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到了哪些特征

文档属性

名称 观察到了哪些特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9-02 14: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观察到了哪些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能以表格的形式、简要的语言总结整理出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2、能采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3、能对冬季生物的行为变化进行预测,并激发持续观察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设计实验方法研究栖息地里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教学难点:整理观察到动物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动物特征记录表、动物实验设计记录表;闪光灯(或大功率白炽灯)、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水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对动物的进一步观察,我们有哪些发现?下面我们来整理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2、交流整理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交流各自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
   按照教材中所列举的项目对观察中的发现进行整理。
   总结在观察活动中的发现。
  3、设计实验研究动物。
   选择本组有兴趣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
   实验活动。
   结果与结论的交流。
  4、扩展。
   讨论交流:人在强光下的反应和采取的措施。
   讨论:气温降低了,我们会多穿衣服。这时,鱼和蚯蚓的行为会有什么变化?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它们开始发生变化?
  5、全课总结。
  6、课后拓展。
   继续观察栖息地的动物。
  
  (九)“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材共2页,教学内容分为2部分。
  第一部分:生物的身体构造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材呈现了植物和动物两组适应环境的照片。一是“香蕉、松树、仙人掌生长在什么地方?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植物叶的大小与环境有重要关系,书中三种植物的形态说明植物的器官和动物一样,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通过问题的讨论,希望学生能了解到,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适应环境。不仅鱼的器官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这三种植物叶的形态,也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以湿地作为栖息地的水生鸟类有两种,涉禽和游禽。由于在水域的不同位置捕食,因此它们的脚、腿、颈、嘴(喙)等身体构造和迁徙习性是不同的,这也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教材以反问的形式“如果它们没有这样的身体构造,还能生活吗”展开,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从“证伪”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这部分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天鹅、白鹤等国家保护动物的减少甚至濒临绝灭,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生物种群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生物栖息地的减少、生存环境的污染和人为破坏、以及人类的捕杀。这直接和环保教育、生态教育、生命教育相联系。
  第二部分:寻找相互关联的地方
  动物的形态、习性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互关联。教材要求选择动物的一项具体的行为进行比较,来发现动物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如,对鱼、蚯蚓和人的同一种活动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鱼、蚯蚓和人分别用身体的哪些部分进行这种活动的。
  动物在长期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独特的习性。教材还提出了“鱼和蚯蚓的哪些特点,使它们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鱼能够在蚯蚓的生活环境中生存吗?“人能够在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中生存吗?为什么?”等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此来归结本单元生物和环境的学习内容。
  最终学生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相互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