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2017—2018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同步教学课件(27份)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11.5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北师大版 | ||
科目 | 数学 | ||
更新时间 | 2018-02-07 21:33:42 |
B.若事件A的概率P(A)=0.999,则事件A是必然事件
C.用某种药物对患有胃溃疡的500名病人进行治疗,结果有380人有明显的疗效,现有胃溃疡的病人服用此药,则估计有明显疗效的可能性为76%
D.若某奖券中奖率为50%,则某人购买此券10张,一定有5张中奖
解析:A不正确,因为0≤P(A)≤1;B不正确,因为若A是必然事件,则P(A)=1;D不正确,因为奖券中奖率为50%,若某人购买此券10张,则可能会有5张中奖,但不能说一定有5张中奖.故选C.
答案:C12343.在天气预报中,有“降水概率预报”,例如,预报“明天降水概率为78%”,这是指( )
A.明天该地区有78%的地区降水,其他地区不降水
B.明天该地区降水的可能性为78%
C.气象台的专家中,有78%的专家认为会降水,另外22%的专家认为不降水
D.明天该地区约有78%的时间降水,其他时间不降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意义,“明天降水概率为78%”是指明天该地区降水的可能性为78%,故选B.
答案:B12344.试解释下面情况中概率的意义:
(1)某商场为促进销售,实行有奖销售活动,凡购买其商品的顾客中奖的概率为0.26.
(2)一生产厂家称:我们厂生产的产品合格的概率是0.98.
分析: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解:(1)指购买其商品的顾客中奖的可能性大小是26%;
(2)是说其厂生产的产品合格的可能性大小是98%.课件27张PPT。§2 古典概型2.1 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计算公式1.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2.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及其发生的概率.古典概型
1.定义:如果一个试验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1)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每次试验只出现其中的一个结果;
(2)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我们把具有这样两个特征的随机试验的数学模型称为古典概型(古典的概率模型).
名师点拨1.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是否满足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
2.并不是所有的试验都是古典概型.【做一做1】 下列试验中,是古典概型的有( )
A.抛掷一枚图钉,发现钉尖朝上
B.某人到达路口看到绿灯
C.抛掷一粒均匀的正方体骰子,观察向上的点数
D.从10 cm3水中任取1滴,检查有无细菌
答案:C2.基本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基本结果中不能再分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称为该次试验中的基本事件.试验中其他的事件(除不可能事件外)都可以用基本事件来描绘.
【做一做2-1】 袋中有2个红球,2个白球,2个黑球,从里面任意摸出2个小球,下列事件不是基本事件的是( )
A.{正好2个红球} B.{正好2个黑球}
C.{正好2个白球} D.{至少1个红球}
解析:至少1个红球包含:一红一白或一红一黑或2个红球,所以{至少1个红球}不是基本事件,其他事件都是基本事件.
答案:D【做一做2-2】 已知一个家庭有两个小孩,则所有的基本事件是( )
A.(男,女),(男,男),(女,女)
B.(男,女),(女,男)
C.(男,男),(男,女),(女,男),(女,女)
D.(男,男),(女,女)
解析:用坐标法表示:将第一个小孩的性别放在横坐标位置,第二个小孩的性别放在纵坐标位置,可得4个基本事件(男,男),(男,女),(女,男),(女,女).
答案:C温馨提示1.用式子 关键是求出一次试验中等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数n,某个事件所包含的结果数m,并且注意n种结果必然是等可能的.
2.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古典概型,而古典概型中“等可能”的判断很重要.【做一做3-1】 要在某高校的8名懂外语的运动会志愿者中选1名,已知其中有3人懂日语,则选到懂日语的志愿者的概率为( )?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基本事件个数的求法
【例1】 将一粒均匀的骰子先后抛掷两次,计算: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质数的结果有多少种?
分析:用列举法列出所有结果,然后按要求进行判断即可.题型四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解:(1)将抛掷两次骰子的所有结果一一列举如下:
(1,1),(1,2),(1,3),(1,4),(1,5),(1,6),
(2,1),(2,2),(2,3),(2,4),(2,5),(2,6),
(3,1),(3,2),(3,3),(3,4),(3,5),(3,6),
(4,1),(4,2),(4,3),(4,4),(4,5),(4,6),
(5,1),(5,2),(5,3),(5,4),(5,5),(5,6),
(6,1),(6,2),(6,3),(6,4),(6,5),(6,6),
共有36种不同的结果.
(2)点数之和是质数的结果有(1,1),(1,2),(1,4),(1,6),(2,1),(2,3),
(2,5),(3,2),(3,4),(4,1),(4,3),(5,2),(5,6),(6,1),(6,5),共15种.
反思列举法是探求基本事件的常用方法,列举时必须按照某一标准进行,要做到不重、不漏.题型四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变式训练1】 求下列各试验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并指出包含哪些基本事件.
(1)从字母a,b,c中任意取两个字母;
(2)从装有形状完全一样且分别标有1,2,3,4,5的5个球的袋中任意取出两个球.
解:(1)从三个字母中任取两个字母的所有等可能结果,即基本事件数为3,分别是(a,b),(a,c),(b,c).
(2)从袋中取两个球的等可能结果为:
球1和球2,球1和球3,球1和球4,球1和球5,
球2和球3,球2和球4,球2和球5,球3和球4,
球3和球5,球4和球5.
故共有以上10个基本事件,
可分别为(1,2),(1,3),(1,4),(1,5),(2,3),(2,4),(2,5),(3,4),(3,5),(4,5).题型四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反思判断一个试验的概率模型是否为古典概型,关键是看它是否具备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1)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即有限性;(2)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即等可能性.题型四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解析:用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去判断即可.
对于选项A,因为发芽与不发芽的概率不同,所以不是古典概型;
?
?
对于选项C,因为基本事件有无限个,所以不是古典概型;
对于选项D,因为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0环的概率不相同,所以不是古典概型.
答案:B题型四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
【例3】 某商场举行购物抽奖促销活动,规定每位顾客从装有编号为0,1,2,3四个相同小球的抽奖箱中,每次取出一个球记下编号后放回,连续取两次.若取出的两个小球号码相加之和等于6,则中一等奖;若等于5,则中二等奖;若等于4或3,则中三等奖.
(1)求中三等奖的概率;
(2)求中奖的概率.
分析:分别写出所有基本事件,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求出概率.题型四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反思解决古典概型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基本事件是什么;
(2)试验是不是等可能性的试验;
(3)基本事件总数是多少;
(4)事件A包含多少个基本事件.题型四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变式训练3】 某校举行运动会,高二(1)班有男乒乓球运动员4名,女乒乓球运动员3名,现要选一名男运动员和一名女运动员组成混合双打代表本班参赛,试列出全部可能结果,若某女乒乓球运动员为国家一级运动员,求她参赛的概率.题型四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解:由于男生是从4人中任意选取,女生是从3人中任意选取,为了得到试验的全部结果,我们设男生为A,B,C,D,女生为1,2,3,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随机选取的结果.如(A,1)表示:从男生中选取的是男生A,从女生中选取的是女生1,可用列举法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设“国家一级运动员参赛”为事件E.?题型四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易错辨析
易错点:因找不全基本事件致错
【例4】 已知集合M={-2,3},N={-4,5,6},从两个集合中各取一个元素作为点的坐标,试写出所有基本事件.
错解:基本事件有(-2,-4),(-2,5),(-2,6),(3,-4),(3,5),(3,6).
错因分析:从两个集合中各取一个元素作为点的坐标,集合N中的元素也可以作为横坐标,错解中少了以下基本事件:(-4,-2),(-4,3), (5,-2),(5,3),(6,-2),(6,3).
正解:基本事件共有12个,它们是(-2,-4),(-2,5),(-2,6),(3,-4),(3,5),
(3,6),(-4,-2),(-4,3),(5,-2),(5,3),(6,-2),(6,3).123451.下列随机试验的数学模型属于古典概型的是( )
A.在一定的条件下,移植一棵吊兰,它可能成活,也可能不成活
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从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整数的所有点中任取一个点
C.某射手射击一次,可能命中0环,1环,2环,……,10环
D.四位同学用抽签的方法选一人去参加一个座谈会
答案:D123452.先在5张卡片上分别写上数字1,2,3,4,5,然后将它们混合后,再任意排成一行组成一个五位数,则得到的五位数能被2或5整除的概率是( )
A.0.2 B.0.4 C.0.6 D.0.8
解析:一个五位数能否被5整除关键看其个位数字,而由1,2,3,4,5组成的五位数中,1,2,3,4,5出现在个位是等可能的.所以个位数字对应的基本事件有1,2,3,4,5共5个,“能被2或5整除”这一事件中含有基本事件2,4,5,所求概 .
答案:C123453.在200瓶饮料中,有4瓶已过保质期,从中任取一瓶,则取到的是已过保质期的饮料的概率是( )
A.0.2 B.0.02 C.0.1 D.0.01
答案:B12345?123455.依据闯关游戏规则,请你探究图中“闯关游戏”的奥秘:要求每次同时按下左边和右边各1个按钮(按钮分别记为左1,左2,右1,右2),其中按下某些按钮可以使灯泡点亮,点亮灯泡则闯关成功,否则闯关失败.
(1)用列表的方法表示所有可能的按钮方式;
(2)若只有两个1号按钮同时按下才能点亮灯泡,试求闯关成功的概率.12345解:(1)所有可能的按钮方式列表如下: (2)若只有两个1号按钮同时按下才能点亮灯泡,课件15张PPT。2.2 建立概率模型1.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建立不同的概率模型.
2.能够建立概率模型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不同的古典概型
一般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古典概型时,对同一个古典概型,把什么看作一个基本事件(即一次试验的结果)是人为规定的,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只要满足以下两点:
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每次试验只出现其中的一个结果;
②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就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不同的古典概型来解决,所得可能结果越少,问题的解决就变得越简单.【做一做1】 从甲、乙、丙三名学生中选出两名班委,其中甲被选中的概率为( )答案:C 【做一做2】 抛掷一粒均匀的骰子,观察向上的点数,求点数是奇数的概率.
判断下面建立的概率模型是否是古典概型:
(1)向上的点数是1,2,3,4,5,6可分别看成一个基本事件,求点数是奇数的概率;
(2)向上的点数是奇数和向上的点数是偶数可分别看成一个基本事件,求点数是奇数的概率.
解:这两种概率模型都满足:(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每次试验只出现其中的一个结果;(2)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所以都是古典概型.题型一题型二构建不同的概率模型解决问题
【例1】 从1,2,3,4,5,6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求组成的两位数大于50的概率.
解法一:所有的基本事件是:12,13,14,15,16,21,23,24,25,26,31,
32,34,35,36,41,42,43,45,46,51,52,53,54,56,61,62,63,64,65,共有30个基本事件.设“组成的两位数大于50”为事件A,则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是:51,52,53,54,56,61,62,63,64,65,共10个基本事件.题型一题型二解法二:由于50的个位数字是0,因此大于50的两位数只要十位上的数字不小于5即可.所有的基本事件是:1,2,3,4,5,6,共有6个基本事件.设十位上的数字不小于5为事件A,则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是:5,6,共有2个基本事件.反思可以用传统解法,但是基本事件较多;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巧妙建立古典概率模型,使基本事件个数较少,理解、运算都较简便.题型一题型二【变式训练1】 求一次投掷两粒颜色不同但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的点数之和为奇数的概率.
解法一:设A表示“出现的点数之和为奇数”,用(i,j)表示“第一粒骰子出现i点,第二粒骰子出现j点”.显然共有36种可能结果.其中事件A包括的(i,j)只能为(奇,偶)或(偶,奇),所以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3×3+3×3=18,
解法二:设A表示“出现的点数之和为奇数”,若把一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取为:(奇,奇),(奇,偶),(偶,奇),(偶,偶),则它们也组成等概率总体.基本事件总数为4,A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2,题型一题型二易错辨析
易错点:因建模错误而致错
【例2】 把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连续抛掷2次,求出现两次正面朝上的概率.
错解:把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连续抛掷2次,面朝上的结果有“2次正面”“2次反面”“1次正面,1次反面”3种,即有3个基本事件.所以出现两次正面朝上的
错因分析:因为“1次正面,1次反面”包含“一正一反”和“一反一正”两种情况.所以出现“2次正面”“2次反面”“1次正面,1次反面”的可能性是不相同的,因此,把这3个事件看成基本事件建立的模型不是古典概型.题型一题型二正解:把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连续抛掷2次,朝上的面出现“2次正面”“2次反面”“一正一反”和“一反一正”4个等可能的结果,即有4个基本事件并且这4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这个模型是古典概型.所以出现两次正面朝上的123451.从1,2,3,4,5这五个数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则这两个数之和为3或6的概率为( )答案:A 123452.有红心1,2,3和黑桃4,5这5张扑克牌,将牌的正面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的牌为红心的概率为( )
?
?
?
答案:A123453.在军训汇报表演中,已知A,B,C三个方阵按一定次序通过主席台,若先后顺序是随机定的,则B先于A,C通过的概率为( )解析:只考虑B的情况,B可能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通过主席台,而B先于A,C通过的情况只有一种,故所求
答案:B123454.20名高一学生,25名高二学生和30名高三学生在一起座谈,如果任意抽其中一名学生讲话,抽到高一学生的概率是 ,抽到高二学生的概率是 ,抽到高三学生的概率是 .?123455.100个人依次抓阄,决定1件奖品的归属,求最后一个人中奖的概率.
解:只考虑最后一个人抓阄的情况,他可能抓到100个阄中的任何一个,而他抓到有奖的阄的结果只有一种,最后一个人中奖的课件31张PPT。2.3 互斥事件1.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定义,能根据定义辨别一些事件是否互斥,是否对立.
2.掌握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及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1.互斥事件
(1)定义:在一个随机试验中,我们把一次试验下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A与B称作互斥事件.
(2)规定:事件A+B发生是指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
(3)归纳:①A,B互斥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
②如果事件A与事件B是互斥事件,那么A与B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为0.
③与集合类比,可用图表示,如图所示.(4)公式:在一个随机试验中,如果随机事件A和事件B是互斥事件,那么有P(A+B)=P(A)+P(B).【做一做1-1】 某射手射击一次,命中的环数可能为0,1,2,…,10,共11种情况,设事件A:“命中的环数大于8”,事件B:“命中的环数大于5”,事件C:“命中的环数小于4”,事件D:“命中的环数小于6”,则事件A,B,C,D中,互斥事件有 (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解析:由于“命中的环数大于8”与“命中的环数小于4”不可能同时发生,故A与C是互斥事件;同理,事件A与D是互斥事件;事件B与C是互斥事件;事件B与D是互斥事件.这表明A,B,C,D中有4对互斥事件,故选D.
答案:D(3)归纳:①对立事件的特征:在每一次试验中,互为对立的两个事件不会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事件发生.
②若A与B是对立事件,则A与B互斥,且A+B为必然事件,故A+B发生的概率为1,即P(A+B)=P(A)+P(B)=1.
③从集合的角度来看,事件A与B互斥,是指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与事件B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交集为空集.事件A与B对立,指事件B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是全集I中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补集,即A∩B=?,且A∪B=I.【做一做2-1】 从1,2,3,…,9中任取两数,其中:①恰有一个偶数和恰有一个奇数;②至少有一个奇数和两个都是奇数;③至少有一个奇数和两个都是偶数;④至少有一个奇数和至少有一个偶数.
在上述事件中,是对立事件的是( )
A.① B.②④ C.③ D.①③
解析:从1,2,3,…,9中任取两数,有以下三种情况:(1)两个数均为奇数;(2)两个数均为偶数;(3)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由对立事件的性质知只有③为对立事件.
答案:C
【做一做2-2】 若事件A与事件B是对立事件,且P(A)=0.6,则P(B)等于( )
A.0.4 B.0.5 C.0.6 D.1
解析:P(B)=1-P(A)=0.4.
答案:A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判断
【例1】 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点数从1到10各10张)中,任抽一张.判断下列给出的每对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若是互斥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
(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
(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
(3)“抽出的牌的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的点数大于9”.
分析: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对立事件既不能同时发生,又必有一个发生;定义是判断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基本方法.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解:(1)是互斥事件,不是对立事件.
理由是: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红桃”和“抽出黑桃”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所以是互斥事件,但是,不能保证其中必有一个发生,这是由于还可能抽出“方块”或者“梅花”.因此,两者不是对立事件.
(2)既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
理由是: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其中必有一个发生.所以它们既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
(3)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
理由是: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的牌的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的点数大于9”这两个事件可能同时发生,如抽出的牌的点数为10.因此,两者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反思1.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
2.要紧扣互斥事件的概念,判断两个事件是否能同时发生是关键.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变式训练1】 某县城有甲、乙两种报纸供居民订阅,记事件A为“只订甲报”,事件B为“至少订一种报”,事件C为“至多订一种报”,事件D为“不订甲报”,事件E为“一种报也不订”.判断下列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
(1)A与C;(2)B与E;(3)B与D;(4)B与C;(5)C与E.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解:(1)由于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中可能只订甲报,即事件A与事件C有可能同时发生,故A与C不是互斥事件.
(2)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与事件E“一种报也不订”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故事件B与E是互斥事件.由于事件B和事件E必有一个发生,故B与E也是对立事件.
(3)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中有可能只订乙报,即有可能不订甲报,也就是说事件B发生,事件D也可能发生,故B与D不是互斥事件.
(4)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中有3种可能:“只订甲报”“只订乙报”“订甲、乙两种报”.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中有3种可能:“一种报也不订”“只订甲报”“只订乙报”.即事件B与事件C可能同时发生,故B与C不是互斥事件.
(5)由(4)的分析可知,事件E“一种报也不订”仅仅是事件C的一种可能,事件C与事件E可能同时发生,故C与E不是互斥事件.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例2】 某地区的年降水量在下列范围内的概率如下表所示:(1)求年降水量在[100,200)(mm)范围内的概率;
(2)求年降水量在[150,300)(mm)范围内的概率.
分析:先将复杂事件进行分解,分成n个互斥事件的和,再应用公式求解.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解:记这个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00,150),[150,200),[200,250),
[250,300)(mm)范围内分别为事件A,B,C,D.
这4个事件彼此互斥,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1)年降水量在[100,200)(mm)范围内的概率是
P(A+B)=P(A)+P(B)=0.12+0.25=0.37.
(2)年降水量在[150,300)(mm)范围内的概率是
P(B+C+D)=P(B)+P(C)+P(D)=0.25+0.16+0.14=0.55.
反思1.当一个事件比较复杂时,可转化为几个互斥事件的和来求解.
2.公式P(A+B)=P(A)+P(B)的使用条件是事件A,B互斥,否则不成立.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变式训练2】 由经验可知,每天在学校食堂某窗口排队等候就餐的人数及其概率如下表:(1)求等候就餐的人数为[4,16)的概率;
(2)若等候就餐的人数大于或等于16,则应增加一个新窗口,请问增加一个新窗口的概率是多少?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解:(1)记“等候就餐的人数为[4,16)”为事件A,“等候就餐的人数为[4,8)”为事件A1,“等候就餐的人数为[8,12)”为事件A2,“等候就餐的人数为[12,16)”为事件A3,则A=A1+A2+A3,且A1,A2,A3彼此互斥,所以P(A)=P(A1)+P(A2)+P(A3)=0.16+0.30+0.30=0.76.
(2)要增加新窗口,则等候就餐的人数大于或等于16,包含两种情况:等候就餐的人数为[16,20)和[20,+∞),记“等候就餐的人数大于或等于16”为事件B,“等候就餐的人数为[16,20)”为事件B1,“等候就餐的人数为[20,+∞)”为事件B2,则B=B1+B2,且B1,B2互斥,则P(B)=P(B1)+P(B2)=0.10+0.04=0.14.因此应增加一个新窗口的概率是0.14.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综合应用
【例3】 一盒中装有各色球12个,其中5个红球、4个黑球、2个白球、1个绿球.从中随机取出1个球,求:
(1)取出的球是红球或黑球的概率;
(2)取出的球是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反思1.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应结合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定义分析出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再决定使用哪一个公式,不要由于乱套公式而导致出错.
2.要注意分类讨论和等价转化思想的运用.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变式训练3】 在数学考试中,假设考试成绩为整数,小明的成绩在90分及以上的概率是0.18,在80分(含80分)~89分(含89分)的概率是0.51,在70分(含70分)~79分(含79分)的概率是0.15,在60分(含60分)~69分(含69分)的概率是0.09,在60分以下的概率是0.07,计算:
(1)小明在数学考试中取得80分及以上成绩的概率;
(2)小明考试及格的概率(不低于60分为及格).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解:记小明的成绩“在90分及以上”“在80分(含80分)~89分(含89分)”“在70分(含70分)~79分(含79分)”“在60分(含60分)~69分(含69分)”分别为事件B,C,D,E,这四个事件彼此互斥.
(1)小明成绩在80分及以上的概率是
P(B+C)=P(B)+P(C)=0.18+0.51=0.69.
(2)方法一:小明考试及格的概率是
P(B+C+D+E)=P(B)+P(C)+P(D)+P(E)
=0.18+0.51+0.15+0.09=0.93.
方法二:小明不及格的概率为0.07,
则小明及格的概率为1-0.07=0.93.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易错辨析
易错点:忽视P(A+B)=P(A)+P(B)的适用范围致错
【例4】 抛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玩具(各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事件A表示“朝上一面的数是奇数”,事件B表示“朝上一面的数不超过3”,求P(A+B).错因分析:错误的原因在于忽视了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应用的前提条件.由于“朝上一面的数是奇数”与“朝上一面的数不超过3”二者不是互斥事件,即出现1或3时,事件A,B同时发生,所以不能应用P(A+B)=P(A)+P(B)求解.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正解:将A+B分成出现“1,2,3”与“5”这两个事件,记出现“1,2,3”为事件C,出现“5”为事件D,则事件C与D互斥,
所以P(A+B)=P(C+D)123451.从一批产品中取出三件,设A表示“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B表示“三件产品全是次品”,C表示“三件产品不全是次品”,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与C互斥 B.B与C互斥
C.任两个均互斥 D.任两个均不互斥
答案:B123452.某产品分一、二、三级,其中只有一级是正品,若生产中出现二级品的概率是0.03,出现三级品的概率是0.01,则出现正品的概率为( )
A.0.99 B.0.98 C.0.97 D.0.96
答案:D123453.某人在打靶时,连续射击2次,事件“至少有1次中靶”的互斥事件是( )
A.至多有1次中靶 B.2次都中靶
C.2次都不中靶 D.只有1次中靶
解析:由于“至少有1次中靶”与“2次都不中靶”不能同时发生,因而是互斥事件.
答案:C123454.抛掷一粒均匀的正方体骰子,记A为事件“落地时向上的点数是奇数”,B为事件“落地时向上的点数是偶数”,C为事件“落地时向上的点数是3的倍数”.其中的互斥事件是 ,对立事件是 .?
答案:A与B A与B123455.某人在如图所示的直角边长为4 m的三角形地块的每个格点(指纵、横直线的交叉点以及三角形的顶点)处都种了一株相同品种的作物.根据历年的种植经验,一株该种作物的年收获量Y(单位:kg)与它的“相近”作物株数X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这里,两株作物“相近”是指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 m.12345(1)完成下表,并求所种作物的平均年收获量; (2)在所种作物中随机选取一株,求它的年收获量至少为48 kg的概率.12345解:(1)所种作物的总株数为1+2+3+4+5=15,其中“相近”作物株数为1的作物有2株,“相近”作物株数为2的作物有4株,“相近”作物株数为3的作物有6株,“相近”作物株数为4的作物有3株.列表如下:12345课件21张PPT。§3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1.了解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实际应用,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型中事件的概率.
3.能够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4.会用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求简单的概率问题.几何概型
(1)定义:向平面上有限区域(集合)G内随机地投掷点M,若点M落在子区域G1?G的概率与G1的面积成正比,而与G的形状、位置无关,即
?
?
则称这种模型为几何概型.
(2)说明:几何概型中的G也可以是空间中或直线上的有限区域,相应的概率是体积之比或长度之比.
(3)特点:一是无限性,即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无限的;二是等可能性,即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名师点拨1.对于一个随机试验,如果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内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子区域内的点.这里的几何区域可以是线段, 也可以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2.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异同点
相同点: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中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不同点:古典概型要求随机试验所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的个数必须是有限个;几何概型要求随机试验所包含的基本事件应当是无限个,而且几何概型解决的问题一般都与几何知识有关.
3.用几何概型求解的思路和用古典概型求解的思路是相同的,同属于比例法,即随机事件A的概率可以用“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所占的图形面积(长度、体积)”与“试验的基本事件所占的总面积(总长度或总体积)”之比来表示.【做一做1】 已知两根电线杆相距100 m,若电线遭受雷击,且雷击点距电线杆10 m之内时,电线杆上的输电设备将受损,则电线遭受雷击时设备受损的概率为( )
A.0.1 B.0.2 C.0.05 D.0.5答案:B 【做一做2】 下列概率模型中,是几何概型的有( )
①从区间[-10,10]内任取出一个数,求取到1的概率;
②从区间[-10,10]内任取出一个数,求取到绝对值不大于1的数的概率;
③从区间[-10,10]内任取出一个整数,求取到大于1而小于2的数的概率;
④向一个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ABCD内投一点P,求点P离正方形的中心不超过1 cm的概率.
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析:判断一个概率模型是否为几何概型,关键是看它是否具备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
①中的概率模型不是几何概型,因为虽然区间[-10,10]上有无限多个点,但取到的1只是1个数字,不能构成区域;②中的概率模型是几何概型;③中的概率模型不是几何概型,因为区间[-10,10]上的整数只有21个,不满足无限性;④中的概率模型是几何概型.
答案:B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
【例1】 公共汽车在0~5 min内随机地到达车站,求汽车在 1~3 min 之间到达的概率.
解:将0~5 min这段时间看作是一段长度为5个单位长度的线段,则1~3 min是这一线段中的2个单位长度.设“汽车在1~3 min之间到达”为事件A,则反思1.求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方法,是把题中所表示的几何模型转化为线段的长度,然后求解,应特别注意准确表示所确定的线段的长度.
2.若试验的结果构成的区域的几何度量可用长度表示,则其概率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变式训练1】 一只蚂蚁在三边长分别为3,4,5(单位:cm)的三角形的边上爬行,某时刻该蚂蚁距离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均超过1 cm的概率为 .?
解析:如图,该蚂蚁距离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均超过1 cm的长度为1+2+3=6(cm),故所求概率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反思若试验的结果所构成的区域的几何度量能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面积,则可按下列公式来计算其概率: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答案:D 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例3】 有一杯2 L的水,其中含有一个细菌,用一个小杯从这杯水中取出0.1 L的水,求小杯水中含有这个细菌的概率.
分析:这个细菌所在的位置有无限个,属于几何概型.
解:把判断这个细菌所在的位置看成一次试验,设所取的0.1 L水中含有这个细菌为事件A,
则事件A构成的区域体积是0.1 L,全部试验结果构成的区域体积是2 L,所以反思若试验的结果所构成的区域的几何度量能转化为几何体的体积,则可按下列公式来计算其概率: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变式训练3】 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为底面ABCD的中心,在正方体ABCD-A1B1C1D1内随机取一点P,则点P到点O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 .?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易错辨析
易错点:因选错观察角度致错
【例4】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过直角顶点C在∠ACB内部任做一条射线CM,与线段AB交于点M,求AM
?
?
答案:C1234答案:C 1234答案:C 1234课件28张PPT。本章整合统计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 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比较如下表: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研究统计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用样本估计总体,因此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整个统计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考中主要考查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和辨析以及应用.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 某学校为调查高三年级的240名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所需时间,采取了两种抽样调查的方式:
第一种由学生会的同学随机抽取24名同学进行调查;
第二种由教务处对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编号,从001到240,抽取学号最后一位为3的同学进行调查.
上述两种抽样方法依次为( )
A.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C.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提示:选择抽样方法的标准是:先判断总体中个体有无差异.当总体中个体有差异时,无论总体中个体数目的多少,都应选择分层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无差异时,再判断总体中的个体数目的多少,如果个体数目较少,那么用简单随机抽样,如果个体数目较多,那么用系统抽样.
解析:结合三种抽样方法的定义可知第一种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第二种抽样方法是系统抽样.
答案:D专题二 对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理解问题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 统计某校1 000名学生的数学会考成绩,得到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规定不低于60分为及格,不低于80分为优秀,则及格人数是 .?提示:及格人数=不低于60分的频率×该校总人数.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解析:不低于60分的小矩形的面积和为
1-(10×0.005+10×0.015)=0.8,
即不低于60分的频率为0.8,所以及格人数是1 000×0.8=800.
答案:800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三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通常我们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标准差)来近似代替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标准差),呈现样本数据的集中趋势及波动大小,从而实现对总体的估计.
(1)一般情况下,需要将平均数和标准差结合,得到更多样本数据的信息,从而对总体作出较好的估计.因为平均数容易掩盖一些极端情况,使我们对总体作出片面的判断,而标准差较好地避免了极端情况.
(2)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差别很大,也可以仅比较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从而作出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样本数据的统计图表和数字特征,我们能够估计总体的信息,而且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也就越精确.当样本数据发生变化时,总体的这些信息不会变化.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 某盐场有甲、乙两套设备包装食盐,在自动包装传送带上,每隔3 min抽一包称其质量(单位:g)是否合格,分别记录数据如下:
甲套设备:504,510,505,490,485,485,515,510,496,500;
乙套设备:496,502,501,499,505,498,499,498,497,505.
(1)试确定这是何种抽样方法?
(2)比较甲、乙两套设备包装的食盐质量的平均值与方差,说明哪套包装设备误差较少.
提示:根据三种抽样方法的概念与特征判断是何种抽样,根据选出的样本数据的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解:(1)根据系统抽样的定义,可知这种抽样方法是系统抽样.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四 两个变量的相关性
1.分析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时,我们可根据样本数据的散点图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还可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线性回归方程.把样本数据表示的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由此构成的图叫散点图.从散点图上,我们可以分析出两个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这些点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作回归直线,直线方程叫作线性回归方程.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2.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及步骤.
(1)“表格”法的步骤:③写出线性回归方程y=a+bx.
(2)利用工作表软件求法的步骤:
调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结果→写出所得方程.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 以下资料是一位销售经理收集来的每年销售额和销售经验年数的关系:(1)作出散点图;
(2)试判断两组数据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准确作出散点图.由散点图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解:(1)散点图如图所示.
?
(2)由散点图可知两组数据存在线性相关关系.1234561.(2016全国丙高考)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图中A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 ℃,B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 ℃.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 ℃以上
B.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
C.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D.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 ℃的月份有5个
解析:由题图可知,0 ℃在虚线圈内,所以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 ℃以上,A正确;易知B,C正确;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 ℃的月份有3个,分别为六月、七月、八月,D错误.故选D.
答案:D1234562.(2016山东高考)某高校调查了200名学生每周的自习时间(单位:时),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自习时间的范围是[17.5,30],样本数据分组为[17.5,20),[20,22.5),[22.5,25),[25,27.5),[27.5,30].根据直方图,这200名学生中每周的自习时间不少于22.5时的人数是( )
?
A.56 B.60
C.120 D.140
解析: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为后三组,其频率和为(0.16+0.08+0.04)×2.5=0.7,故人数为200×0.7=140,选D.
答案:D1234563.(2015课标全国Ⅱ高考)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
C.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解析:由柱形图知,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故其排放量与年份负相关.
答案:D1234564.(2016全国丙高考)下图是我国2008年至2014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单位:亿吨)的折线图.注:年份代码1-7分别对应年份2008-2014.
(1)由折线图看出,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与t的关系,请用相关系数加以说明;
(2)建立y关于t的回归方程(系数精确到0.01),预测2016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附注:123456123456解:(1)由折线图中数据和附注中参考数据得 因为y与t的相关系数近似为0.99,说明y与t的线性相关程度相当高,从而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与t的关系.123456所以,y关于t的回归方程为y=0.92+0.10t.
将2016年对应的t=9代入回归方程得y=0.92+0.10×9=1.82.
所以预测2016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1.82亿吨.1234565.(2016四川高考)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某市为了制定合理的节水方案,对居民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抽样,获得了某年100位居民每人的月均用水量(单位:吨),将数据按照[0,0.5),[0.5,1),
…,[4,4.5]分成9组,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
(1)求直方图中a的值;
(2)设该市有30万居民,估计全市居民中月均用水量不低于3吨的人数,并说明理由;
(3)估计居民月均用水量的中位数.123456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月均用水量在[0,0.5)的频率为0.08×0.5=0.04.
同理,在[0.5,1),[1.5,2),[2,2.5),[3,3.5),[3.5,4),[4,4.5]等组的频率分别为0.08,0.21,0.25,0.06,0.04,0.02.
由1-(0.04+0.08+0.21+0.25+0.06+0.04+0.02)=0.5×a+0.5×a,解得a=0.30.
(2)由(1),100位居民月均用水量不低于3吨的频率为0.06+0.04+0.02=0.12.
由以上样本的频率分布,可以估计30万居民中月均用水量不低于3吨的人数为300 000×0.12=36 000.123456(3)设中位数为x吨.
因为前5组的频率之和为0.04+0.08+0.15+0.21+0.25=0.73>0.5,
而前4组的频率之和为0.04+0.08+0.15+0.21=0.48<0.5,
所以2≤x<2.5.
由0.50×(x-2)=0.5-0.48,解得x=2.04.
故可估计居民月均用水量的中位数为2.04吨.1234566.(2016北京高考)某市居民用水拟实行阶梯水价.每人月用水量中不超过w立方米的部分按4元/立方米收费,超出w立方米的部分按10元/立方米收费.从该市随机调查了10 000位居民,获得了他们某月的用水量数据,整理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
?
(1)如果w为整数,那么根据此次调查,为使80%以上居民在该月的用水价格为4元/立方米,w至少定为多少?
(2)假设同组中的每个数据用该组区间的右端点值代替.当w=3时,估计该市居民该月的人均水费.123456解:(1)由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知,该市居民该月用水量在区间[0.5,1],(1,1.5],(1.5,2],(2,2.5],(2.5,3]内的频率依次为0.1,0.15,0.2,0.25,0.15.
所以该月用水量不超过3立方米的居民占85%,用水量不超过2立方米的居民占45%.
依题意,w至少定为3.
(2)由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及题意,得居民该月用水费用的数据分组与频率分布表:根据题意,该市居民该月的人均水费估计为
4×0.1+6×0.15+8×0.2+10×0.25+12×0.15+17×0.05+22×0.05+27×0.05=10.5(元).课件35张PPT。本章整合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 算法的设计
算法设计与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它是对一类问题的一般解法的抽象与概括,它要借助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要包含这类问题的所有可能情形,它往往是把问题的解法划分为若干个可执行的步骤,有时甚至是重复多次,但最终都必须在有限个步骤之内完成.
对于给定的问题,设计算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与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方法相联系,从中提炼与概括算法步骤;
(2)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步骤;
(3)引入有关的参数或变量对算法步骤加以表达;
(4)用简练的语言将各个步骤表达出来.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A(-3,1),B(3,2),写出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的一个算法.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2由动点P向圆x2+y2=1引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APB=60°,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设计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算法.解:连接OA,OP(如图所示).
由切线长定理知PO平分∠APB,OA⊥AP,故∠APO=30°,且△APO为直角三角形.
在Rt△APO中,OP=2OA=2×1=2,
所以P是以O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的点,从而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下面给出算法步骤:
1.说明OA⊥AP.
2.说明∠APO=30°.
3.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OP=2OA=2.
4.说明点P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
5.写出点P的轨迹方程x2+y2=4.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二 算法的选择结构
选择结构中包含一个判断框,根据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
特别说明的是无论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既执行A框又执行B框.无论走哪条路径,在执行完A框或B框之后,都经过b处,然后脱离此选择结构.A或B两个框可以有一个是空的,即不执行任何操作(如图所示).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1执行下面的算法框图,如果输入的t∈[-1,3],那么输出的s的取值范围是( )
A.[-3,4]
B.[-5,2]
C.[-4,3]
D.[-2,5]
解析:当-1≤t<1时,s=3t,则s∈[-3,3).
当1≤t≤3时,s=4t-t2.
∵该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t=2,
∴该函数在[1,2]上递增,在[2,3]上递减.
∴当1≤t≤3时,s∈[3,4].
综上可知s∈[-3,4].故选A.
答案:A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2某商场进行优惠促销:若购物金额x在500元以上,则打8折;若购物金额x在300元以上500元以下(含500元),则打9折;否则,不打折.设计算法并画出算法框图,要求输入购物金额x,即能输出实际交款额y.
提示:由题意知,实际交款额y与购物金额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解:算法步骤如下.
1.输入购物金额x.
2.判断x≤300是否成立,若成立,则y=x;否则,执行第3步.
3.判断x≤500是否成立,若成立,则y=0.9x;否则,y=0.8x.
4.输出y,结束算法.
算法框图如图所示.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三 算法的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利用循环结构描述算法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循环的初始条件、循环体以及循环的终止条件.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1某算法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S=57,则判断框内的条件为( )
A.k>4
B.k>5
C.k>6
D.k>7
解析:第一次执行后,k=2,S=2+2=4;第二次执行后,k=3,S=8+3=11;第三次执行后,k=4,S=22+4=26;第四次执行后,k=5,S=52+5=57,此时结束循环,故判断框中填k>4.
答案:A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2已知等式□3×6 528=3□×8 256中的□内是同一个数字,设计一个算法框图,求出这个数字,并用基本语句描述该算法.
提示:第一个□在首位,且两个框是同一个数字,因此只可能是1,2,3,…,9中的一个,故可逐一判断.
解:算法框图如图所示.
算法语句如下.
For i=1 To 9
m=(i*10+3)*6 528
n=(30+i)*8 256
If m=n Then
输出i
End If
Next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四 算法框图与算法语句的转化
1.根据算法框图设计算法语句的关键在于:
(1)明确算法框图的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2)明确各框图的含义;
(3)明确各结构及框图对应的算法语言.
可简记为“一看结构,二看框,算法语句用恰当”.
2.根据算法语句画算法框图要做到:
(1)明确算法语句是由哪些关键语句构成的(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2)明确各类语句中符号的含义.
可简记为“抓关键,补附件,按照规则画出来”.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1 根据下列算法步骤画出框图,并写出算法语句.
步骤如下:
1.输入x1,x2,…,x10.
2.n=0,i=1.
3.若xi<0,则n=n+1;否则执行第4步.
4.i=i+1.
5.若i≤10,返回第3步;否则输出n.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解:根据算法步骤易知,框图中含有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画出框图如图所示: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由算法步骤和框图可知循环结构里面嵌套了一个选择结构,因此对应的语句是一个循环语句中嵌套条件语句,算法表示从10个数中统计出小于0的数的个数,基本语句如下:
输入x1,x2,…,x10;
n=0
For i=1 To 10
If xi<0 Then
n=n+1
End If
Next
输出n.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2请根据给出的算法语句画出相应的算法框图.
a=1
b=1
i=2
Do
c=a+b
a=b
b=c
i=i+1
Loop While i<=12
输出c
提示:此算法语句含有Do Loop循环语句,a=1,b=1,i=2是赋值语句,Loop While i<=12是判断条件.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解:该算法语句对应的算法框图如图所示. 1234567891.(2016全国乙高考)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0,y=1,n=1,那么输出x,y的值满足( )
?
A.y=2x B.y=3x C.y=4x D.y=5x123456789解析:由题图可知,x=0,y=1,n=1,执行如下循环: 答案:C 1234567892.(2016北京高考)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
?
A.8 B.9 C.27 D.36
解析:由程序框图可知,k=0,s=0;满足k≤2,则s=0+03=0,k=1;满足k≤2,则s=0+13=1,k=2;满足k≤2,则s=1+23=9,k=3;不满足k≤2,退出循环,输出s=9.故选B.
答案:B1234567893(2016四川高考)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普州(现四川省安岳县)人,他在所著的《数书九章》中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利用秦九韶算法求某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n,x的值分别为3,2,则输出v的值为( )
?
A.35 B.20 C.18 D.9123456789解析:程序运行如下:
n=3,x=2→v=1,i=2≥0→v=1×2+2=4,i=1≥0→v=4×2+1=9,
i=0≥0→v=9×2+0=18,i=-1<0,结束循环,输出v=18,故选C.
答案:C1234567894(2016全国甲高考)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下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2,n=2,依次输入的a为2,2,5,则输出的s=( )
?
A.7 B.12 C.17 D.34123456789解析:由题意,得x=2,n=2,k=0,s=0,
输入a=2,则s=0×2+2=2,k=1,继续循环;
输入a=2,则s=2×2+2=6,k=2,继续循环;
输入a=5,s=6×2+5=17,k=3>2,退出循环,
输出17.故选C.
答案:C1234567895.(2016全国丙高考)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a=4,b=6,那么输出的n=( )
?
A.3 B.4
C.5 D.6
解析:开始a=4,b=6,n=0,s=0,执行循环,
第一次,a=2,b=4,a=6,s=6,n=1;
第二次,a=-2,b=6,a=4,s=10,n=2;
第三次,a=2,b=4,a=6,s=16,n=3;
第四次,a=-2,b=6,a=4,s=20,n=4;
此时满足判断条件s>16,退出循环,输出n=4.故选B.
答案:B1234567896.(2015课标全国Ⅱ高考)下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 )
?
A.0 B.2
C.4 D.14
解析:由程序框图,得(14,18)→(14,4)→(10,4)→(6,4)→(2,4)→(2,2),则输出的a=2.
答案:B1234567897.(2015课标全国Ⅰ高考)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t=0.01,则输出的n=( )
?
A.5 B.6
C.7 D.81234567891234567898(2016山东高考)执行下边的程序框图,若输入n的值为3,则输出的S的值为 .?123456789解析:开始:i=1,S=0, 答案:1 1234567899(2016天津高考)阅读下边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S的值为 .?123456789解析:第一次循环:S=8,n=2;第二次循环:S=2,n=3;第三次循环:S=4,n=4,满足条件,结束循环,输出S=4.
答案:4课件35张PPT。本章整合事件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 概率加法公式的应用
概率知识成为近几年高考考查的新热点之一,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强化概率的应用性.高考中以直接考查互斥事件的概率与运算为主,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和频率在高考中很少单独考查,但是由于是基础,一些概念会经常应用,所以应引起重视.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某热水瓶胆生产厂生产的10个产品中,有8个一级品,2个二级品,一级品和二级品在外观上没有区别.从这10个产品中任意抽检2个,计算:
(1)2个都是一级品的概率;
(2)至少有一个二级品的概率.
提示:在本题(2)中含有“至少”一词,首先要考虑利用互斥事件或对立事件去处理,其中包括恰有一个二级品或恰有两个二级品两种情况.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二 古典概型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1某公司需要面向社会招收3个女秘书,现有5个条件很类似的女孩报名应征,公司把她们分别编为1号、2号、3号、4号、5号.如果5个人被录用的机会相等,问:
(1)3号、4号女孩均被录用的概率是多少?
(2)3号、4号女孩只有一个被录用的概率是多少?
(3)3号、4号女孩至少有一个被录用的概率是多少?
提示:求解古典概型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所有基本事件和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2做掷2粒质地均匀的骰子的试验,x表示第一粒骰子出现的点数,y表示第二粒骰子出现的点数,(x,y)表示点P的坐标.
(1)求点P在直线y=x+1上的概率;
(2)求点P落在圆x2+y2=36内的概率.
解:x有6种可能:1,2,3,4,5,6;
y有6种可能:1,2,3,4,5,6.
点P(x,y)有6×6=36(种)可能.
(1)点P在直线y=x+1上共有以下5种可能:
(1,2),(2,3),(3,4),(4,5),(5,6),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2)点P落在圆x2+y2=36内共有以下22种可能:
(1,1),(1,2),(1,3),(1,4),(1,5),
(2,1),(2,2),(2,3),(2,4),(2,5),
(3,1),(3,2),(3,3),(3,4),(3,5),
(4,1),(4,2),(4,3),(4,4),
(5,1),(5,2),(5,3),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三 几何概型
高考中涉及的几何概型的概率求解问题,难度不会太大,题型可能较灵活,涉及面可能较广.几何概型的三种常见类型为长度型、面积型和体积型,在解题时要准确把握,要把实际问题做合理的转化;要注意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基本事件的个数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正确选用几何概型解题.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设点(p,q)在|p|≤3,|q|≤3所表示的区域D中均匀分布,试求关于x的方程x2+2px-q2+1=0的两根都是实数的概率.
提示: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条件找出p,q满足的条件,进而确定相应的区域.
解: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区域D的度量为正方形的面积,即D的度量值为S正方形=6×6=36.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由关于x的方程x2+2px-q2+1=0的两根都是实数得,
Δ=(2p)2-4(-q2+1)≥0,所以p2+q2≥1.
所以当点(p,q)落在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时,方程的两根均为实数.由图可知,所求事件构成区域的度量为S正方形-S圆=36-π.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四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
概率与统计相结合,是近年来新课标数学高考试题的一个亮点,其中所涉及的统计知识是基础知识,所涉及的概率是古典概型,虽然是综合题,但是难度不大,属于中等以下难度.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应用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单位:cm),获得身高数据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1)计算甲班的样本方差;
(2)现从乙班这10名同学中随机抽取2名身高不低于173 cm的同学,求身高为176 cm的同学被抽中的概率.
提示:(1)先求出平均数,再代入方差公式即可;(2)写出所有基本事件,再统计基本事件的总数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计算概率.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1234567891011121.(2016全国乙高考)为美化环境,从红、黄、白、紫4种颜色的花中任选2种花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的2种花种在另一个花坛中,则红色和紫色的花不在同一花坛的概率是( )解析:总的基本事件是:红黄,白紫;红白,黄紫;红紫,黄白,共3种.满足条件的基本事件是:红黄,白紫;红白,黄紫,共2种.故所求事件的概率答案:C 1234567891011122.(2016全国丙高考)小敏打开计算机时,忘记了开机密码的前两位,只记得第一位是M,I,N中的一个字母,第二位是1,2,3,4,5中的一个数字,则小敏输入一次密码能够成功开机的概率是( )解析:密码的前两位共有15种可能,其中只有1种是正确的密码,因此所求概率答案:C 1234567891011123.(2016全国甲高考)某路口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为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红灯持续时间为40秒.若一名行人来到该路口遇到红灯,则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 )解析:因为红灯持续时间为40秒,所以这名行人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答案:B 1234567891011124.(2016北京高考)从甲、乙等5名学生中随机选出2人,则甲被选中的概率为( )解析:从甲、乙等5名学生中选2人有10种方法,其中2人中包含甲的有4种方法,故所求的概答案:B 1234567891011125.(2016全国甲高考)从区间[0,1]随机抽取2n个数x1,x2,…,xn,y1,y2,…,
yn,构成n个数对(x1,y1),(x2,y2),…,(xn,yn),其中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的数对共有m个,则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的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 )解析:利用几何概型求解, 答案:C 1234567891011126.(2016全国乙高考)某公司的班车在7:3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解析:这是几何概型问题,总的基本事件空间如图所示,共40分钟,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段为7:50至8:00和8:20至8:30,共20分钟,故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答案:B 1234567891011127.(2015课标全国Ⅰ高考)若3个正整数可作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则称这3个数为一组勾股数.从1,2,3,4,5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则这3个数构成一组勾股数的概率为( )解析:从1,2,3,4,5中任取3个数共有10种不同的取法,其中的勾股数只有3,4,5,因此3个数构成一组勾股数的取法只有一种,故所求概答案:C 1234567891011128.(2016四川高考)从2,3,8,9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字,分别记为a,b,则logab为整数的概率是 .?1234567891011129.(2016山东高考)在[-1,1]上随机地取一个数k,则事件“直线y=kx与圆(x-5)2+y2=9相交”发生的概率为 .?12345678910111210.(2016全国甲高考)某险种的基本保费为a(单位:元),继续购买该险种的投保人称为续保人,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与其上年度出险次数的关联如下:随机调查了该险种的200名续保人在一年内的出险情况,得到如下统计表:123456789101112(1)记A为事件:“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不高于基本保费”,求P(A)的估计值;
(2)记B为事件:“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高于基本保费但不高于基本保费的160%”.求P(B)的估计值;
(3)求续保人本年度平均保费的估计值.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1.(2016全国乙高考)某公司计划购买1台机器,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机器有一易损零件,在购进机器时,可以额外购买这种零件作为备件,每个200元.在机器使用期间,如果备件不足再购买,则每个500元.现需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购买几个易损零件,为此收集并整理了100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得下面柱状图:123456789101112记x表示1台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y表示1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的费用(单位:元),n表示购机的同时购买的易损零件数.
(1)若n=19,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
(2)若要求“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不大于n”的频率不小于0.5,求n的最小值.
(3)假设这100台机器在购机的同时每台都购买19个易损零件,或每台都购买20个易损零件,分别计算这100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费用的平均数,以此作为决策依据,购买1台机器的同时应购买19个还是20个易损零件?123456789101112解:(1)当x≤19时,y=3 800;
当x>19时,y=3 800+500(x-19)=500x-5 700.
所以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2)由柱状图知,需更换的零件数不大于18的频率为0.46,不大于19的频率为0.7,故n的最小值为19.
(3)若每台机器在购机同时都购买19个易损零件,则这100台机器中有70台在购买易损零件上的费用为3 800,20台的费用为4 300,10台的费用为4 800,因此这100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费用的平均数为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2.(2016山东高考)某儿童乐园在“六一”儿童节推出了一项趣味活动.参加活动的儿童需转动如图所示的转盘两次,每次转动后,待转盘停止转动时,记录指针所指区域中的数.设两次记录的数分别为x,y.奖励规则如下:
?
①若xy≤3,则奖励玩具一个;
②若xy≥8,则奖励水杯一个;
③其余情况奖励饮料一瓶.
假设转盘质地均匀,四个区域划分均匀.小亮准备参加此项活动.
(1)求小亮获得玩具的概率;
(2)请比较小亮获得水杯与获得饮料的概率的大小,并说明理由.123456789101112解:用数对(x,y)表示儿童参加活动先后记录的数,则基本事件空间Ω与点集S={(x,y)|x∈N,y∈N,1≤x≤4,1≤y≤4}一一对应.
因为S中元素的个数是4×4=16,
所以基本事件总数n=16.
(1)记“xy≤3”为事件A,则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共5个,
即(1,1),(1,2),(1,3),(2,1),(3,1).123456789101112(2)记“xy≥8”为事件B,“3
即(2,4),(3,3),(3,4),(4,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