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囚绿记(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囚绿记(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09 14: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第3课 囚绿记第一单元 自然——人类的精神家园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内容索引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一、音正形准语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镶嵌(  )   
②瞥见(  )   
③移徙(  )
④揠苗助长(  )qiànpiēxǐyà⑤婆娑(  )
⑥淅沥(   )
⑦猗郁(  )
⑧涸辙(   )suōxī lì yīhé zhé(2)多音字①累劳累(  )
硕果累累(  )罪行累累(  )②提提防(  )
提醒(  )③纤纤细(  )纤夫(  )lèi
léi
lěixiān
qiàndī
tí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猗(   )
倚(   )
琦(   )
绮(   )(2)瑕(   )
暇(   )
遐(   )(3)徙(   )
徒(   )
陡(   )(4)揠(    )
偃(    )猗郁
倚靠
琦辞
绮丽瑕疵
闲暇
遐想迁徙
徒弟
陡峭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1)猗郁: ___________
(2)婆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淅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攀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了截爽直: ___________ 理解运用二、词语积累茂盛的样子。盘旋舞动的样子;枝叶扶疏的样子;眼泪下滴的样子。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抓着东西往上爬;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错点提醒:容易理解为耿直。)爽快、干脆。(6)急不暇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揠苗助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错点提醒:与“急不可待”区别开。)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早晨忘开闹钟起床晚了,李老师急不暇择地拿了块面包就往学校赶去。(  )
(2)不顾儿童身体需求,一味地让他们趴在桌上学习,节假日也不让他们休息,这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  )√√(1)留恋·留连
“留恋”是动词,指不忍舍弃或离开。“留连”是动词,指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也写作“流连”。二者都有舍不得离去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和适用对象不一样。“留恋”侧重指不忍舍弃或不愿中断某种联系,其对象多为祖国、故乡、亲人及宝贵的时间、生命等。“留连”多指玩乐时留恋不止,因而其对象多为名胜古迹、风景区或其他值得欣赏的地方。从语法上讲,“留恋”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十分等)修饰,可以带宾语(如“留恋故土”);而“留连”就没有这些用法。
①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______于这片绿色。
②到过桂林的人无不_____于那美丽自然的山水,乐而忘返。留恋留连辨词填空(2)装饰·妆饰
二者都可表示有所修饰,其不同点是:作动词时,“装饰”是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妆饰”是打扮的意思,侧重指人。作名词时,“装饰”是指装饰品,而“妆饰”是指打扮出来的样子。
①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_____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②人往往追求物质的丰富,偏偏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和最美好的______——灵魂。装饰妆饰课外名句——有关“绿”的名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三、名言警句一、作者简介文本常识积累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二、背景展示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为“孤岛文学”。作者就是当时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囚绿记》写于1938年秋。“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国难当头,民生之艰,个人之困,使作者这个有抱负的青年倍感焦灼和痛苦,使他发出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囚绿记》所表现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正是他心灵的写照。三、文体知识记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的目的往往是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教师用书独有学习目标课堂导语脉络梳理学习目标
1.赏析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
2.领会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掌握象征手法。课堂导语
著名作家巴金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他就是作家陆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代表作《囚绿记》,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脉络梳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囚绿记》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概括地描绘了常
春藤在自由环境中活泼可爱的情貌和被囚禁后的反抗精神,从而显现其令人敬仰的品格。
B.《囚绿记》除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以外,还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绿色是多宝贵的
啊!……也视同至宝。”直接倾诉对绿的热爱和渴盼,表现出作者对当时北方都市沉闷
环境的厌倦和不满,既指自然环境,也指当时的社会环境。
C.“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
心。”责怪常春藤,表达对绿的自省的心理活动,对绿的认识逐渐起了变化,但仍然不
肯彻底改变自己的决定,反映了作者对绿爱得“执着”。
D.《囚绿记》塑造了两个艺术形象:绿的标志物“常春藤”和作者自述性的代言人“我”。
这两个形象中,“我”是主角,“常春藤”是配角。
E.《囚绿记》正是作者心灵的忏悔录。文章不但真实地记录了他爱绿、赞绿的心,记录了他
囚绿的行,更记录了囚绿时他日渐遭受的心灵折磨以及内心的不安宁和伴随而来的自责
和忏悔。整体感知解析答案√√解析  A项“概括地描绘了常春藤”错,应该是“细致地描绘了常春藤”。
D项“‘我’是主角,‘常春藤’是配角”错,应该是“‘常春藤’是主角,是另一个艺术形象的引子”。
E项“囚绿时”错,应为“囚绿之后”。1.作者是如何描写绿枝条的?在作者眼里,它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课堂互动 答案答案2.作者观赏绿时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具体语句回答。答案  (1)“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心情:忘记了困倦和不快。
(2)“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心情:快活、留恋。
(3)“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心情:欢欣、喜悦。 答案3.作者借写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绿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答案 文中所说的常春藤的蓬勃、向阳、固执的特点与作者在字里行间向我们传达的对生命、希望、光明、自由的不懈追求,还有那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是从“物”到“志”,从“实”到“虚”的写法,我们称之为“象征手法”。文中的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英勇抗敌的中国人。 答案4.本文对我们有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答案  (1)①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②我觉得作者喜欢常春藤继而占有它是自私的,这样反而伤害了它。所以喜欢的东西不一定要占有。
(2)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古往今来比比皆是,像司马迁、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保尔·柯察金等都是这样的“常春藤”。 答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如: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者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表达爱国情怀;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你的观点是什么?
我的观点:问题争鸣争论话题 答案答案 (示例)第一种观点是表达作者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种观点是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第三种观点是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三种理解既有同,又有异。作者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第一种理解固然不错,但作为一篇散文的主题似乎不宜包容太多。常春藤到底是象征作者呢,还是象征整个中华民族呢?文章是表达作者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呢,还是“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呢?也应该突出其中的一个为好。兼而有之,则显得分散。第二种理解似乎没有分出文章的内蕴的轻重,尤其是没有从特定的写作背景去理解文章——而这一点作者又是特意加以强调的。说“我”“囚绿”是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是可以的,说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也是如此,则显得轻浮。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陆蠡说:“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一方面说明作者喜爱绿色就像喜爱生命,绿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同时也交代了自己“囚绿”的原因。有了“绿色”便有了快乐,便有了爱和幸福,也便有了活力四射的青春年华。对生命的尊重,渗透在字里行间。素材运用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陆蠡在他的《囚绿记》中说:“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说明作者喜爱绿色就像喜爱生命,绿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目标。运用示例全民偶像新时代,又见疯狂追星
随着《太阳的后裔》的热播,宋仲基偶像效应得到了充分体现。27、28日宋仲基在广州、深圳举行了“2016亚洲巡回粉丝见面会”,与两万余名粉丝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据悉,在发布会期间,不少粉丝偷偷混进现场,更夸张的是,一度有未能进入会场的粉丝推搡大门想强冲进去,引起保安紧急堵门平息混乱。二、课外素材【选材感言】粉丝们完全被“灿烂星光”占据了内心,心中只有明星,没了自我;只有依附,缺乏独立;只有虚幻,缺乏踏实。与其膜拜明星,不如多一些精神上的直立行走,勇于面对,敢于担当,敬畏自己,敬畏生命!多一些坚韧、耐心、信心、开阔、历练,才有望避免此类荒唐现象。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美文深读核心亮点:拟题、点题(三)作文命题: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1.精准拟题
(1)本文是如何精准拟题的?提示 作者通过准确把握材料所宣示的意义拟题,也提示了文章要表达的中心观点。   水绿山青春日长(1)(2)(3)
①现在,人们终于知道,躺在草地上睡觉远比在公交车上打盹舒服,而烟囱里冒出的黑烟遮挡出的阴影也没有大树下的阴凉凉爽。绿色,才是生活的本色。(4)[先读佳作][思悟亮点]提示(2)题目有什么含义?提示提示 只有保持好青山绿水,才能有长久美好的春天,只有绿色生活,才能美好的生活。(3)题目语言有什么特色?提示 题目借用唐代诗人刘威的诗句,以一个整句(诗句)形式,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既概括材料,又点明中心论点。2.巧妙点题
(4)开头是如何点题的?有什么特色?提示 开篇以人们的原始热爱引出人们对绿色的向往,回扣材料的中心意思,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直接点题并提出中心论点,引人深思。②人,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人的祖先是猿猴,那是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身边到处都是绿色,吃树叶,住树杈,进化到现在的人时,自然还保留着对绿色原始热爱的基因。在我看来,现在人追求绿色生活,更像是返祖现象,在高楼林立的城里住久了,想到森林里住几天,因此,许多人热衷于野营、野炊便顺理成章了。③人在吃腻了大鱼大肉之后,发现蔬菜竟是那样可口,于是人真的像动物一样,追求各种鲜嫩的蔬果。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生吃食物,由生菜到生肉,就像祖先那样茹毛饮血,生撕活拽。动物的本性在人类身上一览无遗,人似乎又过上了原始生活,叫上群居的哥们,去找鲜果,去觅生肉……④找个开阔的地方挖个坑,把自己埋进去,喝点水,然后直愣愣地站上半天,可能只会腰酸、背疼和脚麻,人不是植物,不知道植物在土中的自在和满足,只知道自己在土中痛苦难忍。所以,人还是应该回到房子里,种几盆花,在院子里或阳台上留一些草。我们不能生活在土里,就让它们替我们生活在土里。人总是聪明的,自己做不到的事总会让别的东西替我们做。人耕不动地就找到了牛,人在夜里得休息就找到了狗看门,人不能每天定时起床就找到了鸡打鸣。所以,当人发现自己不能在土中生根发芽时,就出现了盆景。⑤绿色,是充满活力的颜色。当人看到大片绿色时,心中会有一种压抑许久的冲动,那是老祖先留在我们心中的东西,一直在支配着我们,流露在生活的每个地方,如院墙外的几棵树,阳台上的一盆花,碗里新鲜的青菜,玻璃缸里的水藻和金鱼,等等。⑥其实,我们一直在追求“绿色生活”,只是现在的污染和机械的工业文明让这种追求更加冲动,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百年来追求经济发展的工业化的趋势,终于放缓,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终于受到阻击。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生活中的绿色,意识到工业和科技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护卫好生活中的绿色,才能得自然之理,发展科技和工业!(5)提示 这五段通过列举人们生活中的种种表现,表明自己的观点,说明人们对于绿色生活的追求,人们的觉醒,充分点题。时见意趣,时见慧解。(5)②~⑥段是如何点题的?提示⑦追求绿色生活,是祖先遗传下来的天然基因的爆发,是一种人与自然“和好”的聪明之举,值得表扬。
⑧天人合一,中国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最美好的生活状态,我们从猿到人,又从“人”到“猿”……“水绿山青春日长”这是一种期待,必然也会成为事实,回归自然、绿色生活不是梦。(6)提示 结尾处照应开头,再次回扣材料和中心论点“绿色,才是生活的本色”,有理有据,令人信服。(6)结尾点题有什么特点?提示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