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五单元17.笑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4.解词语
嫣然:美好的样子。
惬意:称心如意。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笑容可掬:笑容露出来,好像可以用手捧住,形容笑得明显。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而是很多。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高士其(1905—1988),福州人,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硕士、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作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我们的土壤妈妈》《细菌世界探险记》等。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本文最初发表于1981年4月15日的《光明日报》。此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正在得到改善,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正在逐渐散去,笑容又回到人们的脸上。重新焕发了写作热情的高士其先生,尽管已76岁,残疾的身体多病虚弱,却以欢快激昂的笔调写下了这篇充满笑意的科普短文。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高士其的《笑》从笑的功能和作用对笑进行说明,对“笑”进行了尽情地讴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愿望。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简要说说“笑”能给人们的身心和社会生活带来哪些益处。(重点)
现代医学证明,“笑”能促进人体健康。因为人在笑时,能使身体有如下反应:扩张胸肌,产生胃液,促进血液循环,是人的精神饱满。笑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举了翔实的例子说明,人类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和文学上,都离不开“笑”。“笑”的作用十分广泛,它是人们正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心情愉快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生活和谐化的一个标志。
思路点拨文章第一部分(1~8),首先从生理功能入手,阐述了“笑”对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第二部分(9~22),作者将笑的功能扩大到生活的多个方面。笑在哲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艺术、诗歌等方面有丰富的内涵,可以说包罗万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益处。人们都“笑”了,和谐社会自然就形成了。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文中“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愿?有什么作用?(难点)
“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是作者的一个美好的意愿,作者希望我们的生活处处洒满欢笑,都能以乐观的心态去笑对人生,热爱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也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真谛所在。
思路点拨“笑”是人们正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心情愉快的一个表现,是人们幸福表现的直观表现,也是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也是社会生活和谐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都“笑”了,和谐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作者就是希望“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笑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重点)
笑的本质是精神愉快,它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当外界的一种笑料变成信号,通过人的感官传入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接到信号,就会立刻指挥全身肌肉或一部分肌肉动作起来,于是出现了笑。一、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了“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祝愿。阅读课文,简要说说“笑”能给人们的身心和社会生活带来哪些益处。
参考答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能促进人体健康,因为人在笑时,能使身体有如下反映:扩张胸肌,产生胃液,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的精神饱满。笑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文中从笑的哲学、笑的本质、笑的现象、笑的内容和笑的形式作了深入分析,证明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艺术和文学上,都离不开“笑”,“笑”的作用是十分广泛的,它是人们正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心情愉快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生活和谐化的一个标志。二、关于“笑”的词语很多,除了课文出现的,你还知道哪些?跟同学交流一下,然后把这些词语整理在笔记本上。
答案 略
三、课文中写了各种各样的“笑”,试分别设计一个生活情境,表现下面的几种“笑”。
嫣然一笑 捧腹大笑 爽朗的笑 热情的笑
答案 略四、有人说“相逢一笑泯恩仇”,结合生活实例,谈谈笑对化解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在生气、挑衅、讽刺时候我都能用笑来做调料,达到目的的同时还不伤和气,这时笑就是炮弹外面的糖衣,是藏针的棉花;想达到目的奉承的时候,笑简直就是必须的,这时的笑会带动气氛,满足别人的虚荣心;当内心发生转变,豁达开朗,心无杂念的时候,我的笑就是轻松的、真诚的,这种笑容下的表情、口气也会让别人轻松愉悦。笑本来应该是内心喜悦的一种反应,如果内心确实欢喜,散发出来的笑容可以影响、感化别人,这样的笑才有作用,在笑的时候一种看不见的信息已经传递到对方的脑海,让人释怀、原谅、接纳,这样才可以为相逢一笑泯恩仇创造一个前提。但是条件是这种笑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伪装的,伪装是表面功夫,可以保持表面的和气,深达内心他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如果量化一下,我认为笑容在人际关系的矛盾中起到20%的作用,另外的80%要看笑容下是什么样的心情和动机在起作用。课件16张PPT。18.南州六月荔枝丹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4.解词语
龟裂:呈现出许多裂纹。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次第:依次;一个挨一个地。
逼真:(1)极像真的;(2)真切。
绚丽:灿烂美丽。
渣滓:(1)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2)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幅员:领土面积。
造化:(1)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2)创造,化育。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不了了之:指把没有办完的事情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宁县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本文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章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的特点,又有清新怡人的诗意,知识与思想并重,诗情盎然,饶有兴味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希望我们大力发展荔枝生产,造福于广大劳动人民。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荔枝是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果木植物,它的生理特性、生活习性及生产情况不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人们所普遍了解。为此,久负盛名的科普作家贾祖璋在全国人民迎来“科学的春天”之后,于1979年5月写了这篇以荔枝为说明对象,以荔果为说明重点的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4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隐含哪些方面的信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重点)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
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
思路点拨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荔枝,可作者没有直接用“荔枝”来做文章的题目,而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这样在文章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再者“南州六月荔枝丹”更加全面地概括了文章内容,因为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南州)、成熟的时间(六月)以及鲜明的色泽(丹),比“荔枝”为题恰当得多。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4第一段引用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的例子起到怎样的作用?(重点)
用幼年时对荔枝的疑问引出说明的对象,提出要说明的问题,是全文展开说明的总纲。
思路点拨本文开头写幼时的印象,未显出荔枝的特色,因而未引起多大兴趣。这就与上小学后读到的《荔枝图序》里的精彩描写(比喻说明)产生了矛盾,形成了对比,自然就构成了全文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荔枝是怎样一种水果,有无价值。引用白居易一文,有着借以为纲,依次展开说明的作用。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4本文不仅仅使用说明的方法,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等手法,请举例说明。(难点)
说明文主要的表现手法自然是说明,但有时一般性的说明,尚不易把抽象的事物和复杂的事物说得通俗好懂,这就要适当借助于描写。如描写荔枝的“色”。“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看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这就让读者置身于南国的荔枝林,那绚烂图景使人心驰神往,对于荔枝的“丹”也就有了更具体逼真的印象。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4文中主要引用了哪些古诗句?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重点)
如:“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描写了荔枝颜色。“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说明了荔枝膜的轻薄。《<过华清宫绝句>(其一)》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明了荔枝的美味。“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证明历史上荔枝北移未获得成功。
总之,大量诗词典故的引用,既使说明形象生动,又使文章诗意盎然。形象,使人易于理解;生动,有文学情趣。一、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这样写,文章既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又具有形象性、可读性。阅读课文,举例说明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些特点。
参考答案 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更加生动。如把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把成片的荔枝林比作“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把稀奇的荔枝品种比作“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等。
运用列数据的方法,使得事实确凿,更具说服力。如介绍荔枝大小时说,“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如介绍荔枝贮藏时说,“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又如介绍荔枝结实时说,“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两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等等。运用举实例的方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说服力。如唐明皇为了让杨贵妃吃上鲜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如为证明广东很早就有荔枝,用了“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例子。
应该指出,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引用。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多达二十多处,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比如引用古诗文,引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给人感觉开头新颖,引人入胜,并为后文作者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据。文中包含的其他说明方法还有分类别:“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这是区分荔枝的外表颜色来说明不同品种的差异。以下还有按颜色分别说明荔枝肉,按种子的形状颜色不同、按花期不同介绍不同品种的。
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主要的语段有:(1)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2)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二、细读课文第二到第九段,用简练的语言按顺序列出说明的内容,并分析这几段的说明顺序。
参考答案 二至九段依次说明的内容是:荔枝的壳、颜色、形状、大小、壳膜、果肉、贮藏和果核,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由主到次。
三、四、略。课件19张PPT。19.善待家园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4.解词语
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紧俏:(商品)销路好,供不应求。
吞噬:吞食,并吞。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往日所能相比的。形容变化巨大。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名列前茅:名次列在前面。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知恩图报:知道了恩情就谋求报答。
蛰伏:①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②借指蛰居。
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犯的敌人。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一点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吴岗,《国土资源报》记者。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本文作者以令人触目心惊的大量事实,无可辩驳的确凿数字,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揭示了“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呼吁每个公民善待自己,善待家园,把防治地质灾害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当前,我国地质环境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异常复杂的地质条件本来就容易发生崩溃、滑坡等地质灾害,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经济生产活动有破坏了地质环境,加大了地质灾难发生的频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给我国的许多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4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说“人祸已经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重点)
在导语中,作者对地质灾害做了简要的介绍之后,便以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警示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紧接着主题部分又从三个方面说明这个事实。
标题1:“珊瑚礁不仅仅是美丽的”,主要披露了海南省文昌市80%珊瑚礁海岸带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其原因一是挖珊瑚礁当作旅游纪念品卖钱,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以珊瑚礁为原料烧石灰,个人的腰包鼓起来了,而“海岸线的天然屏障就这样被破坏了”,要想恢复“至少要等上一千年”。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4标题2:“大山是知恩图报的”,以北京延庆县的两个山村的不同遭遇为例,说明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质条件相当恶劣的东三岔村,由于村民对大山进行了综合治理,抵抗住了特大暴雨的袭击,如今像一个景色宜人的森林公园;而相距仅八公里的松树沟村却在同一场大暴雨的袭击下诱发了泥石流,成了碎石的世界,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标题3:“裸露的土地就像裸体的我们自己”,揭示了垦草种粮、过度放牧造成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生态日益严重。
思路点拨为了经济利益很多地方出现了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现象,这样往往造成地质、空气、水源灾害,破坏生态平衡。如过度砍伐、开矿,不计后果的办厂排污等。其实有些自然灾害是我们人类造成的,所以,“人祸”有时可能大于“天灾”。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哪些“人祸”可引发地质灾害?(难点)
人祸已经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肆意采伐树木、随意开垦、过度放牧等使天然植被被破坏会导致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增多,过渡不合理、不科学地采矿会导致煤岩和瓦斯突发;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面沉降,威胁城市安全;修路切坡,建筑切坡,会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
思路点拨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往往造成地质灾害,毁坏自己的家园。如过度砍伐、放牧、开矿等。所以,天灾难免,人祸能防,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4文章中用了大量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字,充分说明了我国地质灾害的广泛性、严重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人们受到强烈震撼,从而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全国114个沿海城市不同程度地遭受海水侵蚀,海水入侵总面积达1 000多平方公里”。说明海水入侵我国沿海城市造成的危害,采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水入侵的危害之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大,从而引起人们对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警惕和重视。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4阅读本文,你如何理解“善待家园”的意义?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善待家园”就是要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合理地利用资源,时刻有责任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认为作者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人,他的用事实说话,自始至终饱含激情,站在时代的高度,奋力呼喊的有志之士。
思路点拨当前,我国地质环境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异常复杂的地质条件本来就容易发生崩溃、滑坡等地质灾害,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经济生产活动又破坏了地质环境,加大了地质灾难发生的频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给我国的许多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然,保护生态地球。一、阅读课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试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
参考答案 1.主体部分的第一节“珊瑚礁不仅仅是美丽的”,主要披露的是海南省文昌市80%的珊瑚礁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其原因一是挖珊瑚礁当做旅游纪念品卖钱,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以珊瑚礁为原料烧石灰,个人的腰包鼓起来了,而“海岸线的天然屏障就这样被破坏了”,要想恢复“至少要等上1 000年”。第二节“大山是知恩图报的”,以北京延庆县两个山村的不同遭遇为例,说明了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质条件相当恶劣的东三岔村,由于村民对大山进行了综合治理,抵抗住了特大暴雨的袭击,如今像一个景色宜人的森林公园;而相距仅八公里的松树沟村却在同一场大暴雨的袭击下诱发了泥石流,成了碎石的世界,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第三节“裸露的土地就像裸体的我们自己”,揭示了垦草种粮、过度放牧造成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一个同样的事实: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
2.作者希望每个公民都认识到地质灾害的严重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善待我们的家园;希望不要以急功近利的行为去破坏生态平衡;希望有关领导和群众都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进行环境综合治理,以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二、课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字来说明有关问题。结合下面的句子,体会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1.建国50年来,我国至少有400个县的一万个乡村受到了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
2.整个海南省的珊瑚礁被破坏的面积已达80%。该省的珊瑚礁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60%,有专家估算,近几年海南省的珊瑚礁每年减少50万吨以上。
3.50年中,他开垦的草地由10亩增加到70亩,但粮食单产却由每亩250斤下降到不足50斤。
4.航空遥感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地沙化面积已占全区面积的65%。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两次大规模的开荒热,造成100多万公顷草地沙漠化。参考答案 1.充分说明我国受灾地区之广,时间之短,受灾之严重。2.用数字说明了珊瑚礁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破坏的速度之快,面积之大。3.通过列数字,说明了开垦面积增大了,单产却急剧下降,说明了草原荒漠化的严重影响。4.用数字说明了内蒙古草原沙漠化面积扩大之快,后果之严重。三、地质灾害已经给我国造成极大的损失,“防治地质灾害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小公民的你,该如何善待自己的家园?谈谈你的想法并和同学交流。
提示 先了解地质灾害的有关内容,然后根据成因寻找对策,最好能查阅参考书或上网查询,以便掌握正确而科学的资料。
如:向周围人宣传植树种草的重要性,或从自身做起,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等。
答案 略课件12张PPT。20.龙永图趣说WTO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3.辨字形
4.解词语
摩擦:物体和物体紧密接触并来回移动。(个人或党派团体间)因彼此利害矛盾而引起的冲突。
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
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比喻隐藏。养晦,隐居待时。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甘远志,1965年2月生,四川省广安县人,海南日报社经济部任记者。
龙永图,生于1943年5月,湖南长沙人,他是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龙永图以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透辟深刻地解说了“入世”的重要意义。告诉人们:一个人应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遵守规则的习惯,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就不能怕丢面子,就要有一种埋头苦干的精神,要有谦虚学习的态度。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2001年11月11日,在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之后,我国终于完成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法律程序,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作者运用类比的方法,解说了中国“入世”的重要意义。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加入WTO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什么?结合文中篮球比赛的事例谈谈为什么。(重点)
遵守国际通行的规则。因为如果我们不想只在国内打着玩,而想到奥运会去打比赛,要想拿世界冠军,就必须遵守国际比赛规则,换句话说,要想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就必须遵守WTO规则。
思路点拨第二节作者以篮球比赛这一形象比喻来说明,如果中国想加入世界主流,首先得遵守国际通行的规则,然后才能谈改变规则的问题。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小孩冲马桶的例子给你什么启示?(重点)
一个人应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遵守规则的习惯,这样的品质非常可贵。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进行说明的?
WTO对中国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字眼、抽象的词语,到底中国加入WTO有何好处呢?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让人们明白呢?龙永图先生采用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进行了说明。如在讲中国加入WTO的一个好处是有利于解决贸易摩擦和纠纷,他生动地说:“一个大个子和小个子发生矛盾时,大个子最喜欢两个人面对面解决,把小个子拉到阴暗的角落里单挑,狠揍一顿,小个子则希望把冲突拿到人多的地方去,希望有人主持公道,请大家来评评理。所以,我们是愿意使用WTO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的。”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问题解释的通俗易懂,这是我们写作说明文时值得借鉴的地方。一、加入WTO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加入WTO有哪些好处?
2.加入WTO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进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捷径是什么?
提示 结合全文,分析关键句子。
参考答案 1.当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和纠纷的时候,可以使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从而使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较薄弱的国家不至于吃亏;还可以使我国更快加入到世界经济的主流中去,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
2.加入WTO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遵守规则。
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进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捷径是:我们的企业应争取成为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生产线当中的一个环节,成为跨国公司全球销售渠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课文主要用类比的方法讲了一个复杂的道理,试用这种方法“趣说”某一道理。
提示 抓住“趣”字,使用类比,写出生动性和准确性。
答案示例 趣说“电脑世界”等。
三、规则的普遍程度和完善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遵守规则的自觉程度是社会个体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结合“小孩冲马桶”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树立规则意识”的理解。
提示 要把回答的重点放在“为什么树立”和“怎么样树立”上,结合课文和生活来谈。
答案示例 可以谈“闯红灯”“超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