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中考历史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8】中考历史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2-06 09:50:34

文档简介

备考2018中考历史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考点扫描☆聚焦中考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原始社会的禅让制;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夏商周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这一制度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不断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威胁中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元代创设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从汉到元演变的总体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逐渐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用人制度。古代政治制度是历年中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总体来看,难度系数较高,以选择题为主,也有少量的材料题。结合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三方面进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探讨:
(1)先秦时期(秦统一前)的政治制度(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等);
(2)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与发展(秦、汉、隋唐、元、明、清);
(3)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科举制)
考点剖析☆典型例题
例1(2017?贵州六盘水)《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解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故选C。
【答案】C
【点评】本题考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古代史的材料学生阅读起来难度较大,审题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如本题“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从而判断出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例2(2017?黑龙江大庆)下列与下图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种姓制度?????????????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此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西周初期,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宗亲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定期进行朝贡述职,还必须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保卫周王。分封制的实行,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以及学生的读图能力,图片材料比较常见,而且在近年的中考中有增多的趋势,平时要加强对图片材料的训练。读图时要注意观察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如地名、河流、山川、图例、图片名称等。
例3(2017?江苏苏州)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因此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指的是郡县制。分封制为西周时期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为汉初推行的制度,行省制首创于我国元朝。故选B。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郡县制。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最后一句话“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从而判断出是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审题时要注意材料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往往标点符号的前后是答案的信息所在。
例4(2017?江苏镇江)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始创于隋,完善于唐,学习时要注意识记三省官员的名称和职责。
例5(2017?内蒙巴彦淖尔)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秦朝——孝文帝改革——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B.汉朝——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C.唐朝——科举制的创立——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D.元朝——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
【解析】A选项孝文帝改革属于北魏时期,少数民族推行的汉化政策改革;B选项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南宋时期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C选项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时期,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元代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首创行省制,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给予了地方一定的权力,是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在识记基础知识时要注意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原因、经过、影响等。关键基础知识要记忆准确、完整。
例6(2017?广东)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控制军队????????????B.强化皇权?????????????C.钳制思想????????????D.改革科举
【解析】明朝初期,明太祖担心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因以“胡惟庸案”为理由废丞相,主要是为了强化皇权,加强统治。故答案选B。
【答案】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太祖废丞相及学生历史理解能力。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两个,一个是明太祖废丞相,另一个是明成祖设内阁,在识记时一定要注意区别,不要两者混淆。
例7(2017?广西北部湾四市)明清时期,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下列属于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是(  )
A.废除行中书省????????????????????????????????????????B.废除丞相2-1-c-n-j-y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设立军机处
【解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是设立军机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故选D。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学生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一些标志性的事件的识记和理解。如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例8(2017?湖北黄石)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
A.中央集权制????????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D.科举制
【解析】根据“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联系相关史实可知,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答案】D
【点评】本题以时政热点为依托,主要考查科举制及学生从材料中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近年史料型选择题有增多趋势,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对教材史料的研读。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类型一 先秦时期(秦统一前)的政治制度(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等);
1.(2017?湖北黄石)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
2.(2017?山东济宁)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A.废除了贵族特权????????????????????????????????????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版权所有:21教育】
C.分封制遭到破坏????????????????????????????????????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3.(2017?江苏南京)“(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
A.周初分封????????????B.商鞅变法?????????????C.秦设郡县????????????D.汉初分封
类型二 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与发展(秦、汉、隋唐、元、明、清);
1.(2017?四川眉山)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21·cn·jy·com
A.命蒙恬反击匈奴????????????????????????????????????B.使用圆形方孔铜钱21*cnjy*com
C.郡县制的推行????????????????????????????????????????D.统一东南、岭南等地
2.(2017?山东日照)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秦始皇此举旨在(  )
A.维护国家统一????B.实行暴政统治?????C.保障社会稳定????D.实现君主专制
3.(2017?山东济南)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情况。其中,属于秦朝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4.(2017?广东深圳)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5.(2017?山东菏泽?2)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6.(2017?山东聊城?5)“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制?????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廷杖制
7.(2017?江苏镇江?4)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是(  )21cnjy.com
A.郡县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国制
8.(2017?内蒙古鄂尔多斯?4)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今天的北京应该受到哪一行政机构的管辖(  )
A.宣政院????????????????B.行中书省?????????????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
9.(2017?山东泰安?10)《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承相。臣下敢有奏请设守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强化封建皇权????????????????????????????????????????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监视,官民????????????????????????????????????????????D.控制国家兵权
10.(2017?黑龙江大庆?6)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能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在本质中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军机处效率低下
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
11.(2017?浙江丽水?17)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图是某同学复习该内容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有误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2017?山东滨州?5)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  )
A.废除宰相制度????B.设立锦衣卫?????????C.设立廷杖制度????D.设立军机处
13.(2017?湖北仙桃、潜江、天门、江汉油田?13)“_____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材料中“ _____ ”处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对哪项重大措施的抨击(  )
A.废除丞相????????????B.设置锦衣卫?????????C.实行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
14.(2017?广东深圳?8)图中所示建筑曾设有清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里面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这一机构是(  )
A.中书省????????????????B.内阁?????????????????????C.东厂????????????????????D.军机处
15.(2017?湖北黄冈?16)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16.(2017?黑龙江大庆?21)(12分)秦汉两朝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补全下列表格
类别
秦朝措施
西汉措施
实质
意义
政治
①______
汉武帝颁布
②________
削弱地方权力
⑤_________
⑥_________
思想文化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______
边疆
收河套,设县
设置④________
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
17.(2017?浙江嘉兴?30)(10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分)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4分)
材料三 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宋承元制…… 21教育网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4分)
18.(2017?黑龙江龙东[森工?农垦]?24)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www.21-cn-jy.com
材料一
(1)材料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2分)
材料二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1·c·n·j·y
材料二是哪位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1分)
材料三
?
依据材料三,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
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根据材料四,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官职?(1分)
材料五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www-2-1-cnjy-com
(5)根据材料五,清朝雍正时期为了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集权设置了哪一机构?(1分)
类型三 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科举制)
1.(2017?山东日照?4)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2017?黑龙江龙东?3)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太宗时????????????D.唐玄宗时
3.(2017?江西?2)“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学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来源:21cnj*y.co*m】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4.(2017?江苏扬州?3)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行省制
5.(2017?山东菏泽?4)“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该诗体现了(  )21*cnjy*com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6.(2017?山东聊城?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4分)
备考2018中考历史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考点扫描☆聚焦中考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原始社会的禅让制;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夏商周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这一制度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不断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威胁中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元代创设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从汉到元演变的总体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逐渐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用人制度。古代政治制度是历年中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总体来看,难度系数较高,以选择题为主,也有少量的材料题。结合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三方面进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探讨:
(1)先秦时期(秦统一前)的政治制度(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等);
(2)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与发展(秦、汉、隋唐、元、明、清);
(3)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科举制)
考点剖析☆典型例题
例1(2017?贵州六盘水)《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解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故选C。【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C
【点评】本题考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古代史的材料学生阅读起来难度较大,审题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如本题“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从而判断出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例2(2017?黑龙江大庆)下列与下图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种姓制度?????????????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此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西周初期,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宗亲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定期进行朝贡述职,还必须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保卫周王。分封制的实行,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以及学生的读图能力,图片材料比较常见,而且在近年的中考中有增多的趋势,平时要加强对图片材料的训练。读图时要注意观察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如地名、河流、山川、图例、图片名称等。
例3(2017?江苏苏州)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因此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指的是郡县制。分封制为西周时期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为汉初推行的制度,行省制首创于我国元朝。故选B。21教育网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郡县制。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最后一句话“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从而判断出是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审题时要注意材料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往往标点符号的前后是答案的信息所在。
例4(2017?江苏镇江)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始创于隋,完善于唐,学习时要注意识记三省官员的名称和职责。
例5(2017?内蒙巴彦淖尔)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秦朝——孝文帝改革——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B.汉朝——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C.唐朝——科举制的创立——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D.元朝——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
【解析】A选项孝文帝改革属于北魏时期,少数民族推行的汉化政策改革;B选项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南宋时期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C选项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时期,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元代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首创行省制,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给予了地方一定的权力,是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在识记基础知识时要注意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原因、经过、影响等。关键基础知识要记忆准确、完整。
例6(2017?广东)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控制军队????????????B.强化皇权?????????????C.钳制思想????????????D.改革科举
【解析】明朝初期,明太祖担心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因以“胡惟庸案”为理由废丞相,主要是为了强化皇权,加强统治。故答案选B。
【答案】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太祖废丞相及学生历史理解能力。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两个,一个是明太祖废丞相,另一个是明成祖设内阁,在识记时一定要注意区别,不要两者混淆。
例7(2017?广西北部湾四市)明清时期,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下列属于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是(  )
A.废除行中书省????????????????????????????????????????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设立军机处
【解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是设立军机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故选D。www.21-cn-jy.com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学生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一些标志性的事件的识记和理解。如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例8(2017?湖北黄石)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
A.中央集权制????????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D.科举制
【解析】根据“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联系相关史实可知,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答案】D
【点评】本题以时政热点为依托,主要考查科举制及学生从材料中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近年史料型选择题有增多趋势,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对教材史料的研读。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类型一 先秦时期(秦统一前)的政治制度(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等);
1.(2017?湖北黄石)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  )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
【解析】本题是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故其中等级最高的是天子,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2017?山东济宁)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A.废除了贵族特权????????????????????????????????????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分封制遭到破坏????????????????????????????????????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楚庄王派使者向周天子询问九鼎的重量,意欲夺取天下。楚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而楚庄王作为诸侯王想要夺取周朝的天下,这反映了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实质上是分封制遭到了破坏。故选C。
【答案】C
3.(2017?江苏南京)“(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
A.周初分封????????????B.商鞅变法?????????????C.秦设郡县????????????D.汉初分封
【解析】西周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即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封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材料中“(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的描述反映的正是西周的分封制。
【答案】A
类型二 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与发展(秦、汉、隋唐、元、明、清);
1.(2017?四川眉山)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命蒙恬反击匈奴????????????????????????????????????B.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C.郡县制的推行????????????????????????????????????????D.统一东南、岭南等地【来源:21cnj*y.co*m】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项和D项是军事方面的措施,B项是经济措施,故政治制度方面选C。
【答案】C
2.(2017?山东日照)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秦始皇此举旨在(  )
A.维护国家统一????B.实行暴政统治?????C.保障社会稳定????D.实现君主专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业超过古代的三皇五帝把“皇”与“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后代称为二世、三世皇帝,以至千世万世,体现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故选D。
【答案】D
3.(2017?山东济南)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情况。其中,属于秦朝的是(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A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7?广东深圳)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创立了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皇帝,总揽一切大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掌管理全国军务。故选B。
【答案】B
5.(2017?山东菏泽?2)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巩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故选B项。
【答案】B
6.(2017?山东聊城?5)“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制?????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廷杖制
【解析】唐代在前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负责掌管机要、发布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故选B。21*cnjy*com
【答案】B
7.(2017?江苏镇江?4)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郡县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国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故选C。
【答案】C
8.(2017?内蒙古鄂尔多斯?4)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今天的北京应该受到哪一行政机构的管辖(  )
A.宣政院????????????????B.行中书省?????????????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
【解析】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故今天的北京应该受到中书省的管辖,故选C。
【答案】C
9.(2017?山东泰安?10)《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承相。臣下敢有奏请设守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强化封建皇权????????????????????????????????????????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C.监视,官民????????????????????????????????????????????D.控制国家兵权
【解析】根据材料,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承相。臣下敢有奏请设守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目的在于加强自身的中央集权。故选A。
【答案】A
10.(2017?黑龙江大庆?6)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能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在本质中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军机处效率低下
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
【解析】据题干“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能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都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故选A。
【答案】A
11.(2017?浙江丽水?17)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图是某同学复习该内容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有误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继承隋朝的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实行内阁制。故有误的是B。
【答案】B
12.(2017?山东滨州?5)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  )
A.废除宰相制度????B.设立锦衣卫?????????C.设立廷杖制度????D.设立军机处
【解析】根据“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根据所学知识,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计全由皇帝一人决策,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其他三项均是这一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但不是其达到顶峰的标志。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13.(2017?湖北仙桃、潜江、天门、江汉油田?13)“_____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材料中“ _____ ”处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对哪项重大措施的抨击(  )
A.废除丞相????????????B.设置锦衣卫?????????C.实行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
【解析】材料中的“焚书”和“咸阳”之郊指的是焚书坑儒,此事件是秦始皇所为。秦朝和明朝在文化上的措施的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使许多读书人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八股之害”指的是明朝的八股取士,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因此,答案为C。21·cn·jy·com
【答案】C
14.(2017?广东深圳?8)图中所示建筑曾设有清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里面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这一机构是(  )
A.中书省????????????????B.内阁?????????????????????C.东厂????????????????????D.军机处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设立的军机处。根据题目中的“清朝”“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联系所学知识,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以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由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选D。www-2-1-cnjy-com
【答案】D
15.(2017?湖北黄冈?16)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史的内容,主要是从历代帝王统治的举措进行切入,设计新颖。根据“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可知,这些帝王采取这些措施唯一目的是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使国家繁荣发展,据此可知,选B项更符合题意;A、C、D三项只针对了其中一方面,但题目问的是这些帝王共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B
16.(2017?黑龙江大庆?21)(12分)秦汉两朝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补全下列表格
类别
秦朝措施
西汉措施
实质
意义
政治
①______
汉武帝颁布
②________
削弱地方权力
⑤_________
⑥_________
思想文化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______
边疆
收河套,设县
设置④________
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
【解析】①依据所学,秦朝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是废分封,立郡县,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
②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原来的王是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达到了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目的和实质都是加强思想和文化的统治。
④由表“加彁对西北地区管辖”依据所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可知,④是西域都护。21*cnjy*com
⑤秦朝废分封、立郡县,西汉汉武帝颁“推恩令”的共同意义是加强了中央集权。
⑥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
【答案】①废分封,立郡县。
②推恩令。
③加强思想和文化的统治。
④西域都护。
⑤加强中央集权。
⑥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17.(2017?浙江嘉兴?30)(10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分)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4分)
材料三 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宋承元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4分)
【解析】(1)根据材料“,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和所学知识,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故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创新是郡县制。
(2)根据材料“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分析,秦朝之所以制度创新首先是国家统一,然后就是百家争鸣为其提供了各种治国学说。
(3)根据所学知识,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宋承元制…”分析,后世的政治制度都是对秦朝制度的完善和创新的,总体趋势都是皇权的不断加强。
【答案】(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
(3)对秦朝:巩固中央政权。(2分)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的;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8.(2017?黑龙江龙东[森工?农垦] ?24)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1)材料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2分)
材料二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材料二是哪位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1分)
材料三
?
(3)依据材料三,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
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4)根据材料四,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官职?(1分)
材料五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5)根据材料五,清朝雍正时期为了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集权设置了哪一机构?(1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图示,可知三公制度与郡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整套制度创立于秦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根据材料二,提取当中的有效信息“主父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可知是汉武帝时期加强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
(3)这道小题是以地图作为命题切入点,看似复杂,申清地图是关键。从图中可知是元朝,元朝时期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推行行省制度。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地方上撤行中书省,设三司。
(5)清朝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其中以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为标志。
【答案】(1)创立于秦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汉武帝时期。
(3)元朝时期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推行行省制度。
(4)在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地方上撤行中书省,设三司。
(5)设置军机处。
类型三 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科举制)
1.(2017?山东日照?4)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科举制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其他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7?黑龙江龙东?3)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太宗时????????????D.唐玄宗时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3.(2017?江西?2)“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学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21cnjy.com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科举制诞生在我国隋朝。从题文材料的“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A、B、D三项不能正确解读材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项。
【答案】C
4.(2017?江苏扬州?3)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  )2·1·c·n·j·y
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行省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得到承袭和完善,科举制度起到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使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故选C。
【答案】C
5.(2017?山东菏泽?4)“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该诗体现了(  )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诗句中的“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可知,该人物处于社会下层,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又说明该人物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功名,这说明科举考试对广大考生来说是相对公平与机会均等的,故选B项。
【答案】B
6.(2017?山东聊城?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4分)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魏晋以来,官吏的选拔由世家大族所把控,平民学子很难进入到中央与地方担任高官。材料一中“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可以看出选官标准是门第出身。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科举制选官看重才能与学识。
(2)根据所学知识以及材料二中“机会均等”“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等论述可知,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同时,科举制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2-1-c-n-j-y
【答案】(1)标准:材料一:门第(或出身)。(2分)材料二:才能(或学识)。(2分)
(2)作用: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4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得满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