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 ·夏本纪》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臣 民部落首领(禹)国王(禹)国王(启)禅让制世袭制建立国家公天下家天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故外户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参考答案: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阶级对立发展的结果。它的确立,标志着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社会。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制度。夏和商王为什么要借助神权来强化王权? 因为商代的附属国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与之结成臣属关系,它的服从与否是随着中央力量的强弱而变化的,所以商王还不得不依靠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以此加强控制附属国的能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
——《春秋左传·成公十三年》 “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这里所谓内服,是指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 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据载,武王死后,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周公辅政。管叔、蔡叔、霍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殷商的残余势力武庚乘机拉拢三叔,并联合原殷商盟友的东方诸侯起兵反周。周公意识到没有经过战争征服的广大东部地区,殷商的残余势力十分顽固。经过三年苦战,周公平定叛乱。战后,周公在新征服的东部大举分封加强统治,这就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巩固西周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周武王自称天子,所有诸侯国都是由天子授权分封的。武王死后,周公旦发展了分封制。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荀子·儒效篇》王室贵族:燕、鲁、卫、晋、吴
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功臣:齐①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在疆域内再分封;③诸侯国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④诸侯有在封国内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服役的权利。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积极:在当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巩固了统治,形成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强国。消极:受封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三.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 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让你来做包青天立子以贵 不以长,立嫡以长 不以贤。小儿子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形成大宗、小宗的关系与等级。实质上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的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族权与政权、财权的结合,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庞大的宗族网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吗?关系:
大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命令小宗,小宗服从大宗,周王是绝对的大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嫡子与众子有双重关系,
亲缘上是兄弟;政治上又是君臣。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①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血缘上的内在纽带。②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礼乐制度相传为周公所创建。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根据礼书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和诸侯用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大夫二套,士一套。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一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yì)”(“佾”是“乐舞行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①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具有神秘色彩;②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及制定等级秩序;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④早期政治制度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本课小结1、西周实行哪二个重要政治制度?
两个政治制度之间是什么关系?
2、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哪几类?
3、受封诸侯要尽哪些义务?享受什么权利?
4、分封制的积极、消极影响?
5、宗法制立足于解决什么问题?
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核心内容)?
6、层层分封形成怎样的宗法等级秩序?
宗法制的积极作用?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
地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定义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习 题1、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2、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BC3、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BC5.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
A、甲 B、乙 C、丙 D、丁B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禅让制:在原始氏族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的,这叫“禅让制”。(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之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楚王问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