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打包10套)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打包10套)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05 19:14:37

文档简介

皇帝的新装
一、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2. 培养批判精神,敢于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二)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 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进而感悟文章的主旨。
(三) 过程与方法
朗读为载体,通过学习紧扣文本来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紧扣文本、比较朗读来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
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问答法;情境激趣法。
四、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
五、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开始,历朝历代都有一个人是高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说起“皇帝”,大家想到的是什么?那皇帝的服饰呢?(龙袍、皇冠、金缕、玉佩等)非常庄重威严。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位皇帝,好像颠覆了我们对皇帝的印象,请看,他不仅没穿龙袍、带皇冠,他怎么样?(没穿衣服)他去干什么了没穿衣服?(游行)一个皇帝为什么要裸奔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赶紧一探究竟吧! 2·1·c·n·j·y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小组互评。
通过初步感知课文,学生自己初步思考这篇文章,梳理出对文章的初步收获以及针对文章内容、写作、文物等方面的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整合问题,全班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预设问题:(1)皇帝知道自己没穿衣服为何不停止,却还要继续下去?
(2)为什么结尾戛然而止,没有写骗子和事情的结局呢? (3)为什么文章不直接交代出骗子的企图呢?
(4)文章重复三次“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否重复多余?有何作用?
(三)细读文章,品味分析
问题一:让大人们迷失的是什么东西?(新衣)那我们从文章中找出这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新衣让这么多人迷失呢?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www-2-1-cnjy-com
1. 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这件衣服为何“特别”?(美观、特性) 2.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任何”,这个“任何人”包括(皇帝、大臣、百姓),也就是只要你看不见就意味着你(不称职)、意味着你(愚蠢)、意味着你愚蠢得(不可救药)。 2-1-c-n-j-y
3. 但真的对任何人都有杀伤力吗?(不是)对谁没有杀伤力?(小孩)为什么对小孩没有杀伤力,文章中小孩是怎么反应这件事的? 【来源:21cnj*y.co*m】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由此看来,能不能看见这件衣服和称职不称职有关吗?和愚蠢不愚蠢有关吗?(没有)那能不能说出真相和什么有关?(诚实、敢于说真话、不虚伪、不虚荣)(学生板书)
过渡:小孩之所以和其他人不一样,因为他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事情本身是什么就是什么样,他遵从的是“事情本身”。(板书)那为什么大人们却不敢面对事情本身,不敢说出事实呢?带着我们的问题和初步思考,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内选一个角色,可以是皇帝,可以是大臣,可以是百姓,看看他们为何不能像小孩子不能做的原因,反映他们有什么问题和本质?要求:紧扣文本(学生板书),小组记录下你们的观点。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问题二:分析各种人物形象 大臣:1.怕贬官
2.虚伪
3.不相信自己(学生板书)
(学生有无紧扣文本,若没有,让其他讨论大臣组的补充。)
总结:大臣有特殊的出场顺序,谁先去视察新装,谁是第一责任人?(大臣)作为朝中重臣,他应该如实纳谏,但是他们却为了虚荣,为了权位和面子迷失了自己。你觉得皇帝有这样的大臣皇帝也够可怜和悲哀的。 21教育网
百姓:1.怕判刑
2.怕邻居说自己
3.随波浊流、人云亦云(学生板书)
总结:百姓怕别人说自己愚蠢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但骗子正是抓住百姓的心理炒作自己,百姓印字机爱面子爱虚荣恰恰成为事件的帮凶。这也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注意的。
皇帝:1.爱慕虚荣
2.昏庸 3.爱权力 4.爱面子
5.因害怕而不去看布——看到事实也没有说出来(学生板书)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窃喜) 21·cn·jy·com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害怕、心惊胆战)
问题:1.皇帝当时是什么心理?
2.怀疑自己对不对?(没错)如果他能遵从事情本身的话,他应该会
说什么?(同学回答)
3.然而皇帝是怎么说的?此时他错了吗?(愚蠢了)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满意!” www.21-cn-jy.com
4.这部童话时翻译过来的,我们知道翻译过程会带自己的理解和文化的烙印,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的原文吧! 21*cnjy*com
“Oh!The cloth is charming ,” said he , aloud. “It has my complete approbation”.
大家知道童话是虚构的,我们不妨把它夸张一下体会当时的情景,同学
读出自己的理解。我们用汉语的四个声调来感受一下。
总结:我们从黄帝可以看出,由新装去考验大臣是可笑的话,前后口是心非和心理反差九真的可恨了!一个谎言之后需要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去弥补。 21cnjy.com
(四)升华拓展
200多年,这个经典常敲打着我们的内心,我们能不能劝劝他们,最想
对他们说什么?
对皇帝说: 对大臣说: 对百姓说:
大家都说得非常中肯,你们刚才的话就是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
们每个人在某个场合或者时刻都可能成为“皇帝”、“大臣”、“百姓”,当我们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其实你们都给出了我们答案:应该去掉??,回到??。也就是回到事情本身!
人的一生长路漫漫,我们如何能坚守住自己的内心,保持初心,也许是
我们需要用一生去追寻的课题,今天的课送给我们每一个人,也送给未来终将长大的你们!
七、 作业布置
续写《皇帝的新装》的结局。
八、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诚实
不虚伪回到事情本身 不虚荣 敢于说真话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21cnjy.com
导入:
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人: 他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他是全世界儿童共有的父亲,
他的文字,是一粒粒神奇的糖果,
吸引着人们欢喜品尝。 于是,有了《丑小鸭》, 有了《海的女儿》,有了《皇帝的新装》 !
——他就是 学生说(安徒生)
现在我们就跟随安徒生走进《皇帝的新装》去认识一个奇怪的皇帝,看看在他的身上 在他周围发生了什么故事。 【出处:21教育名师】
在我们解读故事之前,先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同学们齐读。 目标:1、品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2、体味心理描写的作用。3、领会文章的内涵。
现在老师要检查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一.整体感知
1、掌握下面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遍。
刚刚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发现几个同学们错的字,(这个字应该读)请跟着老师再读1遍。
下面的词语,老师读词,你们读义。咱班的孩子声音真响亮。 请同学们记住这些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要求:说清楚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概括故事内容。一分钟后抽两人回答。 请这位同学起来说。好,请坐。
点评1:这位同学概括比较完整,但不够简洁。 哪位同学再来概括。 点评2:这位同学说的简洁,说清楚了 ,但没交代结果(结果是······)。 明确:听了两位同学的概括,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非常喜欢漂亮衣服的皇帝被两个骗子骗得光着身子在大街游行,最后一个小孩说出了真相。 2-1-c-n-j-y
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故事中隐藏着一个魔咒,我看到了大家惊奇的表情。大家都知道魔咒吧?魔咒就是有人用一句不怀好意的话迷惑他人,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篇童话就是“新衣的魔咒”引发的一场荒唐闹剧。 【来源:21cnj*y.co*m】
魔咒是有咒语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句咒语 (板书:新衣的魔咒) 二、细品探究
课件展示:新衣的魔咒
师:大家找到了吗?这位同学请说。 生答:“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www.21-cn-jy.com
找得很准确,咱们再一起读一遍。
课件展示:咒语: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同学们一起告诉我:
施咒者是——两个骗子 中咒者是——皇帝 大臣官员 老百姓 最后是谁解除了这个魔咒?——小孩
1.中咒(写板书: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老百姓,小孩)
狡猾的骗子怀揣着魔咒来到宫廷,开始施魔。在施魔过程中,先后有老大臣、官员、皇帝三个人前去探看,当他们看到空空的织布机时,各自有怎样的表现? 现在我们就来合作探究,请大家看屏幕。通过分角色朗读,体味人物的内心活动。1、2组探究老大臣, 3、4组探究官员, 5、6组探究皇帝,各组分配好角色,大家读起来。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走到学生旁,分配任务:
给5、6组交代上台表演前先敬礼,组长介绍角色,结束后再行礼。
(时间:3-5分钟)
①老大臣 8-12段 分角色朗读 请一小组同学展示
(一小组角色朗读,二组学生1-2人点评)
老师点评:你纠正的很好,但是请同学们重点关注一下:他有读出老大臣应有的语气、语调了吗?(老大臣苍老的感觉?《声音沙哑放低》,内心不为人知的感觉?《纠结怀疑》)

那请同学们来感受下老师的范读,看有没有读出这样的感觉。老师范读第10段
老师读得好不好?同学们也来试一下吧,大家齐读第10段。
②官员17自然段
好,下面请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17段 (三小组抽读17段,四小组点评)
点评: 你能按照老师刚刚点评的方法来点评他吗,从语调、语气和人物的内心感觉。
4小组同学点评,全班男生齐读17段。
点评:同学们读得不错,体味到了官员的内心世界。 ③皇帝 21、22自然段
那么,皇帝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请5小组同学上台表演 生上台表演。(小组长介绍角色的分配:皇帝、全体随从 骗子) 21·cn·jy·com
非常感谢5小组同学的表演。 师评:同学们,他们表演得好吗? 大家都看到了5小组同学的努力,但老师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如果能更好地把握住人物的语气、语调,再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演绎,就更好了。 6、7小组谁愿意再来展示! 老师点评: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刚才大家的表演很好,很鲜活,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了
人物的形象特点。那么,他们共有的特点是什么呢?(板书:大臣特点)
老师小结:你们的概括非常准确,大家之所以都读出了老大臣和皇帝的虚伪,这都归功于作者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的有力手段之一,我们要掌握它并学会运用。 2.解咒: 21·世纪*教育网
1. 这个魔咒迷惑了皇帝,从宫廷悄悄传出,笼罩了整个王国,但,有一个天真的声音,像一把利剑,刺破了乌云,解除了魔咒 ,这个“天真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 www-2-1-cnjy-com
学生齐答:小孩 师问: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 画剑,学生答的,抓两个词写板书,) 点评:对,小孩子就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2、魔咒解除了,乌云在慢慢散去,中咒者们有没有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3-36段,回答这个问题 生讨论,再答。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师小结:是啊!当小孩说出真话后,皇帝和大臣们还硬着头皮把游行进行下去,而老百姓已在渐渐的醒悟。
同学们想想:安徒生设计这样的结尾,目的何在呢?请同学们说下。 生答:
他的目的就是同学们所说的,批判统治者的顽固、愚昧,倡导这种“天真的声音”。 3.悟咒:
故事结束了,它带给我们哪些启迪?小孩子带给我们哪些启迪?皇帝带给我们哪些启迪?老百姓呢?请大家拿起笔,把你获得的感受,三两句写在书上和我们分享。 21教育网
生自由答:
①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坚决抵制不正义的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
②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要敢于正视现实,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点评:说明你就是一个纯真的孩子。
你是一个敢讲真话、富有朝气与信心的孩子。 你语言表达能力不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独到的见解,不同凡响的思维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坐。
③大人们的愚蠢、虚伪、黑暗,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内心,坚持初衷?? 点评:社会上确实存在太多的黑暗和肮脏的一面,但是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阳光始终会普照大地!你是一个正直坦诚的孩子,爱憎分明,遇事一定很有主见。 ④老师,我觉得小孩特别傻,他说出了真话,肯定会有杀身之祸的。 21*cnjy*com
点评:说真话也许会付出代价,但是正因为一直有 “天真的声音”存在,才有了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看剩下几分钟) 21*cnjy*com

老师小结:同学们,“皇帝的新衣”这种自欺欺人、自私虚伪的魔咒不仅在童话里存在,也在现实中随处可见,我们只有象小孩一样,诚实纯真,无私无畏,才能破除魔咒,净化心灵。让我们的世界更澄明,更美好! 2·1·c·n·j·y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让我们一起读出来:
做人应当 无私无畏,永葆初心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味诗的音乐美,探究诗的情感美;
2、了解诗歌的联想和想象,想象诗的图画美,赏析诗的语言美。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激发读者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
在品读中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性导入,渲染气氛)
1、同学们,你们有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跟同学起争执而沮丧过吗?我们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我们为了这样或那样的小事情而情绪极度极度低落的时候,一个人走在街上,不经意间抬头看到这浩瀚辽阔的星空,你会有什么感觉?是的,这浩瀚辽阔的星空确实拥有让我们瞬间释然的独特魅力。在我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经常在茫茫的黑夜里,独自仰望着浩瀚的星空,寻求一些力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作者简介
引导学生从名、时、地、评、作这五个方面来了解作者的简介: 名: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时:(1892 —1978) 地:四川乐山人 21cnjy.com
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作:诗集《女神》《星空》;话 剧《屈原》 21·cn·jy·com
二、朗诵诗歌,初步把握
1、请学生听老师朗读,体会并回答诗歌的语调语速,情感; 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语调要柔和,语速要舒缓。 21教育网
三、畅谈想象,整体把握
1、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把各个节段的诗歌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课堂上向小组成员分享创作时的思路,并给画作命名。 www.21-cn-jy.com
2、描绘同一节段的小组一起朗诵,体会诗歌感情。 教师作朗诵点评。 3、请学生上台分享创作思路和画作名字,并用一个词概括该节段呈现的画面的特点。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板书:灯星辉映图 光明) (板书:繁华街市图 繁华) (板书:牛郎织女相聚图 自由) (板书:牛郎织女闲游图 幸福) 21*cnjy*com
四、小组讨论,深入探究
1、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甲事物——乙事物 相似关系
存在 存在 因果关系
……
想象:甲事物——乙事物
存在 不存在 不存在 不存在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改编牛郎织女的意图(导入写作背景:上个世纪初,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所期待的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未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启发下,写下了浪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体会作者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2·1·c·n·j·y
五、课堂结语
1、小结: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和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让学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 www-2-1-cnjy-com
3、教师寄语:人生旅途上,总有一些羁绊和不如意,希望同学们能够始终怀揣美好和希望,不忘初心,乐观前进。 2-1-c-n-j-y
六、 布置作业
背诵本首诗。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灯星辉映图 光明 联想 繁华街市图 繁华 牛郎织女相聚图 自由 想象 牛郎织女闲游图 幸福21·世纪*教育网
《太阳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品味诗歌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自己联想和想象能力。感悟诗中表现的珍惜时光的思想感情。 2·1·c·n·j·y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品味诗歌语言。
理解诗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自己联想和想象能力。 感悟诗中表现的珍惜时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宇宙飞船吗?假如让你来设计一种船,你打算设计
成什么样子?请你用自己的笔画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吴望尧的《太阳船》,来充分体会丰富的想象带给我们的美感和诗意。 21教育网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简介:吴望尧(1932-2008),笔名巴雷,浙江金华人。早年在汉口就读天主教法汉中学。1946年随父去台湾。1952年就读淡江英文专科学校,开始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诗歌、小说。代表作有《灵魂之歌》《玫瑰城》和《地平线》。1977年返回台湾。1979年获台湾文艺特别创作奖及侨委会海外宣传荣誉奖。 21·世纪*教育网
(二)朗读诗歌,明确节奏。 1、听读诗歌,注意朗读节奏。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 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或/停靠于/云的海岸, 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 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2、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调动想象力,想象诗里的画面,仔细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学生齐读。 www-2-1-cnjy-com
(三)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1、这首诗分三个层次,请大家概括各层的主要内容。 并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 太阳的颜色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同桌讨论) 明确: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描写太阳船。 第一层:描绘巨船起航(太阳初升)的景象。 第二层:描绘巨船航行(红日当空)的景象。 第三层:描绘巨船沉没(日落星出)的景象。 2-1-c-n-j-y
太阳颜色的变化:早晨:金色 → 太阳升高到日落前:白色 →日落时分:红色 2、作者对每一个时间段里的太阳船进行了不同地细致描绘,形成了三幅美丽的图画,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可根据提示填写适当的词语。 21*cnjy*com
(日升图 云遮图 日落图) 3、分别讲解每一层:
第一层:日升图 (女生读第一层,其余学生思考:) (1)“镀金的巨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1·cn·jy·com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比作镀金的巨船。把太阳光芒四射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来,想象贴切。
(2)“便缓缓地扯下了帆”,句中“扯”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扯”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太阳降下船帆时的情景,极具生活气息,使想象变得真实可信。(教师补充:暗示时间的流逝)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教师补充:子午线即0度经线,是计算东西经度的起点,暗示已经正午)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没有任何的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来源:21cnj*y.co*m】
第二层:云遮图(男生读,其余学生思考:) (1)“云的海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比作?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空比作海洋,想象丰富。 (2)“紧密”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紧密”一词写出了光波的坚硬,以至于“镀金的巨船”不易穿越,暗示着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着许多困难。(教师补充:本句写出了太阳穿破阻力前行的情景) 【出处:21教育名师】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比喻。用“白银”比喻阳光,“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驰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给人以美感及想象的空间。 21cnjy.com
第三层:日落图
学生小组交流学习第三层,互相质疑,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预设问题如下: (1)“大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版权所有:21教育】
明确:运用比喻修辞,把日落的晚霞比作大火。“大火”在这里指火红的晚霞,这里运用比喻,用大火的红色,形象地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红霞满天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观地赞美之情。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www.21-cn-jy.com
(3)“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一句中,“溅”字用得好吗?为什么?
明确:“溅”字指“液体受冲击向四外飞射”,用在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太阳落山,繁星满天的动人景象,并赋予这一景象以动感,表达了作者深切的赞美之情。(教师补充:夜空灿烂的繁星原来是太阳船燃烧、沉没后产生的,诗人的想象奇特大胆,却又是合情合理的。)
(四)体会主旨,把握技巧。
1、本诗想象可谓天马行空,但是又合乎情理。说说诗人是如何依据现实展开想象的。
明确:诗人是按照太阳东升西落的顺序来展开想象的,先写白天太阳“驶过顶空”,“停靠与云的海岸”,最后写日落——“沉没于灰色的浪涛”。 2、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诗把太阳比作镀金的巨船,描绘了日落星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同时揭示了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的哲理。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
(五)配乐背诵诗歌,再次感受想象带给我们的美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太 阳 船
吴望尧
日 升 图 云 遮 图 日 落 图 ↓↓↓
充满力量 冲破阻力 赞美自然
作业设计:《太阳船》一诗想象丰富,将日升日落的景象想象成一艘镀金的巨
船在航行。请观察某种自然现象,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吧。 提示:描写风、雨、星、月等皆可。
教学反思:1、课文导入部分激趣到位。 2、在授课时,给学生展示有关图片
和配乐朗读课文两个设计,学生的积极性很高。3、不足之处是朗读指导不够。诗歌的朗读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在教学中忽视了对诗歌朗读的指导,没有收到理想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女娲造人》
教学目的
一、 知识与能力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神话特点。
2、 学习文章对原有股市的个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 感受体会稳重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二、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女娲的母亲形象,感悟人性的美好。
教学重点
感受女娲形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特点,理解神话与科学的关系。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 查找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2、 搜集合肥地区关于风物形胜的神话传说;
预习课文,整理阅读信息。
教学流程
一、导入——齐读课题《女娲造人》

二、走进文本——看谁最棒! (一)、速读:整理信息
快速默读课文,记住文中写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的内容。 信息整合:
假如你就是伟大的女神女娲,请你就“为什么造人、如何造人、造人后的喜悦……”用第一人称给大家作一下介绍。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提醒:注意人称;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简洁;注意说话连贯……)
(二)、探究:写作技巧
屏显: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 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
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风俗通》 合作探究:
将“风俗通”里有关女娲造人的内容,与袁珂的《女娲造人》进行比较,说说课文增加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从哪儿来的? 21教育网

(三)、欣赏:想象之美
文中袁珂增添的内容,请你选一处,读一读,体会这样的想象美在哪儿?

(四)练笔:想象之魅力
女娲揉团黄土就造成人。我们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性格,胖瘦各异,贫富有别??
请你想象女娲当初造人时如何考虑处理的。
注意:要突出当时的动机;把握人物心理、动作、神态;情节要丰富??

三、挑战无极限!
放飞想象,丰富传说(屏显资料)
[帝女下界游,见巢景美风淳,乃嫁少年徐。帝闻之,怒而陷巢州。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全文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并通过与《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比较理解神话中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然后让学生品味文中想像语段,从中感悟出人类诞生的一种喜悦感,最终体会到神话的能力。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可以让其在课后收集一些人类诞生说的不同说法,让学生明白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学习目标: 21·cn·jy·com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像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海猿说、外星人说……) 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www.21-cn-jy.com
2、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一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2·1·c·n·j·y
3、请学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整理归纳,
1、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提示) 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2、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提示)
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像而得的。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像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提示)
如: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21教育网
然后针对“喜”字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感受人类诞生意义: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机;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孤独;有了人类,世间才有温情……。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话。这两篇神话,你更喜欢哪一篇,并说说理由?(结合综合性练习中的参考资料:《伊甸园里》) www-2-1-cnjy-com
[提示]要求学生可以从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都可以。
五、课堂总结。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话,其实,这些神话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这也是我们人类文化的宝藏。而如今,当我们面对广大世界,依旧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这就需要同学们去探求,也许你们将来会从中体会到喜悦。 六、布置作业。 21cnjy.com
1、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好有关人类诞生说法的资料;
2、出示简短《精卫填海》故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扩写这则故事。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查字典掌握“躇步跐蹈、星宿”等词,积累“奈何、舍然”等文言词汇。
2、能力目标:
(1)开展朗读比赛,激发阅读兴趣,在诵读中感悟文本。
(2)指导学生自悟自究,合作探究,疏通文意,体会寓意。
3、情感目标:在对“晓之者”解忧过程的探究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自觉摒弃悲观消极心态,以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笑对生活。21教育网
学习重点:目标2、目标3
学习难点:对文本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
多媒体情境教学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吧,这个游戏的名称是《成语猜猜猜》 ,看谁猜的又快又准。 二、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
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
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悟 www.21-cn-jy.com
要求:分三步循序渐进,熟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一)看谁读得对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划线字字音及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语含义,师生点评。
杞人 身亡所寄 中伤 中间 星宿 一宿 宿舍 躇步跐蹈 舍然 崩坠:崩塌坠落 晓:告知,开导 亡:同“无”,没有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什么 只使:纵使,即使
奈??何:拿??怎么办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看谁读得顺
教师指导朗读节奏,学生自由朗读、齐读,把握节奏和重音,师生点评。 (三)看谁读得好
要求:在以上环节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基调,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和语气,师生点评。
教师方法指导:1、杞人的语气应该是忧愁满腹。
2、劝说者语气应该是耐心细致。
三、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一)小组合作:译——看谁译得准
要求:小组成员合作讨论,疏通文意,注意一些列出的字词、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2、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3、奈地坏何? 4、奈何忧其坏? 21·cn·jy·com
(二)质疑探究:品——看谁理解透 提出思考: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
答: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舍然大喜” 2.晓之者是怎样为他解忧的?
答:由表及里,耐心细致为其解答,使其由消极心态转变为积极心态。3.继续思考:“杞人忧天”蕴含着什么寓意? 2·1·c·n·j·y
“杞人忧天”的寓意:“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讽刺了那些患得患失、胸无大志的人。 四、延伸拓展 21cnjy.com
(一)拓展学习《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寓意: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主观做事情。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www-2-1-cnjy-com
(三)从今天的天空变化趋势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土地荒漠化 2-1-c-n-j-y
水污染 全球气候变暖 五、作业
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杞人和乐人之所乐,忧人之所忧的晓之者穿越时空来到了资溪,对于我们的大觉山景区创建“五A”活动,他们会有些什么建议呢?21·世纪*教育网
穿井得一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基本的文言实词,培养简单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能够清楚地表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讲述故事。
2、 多角度探究本文的寓意,拓展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2、 从古代文化中汲取知识与经验,指导生活。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2、 引导拓展思维,多角度探究寓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千百年前,智慧的先辈就创作出了一些很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吕氏春秋》中的一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 初读课文
屏幕上展示要求: 1、 读准字音 2、 读对节奏
学生没读好的地方,给予指导

三、 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1、 提问:
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理解的字词或句子。
生质疑难句,生交流互助,师答疑 明确重点字词,生回答,师订正。

2、自由将全文拉通翻译一遍,疏通文意。
四、有感情地讲故事 1、小组交流
师导学生对情节中不同人物的神态,语气做出合理想象,通过表述,展现情节变化。
2、 生展示,讲故事
3、 最后师可针对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朗读原文如“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等,体会文言的音韵节奏美。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1教育网

五、 探究寓意
1、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从哪里看出?(抓原文的关键语句)否定、批评了什么样的人和行为? 2、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1·cn·jy·com
生思考,自由发言,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可补充丁氏、宋君的角度。 避免歧义,举例:
没有语言环境时,如何解读“能穿多少穿多少”? 遇事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你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么?学了本文后,你认为可以怎么做? 现代信息技术发达,信息传播迅速,便捷,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一些接受到的消息? 小结:遇事可以多角度思考。
六、 语文知识积累
1、这则故事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像这样通过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来寄寓深刻的道理,以前学过这样的文章么?这样的文学体裁,叫做寓言。(借助教材P132预习提示,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教材,会得到很大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看教材,还会发现课下注释,“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顾名思义,指导我们应该行事严谨慎重,遇事详察。 21cnjy.com
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在今天,依然有它的智慧与价值,值得我们多阅读多积累。 推荐《吕氏春秋》中的相关寓言篇目,看文言版本。 “引婴投江”、“刻舟求剑”、“掩耳盗铃”
作业:推荐积累意思相近的成语:三人成虎,曾参杀人,选自《战国策》。
板书:
丁氏——表意清晰,避免歧义
(学生质疑部分)
闻而传之者——不要轻信、盲从、误传
国人
宋君——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寓言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相信同学们也看过很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图说出寓言的名称。(出示寓言故事图片)。看来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今天我们要学习是第24课〈寓言四则〉的前2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及《蚊子和狮子》,它们都选自〈伊索寓言〉。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 3.了解寓言的写作特点 4.初步学习改编和创作寓言
三、介绍作品,学习提取关键信息记忆的方法
1.安排一位学生读所查阅的资料:《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一名被释放隶伊索所著,搜他曾游历世界各地,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为希腊人所熟知,后来人们把希腊寓言都归于伊索的名下,全篇共357篇,其中大部分为动物寓言。 21教育网
2.安排另一位学生介绍赫耳墨斯与宙斯、赫拉。 3.请你复述出?同学简介的内容: 伊索相传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的人? 伊索原来的身份是什么? 21·cn·jy·com
《伊索寓言》有多少篇?
《伊索寓言》大部分的作品为人物寓言? 《伊索寓言》全部作品都是伊索所写吗? 请简述文中三位天神的身份和关系。 www.21-cn-jy.com
4.小结:如何在一段话中提取和记忆重要的信息?
抓住陈述的对象,时间、地点、重要的数据、事物的特性、发展变化情况等进行提取。 四、字词清单
赫(hè) 庇护(bì) 较量(jiào)
粘:粘结(nián)粘住(zhān) 添头(tiān)爱慕(mù)凯歌 五、快速阅读课文
1.用一句话分别简述两则寓言。(不超过50个字) 2.小结一句话概述文章的方法: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文中主人公的神态和说话的语气。各个小组朗读表演展示。 4.文中在哪个位置点明了寓意?文末。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两则寓言的寓意吗?请用课文的格式“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 的人”来表述。 2·1·c·n·j·y
六、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寓言”这个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1.课文对于“寓言”解释:
寓言一般是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是以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21·世纪*教育网
或其他事物。 2.分组研讨
3.研讨结果分享:经过前面的学习和探究,同学们都寓言的创作手法已经了如指掌了。下面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来变身做一个小小的寓言家吧。 www-2-1-cnjy-com
七、尝试进行寓言改编或创作
学生进行寓言创作和分享 八、结语:
听到了同学们创作的寓言故事,你们的文学才华和创新思维真让人大开眼界。老师为你们点赞!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寓言,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幽默、聪慧的人。21cnjy.com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学生在泛读过程中,对《西游记》这部作品内容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泛读速度意识。
过程与方法:
学习精读方法之一:一波三折、反复叙事;感受这一种方法令情节发展波澜起伏、精彩纷呈的精妙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深读名著的思考意识,回归原著,激发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感受用这种方法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用“一波三折、反复叙事”的方法品读整本书,坚持读整本原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
刚刚同学们听到的是电视剧《西游记》的片首曲。这部86版的《西游记》重播了3000多次,观看人数达60亿人次,相当于每个中国人看了4遍,可谓是妇孺皆知,驰名中外。其实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我国古代名著《西游记》改编而来的,作者吴承恩。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半期考后,布置同学们看名著《西游记》,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这部作品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理清概念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那么,什么是“精读”?什么是“跳读”?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40页,找找看。 21cnjy.com
精读:细读——精思——鉴赏 跳读:有目的,有选择的跳跃性阅读。
二、检查阅读情况
(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选择题,热热身)
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一显身手。 三、跳读 析人物
小组合作讨论:你最喜欢以下哪一个人物?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用几个词概括其性格特征,并引用相关故事来印证,最好有些细节) 四、跳读 识妖怪 21教育网
《西游记》是一部内容精彩丰富的神魔小说,神佛、凡人与妖怪是作品中的三大群体,其中着墨最多的妖怪这个群体。接下来,我们就用跳读的方法来识妖怪。 2·1·c·n·j·y
根据妖怪在天庭有无保护伞进行分类
A、有保护伞的妖怪
黄袍怪、青牛精、圣婴大王红孩儿、黄眉大王、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大鹏鸟??
B 、无保护伞的妖怪
白骨精、玉面狐狸、虎力大仙、鹿力大仙、 羊力大仙?? 这些妖怪最终的下场怎样,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从这些妖怪的下场中,你们读出了什么?(现实社会的投影)对佛界、天界最高统治者深刻的批判。其中,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是谁呢?——孙悟空! 21·cn·jy·com
孙悟空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可谓三位一体,失去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孙悟空也就不存在了。有关它的故事情节,就很适合精读。 www.21-cn-jy.com
五、精读 解其味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1、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
这是三打白骨精中的哪一段情节?白骨精第二变。白骨精变成了老妇人,仍然没有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我们虽然肉眼凡胎,但是从吴承恩的描述中,是不是也能找到这位老妇人的破绽呢?这段写出了什么?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21·世纪*教育网
这一处写了什么内容?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写三打白骨精,而不是一打就把她给打死呢?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白骨精的狡猾、贪婪,衬托出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坚定不移。
其实,这也是古典小说常用的写法,叫“一波三折,反复叙事”,运用这种写法,可以使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www-2-1-cnjy-com
4、运用这种写法的还有哪些呢? 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等。
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1、请两位同学配音朗读
2、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 3、孙悟空和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孙悟空:机智善变 罗刹女:泼辣犀利 六、课堂小结 2-1-c-n-j-y
作为经典名著,《西游记》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同样也给予我们深刻的阅读体验和人生思考。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既有平川坦途,也有无舟之渡、无桥之岸。那么,同学们,你们又将如何应对这些“磨难”呢? 七、布置作业 21*cnjy*com
以《西游归来》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