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从而确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 能结合实例说明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的存在,从而能的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引:在自然界,我们能看到许多物体在运动,你能举出物体静止不动的例子吗?
万物都在不断的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出示图片:跳水 运动员在空间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
提出问题:你能举出像这样物体位置变化的例子吗?
课本例子:你是否知道候鸟迁徙的有关知识?蒲公英种子的这种结构有什么功能?
闪电是云与云、云与地之间的火花放电现象,内部温度极高,他会使闪电通过的气柱骤然变热、膨胀而发出雷声。闪电甚至会使树木燃烧。
板书: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声运动、热运动、光运动、电运动
化学运动
生命运动:生长发育、应激性、遗传变异、新陈代谢
最简单的运动是机械运动,相当复杂的运动是生命运动。
提出问题:我们跑步是否要消耗能量?
运动与能量密切相关
提问:如果老师手上有一根粉笔头,因某同学上课不听话,老师把粉笔头掷过去,许多同学都会避一下,为什么?如果老师把粉笔头放在桌子上,情况是否一样?
动能: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
演示实验:小车的运动
势能转化为动能,势能是被举高的物体所具有的能
提出问题:橡皮筋被拉长能否将纸头弹出?说明具有能
提问:我们每天要吃食物的目的是什么?补充能量
食物中具有化学能。汽油、木材、天然气、沼气、煤炭、都具有化学能
提问:我们家里有哪些电器?消耗电能。电能是我们常用 一种能。
提问:过强的噪声能震破玻璃,说明了什么?如果我们在太阳光下呆时间长,会有什么感觉? 动能
板书: 机械能 重力势能
势能
弹性势能
化学能
电能
声能
光能
热能
练习;
《导学》
作业《运动和能的形式》说课稿
虹桥实验中学 季炯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科学》第二册第二章《运动和力》的第一节。这一节主要介绍各种形式的运动和能,教材一开始先呈现了运动和能的多种形式,主要是让学生对运动和能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片面地理解运动和能的意义,同时也使后续教材和教学中可以较为方便地使用运动和能的概念。本节共有16幅图片,2个课内活动和一个课前活动,涉及14个概念,但只要求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没有必要予以加深。所以教学时重在让学生多体会,而不是对每一个概念下严格的定义。
本节中的声运动、光运动在第一章已有较为深入的介绍,但没有以运动的概念来叙述,是前面教学的后续;本节的机械运动是第二节学习的重点,而各种形式的运动和能将被后续教材不断引用,因此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准备。
另外,本节还密切联系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实际,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或辨别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电运动、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从而确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能说出或辨别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等能的形式,从而确认能的形式的多样性。
(3)建立能的相互转化观,如:能体验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幻灯图片、劳技作品等直观教学,培养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分析各种运动和能的视频,学会收集信息并能简单分析处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践、动手操作等,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以介绍我国古代的水碓磨以及神舟视频为契机,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因为机械运动是下一节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所以把机械运动的特征确定为本节重点。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组成部分,所以能说出或辨别动能、势能也是本节的重点。
光、电、声、热、生命等现象是学生常见的,但这些现象运动感不强,所以要学生以运动观念来理解,成为本节的难点。另外,由于学生知识储备有限,教材还无法介绍判断物体具有能的依据,所以学生对怎样的物体具有能还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只能通过“能可以促使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物体具有能,也是一个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内容分散,概念多,属概念性教学。以讲授式为主,辅以实验、启发式、讨论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另外,在教学中,围绕“情景”设计了较多的“讨论”,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二是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会在课前做好一定的预习工作,以期获得补充、修正其它同学的机会;三是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
1.学生:两人为一组,橡皮筋、吸管、铁质饮料罐;纸风车。
课前培养的鸡跖草的生长及图片
2.教师:演示势能用的小车(带装有定滑轮的木架),细绳,钩码;
收集各种图片和视频,制作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培养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特设计教学程序如下:
(1) 引入:
自然界万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之中,运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力的现象和能量的现象,运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几个运动。
展示情景①:神六发射、水母运动、跳高、海啸的视频:
(二)运动的多种形式
然后问:你还知道哪些运动?能够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吗?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那么,这么多的运动,我们能不能用分类的方法对它们进行研究呢?
然后依次展示情景②:
①视频:跳水跳板;候鸟迁徙。
②图片:蒲公英种子的飞行;河水的流淌。
在这些运动中,运动员、候鸟、蒲公英种子、河水在空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了吗?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我们平常说的运动一般指机械运动。
又问:同学们能举出身边的机械运动的一些事例吗?
组织学生积极回答并解释后叙述:
机械运动仅仅是物质运动的最简单形式,还有许多比机械运动复杂得多的运动。
展示情景③:“雷电交加的动画”和问题:“闪电时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在运动?”
师生共同讨论雷电交加的形成,得出其中的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和热运动。
又问:除了这些运动外,还有其他运动吗?
展示情景④和问题:①视频:开花
②图片:鸡跖草的生长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
生物能够生长繁殖,这是生命运动,生命运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刚才一共将运动分为哪些呢?
并板书 第一部分:一、各种形式的运动
为了巩固各种形式的运动,出示练习:
下列运动分别属于哪种运动?
a.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b.水加热后,蒸发加快 c.桃花盛开
d.轻舟已过万重山 e.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f.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g.雷声轰鸣不绝 h.摩擦起电
师生共同讨论解释,学生再次体会运动的实例。明确掌握各种形式运动的辨别,为多种形式的能的教学铺垫。
(三)能的多种形式
然后教师引入能的多种形式:刚才大家认识了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有没有同学想过,是什么促使物体运动的呢?
组织学生猜测、讨论,并引导学生发现,给出初步概念――能可以促使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
设问:运动有多种形式,那么对应的能是否也有多种形式?
然后展示情景⑤:“飞来的石头”和问题:“说明这块飞来的石头有没有能?又是什么形式的能呢?”
请学生讨论,得出动能的辨别依据。――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随即设问:固体具有动能,气体和液体的运动是否也具有动能呢?这个讨论是关键,学生光想没有看到实际例子很难得出结论,讨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为了先给学生一个必要的提示,出示情景⑥“洪水、台风的两个视频和水磨图片”,再请学生讨论。
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认识,进行活动体验(1):吹纸风车,再到风力发电。
然后教师演示实验:沿桌面移动小车,使钩码上升到一定高度,放手。
师生一起讨论看到的现象和说明的问题。――物体由于被举高就具有了势能。
学生活动体验(2):制作可乐罐的运动;
旋转吸管后,可乐罐在桌面上运动起来。
怎么回事?想想看,里面有什么?说明什么?
师生一起讨论看到的现象和说明的问题。――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就具有了势能。
进而讨论得出势能的辨别依据和机械能的概念。
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就具有了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随后向一位同学提问“今天早餐吃了什么?”,似乎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接着问题一转“为什么每天都要吃东西呢?”,从而进入化学能的教学,然后展示:
情景⑦:书P43图2-10、图2-11、图2-12、补充一幅图“推车”。
问:食物、草、油里面又蕴藏着什么能呢?
组织学生讨论,共同总结,得出化学能。
又问:你还知道其它形式的能吗?
展示情景⑧:书P43图2-13 、书P44图2-14书P44图2-15
组织学生讨论,共同总结,得出声能、光能和电能。
并板书 第二部分: 二、各种形式的能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刚才大家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具有能的?
请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引导:因为物体具有能,才会使物体运动,或者使物体发生了变化。
为了加深对能的辨别,出示巩固练习:
下列几种物体各具有什么能?
①手表里被拧紧的发条 ②滚滚长江水 ③新鲜的牛奶
④雷电的闪光 ⑤飞向蓝天的神舟六号
师生共同讨论解释,学生再次体会能的多种形式。
上面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能量,其实还有很多其它形式的能,如核能、磁能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能量使我们生活充满无穷活力和生机,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能量在造福我们的同时,也存在伤害人类的威胁,下面来看一则图片资料:(地上悬河――黄河)。
就这幅图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能量在造福我们的同时,也存在伤害人类的威胁,就象一把双刃剑,所以我们既要珍惜它,更要好好利用它。
(四)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呢?由学生小结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回忆所学的内容,及时发现不足之处,从而对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掌握。
(五)布置作业:
1. 作业本相应内容。
2. 每个小组回去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一下,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 请每个同学收集每种形式的运动和能的例子各两个。
五、板书设计:
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运动和能有内在的联系。
PAGE
5第1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教材分析】
本章的内容是学习“运动和力”,而其中的“运动”是指机械运动,为了避免学生片面的理解“运动”,所以教材先安排对“运动和能的形式”的学习,让学生对运动和能有几个总体的理解。基于本节教材在整章中的作用,因此对于本节教学时,只要求对运动和能的形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运动具有多种的形式,其中机械运动只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运动,然而每一种运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因为运动是有许多种形式的,所以能也有多种形式。对于具体的机械运动和其中所伴随的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将在以后的章节中作进一步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认识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 能说出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
3、 能感受能的多样性。
4、 能举例说明动能、势能、电能、光能、热能、化学能等多种形式的能
5、 针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能的利用的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准备】铁架台、小车、钩码、定滑轮、线、可乐瓶、吸管、教学图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讲述、试验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一、运动的多种形式
引入:世界在不断的运动,有歌唱道:“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人也转!”。天上人间,高山流水,你们都感受到哪些物体在运动?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知道的运动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天体在运动,河水在流淌,候鸟的迁徙,蒲公英种子的飞行,跳水,跳高,跨栏……等等。
讨论、思考:以上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论: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归纳、引申:我们把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而机械运动的特征就是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
讲述:机械运动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简单的运动形式,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一般是指机械运动。
问题:机械运动是“运动”的唯一形式吗?
请同学们读课本的图2-4(闪电的壮观场面)和图2-5(鸭跖草的生长)读了以上两个图以后你们有哪些新的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运动有许多种形式,机械运动只不过是其中一种最常见,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讨论、思考:既然机械运动不是唯一的一种运动形式,那么自然界都存在哪些运动形式?你们知道的运动形式还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分小组讨论后交流看法)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机械运动 如天体、河水、候鸟、蒲公英种子飞行,跳水等。
光 运 动
声 运 动 闪电
电 运 动 打雷
热 运 动
生命运动 如生物的生长
二、能的多种形式
创设情景:我们已经知道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的运动形式,有些运动如迎面飞来的小石子,飞行的子弹,山坡的泥石流,肆虐的洪涝,急驰的狂风,这些运动仿如脱疆的野马、无不让我们心惊胆战!我们为什么要惧怕这些常见的运动呢,这些运动为什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它们凭的是什么“魔力”?从中你感受到运动着的物体蕴涵着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引出正题:能
教师针对以上运动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着的物体具有一种能,我们就把着一种能叫做动能,引出动能的含义。
动能:我们把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动能,自古到今,人们都巧妙的利用了哪些自然存在的动能?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解释、总结,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水磨、风车、潮汐能发电……)
问题:是否只有运动着的物体才具有能,假如有一个重物千钧一发的挂在你的头顶上空,有一个“调皮蛋”将一条橡皮筋拉伸以后按在你的手背上,这时候你怕吗,为什么会怕?
不难感受到:不仅仅是运动着的物体具有能,被举高的物体或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
演示实验:参照课本图2-28小车的运动和图2-29可乐瓶的运动
由学生讲述实验的目的。
教师解释后引出势能的含义。
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叫做势能。
问题:在空中飞行的小石子都具有哪些能?
教师帮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个物体同时可以具有多种形式的能!小石子在飞行的过程中就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思考:人为什么需要定时定量的进食?
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指出:人和动物的运动(指生命运动)要消耗能量,需要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的补充,即使是在睡觉,生命运动也在进行,同时也要消耗能量,即使是胎儿在母体中,也在进行生命运动,也要消耗能量(从母体中获取),从中说明食物中含有能,这些能就是区别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叫做化学能。
问题串联:1、燃料中含有能量吗,你怎么知道燃料中含有能量,什么能?以此问题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什么是化学能。
2、电具有能量吗,你又有什么例子可以证明电具有能?以此问题感受电能的存在。
3、为什么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光合作用,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为什么喜欢去晒太阳?太阳光里蕴涵着什么?引出光能。
教师总结:
动 能
机械能
化学能 势 能
电 能
声 能
光 能
三、能的转化
问题讨论:用一堆木材烧一壶水,过了一会而,水烧开了,木材也没有了。木材为什么能将水烧开;烧开的水和原来有什么不同;木材将水烧开以后为什么不见了?
讨论结果:木材具有化学能,烧开的水具有更多的热能,由于木材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所以木材也就“牺牲”了。
事例分析:(学生回答)
1、 我们常常把最伟大的人比喻作蜡烛,因为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着其中包含哪些能量的变化?(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2、 从空中落下的皮球,落到地面后有被弹起到空中,在这一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
3、 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热水器、水力发电站、干电池、风力发电站等,它们都利用了哪些能的相互转化?
现象: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三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全部耗尽,那么我们人类将用什么来作为能源;在你的想象中最理想而又无污染的能源是什么;结合以上问题请你谈谈节约能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四、学生谈学习感受,教师总结知识筐架 。
五、布置作业
【教学感想】
运动的多种形式
能的多种形式§2—1 运动和能的形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能说出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从而确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能结合实例说明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的存在,从而确认能的形式的多样性。 1、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能从照片和图片中获取信息,增强读图能力。2、能结合知识举出实例,并应用知识去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1. 体会自然界中运动与能的存在与统一性。2.体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能的形式的多样性。
难点:理解光运动、声运动、电运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确认势能的存在。
[教学安排]
本节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钩码、橡皮筋、弹簧、小车、教学投影片
[教学手段]
师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图片,举例、讨论中确认运动和能的多样性。
[教学思路]
1. 通过对影片踢足球和植物种子的传播的分析以及举例,获得对机械运动的感性认识,从而确认机械运动是物质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并让学生举出他们身边的机械运动,从而确认机械运动的普遍性。教师再通过举例介绍其它的运动形式。
2. 举例介绍和演示实验结合,让学生感受能的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通过flash生命在于运动 问:你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中的运动指哪些运动吗?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回答:跑步、打球等 情景引入,在情景中让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点。同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1、机械运动Flash :踢足球和植物种子的传播问:在这过程中,足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问:你还能说说属于机械运动的例子吗?2、其它的运动形式而物质并非只做机械运动,还有许多运动要比机械运动复杂得多。投影:闪电的场面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在运动?你知道闪电是如何发生的吗?介绍:闪电是云与云、云与地之间的火花放电现象,闪电内部的温度极高,它会使闪电通过的气柱发生骤然变热、膨胀而发出雷声。闪电甚至会使树木燃烧。所以,雷电交加时除了声运动、光运动外,还有电运动和热运动。投影:树木的生长图,比较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介绍:生物能够生长繁殖,这是生命运动,生命运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再出示一些生命运动的图片3、对运动做个小结,从而得出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位置发生了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学生观察学生直接感受到声运动和光运动。学生试着回答 学生认真听 通过学生自己举例,使学生体会到机械运动的普遍性以及简单性。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确认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和生命运动的存在,从而建立运动的多样性的理念。加深对生命运动的理解
过渡:问:为什么物质能运动吗? (二)、能的多样形式由于能(也叫能量)的存在,能可以促使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 1、动能举例:当一块石头向你飞来时,你肯定会躲开,以避免被它击伤。这是因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我们称这种能为动能。你能举出物体具有动能的例子吗?讨论:除了运动的固体具有动能外,液体和气体的运动是否也具有动能?请举例说明。气体的运动具有动能结合试验纸风车来说明液体的运动具有动能结合图片来说明 学生思考,试着回答学生讨论,结合自己的观察说出:跑步的人、奔跑的汽车等具有动能。学生讨论:水磨、风车等可以说明 从运动过渡到能的教学学以致用,充分理解动能的概念。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势能演示实验:a、将钩码举高,当放手后,能撞击桌面。由此可以说明什么?B、将弹簧拉长,放手后,可带动小车运动,这说明了什么?总结: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势能?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学生观察,得出被举高的物体也具有一种能,当它下落时这种能释放出来;弹簧发生形变时也积蓄了一定的能,当它恢复原状时也会释放出这种能。学生举例:高空中的飞机有势能,拉长的橡皮筋有势能。
其它形式的能问:人为什么每天需要定时地进食?人和动物的运动要消耗能量,需要从食物中得到补充,可见,食物中储存着能量,我们称贮存在食物中的能为化学能。问:汽车为什么需要经常加油?汽油、木材、天然气、沼气、煤炭等燃料都贮存着能,这些能也是化学能。除了机械能、化学能外,你还听过哪些能?在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能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小结: 学生:补充能量学生:汽车运动也消耗能量,也要补充能量。学生:电能、风能、光能、太阳能等。学生阅读课本,认识声能和光能 结合实例,体会能的形式的多样性。马上要进入这一节的学习了,你准备好了吗?
学习任务1
请认真观看短片,然后把你看到的运动在其后面相应的“□”中打上“√”
1.神六飞天 □ 10.跳水运动员跳水 □
2.刮风 □ 11.电灯变亮 □
3.闪电 □ 12.雷鸣 □
4.种子发芽 □ 13.候鸟迁徙 □
5.高架上车来车往 □ 14.电风扇转动 □
6.洗衣机洗衣 □ 15.杯中的热水慢慢变冷 □
7.滑雪 □ 16.动物嬉戏 □
8.婴儿长大 □ 17.树叶落下 □
9.日出 □ 18.小蛇出生 □
学习任务2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文,并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生活中的运动无处不在,又是千姿百态,课文中向你介绍了哪几类运动形式? 任务1中列举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运动,你能对他们进行区分,把序号填在相应的运动形式后面吗?
如:机械运动
这种运动形式的特点是:
学习任务3
让我们试着用同样的方法来找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形式的能!
例:如果没有电,玩具就不能运动。这说明 电 具有能量,这是 电 能
1)如果没有太阳,植物就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这说明 具有能量,这是 能。
2)如果声音太大,可以把玻璃都震碎。这说明 具有能量,这是 能。
3)如果长时间不进食,人就会肚子饿疲惫无力。
这说明 中有能量,这是 能。
3)如果燃烧汽油、木材、煤炭等,可以放出大量光和热。
这说明在 内贮存着能量,这是 能。
。。。。。。
课堂拓展题
高尔基的海燕
这一节的学习结束了,请认真填写下面的反馈表!
----------------------------------------------------------------------------------------------------------------
学习反馈 姓名: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关于运动和能你还想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