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积累和学习一些物候学的知识,了解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攀越山巅
1.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学会快速筛选信息的方法,初步概括内容。
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文化积累
作者档案。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探究》、《物候学》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写作背景。竺可桢在20世纪30年代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1963年,他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介绍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和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编撰了《物候学》一书。本文就是根据《科学大众》1936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科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以提高困难时期的农作物的产量。
佳句积累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3.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陆游的《鸟啼》
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萌发( )翩然( )簌簌( )孕育( )谚语( )区域( )酝酿( )
温和( )载途( )候鸟( )草长莺飞( )( )销声匿迹( )
2.组词辨形。
衰( )( ) 榆( )( )
衷( )( ) 偷( )( )
哀( )( ) 愉( )( )
裹( )( ) 渝( )( )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萌发:________________。
____:一个挨一个地。
销声匿迹愿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销:______;匿:______。
载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衰草连天:________________。
草木枯荣:________________。
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是,______。
_______: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_______: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悬殊:________________。
灵敏:________________。
簌簌:________________。
抽青:________________。
品读精华
4.结合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下面的语句。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21教育网
(3)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4)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问题探究
1.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文章,但它的开头却没有直接说明什么是物候,而是描述了一些自然现象。作者这样开头有何用意?21cnjy.com
2.作者用“大自然的语言”做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
3.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呢? 21·cn·jy·com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文章以四季的轮换更替为切入点,通俗生动地介绍了_______研究的对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_______、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_______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2·1·c·n·j·y
艺术特色: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_______;说明语言_______;恰当的运用多种_______。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萌发(méng)翩然(piān)簌簌(sù)孕育(yùn)
谚语(yàn)区域(yù)酝酿(niàng)温和(hé)
载途(zài)候鸟(hòu)草长莺飞(zhǎng)(yīng)
销声匿迹(nì)
2.组词辨形。
衰(shuāi)(衰败) 榆(yú)(榆树)
衷(zhōng)(衰肠) 偷(tōu)(偷渡)
哀(āi)(悲哀) 愉(yú)(愉快)
裹(guǒ)(包裹) 渝(yú)(坚贞不渝)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销声匿迹愿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销:消失;匿:隐藏。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衰草连天:远望衰败的草和天空相接。
草木枯荣:指植物的茂盛和枯萎。
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 是,这样。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悬殊:相差很远。
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抽青:(草木)发芽变绿。
品读精华
4.结合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下面的语句。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沉睡”“苏醒”是拟人手法,开篇使用拟人手法,显得亲切动人。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传语”“暗示”“唱歌”都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得活灵活现,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最后一句又生动形象的点明文章的主旨: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3)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用“许多”一词说明数量多,并且有范围,不是一概而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凡是”总括某个范围的一切,用在此处表示无例外。在此,“凡是”起修饰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1·世纪*教育网
问题探究
1.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文章,但它的开头却没有直接说明什么是物候,而是描述了一些自然现象。作者这样开头有何用意?2-1-c-n-j-y
课文开头第一自然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图。优美的语言像是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这样开头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并且在描写中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21*cnjy*com
2.作者用“大自然的语言”做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
本文用“大自然的语言”来做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但生动形象、贴切风趣,而且比“简介物候学”一类的题目更新颖,更富有吸引力。【来源:21cnj*y.co*m】
3.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呢? 【出处:21教育名师】
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陆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读者就确信无疑了。【版权所有:21教育】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不能互换。这四个因素是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个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让读者接受。www-2-1-cnjy-com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文章以四季的轮换更替为切入点,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www.21-cn-jy.com
艺术特色: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条理性强;说明语言准确、严谨;恰当的运用多种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