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土壤里有什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土壤里有什么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2-02 16: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课 土壤里有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学会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做实验记录;学生学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www.21-cn-jy.com
2.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能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学习重点: 学生探究认识土壤的构成成分的探究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对土壤成分构成的鉴别分类。
前置作业: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每小组准备实验仪器、活动材料准备:不同地区采集的一定量土壤样本、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镊子、滤纸、烧杯、筛网、放大镜、玻璃棒等。2·1·c·n·j·y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课前采集土壤样本学习活动情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土壤资料,利用感官直接观察发现土壤的成分。
讨论,交流资料,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习利用感官进行初步观察发现土壤的成分。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学会利用工具观察;将土壤中发现的东西进行分类并主动做好记录等。小组汇报交流观察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认真相互倾听,相互补充借鉴,以此完善自己的发现。
2.教师指导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探究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
在交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想。
教师积极激发指导学生讨论并根据所提问题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土壤的成分。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对学生大胆独特的创新设计思想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在此基础上出示关于研究土壤成分实验方法资料和实验材料,指导学生通过相关实验方法资料的学习与自己的实验设计结合,并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实验方案。
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在小组学习中,加强合作学习、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并主动做好发现记录。小组交流汇报,进一步指导学生认真相互倾听,相互补充借鉴,并对获得的知识给予整理、分析、概括,形成自己对土壤成分的认识。
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言的基础上简要概括,使学生明确认识土壤的组成: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
三、拓展延伸: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提出探究活动主题:“观察校园里的土壤”,进一步搜集、查阅有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并进行整理,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学生与教师交流课前采集土壤样本学习活动情况,了解本课学习活动内容。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有关土壤资料,并利用感官直接观察发现土壤的成分。学生积极讨论并交流相关资料,认真倾听他人见解,学习、丰富相关知识。进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学习,利用感官进行初步观察发现土壤的成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学习活动,学会利用工具细心观察,并将土壤中发现的东西进行分类、做好记录。
学生小组汇报交流观察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认真倾听,相互补充借鉴,以此完善自己的发现。学生充分交流、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所提问题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土壤的成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生积极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学习认识相关研究土壤成分实验方法资料和实验材料,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在小组学习中,积极合作、认真观察并主动做好发现记录。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认真倾听他人学习发现并相互补充借鉴,对获得的知识给予整理、分析、概括,形成自己对土壤成分的认识。21cnjy.com
3、学生了解课后拓展延伸探究学习内容,进一步激发自身学习兴趣,积极进行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一)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提示学生要做好相应记录。了解作记录是学习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指导学生从书刊或其他途径搜集查阅相关知识,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而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21·cn·jy·com
(二)学生交流资料学习认识土壤,以此获得更多相关知识。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样本,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交流发现,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让学生走出教室,再回到大自然中,将课堂探究的结果进行实践验证,体现教学活动开放性。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培养学生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弥补自身信息量的不足。21教育网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