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石潭记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小石潭记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02 08:4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小石潭记柳宗元思考探究拓展字词解题翻译作者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祖籍山西河东郡,人称“柳河东”。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
柳宗元文学上的成就比较突出,是杰出的散文家,对当时古文运动的发展影响很大,与韩愈并称“韩柳”。其寓言小品讽刺社会丑恶,揭露政治腐败,语言锋利简洁,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著名的如《三戒》《黔之驴》等。其传记散文大多取材于当时封建社会中的下层人物,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如《捕蛇者说》。其山水游记散文,以《永州八记》为代表,描写景物准确、生动、传神,往往还融入了作者悲愤苦闷的情绪,艺术价值很高。著作有《柳河东集》45卷。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柳宗元因为参加以王叔文为首政治革新集团,失败后遭到权贵排挤,被贬至永州为司马。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抑郁,因而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愁怀。游历中,他发现了永州奇特的风景,于是记下来,成为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原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文章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致,精美异常。柳宗元与“永贞革新” 贞元21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等执政。柳宗元成为这个集团的重要成员。王叔文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取缔“宫市”(宦官以给皇家买东西为名,到市场变相掠夺财物),禁止“五坊小儿”(专门替皇帝饲养鹰犬等动物的人)依仗宦官权势欺压人民,罢免贪赃枉法的京兆尹李实,取消一些苛捐杂税等来着手进行改革,同时还准备剥夺宦官所掌握的军权。这些行动猛烈地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宦官的利益,他们相互勾结起来,逼迫身患重病的顺宗传位给太子。这年8月,宪法宗即位,贬王叔文为渝州司马。柳宗元也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加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边远地区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等七人,历史上称他们为“八司马”。永贞革新就此失败。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永贞元年冬,柳宗元一家老小来到位于湖南、广东、广西交界处的荒凉偏僻的永州。贬谪生活使柳宗元有更多机会接触下层人民,了解人民的疾苦,因此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抨击腐败政治的散文、游记、寓言等。然而,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山水游记。永州虽地瘠民贫,但风景秀丽,为了排遣胸中的抑郁、愤懑,柳宗元经常徜徉于山水之间,来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元和四年,九月,柳宗元来到永州法华寺浏览,无意中发现了西山胜景,饱览了这里的山川秀色,写下了《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四篇游记。三年后,柳宗元又写下了《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四篇游记,以上八篇游记就是著名的“永州八记”。永州柳子庙隔篁竹
水尤清冽
为坻
为屿
为堪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犬牙差互
悄怆幽邃( )( )( )( )( )( )( )( )( ) ( ) ( ) ( )请为下列生字注音huáng liè chí yǔ kān chù yǐxī cīqiǎo chuàng suì 完成下列一词多义①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隶而从者 ——
②为:全石以为底 ——
为坻为屿 ——
③清: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
④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
⑤差:参差披拂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⑥以:全石以为底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用 相当于“而” 因为 作为 成为 清澈 冷清 大约 能够 由 跟随 长短不一 交错听录音学朗读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翻译西:向西乐:感到高兴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砍掉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尤:特别冽:寒冷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近:靠近络:缠绕 缀:连结 披拂:随风飘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皆:都 空:在空中 依:依托佁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西南:朝西南方向。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蛇:像蛇爬行那样。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参差不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坐在小石潭上,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环合:环抱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邃:深。乃:于是。 而;然后,表顺接。 去:离开。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隶:随从余:我的 柳宗元被贬至永州任司马期间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愁怀,游历中他发现了永州奇特的风景,读完全文后,说说作者写了小石潭的哪些风景,这些风景奇特在什么地方。“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①潭石奇——异石纷呈 “如鸣珮环” “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 “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水奇——声悦水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③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秘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④潭境奇——清幽凄凉思考探究 讨论:⑴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生动细致精美异常,作者是怎样做到这点的?在写法上对我们作文中的写景有何启发? 课文写水、写木、写石、写鱼‥‥‥细腻生动,这得益于作者多角度的描绘。 除了多角度的描绘,作者还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景物。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 →是面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是点
由面到点,有序体现作者的感知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 “潭西南而望”→是远
“下见小潭”“坐潭上” →是近
远远近近,多层次展示小潭的景致动静互衬(如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是静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是动
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清幽雅静 讨论:⑵《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之一,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的感受集中体现在第4段。柳宗元本意是借美景来排遣仰郁,然小石潭景色虽优,却寂静寥落,寒气透骨,作者难免触景生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更是政治受挫遭谪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除了忧伤,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愤懑之情,作者本有满腔的政治热情及高远的政治抱负,却横遭恶习势力的打击,被贬到这景色奇异,但不宜人居住的荒僻之地——永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便可以理解为作者愤懑心情的抒发。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它的寂静、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愤懑的情感。拓展 《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全文仅百来字,却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且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