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古诗词三首
开心回顾
1.在《牧场之国》一课中,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看到绿色的低地上牛群活动的场面,柔软细密的碧绿草原上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景致壮观,于是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看到在碧绿的低地上成群的骏马形成了独特的风景,于是第二次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第三次是对草原上羊群、猪群、鸡群的自由发出由衷的赞叹。第四次是为荷兰夜晚的宁静而赞叹。四次赞叹是因为荷兰牧场的不同特点,合在一起构成了荷兰牧场的独特美景图,让我们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围绕“为什么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个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写牛、马、羊、猪、鸡在草原上的活动,体会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体现了荷兰以畜牧业为主的特点,更突出了动物、环境、人的和谐统一。最后抓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感受语言的优美。21教育网
【难度】较难
【结束】
2.趣味语文:成语积累。
你有什么发现?
重于泰(山 ) (东 )山再起
同舟共( 济)( 南)征北战
人山人( 海)( 南)辕北辙
五湖四( 海)( 口)是心非
跃然纸(上 )( 海)阔天空
人定胜( 天)(津 )津乐道
掌上明(珠 )( 海)市蜃楼
课前导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3.体会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增强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2·1·c·n·j·y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本首诗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耕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的场面。
渔歌子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诗人用过此调。21·世纪*教育网
《渔歌子》,又名《渔歌曲》《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www-2-1-cnjy-com
本首词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和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情。21*cnjy*com
2.词语的解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川:平地。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杂兴:各种兴致。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未解:不懂。
供:从事。
傍:靠近。
渔歌子: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归:返回,回到本处。
3.句子的解析。
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陵和原野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只听见杜鹃鸟不停地在蒙蒙细雨中叫着。
这两句重在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作者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了,有静有动,优美和谐。2-1-c-n-j-y
②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这两句重在写人,描写了乡村四月农家忙碌的场面。“才”“又”等平实的词语,充分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繁忙紧张,也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体现无遗。
③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生动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下面学着种瓜。
“学”字写出了儿童天真、可爱。这两句写的是农村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⑤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然自得。“桃花流水”点名时间(春季),“鳜鱼肥”说明正是捕捞鳜鱼的好时节。这两句渲染了渔夫的生活环境,描画了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图。21cnjy.com
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不想回家。
作者为清新的画面渲染上一层斜风细雨,使整个天地浸在一片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这里的“不须归”不是因为不能归,而是因为不想归,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www.21-cn-jy.com
作业设计
1.【题文】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西塞山(sāi sài) 供耕织(gōng gòng) 成绩(jī jì)
杂兴(xīng xìng) 蓑衣(shuāi suō) 箬笠(ruò rè)
【答案】sài gōng jì xìng suō ruò
【解析】对课内词语积累的考查。注意多音字的辨析,可根据词的意思来判断字音。
【难度】容易
【结束】
2.【题文】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川:________________子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______________傍: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川:平地。子规:杜鹃鸟。句意:山陵和原野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只听见杜鹃鸟不停地在蒙蒙细雨中叫着。21·cn·jy·com
②供:从事。傍:靠近。句意: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下面学着种瓜。
③归:返回,回到本处。句意: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不想回家。
【解析】对课内词语积累以及句意的考查。认真阅读诗词,理解大意。
【难度】一般
【结束】
3.【题文】课外拓展。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①填空。(填字母)
《游山西村》是一首__________(A.诗 B.词),“游山西村”是_________(A.题目 B.词牌名);《如梦令》是一首________(A.诗 B.词),“如梦令”是_________(A.题目 B.词牌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游山西村》中能用“绝处逢生”一次概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③读《如梦令》,发挥想象,写一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反映出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A A B B
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词人游玩时,天色已晚,且又迷路了,便急忙划船回家,结果惊扰了在沙滩休息的水鸟。
【解析】①考查学生对诗和词的辨析能力。《游山西村》是一首七言律诗;《如梦令》是一首词。
②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③对诗句内容理解的考查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本句词反映出的情形。
【难度】较难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