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圆形的现象和方法, 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3、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二、【方法与过程】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包括资料的查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课,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都已经知道,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的接受。
教学过程
1、 地球的形状:
1、 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 古代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2)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3) 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2、 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1) 船只离岸时,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演示实验:铅笔分别在篮球表面和模板表面移动
篮球表面和模板表面上移动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
在木板上移动,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
————(会、不会)发生变化;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会、不会)发生变化。
此实验证实了( )
A 地球是个球体
B 物体长短与观测距离有关
C 物体长短与运动表面大小有关
D 物体长短与观测角度有关
(2) 麦哲伦的环球航海(实例)
(3) 月食的时候,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是一个圆弧
(4) 卫星上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5) ……..
3、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2、 地球的大小
两极半径: 千米,赤道半径: 千米,
两者仅差 千米,因此在太空上看,因此,从太空上看去,地球非常圆。
实际上,经现代科学技术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 ,
赤道 的不规则球体。
【课堂练习】
1、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明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站得高看得远;④月食时,月轮缺 损的部分为圆弧形。请判断其中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
A、 ①②③ B、 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个圆形 B.地球是个方形
C.地球是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D.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3、下列各项中,不能完全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
C.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D.测量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4、从太空看地球其表面蓝色的部分主要是 ( )
A.河流 B.海洋 C.陆地 D.云层
5、不考虑波浪潮汐的因素,大洋洋面是( )
A.不平状的 B.起伏状的 C.球面的 D.不规则的
基础练习
1、地球的赤道半径有 公里,赤道的周长约为 公里,地球的表面积为 平方千米,地球的体积约为 立方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方向的半径要 (长或短),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 的。
2、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由于大地是个巨大的 。
拓展练习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埃及未对地球的形状作任何研究
B.目前,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还不彻底
C.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物存在的星球
D.远去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主要是视觉差
2、人类知道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这是由于 ( )
A.实现了环球航行 B.从太空中看地球
C.人类很早发现帆船远去时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D.现代先进测量技术
3、“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的实验”证明了 。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