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70分)
1. (2017?兰州)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2. (2017?枣阳市校级模拟)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18℃ B.20℃ C.22℃ D.26℃
3. (2017?房山区一模)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A.39℃ B.-39℃ C.41℃ D.-41℃
4. (2017?山西)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
A.水的比热容较大 B.水的凝固
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水的汽化
5. (2017?盐城)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如图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1atm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是( )
A.压强为50atm,温度为10℃ B.压强为100atm,温度为0℃
C.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 D.压强为300atm,温度为30℃
6. (2017?鄂州)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7. (2017?泰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8. (2017?海南)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第25min后,晶体开始熔化
C.温度达到80°C时,晶体开始熔化 D.温度达到50°C时,晶体开始熔化
9. (2017?临沂)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冰雪融化 B.盛夏,露珠凝结
C. 深秋,绿叶凝霜 D.严冬,雪花纷洒
10. (2017?常德)夏季,汗流浃背的同学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下列现象在物态变化上与此相同的是( )
A.夏天,湿衣服变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深秋的早晨,树叶上挂满露珠 D.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11. (2017?无锡)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 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
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 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
12. (2017?河池)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B.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C.雪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D.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13. (2017?湘潭)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
A.雨 B.露 C.霜 D.雾
14. (2017?滨州)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5. (2017?株洲)夏天,人们走出空调房后通常感觉到皮肤湿热,这是因为 (填“空气”或“水蒸气”)遇冷液化 (填“吸热”或“放热”)的缘故.
16. (2017?无锡)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舱门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
17. (2017?泰安)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 ℃.
18. (2017?南宁二模)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9. (2017?仪征市一模)如图所示,将烧瓶中水烧开后用橡皮塞密封倒立过来,立即向烧瓶上浇冷水,这时可以发现,烧瓶中的水 ,原因是 .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20. (2017?郴州)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4
94.4
95.6
96.8
98
98
98
(1 )分折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低于l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图 (填“乙”或“丙”)内能反映水沸腾前产生气泡的情形.
21. (2017?兰州)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试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1)试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 变化;(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 ,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海波融化的特点是 .
第三章 《物态变化》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70分)
1. (2017?兰州)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答案】C 【解析】A、体温计1℃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为0.1℃,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A错误;B、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B错误;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有缩口),它是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C正确;D、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不能进行连续测量,故D错误.故选C.
2. (2017?枣阳市校级模拟)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18℃ B.20℃ C.22℃ D.26℃
【答案】B 【解析】(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故选B.3. (2017?房山区一模)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A.39℃ B.-39℃ C.41℃ D.-41℃
【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中的温度值为39℃.故选:A.
4. (2017?山西)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
A.水的比热容较大 B.水的凝固
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水的汽化
【解析】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故B正确.故选B.
5. (2017?盐城)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如图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1atm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是( )
A.压强为50atm,温度为10℃
B.压强为100atm,温度为0℃
C.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
D.压强为300atm,温度为30℃
【答案】B【解析】A、压强为50atm,水的深度为500m,温度为10℃,该点在可燃冰形成的条件的范围之外,故A错误;B、压强为100atm,水的深度为1000m,温度为0℃,该点在可燃冰形成的条件的范围之内,故B正确;C、压强为200atm,水的深度为2000m,温度为20℃,该点在可燃冰形成的条件的范围之外,故C错误;D、压强为300atm,水的深度为3000m,温度为30℃,该点在可燃冰形成的条件的范围之外,故D错误.故选B.
6. (2017?鄂州)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答案】C 【解析】(1)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2)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7. (2017?泰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合题意;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合题意;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非晶体熔化图象,故C不合题意;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
8. (2017?海南)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第25min后,晶体开始熔化
C.温度达到80°C时,晶体开始熔化
D.温度达到50°C时,晶体开始熔化
【答案】C 【解析】AB、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故AB错误;CD、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温度达到80°C时,若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9. (2017?临沂)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冰雪融化 B.盛夏,露珠凝结
C. 深秋,绿叶凝霜 D.严冬,雪花纷洒
【答案】A 【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B、盛夏,露珠凝结,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深秋,绿叶凝霜,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D、严冬,雪花纷洒,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 (2017?常德)夏季,汗流浃背的同学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下列现象在物态变化上与此相同的是( )
A.夏天,湿衣服变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深秋的早晨,树叶上挂满露珠
D.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答案】A 【解析】“汗流浃背的同学”体表有很多水,“吹电风扇感觉凉爽”是体表的水汽化成为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人体感觉凉爽.A、湿衣服变干,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D、灯丝变细,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 (2017?无锡)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
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
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
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AB、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故AB错误;CD、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12. (2017?河池)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B.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C.雪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D.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答案】A 【解析】A、霜是水蒸汽遇冷放出热量变成固态的冰晶而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放出热量变成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雪是水蒸汽遇冷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而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放热变成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
13. (2017?湘潭)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
A.雨 B.露 C.霜 D.雾
【答案】C 【解析】A、雨主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露是液态,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C、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符合题意;D、雾是液态,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 (2017?滨州)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解析】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B、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正确;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D、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5. (2017?株洲)夏天,人们走出空调房后通常感觉到皮肤湿热,这是因为 (填“空气”或“水蒸气”)遇冷液化 (填“吸热”或“放热”)的缘故.
【答案】水蒸气;放热. 【解析】夏天,人们走出空调房时,人体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液态水附着在皮肤上,所以会感觉皮肤湿热.故答案为:水蒸气;放热.
16. (2017?无锡)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舱门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
【答案】吸收;熔化. 【解析】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成型.故答案为:吸收;熔化.
17. (2017?泰安)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 ℃.
【解析】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8℃.故答案为:37.8.
18. (2017?南宁二模)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解析】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19. (2017?仪征市一模)如图所示,将烧瓶中水烧开后用橡皮塞密封倒立过来,立即向烧瓶上浇冷水,这时可以发现,烧瓶中的水 ,原因是 .
【答案】重新沸腾;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解析】由实验过程可得,由于温度降低,瓶内大气压强下降,水重新沸腾,说明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故答案为:重新沸腾;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20. (2017?郴州)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4
94.4
95.6
96.8
98
98
98
(1 )分折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低于l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图 (填“乙”或“丙”)内能反映水沸腾前产生气泡的情形.
【答案】(1)温度不变;(2)98;低于;(3)乙.
21. (2017?兰州)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试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1)试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 变化;(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 ,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海波融化的特点是 .
【答案】(1)秒表;状态;(2)均匀受热;(3)48;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试验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测量所用的时间,加热时还要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情况;(2)水浴法能使物质均匀受热,水的比热容较大,水升温缓慢,海波吸热过程较长,利于观察状态的变化和记录测量数据;(3)由图可知,海波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熔点为48℃.故答案为:(1)秒表;状态;(2)均匀受热;(3)48;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考点内容
命题趋势
1.温度和温度计
★★★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有关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现象。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可能出现物态变化、晶体的熔化规、温度计的使用、体温计测体温律选择题,可能出现晶体熔化和凝固、水沸腾实验题,分值约5分。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都是中考的热点,实验的设计、器材的使用、规律的概括,是考查的切入点。
2.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和放热
★★★★★
3. 晶体与非晶体
★★★★
4. 探究水的沸腾
★★★★
知识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
2.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酒精、水银和煤油。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0~100 ℃之间分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
4.温度计的使用:(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
(2)看清温度计的量程;
(3)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4)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5)待示数稳定再读数;
(6)读数时玻璃泡留在液体中;
(7)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5.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实验室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璃泡
内液体
水银、煤油
水银
煤油、酒精
刻度范围
-20 ℃~110 ℃
35 ℃~42 ℃
-30 ℃~50 ℃
分度值
1 ℃
1 ℃
1 ℃
构造
玻璃泡与直管之间都是均匀细管
玻璃泡与直管之间有细而弯的缩口
玻璃泡与直管之间都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能甩
6.注意:
①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或“没有”;
②温度计读数时先找零刻度,若液柱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反之往上读;
③使用温度计时不能使被测物体的温度越过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或低于液体的凝固点。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1.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蜡、玻璃、沥青
相
同
点
状态
固体
固体
熔化过程
吸热
吸热
凝固过程
放热
放热
不
同
点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无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方式: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液体含有的杂质等有关。
2.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蒸 发
沸 腾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不同点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速、液体温度
供热快慢
温度变化
降温致冷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共同特点
都属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3.液化方式:气体液化通常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气体液化要放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水蒸气液化为水,气体液化的好处是便于贮存和运输。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生活中利用升华吸热达到致冷。
2.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人工降雨、电冰箱、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等。
3.注意:①判定物态变化时,要先明确物质的初态和终态,然后根据定义判别;
②图象分析方法:明确图象中横轴、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图象表达的物理过程→分析图象变化的特点,理解特殊点和特殊线段代表的物理意义;
③生活中看见的“白气”,“雾状物”,蒸腾的“热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易错点1 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温度变化图象
典例1:(2017?顺义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
A. B.
C. D.
【错解】选C,理由:晶体熔化时温度逐渐升高.
【析错】晶体熔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定的熔点,在图象中反映出来就是有一段时间它的温度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因此对照各图加以分析即可.
【正解】选A,理由: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B、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C、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
典例2:(2017?惠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属于非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
A. B.
C. D.
【错解】选C,理由:非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温度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析错】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同时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正解】选D,理由:A、物体放热降温,并且温度在不断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是非晶体凝固图象,故A错误;B、物体放热降温,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错误;C、物体吸热升温,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错误;D、物体吸热升温,并且温度在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D正确.故选D.
易错点3 六种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和放热
典例3:(2017?海淀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吸热的是( )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雪的形成【错解】选B或C或D,理由:液化、凝华放热。
【析错】(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正解】选A,理由:A、冰化成水属于熔化,熔化吸热,故A正确;B、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故B错误;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A.
易错点4 生活中一些物态变化形成的原因----“白气”的成因
典例4:(2017秋?天门校级期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放热升华现象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错解】选A,理由: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放热升华现象.
【析错】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正解】选B,理由:A、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后的小水滴;故A错误;B、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冒出后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B正确;C、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后的水蒸气又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C错误;D、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B.
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计
典例1:(2017?百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考查方向】温度.
【名师点睛】①温度是物理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相同温度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②温度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③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④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不同沸点不同.
典例2:(2017?柳州)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查方向】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名师点睛】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知识点二:认识物态变化现象
典例3:(2017?阜新)下列热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用铁水浇铸工件
B.寒冷冬天有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D.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
【考查方向】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名师点睛】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典例4:(2017?苏州)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
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
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
【考查方向】汽化及汽化现象.
【名师点睛】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知识点三:物态变化与热量
典例5:(2017?德州)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考查方向】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名师点睛】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典例6:(2017?自贡)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考查方向】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名师点睛】(1)熟记六大物态变化的定义,即: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先弄清楚物质变化前处于何种状态,后明确物质变化后又处于何种状态,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2)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典例7:(2017?周村区一模)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出现的“白霜”②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③水烧开时壶嘴处出现的“白气”④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查方向】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名师点睛】①首先根据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再判断吸放热情况.②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知识点四:晶体与非晶体
典例8:(2017?门头沟区二模)实验室中小锐同学在做物质熔化的实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示数,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14所示图象.由图可知: ?为晶体;当对物体进行加热到8min时,此时物体乙处于 ?状态( )
A.甲、液态 B.乙、固态
C.甲、固液共存 D.乙、固液共存
【考查方向】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名师点睛】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知识点五:探究物态变化的规律
典例9(2017?盘锦)在探究“某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此物质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该物质 .(2)图乙是该物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 .(3)由图象可知,晶体熔化特点是 , .
【考查方向】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典例10:(2017?济南)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小刚在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意识到,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很重要,铁杆位置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实验中对 的测量.(2)小刚在实验过程中,判断水是否已经发生了沸腾的根据是: (填“A”或“B”)A.观察到的现象?? B.温度计的示数(3)小刚完成实验后,注意到只有小强还没有完成实验,观察发现,小强没有使用烧杯盖,小刚经过分析认为,烧杯盖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从而缩短了实验的时间.(4)小刚还发现,在实验装置相同和组织正确的情况下,各组完成实验的时间也不一样,他又提出了进一步缩短实验时间的两个建议:一个是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二是提高烧杯中水的初温,如果你要做这个实验,在采取小刚的建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写出其中的一个并说出你的理由.
.
【考查方向】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名师点睛】(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2)气压不同,则沸点不同,故不能通过温度来判定是否沸腾;(3)在实验的过程中,会有能量的散失;(4)实验中发现水沸腾前加热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考点内容
命题趋势
1.温度和温度计
★★★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有关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现象。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可能出现物态变化、晶体的熔化规、温度计的使用、体温计测体温律选择题,可能出现晶体熔化和凝固、水沸腾实验题,分值约5分。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都是中考的热点,实验的设计、器材的使用、规律的概括,是考查的切入点。
2.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和放热
★★★★★
3. 晶体与非晶体
★★★★
4. 探究水的沸腾
★★★★
知识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
2.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酒精、水银和煤油。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0~100 ℃之间分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
4.温度计的使用:(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2)看清温度计的量程;(3)选择合适的温度计;(4)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5)待示数稳定再读数;(6)读数时玻璃泡留在液体中;(7)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5.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实验室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璃泡
内液体
水银、煤油
水银
煤油、酒精
刻度范围
-20 ℃~110 ℃
35 ℃~42 ℃
-30 ℃~50 ℃
分度值
1 ℃
1 ℃
1 ℃
构造
玻璃泡与直管之间都是均匀细管
玻璃泡与直管之间有细而弯的缩口
玻璃泡与直管之间都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能甩
6.注意:
①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或“没有”;
②温度计读数时先找零刻度,若液柱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反之往上读;
③使用温度计时不能使被测物体的温度越过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或低于液体的凝固点。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1.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蜡、玻璃、沥青
相
同
点
状态
固体
固体
熔化过程
吸热
吸热
凝固过程
放热
放热
不
同
点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无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方式: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液体含有的杂质等有关。
2.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蒸 发
沸 腾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不同点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速、液体温度
供热快慢
温度变化
降温致冷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共同特点
都属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3.液化方式:气体液化通常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气体液化要放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水蒸气液化为水,气体液化的好处是便于贮存和运输。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生活中利用升华吸热达到致冷。
2.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人工降雨、电冰箱、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等。
3.注意:①判定物态变化时,要先明确物质的初态和终态,然后根据定义判别;
②图象分析方法:明确图象中横轴、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图象表达的物理过程→分析图象变化的特点,理解特殊点和特殊线段代表的物理意义;
③生活中看见的“白气”,“雾状物”,蒸腾的“热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易错点1 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温度变化图象
典例1:(2017?顺义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
A. B.
C. D.
【错解】选C,理由:晶体熔化时温度逐渐升高.
【析错】晶体熔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定的熔点,在图象中反映出来就是有一段时间它的温度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因此对照各图加以分析即可.
【正解】选A,理由: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B、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C、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
典例2:(2017?惠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属于非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
A. B.
C. D.
【错解】选C,理由:非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温度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析错】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同时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正解】选D,理由:A、物体放热降温,并且温度在不断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是非晶体凝固图象,故A错误;B、物体放热降温,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错误;C、物体吸热升温,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错误;D、物体吸热升温,并且温度在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D正确.故选D.
易错点3 六种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和放热
典例3:(2017?海淀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吸热的是( )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雪的形成【错解】选B或C或D,理由:液化、凝华放热。
【析错】(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正解】选A,理由:A、冰化成水属于熔化,熔化吸热,故A正确;B、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故B错误;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A.
易错点4 生活中一些物态变化形成的原因----“白气”的成因
典例4:(2017秋?天门校级期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放热升华现象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错解】选A,理由: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放热升华现象.
【析错】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正解】选B,理由:A、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后的小水滴;故A错误;B、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冒出后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B正确;C、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后的水蒸气又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C错误;D、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B.
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计
典例1:(2017?百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考查方向】温度.
【名师点睛】①温度是物理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相同温度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②温度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③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④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不同沸点不同.
【解析】A、0℃的冰与0℃的水状态不同,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A错误;B、-6℃表示温度比0℃低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线6摄氏度.故B正确;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错误;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故D错误.故选B.
典例2:(2017?柳州)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查方向】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名师点睛】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答案】D
【解析】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此选项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此选项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此选项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此选项正确.故选D.
知识点二:认识物态变化现象
典例3:(2017?阜新)下列热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用铁水浇铸工件
B.寒冷冬天有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D.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
【考查方向】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名师点睛】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答案】D
【解析】A、用铁水浇铸工件,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C、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樟脑球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D. 典例4:(2017?苏州)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
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
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
【考查方向】汽化及汽化现象.
【名师点睛】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解析】A、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头发之间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直接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舞台上洒上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为“白雾”.故B不符合题意;C、冰冻的衣服晾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知识点三:物态变化与热量
典例5:(2017?德州)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考查方向】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名师点睛】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答案】B
【解析】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装置放在通风处,这样即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知识,故A不合题意;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汽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B符合题意;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典例6:(2017?自贡)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考查方向】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名师点睛】(1)熟记六大物态变化的定义,即: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先弄清楚物质变化前处于何种状态,后明确物质变化后又处于何种状态,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2)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解析】 滴水成冰,物质变化前为液态水,变化后为固态的冰,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判断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会放热.故选:A.
典例7:(2017?周村区一模)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出现的“白霜”②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③水烧开时壶嘴处出现的“白气”④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查方向】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名师点睛】①首先根据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再判断吸放热情况.②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答案】B
【解析】①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出现的“白霜”是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②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③水烧开时壶嘴处出现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④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选:B.
知识点四:晶体与非晶体
典例8:(2017?门头沟区二模)实验室中小锐同学在做物质熔化的实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示数,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14所示图象.由图可知:??????为晶体;当对物体进行加热到8min时,此时物体乙处于??????状态( )
A.甲、液态 B.乙、固态
C.甲、固液共存 D.乙、固液共存
【考查方向】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名师点睛】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乙物体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乙为晶体;物体乙从第5分钟到第12分钟的温度保持在80℃不变,这个温度就是乙物体的熔点,说明乙物体是晶体,此过程乙物体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故选D。知识点五:探究物态变化的规律
典例9(2017?盘锦)在探究“某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此物质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该物质 .(2)图乙是该物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 .(3)由图象可知,晶体熔化特点是 , .
【考查方向】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名师点睛】(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根据Q吸=cm(t-t0)可知:在吸收的热量和时间一定时,物体的温度变化值越大,比热容就越小.
【答案】(1)受热均匀;(2)晶体;小;(3)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解析】(1)将装有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物质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在50℃不变,故该物质为晶体;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在熔化前3min升高的温度为△t?1=50℃-30℃=20℃,在熔化后3min升高的温度为△t?2=80℃-50℃=30℃,故△t?1<△t2由Q=cm△t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越大比热容c就越小.所以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大于液态时的比热容;(3)由图可知,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受热均匀;(2)晶体;小;(3)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典例10:(2017?济南)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小刚在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意识到,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很重要,铁杆位置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实验中对 的测量.(2)小刚在实验过程中,判断水是否已经发生了沸腾的根据是: (填“A”或“B”)A.观察到的现象?? B.温度计的示数(3)小刚完成实验后,注意到只有小强还没有完成实验,观察发现,小强没有使用烧杯盖,小刚经过分析认为,烧杯盖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从而缩短了实验的时间. .
【考查方向】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名师点睛】(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2)气压不同,则沸点不同,故不能通过温度来判定是否沸腾;(3)在实验的过程中,会有能量的散失;(4)实验中发现水沸腾前加热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
【答案】(1)水温;(2)A;(3)减慢水的内能的散失;(4)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时,水量不宜过少,应能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
【解析】(1)温度计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玻璃泡必须全部浸入液体中,铁杆位置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实验中对水的温度的测量;(2)沸点的高低与气压有关,故不能通过温度来判定是否沸腾;当液体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在水底产生,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越来越大,直至水面破裂,故可以通过观察现象来判定水是否沸腾;(3)在实验中使用杯盖,可以减慢水的内能的散失,缩短加热时间;(4)方法一: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时,水量不宜过少,应能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方法二:提高烧杯中水的初温时,为了实现多次测量温度,应缩短每测量的时间.故答案为:(1)水温;(2)A;(3)减慢水的内能的散失;(4)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时,水量不宜过少,应能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