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文档属性

名称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9-02 14: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鱼、蚯蚓和人的相同行为,整合前8课的学习,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2、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动植物的身体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找出动物的形态、习性与它们生活环境相互关联的地方。
  三、教学准备
  香蕉、松树、仙人掌叶的实物或图片;天鹅、白鹤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实物或图片。
   引导语:“你们认识这些植物是什么植物吗?知道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吗?我们这节课来研究一下。”
  2、讨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有什么不同?
   香蕉、松树、仙人掌本来生长在什么地方?
   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讨论天鹅、白鹤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向学生介绍这两种鸟。
  天鹅主要吃水生植物,也吃水中的软梯动物和昆虫,在水面游动获取食物。白鹤主要吃鱼、虾,在浅水中行走获取食物。它们都是候鸟。
   找出这两种鸟身体结构的不同。
  天鹅的啄扁而短,颈长,脚短,脚趾间有蹼。天鹅身体浮在水面上,会游泳,捕食时头伸进水里。鹤的啄长而尖,颈长,脚长,啄食水中的小动物。
   分析它们的身体构造与获取食物之间的联系。
   想一想它们的数量的减少,可能同什么因素有关系?
   板书:栖息地减少、生存环境污染、人类非法捕猎
  4、找相互关联的地方。
   选择鱼、蚯蚓和人的一种行为,填在表格中,进行比较。
   鱼、蚯蚓和人感到危险时怎样做出反应?
   鱼和蚯蚓的哪些特点,使它们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
   鱼、蚯蚓和人有各自的特点,让它们的生活环境互换,它们还能生存吗?
   现在能说出动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联的地方吗?
  5、全课总结。
  6、课后拓展。
   观察我们生活的环境。
  
  (十)讨论会——生物的生活需要
  教材共1页,教学内容分为2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人类的栖息地
  说起人类的栖息地,学生们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是家。这就有必要重新认识栖息地的含义。这部分内容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讨论,通过讨论了解我们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教材两幅插图,家和学校。我们在家里、学校里进行哪些活动,家里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学校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显然家和学校都只能满足我们的部分需要,我们的吃、穿、住、行,都需要从家以外的地方来。家仅仅是一个“避难所”,这与栖息地的含义是不同的。由此引出“哪里是我们人类的栖息地?”的问题。我们人类和动物不同,不是从范围不大的“周围环境”里获得生活需要的各种物品,因此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栖息地,地球只有一个,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第二部分:生物的生活需要
  这里的生活需要,就是指生存需要。因此要让学生知道这一点。
  这一部分是对这个单元学习的进一步整合。通过回顾总结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动物、植物、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环境,都要从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学生要分别找出动物、植物、人的生活需要,并加以比较,由此可发现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其他的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一切生物共同的生活需要。
  最后一项比较内容是比较人、动物、植物之间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的不同之处。我们可引导学生就气候改变这一项环境因素进行具体的比较。比较可以是从事实层面进行的,也可以指导学生对事实作简单概括,人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帮助自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