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重点)
2.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难点)
3.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重点)【来源:21cnj*y.co*m】
4.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的苦乐观。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生活中什么最苦?生活中什么最乐?让大家一起分享。【出处:21教育名师】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版权所有:21教育】
2.积累字词。
恩惠(huì) 契约(qì) 揽(lǎn) 如释重负(shì)
凡属(fán) 卸却(xiè) 监督(dū) 悲天悯人(mǐn)
3.词语解释。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死而后已: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
三、合作探究
(一)把握文章内容
1.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21·世纪*教育网
明确:第一、二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三、四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五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逐层分析: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贫穷、失意、死亡不算苦呢?
明确: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因为贫穷、失意、死亡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尽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尽。21*cnjy*com
(2)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明确:承诺事情没做到,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于对于自己,都是有责任的。个人是这样,家庭、社会、国家也是如此。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明确:完成了责任。
(4)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21*cnjy*com
明确: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说明作者看来,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是乐。
(二)分析论证思路
1.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了的责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先驳论后立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2.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照应第二自然段并使论证逐步深入的?
明确:先指出未尽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照应第一自然段的“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又将未尽责任的情况延伸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最后再次照应第一自然段:贫、病、老可以靠达观排解,而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21·cn·jy·com
3.第三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是为什么前面完全谈痛苦,用了两段,而这里既谈快乐也谈痛苦却只用了一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明确:作者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提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他所讲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既然前面已经用了不少篇幅,这里就毋庸赘述了。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痛苦的状态易写,而快乐的情形难描。www.21-cn-jy.com
4.请归纳出本文的论点。
明确: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针对这一论点,文章最后提出应该怎么办?
明确: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三)品味语言特点
1.小组分析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明确: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的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文重复。
3.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明确:(1)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21教育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21cnjy.com
(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2·1·c·n·j·y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教师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庄重,丰富生动,灵活多变,论证方法多样,过渡与衔接自然。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最苦的事
事未办
钱未还
恩未报
礼未赔背负未尽的责任
最乐的事处处尽责——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时时快乐责任尽完了
人应勇于负责尽大责任——得大快乐
尽小责任——得小快乐不逃躲责任
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
未尽责任是最大的苦痛
五、拓展延伸
依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示例一: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我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遗憾呢?我说,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若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五、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1.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词句、梳理情节到对文章结构的总结,从各个方面培养了阅读浅显议论文的能力。www-2-1-cnjy-com
2.注重联系生活,读思结合,通过小组活动加强了对主旨、生活的理解。
不足之处: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较少,对主题的理解缺乏深度,课堂时间不够,导致对议论文的了解不够透彻。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