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三章第一节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DNA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格里菲思……向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学者是谁呢?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 格里菲思)S 型细菌R 型细菌光滑(Smooth)粗糙(Rough)有多糖荚膜无多糖荚膜有毒性,可致死无毒性菌落菌体毒性1928年,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 格里菲思)实验过程和结果:小鼠为何死了?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 格里菲思)转化?“转化因子”Q:是否所有R型菌都被转化成了S型菌?“转化因子”是什么?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 格里菲思)转化因子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S型细菌培养菌落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 艾佛里)“转化因子”是什么?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 艾佛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 艾佛里)S型细菌DNA酶R 型R 型S 型和
R型R 型“转化因子”是DNA,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 艾佛里)“转化因子”是什么?关键思路: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 艾佛里)把各种化合物分开,单独观察,确定单一变量 。S型细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 艾佛里)提取出来的DNA,纯度是否能够达到100%?最高纯度的DNA,也含有0.02%的蛋白质。 是否有更好的实验材料,可以不用经过人工
提纯DNA,就能单独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
用呢? 终于在1952年,由美国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找到了一种理想的实验材料——T2噬菌体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寄生在
大肠杆菌
体内。繁殖?T2噬菌体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特点: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侵入别的细菌合成组装释放吸附注入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和蔡斯)“转化因子”是什么?关键思路:把蛋白质和DNA完全分开,单独观察。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DNA 的组成元素:C、H、O、N、SC、H、O、N 、P (标记32p)(标记35s )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和蔡斯)“转化因子”是什么?关键思路:把蛋白质和DNA完全分开,单独观察。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DNA 的组成元素:C、H、O、N、SC、H、O、N 、P (标记32p)(标记35s )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1、实验设计思路:把蛋白质和DNA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同位素32P同位素35S标记标记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蛋白质侵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侵染检测新形成的噬菌体是否有放射性寄生(1)标记细菌细菌+含35S的培养基
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含32P的细菌3、实验过程:(2)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的细菌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
含32P的噬菌体(3)噬菌体侵染细菌含35S的噬菌体+细菌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4)检测新噬菌体的放射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标记噬菌体标记噬菌体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实验结果及分析: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被35S标记的噬菌体被32P标记的噬菌体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搅拌后离心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高沉淀物的放射性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检测到35S搅拌后离心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低沉淀物的放射性高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到32P用被标记的噬菌体
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侵染过程:①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
②DNA进入大肠杆菌里面搅拌和离心:轻,噬菌体重,大肠杆菌1、实验设计思路:3、实验过程:把蛋白质和DNA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1)标记细菌细菌+含35S的培养基
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含32P的细菌(2)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的细菌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
含32P的噬菌体(3)噬菌体侵染细菌含35S的噬菌体+细菌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和蔡斯)无32P标记
DNA
DNA有
32P标记
无35S标记
蛋白质外壳蛋白质
无35S标记DNA是遗传物质同位素示踪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