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课前荐言:
古人云:“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青春不仅仅是甜蜜的笑顏,诱人的乌发,它还包含着耕耘、探索和拼搏。
青春是人生最美的一段旋律,它的本质不是朱颜红唇,不是灵活动关节,而是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奋勇的搏击、乐观的情怀,友善的音容和饱满的激情。 它的内涵是战胜怯懦,勇于进取,走向成熟。拥有了青春的精神,春天的蓓蕾就会孕育成硕果累累的金黄的秋,盛夏的绿就会凝聚成含蓄丰满的冬。拥有了青春的精神,每一汪池塘里都会有海洋的气息;每一片纤云里,都会有天空的无际;每一朵山花里,都会有姹紫嫣红的希冀;每一株三叶草里,都会有青春的气息。
人们常常赞美青春,因为它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人生易逝,更何况美丽而短暂的青春时光。青春是热情向往,是积极沉淀,是我们不受任何约束而锐意进取,开始到社会峰谷中探险的年代。无数条成功的道路正在脚下延伸,无数成功就在眼前。正如诗人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首先来熟悉一下“吟诵青春”板块中,即将要学习的这些诗歌。 青春是理性地追问生命意义的季节,是特殊的生命驿站,是冉冉升起
的旭日,是冲破雷鸣、划破闪电、扑向苍穹的雨燕,是冬日里炉火中一块滚烫的煤炭。青春蓄满了成长的欢乐和烦恼,蓄满了人生的感悟和梦想。
来吧,走在青春旅途上的青年,让我们带着自信、乐观、坚强、信念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寻觅青春的经典,矢志不移地奔向理想的明天!
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对于青春,有着不同的注解;对于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有着不同的领悟。接下来我们先去感受,二十年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 立 志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咏 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1910年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韶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诗人介绍沁园春·长沙 介绍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一)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
?(二)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文体知识(三)词的组成: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文体知识时代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诗言志。”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作者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强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抱负和豪情。
预习作业检测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
(2)峥嵘岁月(
(3)百舸争流( )
(4)怅寥廓( )( )
(5)挥斥方遒( )
(6)浪遏飞舟()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1)漫江碧透
(2)百舸争流
(3)万类霜天竞自由
(4)怅寥廓
(5)峥嵘岁月稠
(6)挥斥方遒
(7)激扬文字
(8)粪土当年万户侯
(9)到中流击水
(10)浪遏飞舟 问题设计:1、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
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2、你能否抓住关键词语切割词的层次,
品味诗的意味?
3、能结合课下注释,解说各词句所
讲内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分析全词1、上阕:眼 前 景看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万 红遍,
层 尽染;漫 碧透,百 争流。击长空,
翔浅底,竞自由。
秋景 色彩绚烂的心 中 情问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壮 志胸怀博大的立时间 地点 环境2、下阕:
记忆峥嵘 岁月豪迈 气概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同学青春年少
风华正茂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我辈破浪锐进
奋然前行
携过渡总结全词:
①上阕写了些什么?明确: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②下阕写了些什么?明确:
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明确: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③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沁园春·长沙》意象赏析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意象”简释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
静态:火红的枫林
动态:“争流”的
“百舸”等 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抒豪情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1929.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开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美学家)朱光潜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