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1.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小胖子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提出问题两边不平衡了,也就是两边质量不相等了. 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一、提出问题 (一)不等式的概念
1.归纳:用符号“<”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二、探究新知 (一)不等式的概念二、探究新知 2.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
(1)a+b=b+a;(2)-3>-5;(3)x≠1;
(4)x+3>6; (5)2m<n;(6)2x-3.(2)(3)(4)(5)是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概念
3.说说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二、探究新知(二)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问题1: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
问题2: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二、探究新知x>75√×√√ 问题3: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刚才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 的解?二、探究新知(二)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问题4:以下各数中哪些是不等式 的解?
76,73,79,80,74.9,75.1,90,60.
你能找出这个不等式其他的解吗?它到底有多少个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二、探究新知(二)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得出:当x>75时,不等式 成立;当x<75或x=75时,不等式 不成立.这就是说,任何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 的解,这样的解有无数个.二、探究新知 因此,x>75 表示了能使不等式 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我们把它叫做不等式 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这个解集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二、探究新知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二、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1.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 (2)a是负数;
(3) a与5的和小于7; (4)a与2的差大于-1;
(5)a的4倍大于8; (6)a的一半小于3. 解:
(1)a>0; (2)a<0;
(3)a+5<7; (4)a-2>-1;
(5)4a>8; (6) a<3.2.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
-4,-2.5,0,1,2.5,3,3.2,4.8,8,12.
3.直接说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3>6; (2)2x<8;(3)x-2>0.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2.解:3.2, 4.8,8,12是不等式x+3>6的解.
-4,-2.5,0,1,2.5,3不是.3.解:(1)x>3;(2)x<4;(3)x>2.小结:
1.不等式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四、小结与作业作业:
1.必做题:习题9.1第1,2题.
2.选做题:习题9.1第3题.四、小结与作业谢谢大家!
再见!课件22张PPT。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1.2 不等式的性质
第1课时 不等式的性质(1) 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天平被调整到什么状态?
2.给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3.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拿掉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4.如果对不平衡的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天平会平衡吗?缩小相同的倍数呢?一、提出问题 (一)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1.用“>”或“<”填空.
(1)5>3,5+2 3+2, 5-2 3-2;
(2)-1<3,-1+2 3+2,-1-3 3-3;
(3)6>2,6×5 2×5,6×(-5) 2×(-5);
(4)-2<3,(-2)×6 3×6,(-2)×(-6) 3×(-6);
(5)-4>-6,(-4)÷2 (-6)÷2;
(-4)÷(-2) (-6)÷(-2).二、探究新知<>><><<>>< 2.从以上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再用几个例子试一试,还有类似的结论吗?二、探究新知 3. 归纳得出:
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二、探究新知 4.你能说出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吗?二、探究新知 小希就读的学校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8时开始.小希家距学校有2千米,而他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那么,小希上午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保证提前到学校?(二)探究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二、探究新知 小希就读的学校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8时开始.小希家距学校有2千米,而他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那么,小希上午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保证提前到学校?二、探究新知(1)若设小希上午x点从家里出发才能提前到学校,则x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x应满足的关系式是: 小希就读的学校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8时开始.小希家距学校有2千米,而他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那么,小希上午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保证提前到学校?二、探究新知(2)你会解这个不等式吗?请说说解的过程. 根据“不等式性质1”,在不等式的两边减去 ,
得: , 即 . 小希就读的学校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8时开始.小希家距学校有2千米,而他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那么,小希上午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保证提前到学校?二、探究新知(3)你能把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0二、探究新知(3)你能把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0 我们在表示 的点上画空心圆圈,意思是取值范围不包括这个数.例题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7>26;(2)3x<2x+1;
(3) ; (4)-4x>3.二、探究新知 例题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7>26;(2)3x<2x+1;二、探究新知(1)x>33(2)x<1 例题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3) ; (4)-4x>3.二、探究新知(3)x>75(4)x<教材第117页练习三、巩固新知 设a>b,用“<”或“>”填空:
(1)a+2____b+2; (2)a-3____b-3;
(3)-4a____-4b; (4) ____ . ><>>? 1.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5>-1; (2)4x<3x-5;三、巩固新知(2)x<-5(1)x>-6教材第119页练习? 1.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3) < ; (4)-8x>10.三、巩固新知(3)x<6(4)x<三、巩固新知 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1)x的3倍大于或等于1; (2)x与3的和不小于6; (1)3x≥1; (2)x+3≥6;x≥ ; x≥3;三、巩固新知 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3)y与1的差不大于0; (4)y的 小于或等于-2. (3)y-1≤0; (4) y≤-2;y≤1 ; y≤-8.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还明白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是可以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解决的.四、小结与作业作业:习题9.1第4,5,6题.四、小结与作业谢谢大家!
再见!课件13张PPT。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1.2 不等式的性质
第2课时 不等式的性质(2) 某地庆典活动需燃放某种礼花弹.为确保人身安全,要求燃放者在点燃导火索后于燃放前转移到10 m以外的地方.已知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0.02 m/s,人离开的速度是4 m/s,导火索的长x(m)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你会运用已学知识解这个不等式吗?请你说说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一、提出问题1. 解 .二、探究新知 解: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0.02,得
x>0.05. 2.(教材例2)某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长5 cm,宽3 cm,高10 cm.容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3 cm,现准备向它继续注水.用V(单位:cm3)表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的取值范围.二、探究新知 分析:新注入水的体积与原有体积之和不能超过容器的容积,“不超过”是什么意思? 2.(教材例2)某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长5 cm,宽3 cm,高10 cm.容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3 cm,现准备向它继续注水.用V(单位:cm3)表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的取值范围.二、探究新知 解:新注入水的体积V与原有水的体积的和不能超过容器的容积,即
V+3×5×3≤3×5×10,
V≤105.
又由于新注入水的体积V不能是负数,因此, V的取值范围是
V ≥0并且 V≤105.
V ≥0并且 V≤105
在数轴上表示V的取值范围如下图所示.二、探究新知 3.补充例题.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
二、探究新知 3.补充例题.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二、探究新知 解:设a,b,c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则 a+b>c,b+c>a,c+a>b.
由式子a+b>c移项可得
a>c-b,b>c-a.
类似地,由式子b+c>a及c+a>b移项可得
c>a-b,b>a-c及c>b-a,a>b-c.
这就是说,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它的树龄,一般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 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 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 cm.这棵树至少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它的树龄,一般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 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 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 cm.这棵树至少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解:设生长x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根据题意,得
5+3x>240.
解得x> .
答:这棵树至少生长79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
【点评】本题注意:
(1)栽种时的树围已经为5 cm;
(2)单位的统一.小结:
1.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学习,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3.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四、小结与作业作业:习题9.1第7,8题.
选做题:习题9.1第9题.四、小结与作业谢谢大家!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