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 6 课 北 宋 的 政 治教学目标
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制的措施;了解北宋中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朝统治者采取中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教学重难点
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
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影响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上了皇帝。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宋朝的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960年赵匡胤东京(开封)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祖和后继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行政方面:
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3)地方(财权)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像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太宗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 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措施: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
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宋人科举考试图3、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和财政支出沉重。课堂练习1. 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这“一幕”发生在 ( )
A. 907年 B. 950年
C. 960年 D. 966年
2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 )
A. 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 在宰相之下设立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C. 由中央派遣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
D. 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CD 3. 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 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洧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 ( )
A.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
B.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 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
D. 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D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 北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
(2). 宋太祖为什么要加强中央集权?
(3). 为此,宋太祖在军事上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答:赵匡胤。开封。 答:唐末以来,军阀武将专权,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为巩固统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答: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