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2-09 21:41:31

文档简介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程内容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3.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教学目标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收集整理汉墓的考古成果,了解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教材分析
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者是由小学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中的古代文化史尤其感兴趣,通过对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历史的理性认识明显增强,但他们对一些复杂的历史史实理解上有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以激趣入手,以形象直观教学为主,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本课学习。
重点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司马迁和《史记》。
3.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4.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
难点
科技与文化的兴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七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年6月版
(3)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
(4)傅举有:《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5)良渚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长沙国贵族生活特展》?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6)张道一:《徐州画像石》?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译林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7)王娟:《汉代画像石审美研究——以陕北、晋西北地区为中心》?文物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8)杨孝军、郝利荣:《徐州新发现的汉画像石》?《文物》杂志?2007年第2期
(9)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秦汉史》 中华书局?2009年1月北京第1版
(10)萧然:《大汉帝国》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引用中国著名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先生的话导入本课
学生阅读课文,自学本课。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出示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2)提问:出土的是什么?这张纸像什么?
(3)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归纳。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
(一)纸的发明
(1)请学生说出在纸发明之前有哪些书写材料?
(2)出示地图册第42页的《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请同学们分析这些书写材料有何不足?
(3)出示材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关于纸的记载。分析并提问:最初纸的原料是什么?
(4)进一步思考:最初的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不广泛?引出蔡伦改进造纸术。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前面所学进行发言。
学生分析材料回答。
(二)蔡伦改进造纸术
(1)请学生说一说蔡伦用什么为原料造纸?这些原料有什么优点?
(2)出示书本68页的《造纸工艺流程图》,请学生说一说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工序是怎样的?
(3)引用“材料研读”,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有何反响?
(4)出示地图册第42页的《造纸术的传播》图,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
学生看书回答。
识读《造纸工艺流程图》和《造纸术的传播》图,并回答问题。
二、张仲景和华佗
(一)张仲景
(1)出示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帛画和简牍,特别是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图片,引出《伤寒杂病论》。
(2)提问:这部著作有何成就?这部医学著作的作者是谁?被后世称为什么?
(3)引用“相关史事”,分析张仲景的医德。
学生看书回答。
感受医德的重要性。
(二)华佗
(1)展示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的图片,引出“五禽戏。”
(2)提问:看一看上面模仿了哪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这套体操的创编者是谁?这套医学体操叫什么?
(3)展示一号墓中出土的“长寿绣”药枕的图片,说明了两汉人很注重养生。
(4)提问:华佗除了创编“五禽戏”以外,还有什么成就?
(5)总结两汉的医学成就。
学生看图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三、道教和佛教
(一)道教
(1)介绍徐州汉画像石。
(2)展示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鱼龙升仙》图,提问:表现了墓主人什么信仰?
(3)请学生说一说你所了解的道教文化。
(4)提问:道教何时兴起?早期教派有哪些?
(5)提问:其中太平道尊奉的是春秋时期的哪位大思想家?是《西游记》中哪个神仙?前面学到哪个事件与太平道有关?
(6)出示青城山的图片,介绍“五斗米道”
(7)讲述道教早期教派的教义,分析道教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解读《鱼龙升仙》图,了解道教。
回顾前面所学回答问题。
根据课本知识回答。
(二)佛教
(1)展示《僧侣骑象图》,提问:反映的应该是哪个宗教?
(2)请学生说一说佛教的创始人、诞生地、产生时间、传入途径和基本教义。
(3)引用“相关史事”和“知识链接”分析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和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解读《僧侣骑象图》,了解佛教。
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分析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力。
四、历史巨著《史记》
(1)引用前几课学过的知识引入对《史记》的学习。
(2)播放视频,提问: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成《史记》?请学生分组讨论。
(3)提问:《史记》主要记述了哪一阶段的史事?体裁是什么?
(4)解释何为“纪传体”、“通史”。
(5)引用材料《史记·陈涉世家》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原则。
(6)请学生品读材料,分析《史记》的记事文笔。
(7)提问:司马迁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阅读课文和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分析。
总结
(1)分析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交融和对外交往频繁,以及人民的勤劳智慧等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文化的昌盛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力。
(2)呼吁学生批判的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感悟汉文化的魅力进而认同民族文化。
板书设计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16张PPT。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汉景帝时期一、造纸术的发明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纸本地图5.6cm2.6cm一、造纸术的发明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在造纸术发明前有哪些书写材料? 纸,絮一苫(shàn)也,从糸(mì)氏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造纸术的发明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有何意义?二、华佗和张仲景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马王堆1号墓发掘现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二、张仲景和华佗三号墓盛帛书简牍的大漆木箱箱内帛书和竹简医书的放置情况帛书《五十二病方》(局部)《伤寒杂病论》 成就: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作者:张仲景“医圣”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二、张仲景和华佗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二、张仲景和华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部分)三号墓盛帛书简牍的大漆木箱箱内帛书和竹简医书的放置情况创编出“五禽戏”马王堆1号墓“长寿绣”药枕发明了“麻沸散”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二、华佗和张仲景华佗的成就:医学张仲景华佗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二、华佗和张仲景鱼龙升仙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三、道教和佛教说一说你所了解的道教文化。医学张仲景华佗道教宗教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三、道教和佛教兴起时间:早期教派: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黄巾起义青城山1.道教僧侣骑象图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三、道教和佛教医学张仲景华佗道教宗教佛教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三、道教和佛教创始人:诞生地:乔达摩·悉达多印度传入途径: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河南洛阳白马寺基本教义: 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佛教主张众生平等。2.佛教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四、历史巨著《史记》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史学司马迁 《史记》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医学张仲景华佗道教宗教佛教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门市。
——《史记·货殖列传》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体例: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