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
(第1课时)乐清市湖雾镇中学 梁沫生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思考这首诗里面包含着那些物质间的转化CaCO3 石灰石CaO 生石灰归纳: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哪些种类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反应遵循怎样的规律呢?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碳、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现象。集气瓶中充满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发出白色的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分析:P,C都是________单质。
P2O5,CO2都是________氧化物。
非金属非金属硫和氧气的反应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的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 硫和氧气的反应淡黄色粉末状固体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SO2+2NaOH=Na2SO3+H2O NaOHSO2气体有毒非金属单质氧气非金属氧化物生成的SO2不要直接排放到空气当中,因为____________。实验最好在________进行,使生成的SO2迅速向外扩散。除去SO2的最佳方法是在实验结束后,立即向瓶内加入________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风橱内注意事项:归纳:
燃料燃烧
1.氢气在空气 或氧气中燃烧(或爆炸)都生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在空气中燃烧, O2充分时生成CO2,不足时生成CO.
O2充分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不足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于除去气体中的O2。如白炽灯内加入少量磷,可除去灯泡内的O2,_______________。转化规律的应用:防止钨丝氧化 现在我国的常用能源煤和石油中含 有硫,在燃烧时生成了SO2,大多数都进入了大气,导致大气污染而降酸雨.发生的某些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2SO2 +O2 =2SO3 SO3+H2O=H2SO4
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非金属氧化物能转化成相应的酸了解水 进行分组活动,讨论二氧化碳和碳酸的相互转化.活动现象:通入二氧化碳的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和碳酸的相互转化CO2 + H2O == H2CO3原因:通入CO2后现象:加热后,红色变成紫色。二氧化碳和碳酸的相互转化原因:加热后归纳:非金属氧化物酸水△C→CO2→H2CO3氧气水碱总结:△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实验一:2.用磁铁接近混合物,你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成物外观如何?_____________
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____________
6.用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粉被吸出生成黑色固体黑色固体不能吸引实验二:在蒸发皿中放1小块生石灰,加水,搅拌,有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成白色粉末,放出大量热CaO + H2O = Ca(OH)2 讨论: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转化?Ca→CaO→Ca(OH)2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1.金属单质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2.金属氧化物 + 水→ 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4种:CaO Na2O K2O BaO )小结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1.金属单质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2.金属氧化物 + 水→ 碱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盐谢谢大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从于谦的石灰吟出发,让学生找到诗中显示出来的物质间的转化。从而进入新课的教学。
听,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非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一(课件展示)
1、观察硫的状态,颜色等外观
2、在空气中点燃硫粉,观察现象
3、在氧气中燃烧硫粉,观察现象
讲述: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工业上最重要的污染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要注意它的处理,可以用氢氧化钠来溶解它而除去,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
SO2+2NaOH=Na2SO3+H2O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做现象的对比和文字记录,写好化学方程式
闻燃烧后的气体气味
讨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拓展相应的知识,是概念有更多的外延的支持,是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实验二、
1、在滴有紫色石蕊试剂的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有对照实验
2、将变红的上述实验溶液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
问题: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缺陷,你能把这个实验更完善吗?
展示:一个比较严密的实验设计(ppt)
观察并记录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CO2+H2O==H2CO3
△
H2CO3== CO2↑+H2O
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2、能举例说出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3、注意每个实验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1、实验1和2、学会固体的取用,试管滴管的使用,试管夹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
通过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处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教育
通过物质间的互相转化,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的来源的了解,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