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物质转化的规律(一)
回忆碳、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现象。
1、 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 转化规律:非金属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2、 转化规律应用
(1) 燃料燃烧
(2) 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氧气。
(3) 常用于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做一做 采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用的物质最为适宜的是( )
A.红磷 B.硫磺 C.木炭 D.铁丝
二、非金属氧化物与酸间的相互转化
1、CO2+H2O═H2CO3
2、 H2CO3═CO2↑+H2O
非金属氧化物 酸
做一做 下列转化下,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
A.C→CO B.CO2→H2CO3 C.SO2→H2SO4 D.HCl→MgCl2
下列操作中能使溶液的pH减小的是 ( )
①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硫 ②在水中加入生石灰 ③在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 ④向水中吹气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三、酸与盐之间的转化
将稀硫酸分别倒入盛有氧化铜、氢氧化铜和碳酸铜的试管中。
现象 (1)不溶于水的氧化铜、氢氧化铜和碳酸铜慢慢消失。
(2)生成蓝色溶液。
CuO+H2SO4═CuSO4+H2O
Cu(OH)2+ H2SO4═CuSO4+2 H2O
CuCO3+ H2SO4═CuSO4+ H2O+ CO2↑
做一做 写出以盐酸为原料制取氯化锌的化学方程式。
同步训练
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
C→CO2 H2CO3 CaCO3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得知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
A.白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B.木炭可吸附有毒气体,说明木炭具疏松多孔的结构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稀盐酸、稀硫酸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酸一般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在空气中点燃氢气。
(2)冶炼厂排出的二氧化硫可以用氢氧化钠吸收。
(3)天然降水一般呈酸性是因为
4、根据物质转化规律,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CO(CO2)
(2) SiO2(CaCO3)
(3) CO2(H2)
5、某稀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生成沉淀的质量等于原硫酸溶液质量的二分之一,则原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21% B.23.8% C.42.1% D.84.1%
6、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是 ( )
甲 乙 丙 丁 甲
A、Cu B、CuO C、Fe2O3 D、Mg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净化后的空气 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加工门窗的铝合金 D、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
8、下列物质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 )
A、氖气 B、汞 C、氯化锌 D、碘
9、下列各 组中,后者属于前者的是 ( )
A化合物、单质 B、原子、元素
C、化合物、氧化物 D、单质、纯净物
10、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酸根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B、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酸中一定有非金属元素
11、下列各组中名称、化学式、物质类别相一致的是 ( )
A、干冰、CO2 、 氧化物 B、氯化铁、FeCl2、盐
C、生石灰、CaCO3、盐 D、纯碱、NaOH、碱
12、将鸡蛋壳浸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鸡蛋壳中含有 ( )
A、硫酸根 B、碳酸根 C、氢氧根 D、硝酸根
答案:A C D Zn+2HCl═ZnCl2+H2 ZnO+2HCl═ZnCl2+H2O Zn(OH)2+2HCl═ZnCl2+2H2O
ZnCO3+2HCl═ZnCl2+H2O+CO2 C+O2═CO2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H2CO3+Ca(OH)2═CaCO3↓+2H2O CaCO3+2HCl═CaCl2+H2CO3 A 2H2+O2═2H2O
SO2+2NaOH═Na2SO3+H2O CO2+H2O═H2CO3 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A B B B B A B
+盐酸
+硝酸银溶液盐酸
+铁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