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三章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亮亮家正在建房子,要把砖块、混凝土等源源不断的送上三楼给泥水匠,金点子你有办法吗?这种轮子有什么特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轮子? 周边有槽,能绕固定轴转动;在窗帘上、旗杆上、起重机上……都用到这种轮子。 这种周边有槽,能绕固定轴转动的轮子就是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动滑轮随重物一起移动这两种装置提起重物时,有什么不同?想一想 人们为什么有时要使用定滑轮?为什么有时要使用动滑轮? 可能是为了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方便)实验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从哪几个方面研究它们?要测哪些量?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理想滑轮模型的特点:
定滑轮:F = G ;s = h ;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F = G/2 ;s = 2h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而且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上升的距离。
结论读图 在图上找出两种滑轮的支点,作出力臂,并解释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省力,而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定滑轮实质是个____杠杆;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____倍的杠杆。等臂2右图表明滑轮实质上也是 。杠杆Ol2l1l1l2想一想:如果想要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那怎么办?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装置叫滑轮组。 实验1、用弹簧秤测出钩码和滑轮的总重,G=___。
2、如图甲方式匀速拉动绳子,弹簧秤的读数F1=__。
3、如图乙方式匀速拉动绳子,弹簧秤的读数F2= ___。甲乙F1F2
23此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___段绳子承担。此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___段绳子承担。分析原因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由n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1/n;重物上升h高度,绳子自由端要移动nh距离。结论例题 缠绕滑轮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牛,用它连接成如图的滑轮组,能否提升600牛的重物?(已知动滑轮重20牛,摩擦及绳子的质量不计。)练习1、按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穿绳情况。(动滑轮重力不计,F为拉力) 一、定滑轮:转轴固定不动的滑轮。1、特点: 不能省力,但可改变了力的方向。2、实质: 等臂杠杆。二、动滑轮:转动轴 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1、特点: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这节课的收获三、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装置叫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由n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1/n;重物上升h高度,绳子自由端要移动nh距离。巩 固 练 习: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__N。(不计摩擦)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N(动滑轮自重不计)100100502、 如图所示,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G甲=G乙=G丙=60牛顿。则:(1)不计动滑轮重和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时,提升的物重分别是:F甲=______牛;F乙=_______牛;F丙=______牛。
(2)动滑轮重6牛,不计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提升的物重分别是:F甲=______牛;F乙=______牛;F丙=______牛。60牛30牛20牛60牛33牛22牛3、 如图所示,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甲=F乙=F丙=60牛顿。则:(1)不计动滑轮重和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时,提升的物重分别是:G甲=______牛;G乙=_______牛;G丙=______牛。
(2)动滑轮重6牛,不计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提升的物重分别是:G甲=______牛;G乙=______牛;G丙=______牛。601201806054牛174二、滑轮组在水平位置的例题例1、如图所示,用此滑轮组匀速拉动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若物体重150牛,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30牛,则所需拉力F为________牛。(滑轮重及摩擦均不计)分析:如图所示,绳子股数
n = 3 则拉力 F = 1/3f 10例2、如图所示,物体重力为100N,在大小为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大小等于__________N(滑轮重及摩擦不计)分析:如图所示,绳子股数
n = 2则摩擦力 f = ? F103、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120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牵引重物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移动,已知所用拉力F=100N,滑轮本身的重及摩擦不计,则重物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多少牛顿?当物体移动1.5m时,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是多少?解:F=1/nf则 f = nF =3 × 100N = 300N
S自= nS物 = 3 ×1.5m = 4.5m第6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