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江南,风景如画,秀丽多姿。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挥洒文字,寄情山水。那么,在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笔下,江南有着怎样的美丽风光呢?让我们走进《古诗词三首》去细细品味吧!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1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1.我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会默写《独坐敬亭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
3.我会感受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难点)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有“诗仙”之称,和杜甫合称“李杜”。其诗豪迈奔放,别具一格。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自读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这首诗描绘哪里的风光?高飞尽(jìn jǐn)√尽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诗词,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这首诗描绘哪里的风光? 这首诗描绘的是敬亭山的自然风光。亭tíng书写指导:中间秃宝盖宽,上下稍窄。结构:上下组词:凉亭 湖心亭造句:公园的凉亭造型很独特。音序:T 部首: 亠闲:
厌: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这里指满足。《独坐敬亭山》写的是秋游之景。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独坐敬亭山》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坐敬亭山①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② ,孤云③独去闲④ 。
相看两不厌⑤ ,只有敬亭山。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尽:完。诗中指无影无踪。
③孤云:一片云。
④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⑤厌:满足。译文: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没有了踪迹;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不肯停留,越飘越远。
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也在看着我,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两句诗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两句诗写眼前之景:有鸟,却“高飞尽”;有云,却“独去闲”。“尽”“闲”二字,营造出静寂的境界。诗中“动”中有“静”,以“动”衬“静”,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两句诗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只有”,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以动衬静
山人相依孤独寂寞以山为伴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课件26张PPT。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会默写《望洞庭》,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我会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难点)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石头城》等。洞庭湖
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
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于
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
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古代曾号称
“八百里洞庭”,是历史上重要的战
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自读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这首诗描绘哪里的风光?相和(hé hè)√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诗词,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这首诗描绘哪里的风光? 这首诗描绘的是洞庭湖的自然风光。庭tíng书写指导:广字框要包住廷字。结构:半包围组词:庭院 门庭造句:我家庭院有一棵大树。音序:T 部首: 广潭tán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最后一笔不要太长。结构:左右组词:潭水 日月潭造句:这里的潭水很清澈。音序:T 部首:氵螺luó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侧笔画要紧凑。结构:左右组词:田螺 海螺造句:田螺可以用来炒菜。音序:L 部首: 虫和:
遥望: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远远望去。《望洞庭》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望洞庭》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望洞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②秋月③两相和④ ,潭面⑤无风镜未磨。
遥望⑥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⑦ 。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湖光:指明月照射下清澈明净的湖水。
③秋月:秋天皎洁的明月。
④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望洞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②秋月③两相和④ ,潭面⑤无风镜未磨。
遥望⑥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⑦ 。
⑤潭面:指湖面。
⑥遥望:远远望去。
⑦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月色互相辉映,显得非常和谐,湖面平静无风,如一面没有被打磨的镜子。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白银盘里一青螺(luó)。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湖光和秋月才能互相协调。“镜未磨”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在月光下宁静、柔和的朦胧美。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luó)。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作者把洞庭湖的湖面比做“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做一枚小小的“青螺”,突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和谐之美。如此比喻,使湖中君山显得小巧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湖月——相和
潭面——如镜宁静和谐
山水相称洞庭秋月洞庭山水望洞庭山水——青翠
君山——青螺《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课件37张PPT。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1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我会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没的熏陶。(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诗词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学习诗词,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这三首古诗词分別描绘哪里的自然风光?它们美在何处?
串珠问题:
1.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表现方法上,三首古诗词有哪些不同之处?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忆江南》等。自读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这首诗描绘哪里的风光?旧曾谙(ān y īn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诗词,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这首诗描绘哪里的风光? 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的自然风光。谙ān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二笔要稍微长。结构:左右组词:谙熟 谙练造句:导游姐姐对张家界的名胜古迹谙熟于心。音序:A 部首:讠曾:
谙:曾经。
熟悉。《忆江南》回忆江南春天的景象。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忆江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与怀念之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核心问题:
这首古诗描绘哪里的自然风光?它美在何处?
串珠问题:
1.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古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旧:从前,指作者年轻时曾漫游江南。
③曾:曾经。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④谙:熟悉。
⑤红胜火:比火还要红。胜,超过,胜过。
⑥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译文: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江边的鲜花比火还红,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碧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怎能不让人回忆呢?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作者为什么觉得江南“旧曾谙”?
因为白居易曾在江南的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所以这样写。一个“江南好”,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赞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为什么说“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采用比喻的方法,说江花“红胜火”,赞美了鲜花的红艳;把江水比做蓝草,突出了水色的碧绿。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由于“红胜火”的江花反衬,所以江水显得更碧绿。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核心问题:这三首古诗词分别描绘的是敬亭山、洞庭湖、江南的自然风光。《独坐敬亭山》通过描写云散鸟去、人山相伴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默之美; 《望洞庭》勾勒出湖光、秋月、山色交融的图景,展示了一种宁静与柔和的朦胧之美;《忆江南》描写了春回大地、红日映照、百花红艳、江水碧绿的景象,彰显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花红水碧的色彩之美。这三首古诗词分別描绘哪里的自然风光?它们美在何处?1.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独坐敬亭山》写的是秋游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望洞庭》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忆江南》回忆江南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与怀念之情。《独坐敬亭山》写闲云飞鸟,动中有静,以动衬静,烘托诗人心灵的孤寂;同时运用拟人的方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相伴相知之情。《望洞庭》把湖水比做“白银盘”,将湖中君山比做“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山水风光。《忆江南》以回忆的方式,运用比喻的方法描写“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又以“能不忆江南”的反问,表达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与怀念。2.在表现方法上,三首古诗词有哪些不同之处? 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春意浓江南好旧曾谙忆江南能不忆江南《忆江南》中所回忆的是作者曾经观光游览江南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如诗如画般的江南风光的赞美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江南深深的怀念之情。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李白)
八月湖水平,涵(hán)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jí),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山水名胜楹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江南六大古镇】
周庄、同里、甪(lù)直、西塘、乌镇、南浔背诵略。
默写: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我能把这三首古诗词背下来,还能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仰望天空,只见许多鸟儿向高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个青青的田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思是:每当旭日东升,遍布江边的花特别鲜艳,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妖娆,春天来临,江水仿佛被蓝草浸染,一片碧绿。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还想象出一幅幅图画。《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3.我还会背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众鸟高飞尽(jìn jǐn)。
2.风景旧曾(cénɡ zēnɡ)谙(ān àn)。
3.湖光秋月两相和(hé huó),潭面无风镜未磨(mó mò)。﹒√﹒﹒﹒﹒√√√二、读拼音写词语。
离开jìnɡ tínɡ ( )山,我来到了dònɡ tínɡ ( )湖。在月夜下,平静的tán miàn( )像一面镜子,湖中的君山像一枚qīnɡ luó( ), 这一切像画一样美。青螺敬亭洞庭潭面三、选字填空。
[谙 暗] ( )熟 黑( )
[挺 庭] ( )院 ( )立
[停 亭] ( )子 ( )下
[螺 累] 积( ) 海( )螺谙暗庭挺亭停累四、查字典填空。
1.“厌”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厌”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满足;②憎恶。“讨厌”中的“厌”应选第( )种解释;“贪得无厌”中的“厌”应选第( )种解释。
2.“谙”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 ,再查( )画。在“风景旧曾谙”中,“谙”的意思是( ),“谙”的形近字有( ) ,可组词为( ) 。Yyàn②①讠熟悉9暗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