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资料
第5章
1、 知识提纲
(1) 物态变化(物质三种状态,共6种变化)
固态 液态 气态
(2) 熔化—凝固图象(比较晶体与非晶体)
(3) 水沸腾图象
物质汽化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熔 化 规 律
晶体 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熔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
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4) 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不同: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部位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蒸发 缓慢 任何温度 表面 主动吸热,液体和环境温度下降 液体温度、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
沸腾 剧烈 沸点 表面和内部 被动吸热,液体温度不变 大气压
相同:都是汽化现象,都要从外界吸热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5) 物质的构成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用分子观点进行微观解释 蒸发现象
沸腾
越弱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数量有限
不同的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弱
强酸:具有有腐蚀性
酸性物质 弱酸性物质
物质的酸碱性
碱性物质 弱碱性物质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常用PH试纸来表示: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0 7 14
中性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
(7)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注意:物理变化中不存在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则伴随着物理变化
(8) 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凝固)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液化)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蒸发)
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
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凝华)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凝华)
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升华)
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凝固)
9)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液化)
常见的自然现象:云(液化)雨(液化)雪(凝固)雾(液化)霜(凝华)露(液化)
升华(吸热)
汽化(吸热)
熔化(吸热)
液化(放热)
凝固(放热)
凝华(放热)
温度℃
温度℃
时间/分
A
B
C
D
E
F
G
非晶体
时间/分
晶体
温度℃
100℃
90℃
时间/分
分子运动论
强碱
强酸、强碱放热;铵盐吸热
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石蕊试纸
(6) 物质的溶解性
PH试纸
气体、液体、固体的溶解
溶解的吸热和放热
酸碱性 酸碱性强弱
(去污能力)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