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夜莺的歌声(同步讲练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夜莺的歌声(同步讲练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6 20:2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夜莺的歌声
开心回顾
1.读句子,再正确选择。
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 ),引号的作用是( )。
A.提示下文 B.表示引用的话
C.表示有特殊意义的话 D.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答案】A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和把握,平时注意掌握冒号和引号的作用。
【难度】容易
2.第三段元回顾:学习了第3单元的课文,我们感受到了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你能分别说说下面这几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发吗
【答案】《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明白了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学习了《蝙蝠和雷达》,我理解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了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学习了《“打扫”森林》,我明白了要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爱护环境。
学习了《人类的老师》,我明白了只有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才会有所收获。
【解析】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把握。学习课内文章,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课文所展现的社会意义。
【难度】一般
3.趣味语文:根据图片内容,你能背出这首古诗吗?
【答案】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解析】根据图中的日出,红花,江水,联想到本册书中的古诗《忆江南》句中含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可以得出答案。
【难度】较难
课前导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不慌不忙、杂草丛生、聚精会神、模模糊糊、以防万一、断断续续”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游击队消灭德国兵,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②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快活”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③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谩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④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既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又为后面同游击队联络做准备,“学夜莺唱,学杜鹃叫”,以便后来他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⑤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如果说前面小夜莺的回答还多少带一点“实答”的话,小夜莺这时的回答全然是“虚答”,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莺的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疑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
小夜莺的答话是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叙述的重点,小夜莺的答话虚实相间,颇有童味,加上小夜莺一系列顽皮的动作,使敌人相信了他。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在这些言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⑥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结构上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时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这样我们对“小夜莺”就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2)对词语的理解。
空旷:地方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这里是指树木、建筑物等被破坏后的景象。
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搭拉:下垂。
木屑:木头的碎末。
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磨坊:磨面粉等的作坊。
球果:松树或其他树结的球形果实。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这里指兴趣非常浓厚的样子。
作业设计
1.【题文】看拼音写词语。
shǒu qiānɡ fànɡ shào gǔn dònɡ
( ) ( ) ( )
shāo huǐ xí ɡuàn tī kāi
( ) ( ) ( )
【答案】手枪 放哨 滚动 烧毁 习惯 踢开
【解析】课内词语的考查。
【难度】容易
【结束】
2.【题文】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沉寂( ) 注视( ) 盘问( ) 大概( )
(2)写反义词。
轻蔑( ) 曲折( ) 新鲜( ) 战争( )
【答案】(1) 静寂 凝视 追问 大约
(2) 尊重 笔直 陈腐 和平
【解析】近义词的考查:找相同语素的词 反义词的考查:找相反语素的词。
【难度】较易
【结束】
3.【题文】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 )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 )
(3)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 )
(4)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 )
【答案】(1)拟人(2)反问(3)设问(4)比喻
【解析】(1)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2)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3)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4) 比喻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文中把放箭比作像下雨一样。
【难度】一般
【结束】
4.【题文】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据今几百年前的一个晚上,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百姓们与入侵的敌人进行了殊死博斗。战胜了侵略者。
就在人们欢庆民族战争伟大胜利的时候,没想到,一个潜藏的敌人趁大伙儿不注意,悄悄潜入市政厅地下室试图搞破坏。当时,市政厅地下室正好堆满了火药。他见四处无人,便放好炸药包,用一根导火线接上,一直伸到外面的院子,点燃导火线跑掉了。
他刚走,一个叫于连的小孩子到院子里玩,他很快看见了燃着的导火线。情况非常紧急,找人已经来不及了,他急中生智,赶紧撒尿淋湿了导火线,浇灭了火花。
布鲁塞尔人民后来知道了,特地请艺术家为他塑了一尊裸体撒尿铜像,以表彰和纪念这位拯救城市和人民的小英雄。
(1)根据下面的解释,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①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财富并奴役别国的人民。( )
②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
③救。( )
(2)画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请改正过来。
________改成________ ________改成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当( )(填地点)的人们庆祝胜利的时候,没想到,有一个敌人把炸药包放在了( )(填地点),试图搞破坏。但( )(填人名)急中生智,用尿把导火索浇灭了。
(4)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答案】(1)①侵略 ②急中生智 ③拯救
(2)“博”改成“搏” “。”改成“,”
(3)布鲁塞尔 市政厅地下室 于连
(4)小英雄于连
【解析】(1)考查词语的理解。
(2)修改病句的考查。
(3)原文中找答案。
(4)答案不唯一。
【难度】一般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