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03 23:1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一单元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走近作者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从军行》《淮上吟》《运河》等。
2.主题解说
本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尤其突出了他言行一致、朴实坚强、追求真理并为之而战的伟大人格。 3.重点聚焦
师: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讲、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也是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4.素材积累
有人为闻一多先生写了这样的墓志铭:“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文集,一代英豪一红烛。C 【解析】A.xiào—jiào,dòu—dǒu;B.ɡuī—kuī;D.qì—qiè。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契而不舍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
B.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警报叠起
C.崇高品格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D.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诗兴不作C D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要给我们________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________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③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________而出。
④这个方面,情况就____________,而且一反既往了。D A.衰弱  凝结  蓦然  迥乎不同
B.衰弱  凝固  赫然  截然不同
C.衰微  凝固  蓦然  截然不同
D.衰微  凝结  赫然  迥乎不同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我们朗诵着《说和做》,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D 6.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B A.①排比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对比
B.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引用
C.①排比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对比
D.①反复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引用7.请根据《邓稼先》和《说和做》拟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阿凡题:1086905)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邓稼先两弹一星刻苦钻研示例:闻一多唐诗杂论严谨治学 8.为配合班级开展“走近闻一多”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对于闻一多先生的先行后言,先言后行,你是如何看待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行后言说明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实干和谦虚的精神,而先言后行,说明闻一多先生对于革命的热情。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假如你是闻一多时代的一名记者,报社决定请你去采访大学者、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请你根据《说和做》一文的有关事实,拟一个采访提纲,把自己要问的问题一一列出来。(两个问题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作为一个学者,您觉得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 阅读课文从“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至结尾,回答问题。
9.选文前三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中写了闻一多“说”和“做”的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 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发表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11.“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中“这个方面”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2.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1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表现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阿凡题:1086906)
我的启蒙老师
一九七一年九月,我们村庄像变戏法似的一夜之间变出了一所小学。一些略微识得几个字的农民于是也就一夜之间变成了我们的老师。有一个姓薛的老师,我们不知他的名字,只知道他的外号叫“薛驼子”,大概有点驼背。上课时常赤着脚,裤管挽到膝盖上。因掉了两颗门牙,说起话来难免漏风。他上课所用的教材永远只是一本小人书(连环画),每次上课他就念这本小人书,有时念着念着就打个哈欠,对我们说,“困了,妈呀!实在是困了,你们玩会儿吧,我要睡了。”然后立即伏在讲台上打起呼噜来。老师一睡,我们就去抢过那本叫作《捕像记》的小人书,挤成了一堆来看。但不久之后,学校来了一位“神仙”。
此人名叫解永复,体硕身长,仪表不凡,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一来,我们学校的其他教师几乎立即全都变成了杂役。他像是变戏法似的变出一门门课来。我们终于知道,这世上的课除了念小人书之外,尚有语文、算术、音乐、体育诸多名堂。不用说,所有这些课都由他一人承担。我们的教室常常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他教过了一年级语文,再教我们二年级算术。教完了算术,三年级同学又在那里咿咿呀呀地唱起歌来了。他什么都能教,甚至还教我们作诗和游泳。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我们,会不会演讲。我们问他什么是演讲,他说,就是当着很多人说话。我们说,说话谁不会?就是不敢。于是他就训练我们演讲。终于有一天,我记得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我被解老师安排去全大队社员大会代表学校发言。我和大队书记并排坐在台上讲话时,我看见母亲一直在下面哭。回家后,我问母亲为什么哭。她先是不语,然后又流下泪来,她说,“你竟然和大队书记坐在一块儿,天哪!还能当着上千人说话,要是换成我,早就吓死了。”我明白了,她是在为我骄傲。又有一次,他上课时问我们,想不想看真正的火车?说实话,尽管我们都一致认为解老师深不可测,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仙,可这一次我们全都觉得他是在吹牛。火车能随便让人看么?谁知第二天,他真是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我们拉到了几十公里外的一处铁道边。我们全都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火车出现。等到天色将晚,解老师告诉我们火车将要经过了。我们全部屏住呼吸等待火车的出现。火车还真的来了。我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家伙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声怪叫,当场让我们激动得直打哆嗦。回家后,我写下了记忆中的第一篇作文,题目叫作《终生难忘的一天》。
小学毕业后,我与老师不见,已有二十七年。一九八五年七月,我大学毕业后也做了教师。解老师上课的样子时常在眼前闪现。我一直保留着小学三年级时他教我们写的一首诗。只有四句话,竟然没有标题。老师在我的方格本上批了一个大大的“优”字,并在每一个字下面都用红笔画了圈,以示褒扬。字迹漫漶,且已褪了色。有时,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我看着这个方格本,不免会想,老师如今在哪里?他又在做什么呢?14.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我们”的老师只是几个略微识得几个字的农民,写薛老师的个人形象和教学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不负责任,反衬下文解老师的多才多艺、教学认真。 “竟然”表示“我”的表现出乎母亲的意料,表现母亲的惊喜,为“我”骄傲。 16.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的解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大学毕业后也做了教师。解老师上课的样子时常在眼前闪现”表达了对解老师的怀念,“我看着这个方格本,不免会想,老师如今在哪里?他又在做什么呢”表达了对解老师的感激之情。 示例:从文章里描述的解老师教授的科目,可以看出他多才多艺;他在课余还教“我们”学习演讲,可以看出他善于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特长;解老师带“我们”去看火车,可以看出他懂得教学,懂得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能结合文章分析解老师的多才多艺、负责任、激励学生、带学生长见识等好老师的特点即可) 18.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妙。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样写也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请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颂某人对工作、学习的热爱,注意用词的精妙。(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文】我们的老师,把教育当成热土,不断耕耘,用豪情挥洒青春,汗水满面。他们甘愿寂寞,潜心研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把教育我们当成最大的幸福,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的,他们的激情在燃烧,他们的信念依存心底,我们又怎么会不努力拼搏、奋力进取呢?我们一定会用累累硕果回报我们敬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