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艳丽多姿的生物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各种环境中的生物,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并通过对常见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观察和研究,能用口头、书面和简笔画等方式描述和探究环境对动植物生长和生存的影响,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保护周围动物和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
(1)观察动植物的有些实验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而且同学们缺乏耐心、不能深入、不知从哪些方面着手;
(2)对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关系不易理解;
(3)如何设计探究方案,撰写调查报告。
三、设计意图:
突出新课程的理念,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初步建立不同生境中陆生植物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理念,
2、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探究幼苗对阳光的适应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实验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五、课前准备:辅助多媒体课件、植株或标本、学生课外完成第一个实验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播放动物世界的短片),仔细观看,比一比,赛一赛哪个活动小组认识的生物多,并说说它们有何特点?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归纳后再问:“生物为何要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呢?
提出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陆生生物
陆生植物
出示:各种各样的常见陆生植物根
问题一:
想想,陆生植物的根适应什么环境,起什么作用?
小结:
根——适应土壤环境,起固定、吸收土壤中的水和其它营养物质及支撑枝、叶。
猜一猜、议一仪:
大家常吃的胡萝卜和番薯是变态的根,请问它们的主要功能是 。
出示:各种各样的常见陆生植物茎问题二:
观察并想想,陆生植物的茎大多数是怎样姿态立在地上,它功能又有哪些?
小结:
茎——①连接根、叶、花、果实
②支撑枝叶
③输送水和其它营养物质
看图5.1.3说说这些茎的功能,并找一找:
我们身边的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的植物?
以不同姿态向高处或四周生长的茎是对生存 填(“时间”或“空间”)
问题三:
请大家描述常见的树叶形状?有利于植物干什么?
小结:
叶——大多呈绿色扁平状
能吸收阳光,制造有机物
议一仪、填一填:
仙人掌叶呈( )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它( )(填“增大”或“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而具有粗大的茎,既能进行 ( )作用,又能( )和( )水分,从而能适应在( )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
思考:图5.1.1中的捕蝇草原本生活在缺少氮肥的土壤中,它叶上长硬毛,有消化腺点能将昆虫消化,这是它对 的适应。
猜一猜,想一想:
常绿阔叶树的叶是终身不落叶?那么落叶阔叶树如慈溪解放街上的梧桐树在冬季几乎全部凋落这是植物对什么的适应?
展示:各种艳丽的花
问题四:蜜蜂、蝴蝶等昆虫对颜色有没有偏爱呢,那么艳丽的花的作用是什么?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小结:艳丽的花——能吸引昆虫帮助传粉,是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
展示:各种艳丽的果实
问题五:艳丽的果实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艳丽的果实——能吸引动物来捕食并将种子散布到其他地方,
用口吹一吹:蒲公英的果实,我们发现什么现象?
观察:蒲公英的果实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抢答、相互补充
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手回答
思考、辩论
学生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看图、议论
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手回答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手回答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让学生举手回答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
观察并实验、汇报实验中发现的现象与结论。
通过播放生动的短片,
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具体生物出发,让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有个初步的体验和印象。
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寻找事物的规律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扩大学生对根的认识
拓展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熟悉植物直立茎入手,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进行深化和认识,很有效的进行知识系统化。
由常见叶引出学生对变态叶的思考,并通过填一填,议一仪、猜一猜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
从具体的事件出发,而且和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而且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兴趣很高。
引导学生由昆虫对颜色也偏爱,自然想到艳丽花的作用。
让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
总结: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通过学习后,还哪些疑惑的问题。
当堂练习:
小明发现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向光生长,相邻的两片叶子总是不重叠的,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
A.变异性 B.适应性
C.遗传性 D.能影响环境
小明很喜欢吃绿豆芽。可是绿豆芽是如何长出来的呢?他特意向菜市场里卖豆芽的老伯伯咨询。老伯伯告诉他,要想得到又长又白的豆芽需要将绿豆种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内,上面再盖一层布。要经常向桶内浇水,但又不能将绿豆泡在水中。不浇水时可将桶盖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不多久就会长出豆芽。由此看来,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
A.阳光 B.空气
C.水分 D.适宜温度
3.一位农业技术员给我们作了这样的介绍: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在播种时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小雨,则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播种时往往还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1)请你根据以上介绍,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 。
(2)小明根据假设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阴暗处
20℃
不充足
请你指出这个实验设计中应当改正的错误 。从改进后得实验
可知:他在研究 对大豆发芽的影响
学生归纳
学生讨论
练习、解答
及时的复习,归纳,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展示:在课前组织部分同学做的实验(察绿豆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对光的适应)观察结果
提问:从刚才的实验观察结果可以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分析,小组讨论、归纳,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现象,学会简单分析。
课外活动内容:
1.观察河虾的形态结构及对水环境的适应或观察蚯蚓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及对土壤环境的适应
2.饲养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
学生课外进行探究实验
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艳丽多姿的生物
(第2课时)
教 材 内 容
5.1艳丽多姿的生物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了解陆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的生活习性
了解常见的陆生动物
了解陆生动物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教
材
重 点
陆生动物的形态结构
难 点
陆生动物与环境的适应性,保护色、警戒色、
关 键
陆生动物的形态结构与陆地生活的适应性
为达到教学
目标拟
采取的方法
问题模式、洋思模式
为培养学生
的技能拟
采取的方法
练习
教 学 准 备
教学过程: (备课主案)
修 改 意 见
自 学
提 纲
1、陆生动物的哪些结构与陆地环境是相适应的?
2、鸟类的身体结构是如何适应飞行的?
3、陆生动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①你能说出常见的陆生生物吗,它们有何特点?
②你能说出你熟悉的动物名称吗?
先让学生举手回答,小组讨论,并让其他学生加以补充。归纳
再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后,提出自
己对本节内容尚有疑惑的问题。
观看录象陆生动物
板书:陆生动物具有发达的附肢和有防止水分散失的身体表面
(备课主案)
修 改 意 见
是它们对陆地环境的适应。
观看图片:常见动物
要求学生概括出其中动物的特点,如地球上最快的陆生动物,
猎豹。沙漠之舟——骆驼、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等。
观看录象并思考:你观察过飞鸟吗?它属不属于陆生动物?为
什么?
鸟类虽然在空中飞行,但它们仍然在陆地上觅食、筑巢,它们
是一类适应空中生活的特化的陆生动物。
思考:鸟类是如何适应飞行的?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不同?
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
观看录象并思考:陆生动物与生活的环境之间存在什么样关系
1、与周围气候相关的适应。
2、与土壤及温度相关的适应。
3、与捕食者相适应的环境适应
阅读教材,归纳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同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十分
相似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纹。如竹节虫象树枝。
保护色:动物为适应栖息地的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色
彩,以免受到敌害的攻击。如蚱蜢在青草中是绿色,在桔草中
为灰褐色。
警戒色: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在身体上形成的鲜艳的色彩或斑纹
它可使敌害容易识别而不致受到攻击。如蜂类的黑白色彩。
观看老鼠的穴居生活,了解陆地下生活的陆生动物
(备课主案)
修 改 意 见
课堂练习
1、陆生高等动物具有发达的 和有防止
的身体表面,这是对陆地环境的适应。
2、鸟类的身体呈 形,前肢变成 ,以适应空中飞行。
3、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是 ( )
①四肢底部有厚皮 ②驼峰内贮有脂肪 ③有三个胃 ④身
体表面长有毛⑤身体高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4.在热带的灌林丛中有一种形似竹节的竹节虫,其体色以绿
色或褐色为主,一般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
称为 (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课堂小结
作
业
作业本: B本练习题
备 课
质 量
审 定
教研组
教导处
年 月 日
艳丽多姿态的生物
第1节(第3课时)
学生实验:观察蚯蚓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及其对土壤环境的适应
通过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及其生命活动,认识陆生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学会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活过程和外表特征的方法。
尝试分工合作完成观察任务,体会合作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及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难点: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和它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关键:通过仔细观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为达到教学目标拟采取方法:仔细阅读教科书128页实验,观察蚯蚓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及其对生活环境的适应,了解明确实验的过程及方法,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培养学生的技能拟采取的方法:二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体会合作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的准备 二人一组
自学提纲:1、陆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2、陆生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进行生命活动的
3、自学实验活动册第56页
实验器材:直尺、天平、放大镜、棉签、纸张(20cm×20cm)、纸盒、手电筒
玻璃棒(或其他棍状物)、玻璃片(20cm×20cm)、食醋、活蚯蚓
实验步骤和记录:
1、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 中。
2、观察蚯蚓的外形:
(1)蚯蚓体长 mm,体重 g。
(2)蚯蚓身体呈 开,约由100多个环节组成,前端 ,后端 ,(填“稍尖”或“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 。
(3)观察蚯蚓的背面和腹面, 的颜色较浅。
(4)蚯蚓的口在前端口节的 ,肛门在 。
(5)用手指沾点水,轻轻地触摸蝗蚓的用面,有何感觉?
(6)用放大镜观察环节,可见大多数 有刚毛,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 作用。
(7)在第11环节以后,各节背部 有背孔,背孔能分泌黏液,使身体何持 。
(8)你能在蚯蚓的身体上找到眼、耳、鼻、足等器官吗?
(9)蚯蚓的头部和感觉器官因适应土壤穴居生活而退化。
3、观察蚯蚓的运动
在观察蚯蚓的运动前,尽量不要触摸蚯蚓,仔细观察蚯蚓移动的情况。
(1)蚯蚓通过身体的 向前移动,刚毛能 地面(纸面),拖动身体向前移动,蚯蚓能向后移动吗?
(2)把蚯蚓放入纸筒内,它移动时 (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
原因是
(3)将蚯蚓先后放在玻璃片和纸张上,比较它的移动情况,它在纸上移动速度快,还是在玻璃上移动速度快?
结论:蚯蚓适应在 (填“粗糙”或“光滑”)的表面移动。
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用玻璃棒轻触蚯蚓身体的各个部分,蚯蚓身体的哪一部分反应最灵敏?
用棉签蘸少量食醋,将其靠近蚯蚓的前端3cm处和后端3cm处,蚯蚓会有什么反应?它的前端还是后端对食醋的反应较为敏感?
。
在距离蚯蚓50cm处拍手,它对声音有什么反应?蚯蚓有听觉吗?
。
把蚯蚓放在阴暗的盒子里,然后用手电筒照射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它结光线有反应吗?哪一端的反应较灵敏?
。
结论:蚯蚓具有 等感觉功能。
思考与讨论:
经过上述观察后,你对蚯蚓有哪些新的认识?
请你描述蚯蚓的形态。
请你描述蚯蚓生活的环境。
蚯蚓身体的哪些结构特点,使其适应土壤穴居生活?
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下雨后,蚯蚓为什么会从土壤中爬出来?(提示:可以从土壤含水量增加给蚯蚓造成的影响的角度进行考虑,可以通过给土壤添加不同数量的水来观察蚯蚓的行为,验证你的观点))
第二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2节教案(第1课时)
第一课时 生物的共同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性。
???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 ③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 难点和重点
??? 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性。
????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课前准备
???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 学生:??? 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讨论生物的共同特性。
???? ②学生准备生物标本。
??? ?③有条件的地方,学生可去观察珊瑚。
???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什么是生物
??? 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学生拿出自带的物体。通过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 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
???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谁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
巩固练习
???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生:学生1指出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以及鹰、蝴蝶和蜜蜂。学生2指出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还有被豹追赶的羚羊群。学生3指出近处一座农家小屋,门前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农夫在种地,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树上有一只小鸟正在巢中休息。农家旁边有小桥,桥上有车辆和行人。学生4指出水面上有一只母鸭领着一群小鸭。水中有游鱼、水草、小虾,草地上还有野兔、蛇,腐烂的老鼠上面有苍蝇等昆虫飞舞。另外,草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蘑菇、含羞草和花朵。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飞机、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小桥、流水、土地和农具”。 师:教师同时单击这些图像,学生都答出后,屏幕显示:“祝贺你,答对了!”并出现掌声鼓励。
2.生物的特征 师:图片中的小鸟在树上休息,小狗跟随主人,母鸡领着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点击一片叶子,叶片落下,同时出现声音:“再见,我带一点废物先走了。”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点击多媒体图片中的含羞草,含羞草的叶片合拢起来,同时发出声音:“别碰我,我怕羞!”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点击一个鸭蛋,蛋壳破碎后出现一只小鸭。并点击水面上的鸭群,伴随着配乐童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除了鸡、鸭可以产卵之外,猫、狗可以产仔。” 学生2回答说:“有的植物用种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茎繁殖,还有用叶繁殖的。” 学生3回答说:“还有用细胞繁殖的。” 师: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元性生殖。 补充说明细菌可以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等。 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书上没有说到的特征?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还有寿命,有生老病死。生物也要休息。” 学生2回答:“生物也会传递信息。例如,蜜蜂发现蜜源后,会回到蜂巢附近跳“8”字形舞,然后引导蜂群飞到目的地采集花蜜。” 学生3回答说:“我从一本刊物上看到有一种高大的树,在长颈鹿吃它的叶子时,它的叶子会产生一种物质,使长颈鹿胃涨难忍,只好吃另外一棵树,结果一样难受,原来第一棵树已经把信息传给了附近的树。后来长颈鹿发现了这个秘密,它就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吃树叶,等树发觉时它就又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了。” 师:同学3的说法是否可信,还有待考证。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 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狗,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狂叫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教师点击按钮,出现文字:“祝贺你,答对了!”同时发出掌声。 师:教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学完这节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2节(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使学生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技能
目标
通过活动的对比和归纳,使学生能识别生物和非生物,
情感
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通过教学,渗透辩证
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物和非生物的对比
难点
识别生物和非生物
突破:活动,对比和归纳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设疑,讨论
学法
通过活动、多媒体等获取相应住处,通过运用,拓展深化知识
流程设计: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提问:
1、狗能够从幼年长到成年是因为: 。
2、植物会向光生长,说明植物有 特性。
3、除了以上两点外,生物还有哪些共同特性?
思考
回答
复习巩固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为新知识作铺垫
引入
程序
我们知道生物有感觉、运动摄取食物、吸收氧气等共同特征,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有什么共同和
不同呢?(停顿)
教师活动
思考
设疑
学生活动
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
引入
本节课我们将对生物和非生物作一比较。
新授
多媒体展示一组生物和非生物图片,然后请学生举例,引出教室里的文竹和花盆,参照课本表格进行比较,教师小结
比较
讨论
以此作为典范,为校园活动伏笔
分组
活动
按小组将全班分成8组,寻找生物和非生物,,对动物与非生物,植物与非生物进行比较,完成表格
(教师分发表格)
教师从旁辅导
规定时间12分钟
选定生物和非生物,进行比较、思考、讨论,完成表格
通过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汇报
交流
评价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汇报、交流、评价,完善活动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观看课件
组织学生观看马和汽车的比较片断与人和机器人的比较片断,完成课本表格
观看、思考、记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
交流
评价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教师指明汽车和机器人的活动是非自主的
汇报、交流、评价,完善活动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思考、回答、补充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巩固
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鸡 B、桌子
C、猫 D、柳树
2、下列不属于生命活动的是:
A、生产汽车 B、猫捉老鼠 C、苹果成熟 D、人体呼吸
思考
回答
巩固所学的知识
作业
作业本
收集不同的生物和非生物各10种
完成作业
完成收集
应用、知识深化和延伸
活动记录
动物(例如麻雀)和非生物(房屋)比较
生命活动
动物
非生物
感觉
有
没有
运动
摄取食物
吸收氧气
排出废物
生长
生殖
植物(樟树)和机动非生物(摩托)比较
生命活动
植物
非生物
感觉
运动
摄取食物
吸收氧气
排出废物
生长
生殖
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2节教案(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训练学生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的能力。????3、创新素质目标:???? 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概括能力。????4、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分析与处理????1、教材分析:??????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采用如下基本方法: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分析现象)——初步得出结论——讨论——得出结论——应用结论
重点: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基本特征已经了解。这节课再通学生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过程:活动 观察和比较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1. 组织学生到校园观察生物和非生物,要求学生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30分钟)
观察后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生命活动
动物
植物
木料
岩石
机动物体
感觉
运动
摄取食物
吸收氧气
排出废物
生长
生殖
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长发育
应激性(irritability)和运动
繁殖和遗传(heredity)
2 .回到教室后教师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植物的吸收氧气和排出废物等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同学之间交流已经完成的表格。(5分钟)
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的生物共同特征,是否都应在一个生物体上体现呢?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任举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或以人为例,说明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应急性,运动,繁殖和生长的特征,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基本观点,即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3.利用“生物的基本特征”知识,学生讨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5分钟)4。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