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目标检测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1、 基础训练(每格2分,共28分)
1、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_________和 。
2、温度表示物体的 ,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南方夏天最高气温高达37℃,读作 ,北方冬天最冷有零下40摄氏度,记作 。
3、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_____,15分钟=___________小时。
4、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或进行单位换算: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 (2)一杯温开水的温度是56 ;
(3)0.65千克=_______克; (4)1200米=_______千米;
(5)奥运会百米比赛中的记录约为10 ; (6)30毫升=_______厘米3。
二.理解科学概念(每题2分,共34分)
1、 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同学们都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B.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C.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2、下图中可以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的工具是( )
3、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人工降雨 B.沙漠干旱少雨 C.砍伐森林 D.夜晚霓红灯闪烁
4、下列各个量中,最接近4厘米的是( )
A.《科学》课本的长度 B.铅笔芯的粗细 C.课桌的高度 D.乒乓球的直径
5、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长度单位 B.质量单位 C.时间单位 D.温度单位
6、质量是50克的物体,可能是( )
A.一个篮球 B.一个初中生 C.一只鸡蛋 D.一份报纸
7、某人上午10时乘汽车从杭州出发,下午1时到达上海,这人乘车所用的时间为( )
A.1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9、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下图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
10、小明与妈妈去超市购买饮料,发现饮料瓶外包装上的标识有像“400ml”这样的,这应该表示饮料的( )
A.体积 B.质量 C.价格 D.生产时间
11、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测量液体时,把温度计插入液体中立即读数
B.体温表测量体温时,离开人体读数就不准了
C.实验室用来计量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
D.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砝码放左盘,被测物体放右盘
12、实验室中,某同学需要准确量取55毫升的盐水,则量筒最适宜的量程、最小刻度应为( )
A.50毫升,1毫升 B.100毫升,1毫升 C.200毫升,10毫升 D.都可以
13、关于实验室中常用的水银温度计和生活中使用的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可以测量人的体温 B.都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
C.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刻度范围一样
14、关于0℃的水结成0℃的冰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下降 B.质量不变 C.质量变小 D.状态不变
15、忙忙碌碌的蚂蚁每天进出蚁窝有什么规律呢?小柯对墙角下的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他记录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齐结果如下表,通过观察可以 得出下列哪一组推论( )
时间 蚂蚁数目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7:00 8 1 9
9:00 27 4 26
11:00 98 17 110
13:00 101 21 118
15:00 104 27 107
17:00 66 15 60
19:00 4 2 7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上午7:00前蚂蚁并不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上午活动情况比下午好
16、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向盘内增加砝码的次序正确的是( )
A.先加砝码盒中最大的砝码,再加小的 B.先加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再加大的 C.按估计情况先加接近物体质量的大砝码,再加小砝码 D.以上方法都可以
17、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该将( )
A.平衡螺母向左调 B.平衡螺母向右调
C.砝码取出一部分 D.游码向右移
三.运用理论和技能(每格2分,共30分)
1、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体重63kg左右、身高1.66m的杨利伟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后质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右图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返回地面时的情形,根据这张图片,请提出一个相关的科学问题。
。
2、鼓浪屿郑成功雕像高15.7米,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给你一个鼓浪屿的郑成功雕像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其大小可以放入量筒内,同时还给你一块“泉州白”花岗岩,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用 测小花岗岩的质量。 (2)用量筒、适量的水测量小花岗岩的 。
(3)用 测郑成功雕像模型的高。
(4)用 测郑成功雕像模型的体积。
3、如图2,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8圈,总长度为 __厘米,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
4、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图3所示的方法,图中第 (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
图3
5、右图4中,甲图所示的温度为 ;乙图所示的温度为 _。
6、用托盘天平称盐水的质量:
(1)调节天平平衡后,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进行称量。待天平平衡后,天平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1)所示。
(2)杯中装水后,天平平衡,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根据图填出下表。
烧杯质量(克)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克) 水的质量(克)
四.实验探究(共8分)
小王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啊?
他根据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的小橡皮管坏了……究竟上述是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王开始收集证据。他仔细看了外胎,没有发现破的痕迹,他又看了气嘴的地方,也没有松动,后来他把螺母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管也是完好的。
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漏气。后来他请修车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好气的内胎放到水里,只见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停地冒出。小王很高兴,自行车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他请师傅把车修好。
分析上述过程,你来说说小王是怎样探究的:
(1)小王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1分)
(2)小王先后提出了哪几个假设? 、 、
、 。
其中哪些假设在检验过程中被否定? 。
哪一假设在检验过程被肯定? (6分)
(3)小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1分)
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目标检测
答案
一、基础训练
1、观察、实验 2、冷热程度 热胀冷缩 三十七摄氏度 -40oC 3、秒 0.25
4、(1)千米 摄氏度 650 1.2 秒 30
二、理解科学概念
1-5 A C B D A 6-10 C B C C A 11-15 C B C B C C D
三、运用理论和技能
1、不变 从太空回来,身高会发生变化吗? 2、天平 体积 刻度尺 量筒、水和细线 3、1.8 1 4、AC 5立方厘米 5、-25 oC 40 oC 6、28.6 61.4
32.8
四、实验探究
(1)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会瘪了呢?
(2)可能自行车车胎破了 可能车胎上的气嘴的螺丝松了 可能气嘴的笑橡皮管坏了 可能是内胎上某处破了一个洞
(3)前三个假设被否定 第四个假设被肯定
(4)自行车的内胎上破了一个洞
图2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