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06 预测2007 登陆www. 为你吹响六月成功的鸽哨
解读2006 预测2007 登陆www. 名师为你解疑释难
解读2006年试题特点,预测2007年命题趋势
新课标新课程实施,2001年秋部分地区先行实践,“先实践,后推广”,2003年秋开始大面积铺开。新课标编写思想具有开放性,标准统一制定,教材编写放开。十多种版本教材,百余家命题单位,标准又是弹性的,命题又是动态的。因此,研究2006年中考物理试题题型、难度及试题的特点,对2007年中考物理试题趋势作出预测是很有必要的。
一、2006年中考物理试题题型结构和难度系数
1.题型结构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论述题 计算题 开放题 探究题 综合题 设计题 应用题 信息题
比例 27% 18% 6% 22% 5% 25% 8% 9% 36% 5% 30% 18%
上述题型分类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而放在一起表述的:一是外在表象,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论述题、计算题是指外在表象;二是内在实质,开放题、探究题、综合题、设计题、应用题、信息题是指内在实质。试卷制式一般是以外在表象呈现的,而内在实质蕴涵在外在表象之中。
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论述题、计算题是传统题型。开放题、探究题、综合题、设计题、应用题、信息题是新课标实施创设的新题型。
2.难度系数
试题难度系数按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一般控制为6:3:1。这一设置着眼于新课标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又考虑中考选拔功能。
二、2006年中考物理试题特点
传统教学大纲只有“知识与技能”一维目标。新课标变一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近三年特点是2006年中考试题紧扣新课标,摆脱了传统束缚,体现了“三新”特点。
1.新视角考查“双基”
“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变过去“从理论到理论”考查“双基”为“由实际到理论”考查“双基”。变“死记硬背一为“活学活用”,视角新。
例1 (2006年安徽中考题)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析:饮料瓶是圆形的,盛水构成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引燃枯草导致火灾。
答案:A
评析:此题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角度直接考查凸透镜的特征是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是以生活实际情景为载体来考查,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给人的感觉是耳目一新。
例2 (2006年贵阳中考题)如图所示的小实验,用手快速拨动风扇叶片,带动转子转动,这时发现小灯泡发光,微风电扇居然变成了“发电机”!该实验说明了磁能够产生________,在此现象中,________转化为电能。
解析:电动机转轴上装配扇叶便成了电扇。电动机由线圈和提供磁场的磁极构成。线圈通电在磁场里受力而转动。线圈不通电,如果使线圈转动,切割磁感线便产生感应电流,成了发电机,是磁生电现象。
答案:电 机械能
评析:此题以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这一“知识应用”电动机为载体迁移到考查磁生电现象,变“记忆物理”为“理解物理”,给人以鲜活的感觉。
2.新立意考查能力
过去传统教育片面强调知识掌握,而忽视能力培养。如今素质教育强调知识与能力并举。试题变过去“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
例3:(2006年重庆中考题)具有“世界第一跨”之称的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主跨跨度为330m,复线桥所需钢箱梁在武汉制造。这是一个长达103m、重达1400t,能浮在水面上却没有动力的大家伙。如图所示为今年5月8日钢箱梁在机动船的推动下缓缓驶入三峡船闸时的情景,请根据此情景提出两个与钢箱梁有关的物理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
示例:
问题:钢箱梁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简答:钢箱梁是空心的,排开的水重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字眼“钢箱梁”、“重达1400t”、“浮在水面”、“在机动船的推动下”、“驶入”、“船闸”,展开多向、多面、多角 度思维,仿照示例提出问题并作答。
答案:
(1)钢箱梁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受到的浮力F=G=1.4×107 N
(2)钢箱梁相对于船闸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是运动的
(3)钢箱梁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四个力,重力和浮力,推力和阻力
(4)钢箱梁为什么能克服水的阻力进入船闸 受到机动船推力的作用
评析:此题为开放题。涉及钢浮体原理,浮力的大小、运动和静止、受力情况、力和运动,解此题需要发散思维即多向、多面、多角度思维。新中考设置开放题,意在考查发散思维能力。
例4:(2006年黄冈中考题)大家都有过玩弹弓的经历,它能把“纸弹”弹射出去。弹弓弹射的距离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1)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3)中猜想除外)
(2)写出能验证你的猜想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估交流
若琦同学猜想“弹弓弹射的距离与纸弹质量的大小有关”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用弹弓斜向上弹出质量较小纸弹,测出弹射距离S1
② 用弹弓斜向上弹出质量较大纸弹。测出弹射距离S2
③ 用弹弓斜向上弹出质量最大纸弹,测出弹射距离S3
④ 比较S1、S2、S3的大小就能得出弹弓弹射纸弹的距离是否与纸弹质量大小有关
请你对该同学实验方案进行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猜想,运用控制变量法撰写实验方案对猜想作出验证,最后对若琦同学的猜想及实验作出评估。
答案:
(1)橡皮筋的多少、粗细、弹性形变程度;纸弹的体积;用力的大小;弹射的角度等
(2)方案合理即可,要有控制变量的思想
(3)这个同学的方案没有控制其他变量相同。如保持弹射角度一致。橡皮筋形变程度相同,弹弓相同,用力大小相同等,可能得不出正确结论。
评析:此题为探究题。考查猜想能力、设计验证方案能力和评估能力。新中考设置探究题,意在考查探究能力。
例5 (2006年泰安中考题)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制作了一个测量质量的电子秤,其原理如图中的虚线框所示,它主要有四部分构成:踏板和压力杠杆AB0,定值电阻R0压力传感器R(电阻值会随所受压力大小发生变化的可变电阻),显示质量大小的仪表V(实质是电压表)。其中AB:BO=4:1且已知压力传感器R的电阻与所受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下表所示。(9取10 N/kg)
压力F/N O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电阻R/Ω 300 270 240 210 180 150 120 90 60 30 O
设踏板和杠杆组件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接通电源后,电源电压恒为6V。
(1)踏板空载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求定值电阻R0的大小。
(2)当在踏板上放置50k的物体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大
解析:
(1)踏板空载时,压敏元件R=300Ω,由串联电路电流关系和欧姆定律列式为U0/R0=(U-U0)/R
R0=U0/(U-U0)·R=1/(6-1)×300Ω=60Ω
(2)踏板受压时,由杠杆平衡条件F×A0=mg×BO
F=BO/AO×mg=BO/(AB+BO)×mg=BO/(4BO+BO)×mg=1/5×50×l0N=100N
查表知,此时压敏元件电阻R1=240Ω,又由串联电路电流关系和欧姆定律列式为U1/ R0=(U-U1)/ R1
U1/60Ω=(6V-U1)/240Ω U1=1.2V
评析:此题为综合应用题。以科技前沿知识的应用电子秤为载体,进行力电综合。解此题需要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及力臂定义,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和欧姆定律,通过压敏元件电阻与压力的关系过渡求解。新中考设置综合应用题,意在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例6(2006年临沂中考题)张磊同学在河边拣到一精美的小石块,想粗略知道小石块的密度,于是他从学校借来一架天平,用纸杯改装了一只溢水杯,再借助于水,就巧妙地估测出了小石块的密度。请你也用这些器材设计估测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并得出和实验方案相一致的密度表达式。
解析:(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用溢水杯装满水后测出水和杯的总质量m1;(3)小心地取下溢水杯,将石块轻轻地放入溢水杯中,再测出总质量m2。
则石块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V=(m+m1-m2)ρ水
石块的密度ρ石=m/(m+m1-m2)ρ水。
评析:此题为设计题。教材呈现了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但此题只给出了天平而没有量筒,要求创造性地用溢水杯来替代测石块的密度。新中考设置设计题,意在考查创新设计能力。
例7 (2006年威海中考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的一生
天文学家认为星际介质在某些条件下会形成恒星,然后进入称为主序星的稳定期。太阳目前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由电子和质子、氦的原子核组成。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反应是四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和两个正电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释放出的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并同时以每秒4。2×109 k9向外抛出大量物质。最终塌陷为密度很大的白矮星。
(1)地球只接受了太阳辐射能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就使地面温暖、万物生长。地球接受的辐射来自太阳中的核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太阳内部进行的核反应是______________,并释放出能量。
(3)请将太阳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主序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从现在演化到最终,经历的几个阶段相比,其密度的变化情况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粗读原文,然后根据问题精读,提取信息、分析加工信息,解决问题。
答案:
(1)聚变
(2)四个质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和两个正电子
(3)星际介质红巨星 白矮星
(4)先变小后变大
评析:此题为信息题。解此题需要对信息进行提取、筛选、加工和处理。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需要善于捕捉和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中考设置信息题。意在考查获取、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新理念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传统物理教育片面注重其工具性价值。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其内蕴的人文价值,忽视对物理方法、科学精神的关注。试题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物理科学的人文性。理念新。
例8(2006年无锡中考题)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温度是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温水的冷热程度是一样的,然而把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的两手同时放入温水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
答案:不相同 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
评析:此题不是考查物理知识,而是考查物理内蕴的人文价值。人的感觉并不一定是可靠的,必须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2007年物理试题趋势预测
根据2006年中考物理试题题型结构、难度系数及试题特点,可对2007年试题趋势作出如下预测。
1.题型结构和难度系数将保持不变
题型结构的布局是命题者们多年探索的结晶,难度系数的控制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2.将知识放在实际情景中考查将更加“活化”
强调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社会是多领域的。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社会离不开物理。摄取实际情景可以是平视也可以是侧视,可以是外在显像也可以是内在透视。
例9动物物理:蝙蝠、海豚等动物,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________的器官,根据回声确定目标的位置;信鸽、海龟等动物具有卓越的航行本领,是利用______导航的;啄木鸟靠的是嘴尖产生较大_____,而啄开树木吃虫子。
解析:蝙蝠靠发射和接收超声波获得信息,根据蝙蝠采用的方法,科学家发明了声呐,用以测深测距。
答案:超声波地磁场压强
评析:动物身上有物理。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仿生学就是一门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将获得的“启示”用于改进现有的设备和创制新的设备的新学科。
3.由“单一”向“综合”倾斜考查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即“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必须全面考查。物理学科体系多,试题“单一”难以全面考查。由“单一”向“综合’,倾斜,通过拼盘式综合,以生活中的物理和应用中的物理为载体综合就可以扩大知识的覆盖面而全面考查丰干知识。
例10:下列关于反映物理规律的图象。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晶体溶液的凝固图象 B.乙图表示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图象
C.丙图表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图象
D.丁图表示铁球落入水中,它受到的压强与水的深度的关系图象
解析:晶体熔液在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A项错误。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变,表示速度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B项正确。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表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则C项正确。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并没有表示压强不变的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D项错误。
答案:B、C
评析:此题通过拼盘式综合考查电、力、热主干知识。
例11目前市场上卖的一种电动自行车,是用一个电瓶(即蓄电池)来驱动的,已知一电动自行车的规格如下:
型号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最大载重 最大时速 自重
X2004HGx 36 V 5 A 55 kg 30 m/h 20 kg
(1)当某人满载匀速行驶1小时,克服摩擦做的功是多少 (已知所受的阻力是所受重量的0.04倍)
(2)1小时内此车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此电动车的效率是多少
(4)如果用汽油机驱动它,效率为40%,需要多少汽油 (已知汽油的热值是q=4.6×107 J/kg)
(5)说说电动自行车的优点。
解析:
(1)F=f=0.04×((G1+G2)=0.04×75×10N=30N,
S=vt=20km/h×1h=20km
W=Fs=30×20×103 J=6×105J
(2)W1=UIt=36×5×3600J=6.48×105J
(3)η=W/W1==6×105J/6.48×105J=92.6
(4)η1=W/Q=W/qm,则m=W/qη1=6×105/4.6×107×0.4kg=0.03kg
(5)无噪声、无污染、构造简单、自重小、效率高。
评析:此题以物理知识的应用为载体综合考查电、力、热主干知识。
4.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将增加
放开性试题既能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充分考查学生的潜能,扩大让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提高考试成绩,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例12有两根长度、粗细、外表颜色都差不多的金属棒,一根是铝的,一根是铁的。请你根据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用尽可能多的,各种类的不同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简述使用方法要求。
答:方法: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方法三:________; 方法四:________;方法五: ________。
解析:可从电、力、热三大体系展开思维。在力体系中,可从质量、密度、重力三个层面思维。在物质特性中,还可从软硬程度角度思维。还可从化学学科展开思维。
答案:
(1)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测电阻,“小的是铝”
(2)放在天平的两盘上,“质量大的是铁”
(3)测量密度,“大的是铁”
(4)用手掂量,“重的是铁”
(5)用手弯曲两棒,“易弯的是铝”
(6)用磁铁检验,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
(7)利用热传递,导热性好的是铝
(8)与稀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剧烈的是铝
(9)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白色的是铝”、“变黑的是铁”
评析:此题为填空类开放题,还有简述类开放题。
例13中考复习时,王老师组织同学们到学校实验室自主进行实验。每组桌子上摆放了如图所示器材。
你认为所给器材能完成哪些实验。试写出实验器材和课题名称。(要求写出三种)
解析:由所给器材搜索电学实验,然后组合器材再现课题名称。
答案:
(1)器材: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开关、导线课题:测量小灯泡的功率
(2)器材: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开关、导线课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3)器材: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课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4)器材:电池组、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课题: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5)器材:电池组、电压表、定值电阻、小灯泡、开关、导线课题: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6)器材:电池组、电流表、定值电阻、小灯泡、开关、导线课题: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评析:此题为实验类开放题,还有计算类开放题。
5.探究性试题将是重头戏
新课标把科学探究放在了重要地位,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是一项创举。科学发展需要探究型人才,探究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最高层次。探究题是热点题型中的热点,对能力考查要求高,区分度好。
例14科学探究:
(1)在探究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后,物理老师给出了带挂钩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一把、长木板一块,要求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小林同学首先设计出探究方案:
①将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将铁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铁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③比较F1与F2的大小得出结论。
假如你是该物理课外活动小组的一员,请你对小林的探究方案作出评估,并谈谈你的探究方案。
(2)在探究了“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后,物理老师说:“空气和水是流体,流体中运动的物体都要受到流体的阻力。流体阻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大家在下次活动中探究。”请谈谈你的猜想,并说明作出猜想的理由。
解析:
(1)评估:小林设计的两次操作步骤没有控制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方案:
①铁块在上木块在下叠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木决在上铁块在下叠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铁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③比较F1与F2的大小得出结论。
(2)猜想:流体阻力的大小可能与运动物体的正接触面积和速度的大小有关。
理由:小轿车、飞机、快艇等制成锥流线型;骑车上学时,骑得越快受到阻力越大。
评析:此题有科学探究中的多项内容,对别人的探究方案作出评估并谈自己的探究方案,谈自己的猜想并说明作出猜想的理由,对能力要求高。如果说综合应用题是试卷中的压轴戏,那么探究题是试卷中的重头戏。
6.设计题的比例将增加
国力竞争需要创新,创新是人的灵魂。2006年元月,党中央召开科技大会,第一次提出要用15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设计题 是考查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最佳途径。
例15有两根完全相同的电热丝(符号),一个单刀单掷开关(符号?),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符号 ?),电源,导线若干。请选用上面的器材设计一个调温电路,要求在电路中尽可能地实现多档调温功能。请将所设计的电路的电路图画在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其中电源已经画出)
解析:由发热功率P=U2/R,U一定,R越小,则P越大。通过单刀单掷开关和单刀双掷开关,使两个电阻串联则为低温档,使用一个电阻则为中温档,使两个电阻并联则为高温档。
答案:如右图所示
评析:此题为作图设计题,还有实验设计题。
新增考点关注生命、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关注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关注科技前沿,无疑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且必然是今年考甲考点、明年考乙考点,后年考丙考点。把握试题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相信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 2 页 共 7 页
第 1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