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最苦与最乐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 最苦与最乐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06 11: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七 最苦与最乐YW·八年级语文下册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本文凝重而轻灵的语言特点,掌握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 【代表作】《饮冰室合集》。契约 监督 揽
悲天悯人 卸 lǎnqìdūmǐnxiè【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阅读全文
划分层次
概括内容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一部分:(1-2)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能尽责的观点。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进一步阐述尽责才能获得快乐。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的道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
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不应该逃避责任。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他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生最苦的事(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出论点贫 失意 老死否定:知足 安分 达观 (2)论说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3)举例论证: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良心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品读第二部分,分析作者论证人生最乐的事的过程。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观点:人生最乐的事引用论证: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论说: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
有尽责任的乐处。 第三部分作者要论证什么观点,是如何论证的?论点:人生当勇于负责。引用论证: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再用设问,一问一答来证明“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 2.“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运用排比且句子的表述准确、形象。 3.“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凸显出文章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 对偶句,从内容上看凝重、深刻;从词句的容量角度看语言简练。 本文通过论述人生的最苦与最乐,提出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要像豪杰、仁人志士那样,以天下为己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味人生的快乐。最大的痛苦——未能尽责最大的快乐——尽到责任苦与乐的关系——有苦才有乐最苦与最乐正反对比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两者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请你仿写一句有内在联系且观点鲜明的话。例如:
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