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2-27 15:19:35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部编版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学目
导入新课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见证,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你知道黄花岗起义的进程吗?这次起义孙中山先生参与了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
结果如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时间:1906年
领导人: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时间:1907年
领导人:徐锡麟
秋瑾
安庆起义
安庆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失败,徐锡麟秋瑾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镇南关起义
时间:1907年
领导人:孙中山 黄兴
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起义名称 组织或政党 领导人 结果
萍浏醴起义 同盟会 刘道一 蔡绍南 失败
安庆起义 光复会 徐锡麟 秋瑾 镇南关起义 同盟会 孙中山黄兴 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 孙中山黄兴 革命党人早期的武装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做了军事上的准备,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11年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材料研读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
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
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
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通过这段材料,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
国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传播了民主自由
的思想,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二.武昌起义
背 景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10月初,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地点:
湖北武昌
主力:
湖北新军
占领楚望台→猛攻湖广总督→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和汉阳
经过:
结果:
取得胜利
概 况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纷纷宣布独立。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后,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当时孙中山在国外,同盟会其他重要领导人黄兴等也不在武昌,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便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辛亥革命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
潮流的闸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
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由于资产阶
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改
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是( )
A.秋瑾 B.徐锡麟 C.邹容 D.黄兴
2、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
A.工人 B.学生 C.湖北新军 D.农民
3、下列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封建制度制度
C.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B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4、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 )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5、这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不仅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同时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起义门、新工程营、楚望台军械库等一大批首义遗址和胜迹,这座城市指的是( )
A、广东广州 B、江苏南京
C、日本东京 D、湖北武汉
C
D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6、“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 ,第二,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请回答:①上述起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②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1911年
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武昌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时间:1911年
主力:湖北新军
结果:取得胜利
辛亥革命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前各团体的起义情况。
知道武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
理解并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学习重点: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大小字图文结合,在课本上勾划,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
找出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发动的起义有哪些?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哪一次?找出这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结果。
找出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和结果。
找出武昌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找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
1、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通过这段材料,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2、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
第9课《辛亥革命》检测题
1、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是( )
A.秋瑾 B.徐锡麟 C.邹容 D.黄兴
2、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
A.工人 B.学生 C.湖北新军 D.农民
3、下列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封建制度制度
C.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4、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 )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5、这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不仅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同时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起义门、新工程营、楚望台军械库等一大批首义遗址和胜迹,这座城市指的是( )
A、广东广州 B、江苏南京
C、日本东京 D、湖北武汉
6、“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 ,第二,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请回答:①上述起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②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黄花岗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21教育网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1cnjy.com
课堂检测答案:
D 2、C 3、B 4、C 5、D
(1)辛亥革命;1911年
(2)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