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1节 大气层(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 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1节 大气层(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9-19 17:01:00

文档简介

大气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和处理:
《大气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八年级第二册。教材首先简略地介绍了大气的厚度,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大气的分层,并给出五层大气的名称,简单介绍各层的高度、温度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接着通过实验和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课时安排如下:首先介绍大气层的重要性,通过读图和讨论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尝试分层的基础上给出五层大气的名称,着重让学生做对流形成的探究实验,理解对流的形成和对流层的特点。将大气的其他几层的知识和保护大气层等内容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资料,并在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和展示,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
设计理念:
本节教材的编排体现了学习的实践性,重视自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科书设计了一个读图活动,分析总结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大气的分层,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要求较高。因此,我采用讨论学习法和资料分析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在教学发动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各述己见,从中获得知识;或让学生通过对教科书及课外各种图片、影象、文字等材料加以分析而获得知识,或进行课内的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并加以分析获得知识。师生共同创建科学的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喜悦以及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观察、想象使学生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过读图和讨论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根据此特点让学生尝试大气的分层,掌握各层的名称。
3、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使学生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流层的资料、学生探究实验的相关器具。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展示图片:台风云娜登陆的一些图片,介绍台风给我市造成重大损失。
设问:谁之过?都是大气惹的祸。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气层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学习。
1、大气层的重要性。
师:大气给我们惹了祸,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生:大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月球表面进行比较。并进行想象、讨论和交流而得出多种结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那大气有什么作用?
生:回答。
演示:大气层对地球保护作用的影片。(多媒体)
师:小结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性。(板书)
2、大气的温度。
师:我们在爬山时,当我们越爬越高,气温会怎样变化?气温随高度一直这样变化吗?
生读图: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说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小结,并补充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5—2500摄氏度之间,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逐渐上升。]
3、大气的分层。
师:(过渡)为了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大气的结构和特点,要对大气进行分层,而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生讨论: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单的表格中。(各小组汇报分层的结果,交换各自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师讲述:在科学上,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师:你知道五层大气中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吗?
生:对流层。
师:(过度)下面我们着重来研究对流层的一些规律。
对流层
师: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那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动手做对流形成的探究实验。(四人一组,实验1、实验2的仪器材料一套,两人做一个实验,两组实验同时进行,完毕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将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单,各小组展示交流。)
师:对流层还有哪些特点?
生:查阅资料(四人一小组,各组学生有四份不同的对流层资料,每人一份,先独立查找再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汇报。)
[培养学生对文字资料的处理、筛选的能力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总结出一些规律,以顺口溜的形式。(多媒体投影)
游戏小结。
自我介绍:
假设你是“大气层”,根据这节课的学习你将怎样向别人介绍你自己?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很好的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布置作业。
必做题:作业本上的相应练习。
选做题:
1、上网搜索有关大气其他几层(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热层)的资料,从高度、温度分布特点、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入手进行查阅,并将资料保存在软盘上或打印以便下一节课进行展示交流.
2、思考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对大气层造成影响?对大气层的保护请你提出一些建议。
五、板书设计
重要性
大 温度垂直分布
气 五层
层 分层依据
对流层:对流的形成
特点
教学设计的说明。
本课安排二课时进行教学,由于教材的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必须在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第一课时这样处理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动手实验的机会,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和读图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由于大气的其他几层,教科书的内容很简单,大气层的保护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部分内容的补充也不能少;因此,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让学生课外上网或查阅资料,使科学探究顺理成章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开放意识,以及课外的合作、交流能力。本堂课的内容较多,必须在上课时注意掌握好时间。
实验报告单
小组成员: 发言人:
1、讨论: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点
在科学上,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

2、实验
问题: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设计的实验: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会流动吗? (会或不会)。
(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线香的烟 (流动或不流动)。空气受热时, (会或不会)流动起来。
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变化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 (有利或不利)。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是 (上升或下降,下同),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是 。
3、课外选做题:(选做其中的一题)
(1)上网搜索有关大气其他几层(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热层)的资料,从高度、温度分布特点、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入手进行查阅,并将资料保存在软盘上或打印以便下一节课进行展示交流.
(2)思考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对大气层造成影响?对大气层的保护请你提出一些建议。
课件22张PPT。第2章 地球的“外衣”
——大气 平阳萧江一中 方道朗台风“圣帕 ”登陆时的情景。受台风“圣帕”外围影响,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18日晚11时30分受到龙卷风袭击,造成156间房屋倒塌。共有9人遇难,另有60余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 谁之过?都是大气惹的祸!大气层很薄,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橙子的话,
大气层就是橙子皮大气层没有明显的上限,
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地球大气讨论 如果没有大气层, 地球会变得怎样? 想一想大气层有什么作用?一、大气的重要性 第一节 大气层1、阻挡来自宇宙的陨石和来自宇宙和太阳的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的保护层。2、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气体。3、深刻影响地球自然环境。读图温度(OC)高度0125585-100 -80 –60 -20 0 20 50(千米)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图
你能说说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吗?提示: (1)图中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什么? (2)图中温度的变化曲线象什么? (3)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温度(OC)高度0125585(千米)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图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二、大气的温度-100 -80 –60 -20 0 20 50讨论: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
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试一试第一层 低纬0--17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层) 高纬0--8千米
第二层 17---55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平流层)
第三层 55---85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中间层)
第四层 85--50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暖层)
第五层 500千米以外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外层)
三、大气的分层 你知道各层的名称吗?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为什么哈勃望远镜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让我们了解更多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度只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登山时,人登得越高,大气温度越低。高层温度高,太阳辐射强,这层外壳主要可以反射热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雨、雪、暴雨和大部分云等天气现象下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流星体大部分在这燃尽,是气象研究的上界又称电离层,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电话信息和电视图象通过卫星来传送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大气层的各层有什么特点?民航
客机航天
飞机四、对流层1、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 2、对流层聚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
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强烈的对流运动赤道对流层最厚: 17~18千米;两极对流层最薄: 8千米。比一比 实验时要求各小组的同学根据桌上的器材,按实验报告单的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完毕,先停止实验,再回答问题(填写报告单),看哪一组最快完成。 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思考: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变化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 (有利或不利)。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是 (上升或下降,下同),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是 。 练习:
1、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游戏自我介绍:
假设你是“大气层”,根据这节课的学习你将怎样向别人介绍你自己?布置作业:
必做题:作业本上的相应练习。
选做题:
1、上网搜索有关大气的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热层的资料,下一节课进行展示交流.
2、调查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对大气层造成影响?向有关部门提一些保护大气层的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