解比例。
:=X: 6:40=1.5:X =
4. 李师傅每时加工30个零件。
(1)按照上面的工作效率,完成下表。
工作时间(时)
1
2
3
4
5
6
工作总量(个)
2.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吗?用图像把它们的变化规律表示出来。(请先填好横、纵轴上的数据)
工作总量(个)


工作时间(时)
3.4.5时能加工多少个零件?2.5时呢?
4.加工165个零件需要几时?加工105个零件呢?
【教学反思】
《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与复习(二)》导学案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
2.能够应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整理】 1.说说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1)
(2)
(3)
(4)
1.说说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