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动物的特征

文档属性

名称 记录动物的特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9-02 14: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记录动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2、 学习从动物的器官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动物;
  3、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几种动物的图画和文字说明、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让大家共享呢?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的。”
  2、看科学家的记录。
  (1)向学生概括性地介绍科学家用图画准确地说明动物的特征,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特征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呈现的图画和文字进行阅读、思考。
   科学家运用图画记录了动物的什么特征?
   科学家怎样运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
   科学家运用文字补充说明了动物的哪些特征?
   科学家怎样运用文字补充说明动物的特征?
  3、说说我们怎样学着科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和记录。
  4、指导学生看教材上的举例,着重说明什么是动物的特征。
  5、全课总结。
  6、课后拓展。
   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八)观察到了哪些特征
  教材共2页,教学内容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交流汇报
  学习了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记录观察特征以后,学生们更细致地对栖息地中的动物进行了观察。“通过对动物的进一步观察,你有哪些发现?”通过交流把相关的内容简要地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表格有8个方面的内容,但并不代表记录的全部。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其他未列入的观察信息添加在表格中(表格项目可自行增加)。
  表格中的“我自己”一项,是让学生把自己和动物进行比较,向学生们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人和其他有生命的物体一样,共同生活在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环境中。
  第二部分:设计实验,研究动物
  本活动是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栖息地里的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教材上介绍了两项研究活动,一是光照条件发生突变,鱼和蚯蚓可能有什么反应。课文中介绍的实验方法是,用照相机闪光来实现光线的突然变化,这只不过是引发学生发散地思考更多、更巧妙的实验方法。
  与第一课设计绿豆种子发芽实验相比,这一次设计只是扩展了实验设计的范围,记录表中除了“问题”、“猜想”、“我要改变的条件”、“我不改变的条件”、“我用什么方法进行控制”等5项内容之外,增加了“我的发现”和“我的结论”两项。
  实验后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得出结论。对于“动物对光线的突然变化有什么反应?它们的反应都相同吗?”的问题,要求学生具体描述鱼和蚯蚓两种动物的反应。对于“各组的结论相同吗?有什么证据?”的问题,要强调应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扩展
  不同的动物对光线的突变有独特的反应和独特的应变方法,那么人呢?自然就引发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突然受到强光照射,会有什么反应?我们在强烈的阳光下会采取什么措施?”教材中呈现了一幅炎热夏天的街景,对学生进行提示。
  由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引申出人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再从人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的事实,回溯到预测动物在环境变化时的反应——“鱼和蚯蚓在气温降低时产生的行为变化”。这样安排的目的也是呼应了《秋冬季的生物》中对冬季生物的观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