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地形的缓慢变化 课型:新授 课时:1
执笔:阮建明 审核:戚国万 日期:2007年11月10日
[教学目标]
1、 知道地形还在不断地发生着缓慢的变化
2、 知道气温变化、流水、风力、海洋和生物都会使地形发生缓慢的变化
3、 关注由于流水和风力的影响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如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气温变化、流水、风力、海洋和生物都会使地形发生缓慢的变化
难点:领悟地形不断地发生着缓慢的变化
[教学准备]
1、地形变化的力量,有的来自 ,有的来自 ,地震和火山爆发使地形发生剧变的力来自 。
2、侵蚀作用的动力来自 、 、 、 等。
3、夏日,白天高温,夜里较凉快,对岩石来说,这种气温变化使岩石因 而发生崩裂。
4、观察使用年数较长的水泥水槽,水龙头下方使冲出一个凹形,这表明流水对水泥板有 作用,如水流长期冲击岩石,岩石就会 。
5、沙尘暴已成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沙尘暴的产生一要有 二要有 为防止沙尘暴加剧,我国的西北部实施 工程和 工程。
[基础知识]
1、将下列地形与其主要作用直线连接起来:
河口三角洲 流水侵蚀
石笋、石柱 河流搬运、堆积
石灰岩溶洞 海浪侵蚀
海岸边嶙峋怪石
2、下图中,示意风力侵蚀地貌的是( )
3、我国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4、风光旖旎的珊瑚礁,其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海浪侵蚀 B、生物堆积 C、生物侵蚀 D、流水侵蚀
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改变地形的是( )
A、围湖造田 B、筑坝建库 C、围海造陆 D、植树造林
6、地形是( )
A、稳定不变的 B、不断变化的
C、始终处于剧烈的变化中 D、始终处于缓慢的变化中
[提高题]
1、三角洲主要分布在( )
A、山麓处 B、河流的上游 C、河流的入海口 D、瀑布的附近
2、如右图所示,在我国西部地区有巨大的“蘑菇状”的岩石,形成的原因是( )
A、人工的雕琢
B、风力的作用
C、冰川的影响
D、地震的结果
3、观察岩石的下列变化,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气温的变化使岩石热胀冷缩发生崩裂
B、水的热胀冷缩使岩石发生胀裂
C、植物根系的作用使岩石发生破碎
D、流水的冲刷使岩石发生了图示的变化
4、生物对地形也有改变作用,比如海洋中的珊瑚礁是由什么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
A、鲸鱼 B、礁石 C、三角洲 D、江心洲
5、以下说法最恰当的是( )
A、沙尘暴的形成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B、人类可以任意改变地形为经济服务
C、修筑梯田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改变地形的方式
D、在经济建设中,改变地形要有得于可持续发展
6、下列人类活动不会改变地形的是( )
A、围湖造田 B、筑坝建库 C、围海造陆 D、植树造林
7、“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地酒泉市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片绿洲,周围是大片的风蚀城堡和沙漠。影响这一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海浪作用 D、风力作用
8、上海的崇明岛在“长大”,这是流水携带大量 在入海口 下来形成的。
9、我国的广西、 、 等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石灰岩地区。自然界中的降水和河水使这些地区石灰岩逐渐被 、 ,形成一个个很大的 。
10、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的煤,煤是由于温暧气候下的大片森林埋入地下而形成的。那么,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的呢?课题:火山与地震 课型:新授 课时:1
执笔:韩志安 审核:戚国万 时间:2007.11.8
[教学目标]
1. 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 知道火山与地震爆发前的预兆,知道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提高人们防震抗灾的能力.
3. 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火山与地震的现象及危害
难点:地震的预兆及自我防护
[课前准备]
1. 火山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岩石底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在活动,活动的______会沿着地壳中的_________喷出地面.根据火山的活动状态,地球上的火山可分为____火山、____火山、_____火山三种类型。
2. 火山喷发有利、有弊,下列属于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火山灰带来丰富的矿物质肥料 B. 火山岩是优质的建筑材料
C. 火山带来矿产和地热 D. 岩浆堵塞河道等
3._______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灾害。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球______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_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破坏性地震的危害是:造成______和山体_______、
大地褶皱和______、房屋______等等,海上地震还会引起________。
4.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灾害,它发生之前______(有、没有)预兆。目前,科技工作者______
(能、不能)正确预报所有的地震。
5. 地震和火山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世界上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火山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火山带。
[自我评价]
1.一旦地震发生,人们应立即做出正确的反应,以减小伤亡和损失。如果在家中,应立
即______煤气,______电源,有时间则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并应______高层建筑;若在室内,则应躲在______空间或牢固物下面。
2.下列各省区,地震较频繁的是 ( )
A.浙江省 B.台湾省 C.江苏省 D.辽宁省
3.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发生较多的国家,在众多的地质灾害中,危害和影响最大的是
A.火山喷发 B.地震 C.洪水 D.泥石流 ( )
4.下列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火山能改变地形,而地震不能改变地形
B.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地震大约为500万次左右,而人能感觉到的只有1%左右
C.地震发生时,感觉到大地先是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D.火山、地震在爆发前都有一定的预兆
5.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发生在我国最强的一次地震是1976年的 ( )
A.腾冲地震 B.邢台地震 C.唐山地震 D.长白山地震
6.地中海上有一座火山叫斯特龙博利火山,它每隔两三分钟就要喷发一次,夜间在150km
外都能看到火山喷发的红光,被海上过往的船只称为“地中海的灯塔”。斯特龙博利火山属于 ( )
A.活火山 B.死火山 C.休眠火山
7.下列有关地震和火山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B.两者的分布是完全重合的
C.日本是个岛国,面积狭小,不易发生地震
D.我国没有地震带分布,所以我国受地震威胁很小
8.地震发生前,总会出现种种预兆。下列自然现象与地震无关的是 ( )
A.地温明显增高,感觉天气异常闷热 B.天气突变,电闪雷鸣,倾盆大雨
C.井水冒泡,水位突然升高 D.鸭不下水,鸡上树,大猫衔着小猫跑
9.当你一个人在家时,如果突然发生地震,你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A.保持冷静,躲到床下或卫生间里 B.勇敢地从窗口往下跳
C.躲到窗台下 D.跑到阳台上
10.一天晚上,小王同学在家里做作业,突然他感到吊灯在摆动,楼在摇晃,小王想,是不是发生地震了 这时他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 )
A.把灯开着,打110后在家里等人救援
B.赶紧跑到楼外大墙下躲起来
C.赶紧站在家中最大房间的中央
D.用枕头保护头,躲在坚固的桌子底下
[巩固提高]
1.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有火山 B.地球上的火山大多为活火山
C.火山不会在海底喷发 D.火山对人类有利有弊
2.下列不属于火山喷发物的是 ( )
A.火山灰 B.火山气体 C.泥石流 D.熔岩流
3.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 ( )
A.岩层受挤压或拉伸的地方 B.地壳裂口处或脆弱地方
C.地壳活动较频繁的地方 D.地壳较薄处或厚薄交界处
4.发生地震时,如果你正在电影院内看电影,这时有下列四种求生手段,最合适的做法是 ( )
A.跑出门去 B.靠在墙边 C.躲在椅子下面 D.坐着不动
5.海底的火山喷发会形成火山岛,下列岛屿属于火山岛的是 ( )
A.台湾岛 B.崇明岛 C.舟山群岛 D.夏威夷岛
6.火山喷发前的异象有 ( )
A.火山口出现异常的热气和烟雾 B.火山附近的温泉温度升高
C.火山附近产生小型地震 D.A、B、C都有可能课题:海陆的变迁 课型:新授 课时: 1
执笔:戚国万 审核:韩志安 时间:2007年11月9日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
2、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重点难点]
分析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
1、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分别称为 和 。
2、1910年德国科学家 通过 发现,大西洋两岸的 和 大陆的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了 , 。于是大胆提出了 学说。
3、20世纪50年代,海洋探测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科学家们对海底地形和海洋地质有了进一步了解后,形成了 学说。
4、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终于形成了 的理论,该理论认为: 。
所以该理论是在 学说和 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 岩石圈的质量非常巨大,所以板块运动会产生巨大的能量,科学家发现:
的地方,恰恰是火山地震最集中的地带。
5、 板块学说中的六大板块分别是 、 、 、
、 。
6、地球内部有三个圈层,从内到外分别是 、 、 。 和 又合称为岩石圈,它在 的上面,被分成六大板块。
7、 板块的运动表现为板块的 碰撞 和 张裂 ,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 巨大的山脉 ,板块的张裂形成了 裂谷 和 海洋 。
[自我评价]
1、地球上大陆与海洋的位置是( )
A、永恒不变的 B、只在地震时才发生变迁
C、要发生变迁的 D、只在火山喷发时才发生变迁
2、关于海底地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底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B、海底有深深的海沟
C、海底有巨大的山岭 D、海底有火山
3、大陆漂移假说提出多年后重新受到科学家的重视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 B、飞行技术的发展
C、生命科学的发展 D、航海技术的发展
4、大陆沿海隆起为山脉或高原的原因是( )
A、大洋地壳移动时插入大陆地壳 B、大陆由本身的原因向上隆起
C、大陆地壳在地震中发生变化 D、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堆成了山脉和高原
5、根据板块学说,未来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的距离将会( )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6、下列不属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六大板块之中的是( )
A、大西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7、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以每年5cm的速度长高,并预测5000万年后,喜马拉雅山的海拔会超过1万米。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作用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作用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作用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作用
8、我们可以在余姚的龙泉山的崖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岩层,这能说明( )
A、螺蚌等生物原来就生活在山崖上的B、地开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C、地开是稳定不变的 D、地形发生改变都是很剧烈的
9、我国地处哪两大板块交界处(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巩固提高]
读下面的图回答:
(1)在六大板块中完全处在海洋的板块代号是 ,我国长城考察站所处的板块代号是 ,完全包含两个大洲的板块代号是 。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在地球内部 层的基础上运动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总是在 。
(3)图中B为 板块,C为 板块,E为 板块。
A
B
C
D
E
F课题:地形的缓慢变化(2) 课型:新授 课时:2
执笔:厉辉 审核:戚国万 时间:2007年11月13日
【教学目标】
①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通过地形与等高线之间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制作模型和画等高线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②知识技能目标: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识别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了解地形类型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高线的绘制和等高线地形图的识读。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课前准备】
1、地球的陆地表面由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地形共同构成。根据你的经验和给出的地形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_____________
(2)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___________
(3)相对高度大,陡坡顶尖,连绵起伏__________
(4)相对高度不大,坡缓顶圆_________
(5)海拔很高,一般在1000~2000m以上,地表起伏不大__________
2、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然后把高度________的点,用平滑的________连接起来,就成了等高线。
3、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________,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________。(填
“相同”或“不同”)
4、不同高度的等高线________交叉。(填“会”,“不会”)
5、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__________高度,也叫做________。某一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___高度,也称“高差”。
6、等高线图如右图所示,
A点的高度是________B点的高度是________
A、B两点的高度差是_______
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________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_________
7、关于等高线地形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不一定相同
B.不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不相同
C.等高线密的地方,地形比较陡峭
D.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度差一般不同
8、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特征各是等高线中表示的何种地形?(填山谷,山顶,山脊,鞍部,陡崖)
一段闭合的曲线,从内到外数字依次递减。( )
两个山峰间的地方,简单说就是两个山峰被同一条闭合曲线围住中间空白的地方。( )
等高线向低处凸。( )
等高线向高处凸。( )
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地方。( )
9、如右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与P点等高的点是( )
【自我评价】
9、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已经测出,约为8844米,而泰山的主峰海拔为1545米,那么珠穆朗玛峰相对于泰山的高度是________米。
10、经过某地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它的地形是_________。
11、图1所示,A的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B的海拔是_____________,A、B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12、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有甲、乙两队准备登山。甲队从B出发,乙队从C出发,均向山顶A攀登。则:
①________队走过的路程较长;
②________队攀登的山坡较陡;
③两队选择的路线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甲队攀登的高度约为_______米,乙队攀登的高度约为________米;
13、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拔为-11034米,它们两者的相对高度为( )
A.2186米 B.8848米
C.11034米 D.19882米
14、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巩固提高】
1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填写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乙山顶比甲山顶高_________。
(3)图中是否有山崖存在?若有,请用字母E
在图中标注出来。
(4)A、B、C、D地形部位中,能发育成河流的
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