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2.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3.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
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通过两段视频让学生熟知造纸术和《史记》的有关问题;通过图片、材料和表格等形式,掌握在该时期医学和宗教方面的成就。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查找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料。
学生:预习背景知识,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故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图片,讲一个小故事。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两个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
教师过渡:这种情况是如何改变的呢?今天让我们通过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
1.造纸术的发明
(1)历史回顾:在纸张出现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
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基础知识;图片能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2)动脑筋: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学生根据所看图片和常识得出: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教师过渡:既然如此,需要有一种新的书写材料出现,而这种材料在西汉产生了。
(3)西汉造纸术的发明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教师过渡:纸虽然出现较早,但早期的纸比较粗糙,不太适合书写。纸真正用于书写和推广使用是在蔡伦造出质地优良的“蔡侯纸”之后。
(4)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①谁改进了造纸?
②造纸的原料有哪些?
③用此原料造成的纸有哪些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看完视频,能够很轻松地回答出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更加容易记住所学的知识;问题的设置,可以提高观看视频的针对性。
(5)造纸术的影响
①在中国纸传入西方以前,他们在什么材料上书写?
设计意图:第一幅图片是古埃及的莎草纸、图二是羊皮纸。通过对这两种书写材料的介绍,了解他们的缺点,为后面讲述纸的传播埋下伏笔。
②造纸术的传播
③阅读材料分析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材料一
“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美国 德克·卜德
材料二
“没有纸的发明,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纸,世界将会怎么样。造纸术改变世界面貌。”
──美国 M.H.哈特
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6)知识小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小总结,让学生从总体上对知识把握,从而有效掌握本部分的内容。
教师过渡: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做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吗?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做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
2.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①名人小档案
姓名:
生活时代:
职业:
成就:
地位:
②《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华佗:
①名人小档案
姓名:
生活年代:
职业:
成就:
设计意图: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概况,主要通过名人小档案进行梳理,让学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对需要重点讲解和拓展的知识,再个别讲解。
教师过渡:有人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向)异也。……仆窃不逊(不谦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位名人是谁?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3.历史巨著《史记》
(1)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①司马迁对李陵投降的看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②司马迁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仍不忘写《史记》,体现了什么精神?
③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得知,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④《史记》记录了哪一段时期的历史?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后学生观看视频,可以提高效率。这段视频,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搜集资料的途径,在视频中呈现了一些方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
(2)知识小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小总结,让学生从总体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把握。
教师过渡: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描述的是南朝哪种宗教的兴盛状况?而我们所看到的“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又与哪种宗教相关?
4.道教和佛教
出示《道教太上老君像》《佛祖释迦牟尼像》两幅图片,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认识两种不同的宗教。
(1)基本概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表格,完成本部分知识的预习。
(2)知识拓展:
①道教和佛教的教所分别是什么?
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西南,相传是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
白马寺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
②你知道下列成语或俗语分别跟哪个宗教有关?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事不登三宝殿。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通过《敦煌莫高窟》《西游记》两幅图及文字材料思考佛教传入的影响。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让学生体会佛教的传入,对中国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
课件27张PPT。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入新课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两个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这种情况是如何改变的呢?造纸术的发明甲骨在纸张出现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青铜器丝帛竹简造纸术的发明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
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丝帛竹简造纸术的发明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术的发明 纸虽然出现较早,但早期的纸比较粗糙,不太适合书写。纸真正用于书写和推广使用是在蔡伦造出质地优良的“蔡侯纸”之后。
蔡伦谁改进了造纸?
造纸的原料有哪些?
用此原料造成的纸有哪些特点?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的发明谁改进了造纸?
造纸的原料有哪些?
用此原料造成的纸有哪些特点?
蔡伦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的影响在中国的纸传入西方以前,他们在什么材料上书写?羊皮纸
以羊皮制成。两面光滑,都能书写,且书写方便,比纸莎草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贵。广泛用于欧洲。莎草纸
古埃及人采用的书写载体,用纸莎草的茎制成。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的传播造纸术传播路线示意图汉纸出土地点公元4世纪造纸术传播的时间欧洲非
洲大洋洲美洲阿拉伯国家朝鲜日本公元4世纪公元7世纪公元16世纪公元12世纪公元12世纪公元8世纪公元19世纪造纸术的发明材料一
“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美国)德克·卜德
材料二
“没有纸的发明,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纸,世界将会怎么样。造纸术改变世界面貌。
──(美国)M.H.哈特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造纸术的发明知识小总结:造纸术的发明
发明
改进时间
人物
特点
影响西汉时期东汉蔡伦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人们广泛使用
便利典籍的流传
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张仲景和华佗 名人小档案
姓名:
生活时代:
职业:
成就:
地位:东汉末年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张仲景和华佗 《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和华佗 名人小档案
姓名:
生活时代:
职业:
成就:
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出了“五禽戏”。华佗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他让患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疡洗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提倡养生之道。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 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历史巨著《史记》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司马迁对李陵投降的看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司马迁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仍不忘写《史记》,体现了什么精神?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得知,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史记》记录了哪一段时期的历史?历史巨著《史记》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对李陵投降的看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司马迁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仍不忘写《史记》,体现了什么精神?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得知,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史记》记述了哪一段时期的历史?正直不屈、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考察风俗、访问古迹、收集传说等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历史巨著《史记》知识小总结:《史记》作者
地位
记述的史事
地位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司马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道教和佛教道教太上老君像佛祖释迦牟尼像道教和佛教印度中国东汉末年西汉末年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释迦牟尼基本概况下层民众贫苦民众人们需要精神上的寄托张骞通西域
东汉明帝时佛经的传入道教和佛教 白马寺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 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西南,相传是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道教和佛教的教所道教:道观;佛教:寺院道教和佛教你知道下列成语或俗语分别跟哪个宗教有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事不登三宝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道教佛教道教和佛教敦煌莫高窟《西游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以下图片和材料,思考佛教传入的影响课堂小结发明造纸术改进造纸术麻沸散;五禽戏《伤寒杂病论》《史记》(纪传体)佛教传入中原太平道教五斗米道教蔡伦华佗张仲景司马迁张陵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