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打包7套)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打包7套)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05 18:21:58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念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学层次: 【来源:21cnj*y.co*m】
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 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 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一、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本文的作者是谁?你对他知道些什么?(史铁生,现代著名作家,今年55岁。20岁时高位截瘫,后发奋写作。现为北京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等。) 【版权所有:21教育】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本文写了什么?
(作者在秋天怀念自己的母亲。) 请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作者为什么要怀念母亲?他怀念母亲的什么?) 这里有一段话,是写作者母亲的。同学们想听听吗? (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每次史铁生摇出轮椅动身前,他的母亲都无言地帮他上轮椅,看着儿子摇车拐出小路,她总是伫立在门前,默默无语地看着儿子走远。有一次,史铁生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然站在原地,还是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仿佛在看儿子的轮椅摇到哪里了,对儿子的回来竟然一时没有反应。她一天又一天送儿子摇着轮椅出门去,站在阳光下,站在冷风里。后来,她突然去世了,因为儿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只希望儿子能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不能帮助儿子走向这条路,她心疼得终于熬不住了,她匆匆离开时,只有――49岁。) 【出处:21教育名师】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板书:?娘俩——好好儿活?)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4.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
5、实话实说的讨论:你们多大?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他这样做,你们怎样看?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板书?苦?)
6.请注意: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www-2-1-cnjy-com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7.有没有人知道得肝癌的病人是一种什么症状,请补充说明。
8.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回答落脚点就在?为了儿子着想?)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字,追问,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上母亲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2·1·c·n·j·y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再读带着感受读。 (4)?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21·cn·jy·com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5)再看看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 21*cnjy*com
a 母亲?扑?(加点)过来,扑灭的究竟是什么? b 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加点)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c 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加点)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活?)(注意:以上根据学生情况来随时调控和引导。)
2.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读下面的话,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a?……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课件)
b 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课件)
(2)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然而,这复杂的情感又有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3、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母亲?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儿子的瘫痪,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



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4、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咱娘俩,要好好活,好好活……?课件再次出示,学生说出什么体会就再读这句话)
总结: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三、探讨对母亲的怀念
1.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2.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 2-1-c-n-j-y
a出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课件先出示这句话)



b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变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21教育网
3.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课件出示该句)
4.那么,这?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课件)(学生说到什么理解就把不同感受送到?我俩好好活?的句子中朗读……) 21cnjy.com
5.升华: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活?的含义,那和母亲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回到课题怀念!)。 21·世纪*教育网
6.过渡——越是怀念,就越是充满对往事的回忆,越是怀念,越是深深的自责啊,越是自责就越要好好活啊。 (播放音乐,学生静静默读下文,然后老师朗读。) 21*cnjy*com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师诵读此段)
7.创设情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清明祭祀时节,站在母亲的墓前,作者会对母亲诉说些什么呢?试着设身处境,写一写,说一说。(配以哀伤悠扬的音乐)
四、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这么艰难的日子,他们都坚强地、勇敢地“好好儿活”了,那么我们呢?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
面对生命,珍惜生命。我们这些健康人――你、我、他??我们大家更要好好儿的活。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文章结尾的这句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个“我俩”应该变成—— 我们!
连起来读这句话。
(一起读“我们大家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五、作业:



1、我想,你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一定想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www.21-cn-jy.com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板书:
秋天的怀念 娘俩
我俩 好好儿活 我们
散步
一、情境导入:至爱亲情我来唱;
(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正如歌中所唱那样,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笔下陪同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二、落实双基:基础知识我来记 21cnjy.com
1、字词积累,落实双基:“五个一工程”
过渡:老师昨天给大家印发了学案,相信同学们已经按要求完成了前置作业,请同学们以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共同学习和积累本课词语。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
过渡:“五个一”工程的落实,标志着我们扫清了阅读障碍。作者写此文时已经人到中年,请允许老师从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身份角度来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体会老师读得好或是不好的地方。 2-1-c-n-j-y
① 同学们用掌声肯定了我的朗读,首先感谢大家! ②当然我还要感谢本文的作者,抓住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出了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和对亲情的赞美,下面让我们再次融入到这个相亲相爱的家庭,随着舒缓的音乐,放声朗读,体味文中蕴含的深深亲情。 3、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21*cnjy*com
过渡:同学们用轻柔甜美的声音呈现出文本句式的读意美,用正确流利的语词再现了故事的画面美。下面我们通过对文本的【来源:21cnj*y.co*m】
研习来理解文章至爱亲情的人性美。 三、感知领悟:探究质疑我来赛;
1、散步的人有哪些?
A 2、散步的季节是什么?
个人赛 3、散步的地点在哪里?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 5、结果如何?
1、“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2、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在面对
B 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
团体赛 子?从文中可心看出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
3、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体会其深刻含义?
4、立足文本我来演?
C 对抗赛-----质疑解惑,小组提问互相质疑,共同探究问题。 D 语文活动:“鲜花送给可敬的人”如果有一支花,你最想送21·cn·jy·com
给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人物形象:“我”善良孝顺,有责任感,在处理分歧时,讲原
则不宠爱孩子;
“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孩子”聪明活泼,听话懂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小结: 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家?
明确: 和谐、温馨、幸福、融洽、和睦、互敬互爱、尊老爱幼、
相亲相爱
E传统文化渗透课堂:
送对联:上联 一家三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 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由学生补充横批
四、拓展迁移:感动瞬间我来说;
1、生活中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那请同学们谈谈 A: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 B: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21教育网
2、设想晚饭后,便宜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爱看戏曲,爸爸、妈妈爱看电视剧,你爱看动画片,受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做? www.21-cn-jy.com
五、总结提升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要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最后,让我们齐唱《感恩的心》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六、布置作业 2·1·c·n·j·y
1.爱诵读的你,可以把这篇散文读给你的父母听;
2.爱唱歌的你,可以唱首爱之歌送给你的父母听; 3.爱写作的你,可以用爱的语言,以人间最美的情感在感恩节到来时写一篇文章送给你的父母读; 21·世纪*教育网
4.爱制作的你,可以把爱的祝福制作成贺卡送给你的父母。 (根据你的学习能力任选两题) 七、板书设计: www-2-1-cnjy-com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积累重点词汇,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 多层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文章借物抒或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会用语文术语点评的方法去揣摩妙点,评析文章。
(三)情感目标:
1、体会诗歌中浓浓的至爱亲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多层次的朗读文本,感悟文章情感,接受美的熏陶
2.教会学生用语文术语去去揣摩妙点,评析文章。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其人其文
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著名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 母亲》。
(二) 作者简介。 欲读其文,先知其人。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为笔名,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www.21-cn-jy.com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等。
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
(三)读“荷”,知情感 1.检测预习,积累字词: 花瑞:ruì 花开的好预兆。 烦闷:心情不畅快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菡萏:hàndàn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亭亭:①形容高耸; 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
徘徊:páihuá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 攲斜:qī 倾斜歪斜
荫蔽:yīn bì (树叶)遮蔽; 2.听读课文,感知情感 (师生配合,范读课文)
思考:文章题目是《荷叶·母亲》结合全文说说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感悟到什么情感?
通过学生对文章感知,引出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借荷叶护红莲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板书:
借物喻人 (四)读“荷”,理层次
过渡:对文章的初步感知,同学们都能把握住通过红莲的遭际引出对母爱的感知,那么文章是怎么一步一步由眼前之景触发心中之情的呢?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合作思考:
阅读4-9段,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文中几次写到红莲?当时的环境、作者的心情、红莲的情形各是怎样? 完成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

雨势并不减退 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红莲
开满 亭亭
左右攲斜
在大荷叶覆盖下
不摇动
心境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由红莲由初开时婷婷到风雨中的左右攲斜再到荷叶保护下的安然无恙,我心绪不断变化,继而触发作者内心中的一抹柔软,二者分别作为文章行文的明暗两线,贯穿全文。 21教育网
(五)读“荷”,品写法
提示:“托物言志”“线索贯穿”都是语文学科的术语,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运用所学的知识,用:“术语点评法”来点评本文构思、写法上的特点。 21cnjy.com
学生探索,教师总结: 借物喻人 托物言情 融情于景 线索贯穿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巧妙穿插 生动照应 ?? 2-1-c-n-j-y
(六)赏“荷”,品语言
一篇好文就如一杯酒,一盏茶,不能浅尝辄止,需要反复的咀嚼朗读,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触动心灵的句子,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之美。 21*cnjy*com
冰心美文要读出温婉,读出水样的柔情。朗读指导:字音准确,语速舒缓,
语调轻柔,饱含深情
美点聚焦: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带领同学们去品析。
句式之美:反问句式,加强语气,突显母爱的伟大;
比喻之美:以荷叶喻母亲,以红莲喻子女,以心中雨点喻人生路途的坎坷; 抒情之美:直抒胸臆,呼告,第一人称直接抒情 点题之美:篇末点题,升华情感。 学生分享触动心灵的句子。 (七)我手写我心 21·cn·jy·com
文章篇末一句,聚多种美感于一身,请同学们仿照这句,表达这篇文后对母爱的独特理解与体验。
母亲啊!你是___,我是___。______,除了你,谁还是(给)我______? (八)拓展延伸
通过这篇散文诗,我们感悟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在《繁星》《春水》中,冰心始终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下面,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诵冰心的这首小诗,用细心去体悟母亲,用贴心去回报母爱: 2·1·c·n·j·y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1·世纪*教育网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板书: 护
荷叶 红莲 借物喻人
母亲 子女

我的反思
本课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方法,整体上术语点评写法,局部秒点揣摩,拓展学习写法,让学生回归语文学科的本质,在反复、多样的阅读中品味,在阅读中收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对于语文术语基础略显薄弱,在以后教学中对于重难点的把握还需要更切准些,且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和能力都还相对薄弱,还需要在启发学生投入课堂上多下工夫,多想策略。www-2-1-cnjy-com
金色花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www.21-cn-jy.com

学法指导: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 www-2-1-cnjy-com
学习散文诗首先离不开“读”。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把握诗的节奏、重音、语音语调。再在读诗的基础上,品析诗歌。品析时要从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

导入课文:
分享自己母子间的一个小故事。
一天早晨有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他一边喝着奶一边摸着旁边妈妈的耳朵说:”妈妈,你生日的时候我要送你一双粉红色的高跟鞋.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他妈妈又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
(从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母子间的温情,从而引出课文.)

初读感知: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1·cn·jy·com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2·1·c·n·j·y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21·世纪*教育网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嗅( ) 罗摩衍那( ) 匿笑( ) 祷告( ) 沐浴( ) 花瓣( ) 21cnjy.com
2、听读诗歌,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诗?

3、这首诗写了什么事?
4、你认为诗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诗中的“妈妈”又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
研讨品析:
领悟诗情:
再读诗歌,想一想,诗中流露除了怎样的情感?
(在诗歌中,诗人常常会借用意象,构设意境来抒发情感。 1、 泰戈尔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呢? 2、 “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 你觉得最能表现母子之间的关系的诗句是哪句?为什么?读一读。)
拓展延伸
花的学校
泰戈尔
当夏雷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从天而降。 润湿的东风掠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冒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快乐的舞蹈。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21教育网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若是他们想在散学前跑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会罚他们站壁角。
雨一来,他们就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相互触碰着,绿叶在狂风里飒飒地响着,夏雷拍着有力的大手,花孩子们便在那时候穿了紫的、白的、黄的衣裳,跑了出来。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住在天上,在星星居住的地方。
你看见他们都急着要到哪儿去了吗?你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匆匆忙忙的吗?
我自然猜得出他们是对谁高扬起手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正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说一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诗文推荐:
《新月集》里有许多写母子故事的作品,通过阅读这些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亲爱的妻儿的深深怀念,也感受到作者对儿童的爱,对幸福生活的歌咏。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泰戈尔的《出生》、《审判官》等诗歌。
《咏雪》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 习重难点
重 点
1、 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2、 并积累文言字词。
难 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师友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展标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上课前,请同学们齐读古今咏雪的千古名句。并识记你喜欢的一句。由此导入新课,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目标展示 知能并举
1. 理解词义,齐声朗读这篇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2. 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达标
二、自学互助 质疑释疑
1、文学常识
关于《世说新语》和作者是刘义庆,结合课件,掌握要点。
2、读准字音: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三、点拨提升 练习达标
1、 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2、 重点理解“内集”,“儿女”的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词。(小组合作)
3、 两个咏雪名句的理解(小组合作)
验标
四、检测验标 当堂掌握
1、 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
3、 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笑乐)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
意呢?
4、 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5、 背诵全文
五、总结归纳 分层作业
1、 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
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2、 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21教育网
雪花像什么呢? 3、 王羲之子女相关介绍:长子王玄之,次子王凝之,三子王涣之,四子王肃之,
五子王徽之,六子王操之,七子王献之,为兄弟中书法成就最高者,由此得出的启示:优秀的文化底蕴对子女成长起着关键作用。 作业布置:A组:课后“读一读,写一写”;B组:A组和《质监》第一大题 21cnjy.com
板 书 设 计
咏雪
撒盐空中 未若 柳絮因风起
王羲之子女相关介绍——文化底蕴对子女成长的关键作用
课后反思
《咏雪》一课的教学,结合课件,鲜明醒目,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实词归纳总结,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训练。通过本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小组代表踊跃发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很好的锻炼21·cn·jy·com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感受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率性、率真的品行。 学习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感受古人率性、率真的品行。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它选自《世说新语》。其实,对于《世说新语》我们并不陌生,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杨氏之子》,还记得那两句经典对白吗?“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寥寥数字,一个聪慧过人的孩子形象跃然纸上,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这部被鲁迅先生誉为“名士教科书”的典籍,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21·cn·jy·com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读准确。
3、指名读,检查朗读效果,正音并强调:“不”——通“否”。
4、齐读课文。 (二)理清字句
1、生默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师检查强调需要理解并积累的字词,学生补充笔记。 www.21-cn-jy.com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舍弃,丢下。去:离开。乃:才)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委:丢下,舍弃) 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 顾:回头看) 2·1·c·n·j·y
④区分尊君(尊称) 、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3、小组合作,说一说故事大意。
三、理一理情节,熟悉人物
1、用“期 舍 戏 引 顾”五个字引导学生梳理整个故事情节。 2、梳理过程中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 21教育网
(1)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生齐读全文,注意人物的语气。
4、师生合作,分角色读课文。
5、师生合作,师读原文,生读翻译。 四、读懂人物,读懂情感
1、合作探究: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这样做是否失礼呢? (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2、品味比较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笑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待家君归来,定转告君之愧意。”
生讨论,这样改写,好不好?
3、师明确:这篇文章不是收入“夙惠”,而是“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看似无礼的背后,是率真、率性! 五、拓展延伸 21cnjy.com
1、介绍《世说新语》,读一读《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2、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六、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期——舍(委)——戏——引——顾
有朋自远方来
------《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21cnjy.com
一.设计理念:
《有朋自远方来》是初中阶段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在进行这次学习的时候我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在学习这块内容的时候他们需要怎么做,做什么。顺势力推,一切活动均有他们自己小组合作,搜集,研究完成。老师只是从旁引导,协助。但毕竟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课程,所以我也尽量的拿捏好分寸,尽量让学生充分主动性及合作能力,自己适当的干预及引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小组合作能力,且用文明,得体的语言一起探讨怎样交“朋友”。
(二)过程与方法
展露才艺,让别人认识自己,愿意与其交朋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人生观,学会交友。
三.教学重点:
学会用心聆听他人发言,且能清楚阐述自己的感受与观点。
四.教学难点:
在认真听取他人发言的同时,自己能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清楚的表述出来。
五.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跟大家一起做个猜字游戏,请看图片--------贝壳穿在一起,两组贝壳放在一起,这是一个字;另一个字,两个人看似手舞足蹈,情投意合又构成了另外一个字。那结合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大家猜猜这会是什么词呢?-------甲骨文“朋友”。 (二)交友之道
1.名言警句赏析及心得体会 2.成语典故赏析及心得体会 3.古诗词赏析及心得体会 4.《论语》名句赏析及心得体会 5.其他资料赏析及心得体会 www.21-cn-jy.com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侧重于知识的积累,资料的搜集的方法和独立思考及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小中见大 2·1·c·n·j·y
我们听了大家搜集这么全面的资料之后,想必对交友肯定有了新的理解与收获,请小组内交流意见,之后推荐一名同学谈谈你们对交友的新看法。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意图:同学们普遍都对诚实,热心,有集体意识,有礼貌,上进心的同学很认可,也愿意与其交朋友,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都想做这样的中学生。) (四)漫画登场
1.给漫画拟一个标题, 6个字以内。 2.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
3.“讲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才是真朋友!对此,你怎么看?
(设计意图:学生们大多能准确把握漫画暴露出的现象,且明确自己不做背信忘义的人,对朋友要信任,要荣辱与共,相互关心,共同进步,适当的渗透口语交际的题型,学与用有机的融合。) (五)展示自己 21教育网
交个好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展示自己,让朋友认识你,接下来展示自己的风采吧!把你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吧! 21·cn·jy·com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突出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更好的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策划能力与表达能力,让个人能力得到提升。) (六)小结
世界华人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要交成功的人,与他们做朋友。可见我们要成功,交成功的朋友很重要。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让自己变成优秀的人,让他人愿意与我们做朋友。同时,我们也将这堂课收获的交友之道用在生活中,愿你交到好朋友,愿你交到真朋友,愿你教到真的好朋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设计意图:课堂结束时的适当总结,让孩子们在脑海中构建本堂课的学习框架,进一步夯实本堂课的知识点。) (七)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写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不少于500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同学们之间有了基本的了解,趁热打铁,让彼此之间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使课堂与课后形成了统一的有效整体。) (八)板书设计 www-2-1-cnjy-com
有朋自远方来
----《综合性学习》

(设计意图:提早绘画板书,图文并茂,突出主题,色彩的新明对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 (九)课后反思 2-1-c-n-j-y
本节活动课是初中阶段第一次综合性活动课,内容多,环节多,因此我做到了多给学生时间,多给学生展露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得到素质的提升与能力的培养,但在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出现恋讲的现象,但我会尽量的控制好自己驾驭课堂的现象,多锻炼学生,我做适时的引导。 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