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日历上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的历法,能够比较阳历和阴历的不同,掌握二十四节气,知道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作用,并学会分析。
2、过程和方法
由普通日历入手,分析我国的历法,观察近几年的日历,比较公历和农历,根据二十四节气,分析节气的物候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分析节气的物候特点,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钻研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动画,来缓解一下今天这个紧张的气愤。
动画内容:
孩子:妈妈,今天我生日。 妈妈:什么?生日?!
是啊! 不是前几个星期刚过, 怎么又生日?
那时阳历生日,今天是我农历生日。 啊!
面对孩子的回答,妈妈很困惑。那你们来说说人一年有几个生日?有同学认为是两个,而有的同学像那位妈妈一样,是满脸困惑,大家不要光困惑,还有更晕的呢:
如果有人说,我的生日四年才一次,你说有可能吗?
有些同学可能知道答案,更多同学可能已经晕了,不过大家先不要急着晕,学了这节课后,我相信大家就会豁然开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日历上的科学
进入正题之前,老师先来提一个关于日历的问题:今天是几月几日? 6月10日
星期几?星期天。对,这个问题很简单,大家都会回答,今天是6月10日,星期天。那么,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星期几吗?很多同学可能闷了,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呢?
很多同学都想到了去翻日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张日历。看一看,一张普普通通的日历到底能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从这张日历中,我们知道当时的年份是2006年,日期是6月1日、星期四。 阴历是丙戌年 五月 初六。
是的,我们从这张日历知道当时是2006年6月1日星期四,日历中的这一块内容是我国的公历,下面这一块是农历,农历除了阴历之外,剩下的这部分是节气(关于节气这部分内容我们等一下再介绍),我们把日历的内容划分成这么几个区域,相信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除了下面的节气之外,大家对这张日历还有没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学生:什么是丙戌年?
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丙戌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干支是古代纪时的符号。古时候没有公元纪年,一般用帝王年号加干支的形式,如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即表示在乾隆登基后第五十六年的时间,这一年干支是辛亥。
天干由十个组成,地支有十二个组成,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十二生肖。
天干: 甲 乙 丙 丁戊 已 庚 辛 壬 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
从这张日历中,我们了解到了历法有阴历、阳历、阴阳历。回忆前面我们所学的知识,阴历和阳历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在上个学期中,我们接触过阴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阴历: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那么,阳历又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阳历:是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从这张日历中我们还知道,我国的日历包括公历和农历:公历属阳历,公历包括年、月、日、星期;农历属阴阳历,农历包括年、月、日、节气。即:
学完了这张日历,我们来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阳历是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的,公转周期为365.2422天,而我们的日历都是整数,并未出现小数,多出的0.2422天怎么办?
我们先不要急于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日历,看看我们的日历是怎样设置的。大家拿出发给大家的任务单,观察上面的日历并完成任务单上的相应内容。
任务:观察公历(2004年与2006年)
1、相同点:一个月有31天的月份 。
一个月有30天的月份 。
2、找出一个月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天的月份: 月。分别是 天和 天。
3、一年总天数:2004年 天,2006年 天。
活动:观察2004和2006年公历:
1、相同点:一个月有31天的月份 1、3、5、7、8、10、12 。
一个月有30天的月份 4、6、9、11 。
2、找出一个月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天的月份: 2 月。分别是 29 天和 28 天。
3、一年总天数:2004年 366 天,2006年 365 天。
完成了这个任务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疑义:不知道哪个同学能否帮老师来解答一下。2004年是一年,2006年也是一年,为什么有些年份是366天,而有些年份是365天呢?也就是说,同是2月份,为什么有些年2月份是28天,而有些年2月份是29天呢?我们不妨请个专家来给我们来解释解释,专家在老师的电脑里,请大家看视频(视频材料另附)。
看完视频材料,大家应该了解了什么是闰年和平年了吧,平年有365天2月份为28天,闰年为366天2月份为29天。接下来请大家观察一个表格并回答几个问题,下列表格中的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闰年比平年多几天,它的日期是 月 日;闰年有什么共同特点?
2月份是29天的为闰年,2月份是28天的为平年;闰年比平年多一天,在2月29日这一天;共同特点都能被4整除。
可见闰年都能被4整除,但能不能说被4整除的年都是闰年呢?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表格,
思考:表格里的年份都能被4整除吗?它们都能闰年吗?
表格中的年份都能被四整除,但是它们不都是闰年,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能被4整除的年份不一定都是闰年。那我们怎么判断闰年呢?
我们把年份分为了公元年和世纪年,能被4整除的公元年是闰年,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是闰年。即:
知道了闰年的判断方法,我们不如趁热打铁,来练练身手,请大家判断下面哪些年份是闰年:
1900 1980 1800 1998 2000 2001 2004 2005
闰年:1980 2000 2004 平年:1900 1998 2001 2005 2006
介绍了这么多闰年和平年的知识,我们是时候回过头来解决这个问题了。公转周期为365.2422天,而我们的日历都是整数,多出的0.2422天怎么办?同学们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些眉目了呢?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样做有点粗糙呢?把0.2422看成0.25,显然存在着很大偏差,那怎么办呢,我们并非那0.2422简单的看成0.25,而是把它看成97/400=0.2425,这样偏差比原来的做法就小的多。相当于400年中多了97天,多出来的97天设置了97个闰年(366天)剩下的为平年(365天)即:
这样这400个阳历年的年均长度就正好等于四季变化周期。这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伴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就掌握了一半日历的知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另外一半——农历。
首先请大家来观察屏幕上的表格,并思考农历中的日期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否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上面几个年份的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中日期都不同,以为农历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而公历是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的,当然不一样。那么,农历和公历的偏差有是如何调和的呢?为了使农历中的日期能和公历中日期配套使用,农历中设置了闰月。闰月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农历是以朔望月(29.5366日)为依据的。农历也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也以12个月为一年,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地球绕日周期相比相差11天。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月。为了消除多余的天数,每隔3年就要设一个闰月。所以农历闰年有13个月。
接下来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两幅日历,想一想农历什么成分在公历中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从图中可知:节气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看看下面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从表格中,我们发现:2001-2004年间夏至都在6月21日前后。可见农历中的节气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节气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呢?这就要看看节气是怎么来的了?原来节气是按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位置变动来定的。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00,每150设一个节气,那么一圈就正好是24个节气。如图所示:
人们又按照上的先后顺序把24节气排成了表格形式:
为了方便记忆,人们又把24节气写成了24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秋 暑 露 秋 寒 霜 降,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要大家把这24节气歌唱出来,我想应该相当有难度,不如我们请语文课代表来为我们朗诵一下吧。(朗诵结束后) 这里有4个句子,我们请四个小组长每组派一个选手,给大家解释一下每个句子的含义,看哪一组解释的最棒。参照任务单的内容,逐个做解释。(任务单附后)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注解: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上半年节气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不知道大家看出来了没有,人们定了24节气,又制成了表格,还变成节气歌,这么折腾来折腾去,那么24节气应该很有用吧。那么,24节气有什么作用呢?节下来我们来一起看看24节气有什么作用。
可以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可以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可以反映天气状况:雨水、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还可以反映农作物、大自然的状况: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
从上面可以看出24节气真得很有用。
最后,我们以来思考一下课前的几个问题:
1、如果说,我的生日四年才一次,你说有可能吗?
有可能,二月29日!
2、人一年有几个生日呢?
阳历生日和农历生日,但是这个两个生日可能在同一天。
接下来我们做几个练习: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经过了一年的历练,我不知道自己进步了多少,这次新教师展示课无非是个很好平台。也是时候检查检查自己这一年来在教学上到底取到了多少经,我师傅黄建锚老师是个学负五车的教坛前辈,跟着他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学本事总是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己。突然间感到默然的压力,起码不能给师傅丢脸,自己也不希望自己失败,虽然工作很忙,但是对本课题我还是注入了很多心血,在教学设计上有颇有一些想法。对一些知识难点的突破还是下了一些工夫,特别是在很难很抽象的,教材又知识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的知识点,我做了很多细节处理,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然而准备知识准备上起课来还是很慌张,不过还算是把它较好的完成了。在课余之闲,便有了想把这个课的后续想法写下来。要重新正视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足,以待有更大的进步,有更大的建设性突破。
听完课后,组长对我点评的第一句话就是:“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啊”,先不去考究这句话的内在深刻意义,和背后的一些嫌疑。我真得很感谢我们的王玲玲组长,对我这一年来的关心和鼓励。同行的同组老师也说我进步很大,虽然我听了这些话,我很开心,但是我也并没有忽略了自己的不足。他们给我提了下面几点,我觉对我很有价值,我想把它当做我反思内容,来不断的勉励自己,不断的明确自己的目标。建议:
1、 教学设计严谨,重难点突出
2、 课堂气氛活跃不够,与学生交流互动少
3、 掷出问题设计好,但落实到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偶有自问自答。并且未对问题深化下去。
4、 课堂课件动画准备的较充分
回头想想,我在上课的时候课堂调动的气氛是少了点,有点在赶时间,深怕自己这节课的内容上不完,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经过李敏老师一指点,我就有点想通了,上到哪里就算哪里,关系其实不是很大,重在落实,渲染,注重培养自己在课堂上的发挥能力。是的,这些素质都是我们当教师应有的,组长也提醒我要在平时课堂中,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我想这应该是我以后的一个努力方向吧。反思可以持续很久,但是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我想我还是多行动。反省待续…
看右边的这张日历,并思考从这张日历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公历
(属阳历)
(属阴阳历)
阴历
阳历
阳历
我国的日历
农历
2006 年 6 月 小
1
星期四
丙戌年 初六 五月
芒种:公历6月6日 农历五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