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第五章讲课稿(课堂练习)(浙江省宁波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第五章讲课稿(课堂练习)(浙江省宁波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11-22 21:37:00

文档简介

课题:陆生动物学 课型:新授 课时:1 姓名:
执笔:孙铁军 审核:张晓萍 时间:2007年11月8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陆生动物。
2. 理解各种陆生动物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3. 了解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陆生动物跟它们生活环境的适应。
【课前准备】
1 陆生高等动物具有 和防止水分散失的 这是它们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重要适应方式。
2 鸟类的身体呈 形,前肢变成 ,以适应空中飞行。
3 生活在北方草原的绵羊,在冬季到来之前皮肤上会长出 的毛,以抵御严寒;在夏季到来之前,皮肤则会 ,经适应夏季炎热的气候。
4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四肢底部有 ,适于沙地行走,驼峰内贮有 ,能分解产生水和能量,它第一个胃能 ,善耐饥渴,号称“沙漠之舟”。
5竹节虫的体色常以 为主,体形似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6大刀螂的体色 为主,在草丛中很难被发现,又如避役它的体色能 ,人们又把它称为“变色龙”
7 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同的条纹,这一特征属于(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8 鼠类适于穴居生活,它的生活习性一般是( )
A 白天和夜间活动 B 白天和夜间都不活动
C 白天活动,夜间藏于洞穴中 D 夜间活动,白天藏于洞穴中
【自我评价】
1下列不属于鸟对飞翔生活适应的是( )
A前肢变成翼 B身体呈纺锤形 C有尖尖的嘴 D骨轻中空
2 陆生动物对环境的变化有许多形式的适应,这是因为( )
A陆生环境因素经常变化 B陆地有较多动物
C陆地有较多生物 D陆地食物短缺
3竹节虫的体色和形态与周围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 )
A生长发育,并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 B躲避天敌,也有利于捕捉食物
C捕捉食物,但不利于躲避天敌 D躲避天敌,但不利于捕捉食物
4雷鸟在夏天体色为草黄色,冬天的体色为白色,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
A适应性 B应激性 C遗传性
5 有一种动物的排尿量很少,甚至不排汗,则此动物生活的环境可能是在( )
A草原地带 B沙漠地带 C温暖地带 D寒冷地带
6 一般的鸟类一般都有两次更换羽毛的特性,影响鸟类的这种季节性换羽毛的特
性的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食物
7青蛙在冬季一般都要冬眠,这是为了( )
A节省食物 B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 C更好地逃避故害 D只是一种习惯
8穿山甲的皮肤经特化后长出的坚硬鳞片,具有的功能有( )
A帮助行为 B保护作用 C捕捉食物 D没有作用
9下面列举的几种生物的适应性中,错误的是( )
A白天,沙漠中的蝎子把自己藏在沙底下以躲避高温
B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或树枝,不易被敌害发现
C蝙蝠具有良好的视觉,以适应夜间光线不足的环境
D莹火虫利用自身发光,作为夜间求偶的记号
10 蚯蚓身体的颜色为灰黑色,且 面颜色较浅,身体呈 形,有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中间都有一圈 ,起支撑作用,第11环节以后,各节背部有孔,能分泌 ,使身体保持湿润,有利于 。
11用棉签蘸少量的醋,将其放在蚯蚓前方3cm处,会发现蚯蚓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移动,这说明蚯蚓具有的感觉是( )
A 触觉 B视觉 C 味觉 D 嗅觉
12 用玻璃棒轻触蚯蚓身体的各个部分,可以发现()
A身体前端较灵敏 B身体后端较灵敏
C身体前端和后端一样灵敏 D身体前端和后端都不灵敏
【巩固提高】
1 避役的体色随环境色彩而改变,这有利于捕食和避敌,但却逃脱不掉天敌-蛇,这一事例,说明了生物适应的( )
A普遍性 B相对性 C多样性 D专一性
2 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模拟沙漠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干细纱的温度(℃) 湿泥土的温度(℃)
表面 26 24
2厘米深处 24 23
4厘米深处 22 22
6厘米深处 20 21
根据所测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课题:生物的基本特征1 课型:新授 课时: 1
执笔:戚国万 审核:韩志安 时间:2007年11月日
[教学目标]
通过对人和常见动物及植物活动的情景的比较,分析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性
[重点难点]
通过比较归纳生物的共同特性
[课前准备]
1、 观看书上P135—P136图5.2.1-图5.2.6,归纳动物的共同共同特性,填写下表:
动物的共同特性 功 能
感知环境,从而对环境的变化产生反应
寻找食物,逃避敌人
获得营养
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避免废物给身体造成伤害
身体长大
繁殖后代
2、 植物的共同特性:
和动物一样,植物也有感觉,向日葵的花盘能随阳光运动、触摸含羞草的小叶,小叶会合拢,说明植物能对 作出反应,即植物具有应激性。
植物能从 中吸收 和 等营养物质,吸收 将 和 合成 ,并向大气中释放 。即能进行光合作用,这就是植物的营养方式。
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吸收 ,排出 等废物,通过分解 而获得能量。
植物能 、 ,形成 ,种子发芽后,形成新的 ,新的植物体能 。
植物还有一个重要特性,那就是它的生长 。
3、综上所述:所有的生物都能 、 、 ,能从环境中摄取 和
,并排出 。生物通过氧气的作用(呼吸作用)从 中获得 ,生物都能进行 ,产生像双亲的新个体,我们把生物的这些活动称为 。
[自我评价]
1、生物能从较小的幼体长成较大的成体。这是因为( )
A、生物能生长 B、生物能繁殖 C、生物有感觉 D、生物能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2、尽管人们用各种方法去消灭蟑螂,但蟑螂的数量还是很多,这是因为蟑螂( )
A、生长得快 B、繁殖力强 C、有感觉 D、能运动
3、下列生物不能自身制造有机物,只能通过摄食以获得营养来维持生活的是( )
A、白菜 B、黄牛 C、水草 D、桃树
4、人体中的物质,昨天与今天不完全一样,这是因为( )
A、人体在运动 B、人体能繁殖
C、人体在新陈代谢 D、人体能对环境做出反应
5、下列物体具有生命活动的是( )
A、恐龙蛋化石 B、死亡的蛇 C、发芽的豆 D、蝴蝶标本
6、大多数植物的叶是 色的,能吸收 中的能量,将 和 合成有机物,这种获得营养的方式叫自养,动物自身 (填“能”或“不能”)制造营养,要靠 获得养料,这种营养方式叫做异养。
7、把下列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相应的表现用线连起来:
新陈代谢基 能感觉、能运动
生长发育 摄取食物、吸收氧气、排出废物
应激性和运动 能繁殖与双亲相像的新个体
繁殖和遗传 能生长,从幼体发育成成体
8、二氧化碳是动物呼吸产生的废物,但在下列生物中,二氧化碳对其有用的是( )
A、比目鱼 B、香蕉 C、草履虫 D、梅花鹿
9、下列不是生物体共同具有的特性是( )
A、需要营养物质 B、能够生长 C、有繁殖能力 D、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10、繁殖是生物体特有的,下列情况属于繁殖的是( )
A、用面粉做成面包 B、大猴生小猴 C、汽车厂生产汽车 D、大石块粉碎成小石块
[巩固提高]
1、蜗牛要四处爬行主要是为了 ,夏天我们会看到蜻蜓点水的现象,这是蜻蜓在 ,能够 。
2、新的植物体很像原来的植物体,那是因为 ,但又不完全相同,那是因为 。
3、公鸡早晨会啼叫,这种现象属于( )
A、生物的生殖细胞 B、生物的生长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排出废物
4、下列各种现象,发球生命现象的是( )
A、蚕豆种子萌发成幼苗
B、燃烧的炉膛中不断加入煤,排出煤渣,放出二氧化碳,进行物质交换
C、地球绕着太阳公转
D、树叶在风中摆动
5、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则不能
B、动物要吃东西需营养物质,植物不会吃东西不需要营养物质
C、呼吸作用时,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D、动物能快速运动,植物不能快速运动
6、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 植物是怎样获得营养的?
(2) 动物(牛、蝴蝶)是怎样获得营养的?课题:艳丽多姿的生物(3) 课型:新授 课时:3
执笔:厉辉 审核:戚国万 时间:2007年11月
【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水生环境中的常见生物,使学生认识到水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它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
②知道和学会常见水生动植物形态结构的简单观察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特点
难点: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是如何适应它的环境
【课前准备】
1、______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摇篮。水环境比陆地环境_______,水中溶解有多种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而且_______变化较小,总体而言,水生生物的结构比一般陆生生物要________。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生活着许多________和_______的绿色藻类,它们没有____、茎、____,
它们是利用细胞直接从水中吸收_________和溶解在水中的_______。
3、高等水生植物,例如浮萍、荷花等都______根、茎、叶。(“有”,“没有”)
4、我们吃的藕属于荷花的哪一部分( )
A.根 B.茎 C.叶 D.花
5、荷花的根属于_______根。荷花的叶通过_______伸出水面。大气中的______通过______和______中的孔道而被荷花的水下部分获得。
6、黑藻_______藻类(“是”,“不是”),它是一种_________。
7、鱼是较常见的水生动物之一,它的身体一般呈_________。这种体形可以_______运动时的阻力,有利于游泳。
8、鱼的外表覆有_______,成对的鳍有_______、_______,不成对的鳍有______、______、
_______。游动时,鱼嘴和_______总是一张一合的。鱼体两侧各有______条侧线。
9、鲸、海豚是生活在水中的_______动物。它们的体形似_____。前肢_____状,后肢_____,
______退化,以适应_______环境。
10、河虾的身体呈______色,体外被有______,身体分_______、______两部分。河虾的额剑基部有_____对复眼,_____对触角。我们吃的烧熟的河虾呈______色,这是由于析出_____
素造成的。
11、青蛙属于______动物,幼体叫_______,在_____中生活,用_____呼吸;成体用_____和______呼吸,有强健的_____肢,适应______生活。
12、地球上所有植物和动物的_______和________都适应它们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体现出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
【自我评价】
1、地球上现存最大的动物是( )
A.白鳍豚 B.蓝鲸 C.恐龙 D.海豚
2、河虾在水中加热至高温,它的体色将变成( )
A.黑色 B.青色 C.红色 D.黄色
3、水生生物的结构一般比陆生生物简单的原因是( )
A.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 B.水中没有氧气
C.水中的动物食物单一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下列关于单细胞绿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B.有根茎叶的分化
C.能从水中直接吸收营养物质 D.一般生活于水中
5、下列生物中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
A.荷 B.白鳍豚 C.鲤鱼 D.虾
6、下列水生生物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蓝鲸 B.白鳍豚 C.孔鳐 D.江豚
7、黑藻身体沉下水,开花时( )
A.雌花伸出水面 B.雄花伸出水面
C.整个植株伸出水面 D.根伸出水面
8、鱼的形态大多是纺锤形的,这主要是为了( )
A.增大游水运动的力 B.使身体散热少一点
C.减少运动的阻力 D.便于氧气的吸收
9、成蛙主要是用________呼吸的,________是辅助呼吸的。
10、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   )
A.浅海环境  B.深海或海底环境  C.海洋中层环境  D.海洋上层环境
11、下列用鳃呼吸的一组动物是( )
A.河蚌和沼虾 B.血吸虫和沙蚕
C.蝗虫和海蜇 D.蜗牛和蛔虫
12、下列哪种鳍控制鲫鱼身体前进的方向( )
A.胸鳍 B.腹鳍 C.尾鳍 D.背鳍
13、我国的四大家鱼是指( )
A、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B、青鱼、草鱼、鲢鱼、鲫鱼
C、鲢鱼、鳙鱼、鲤鱼、鲫鱼 D、草鱼、鲤鱼、鲢鱼、鲫鱼
【巩固提高】
1、将青蛙外部形态特征与其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前肢 上有黏液,适于捕捉昆虫
后肢 听觉
眼睛 看清飞行中的昆虫
鼓膜 发达,善于跳跃
舌 短小,支撑身体
2、探究鱼鳍的功能
(1)将活鲫鱼置与鱼缸中,观察鱼体怎么样依靠鳍运动?
(2)用木板条和绳子缚住鲫鱼的胸鳍和腹鳍,观察鱼体运动:鱼体______向前游动(填“会”,“不会”),但鱼体_________。
(3)用木板条和绳子缚住鲫鱼的尾和尾鳍:鱼体_________向前游动,但身体保持_________。
结论:与鱼体运动有关的鳍是________,与鱼体运动中保持身体平衡的鳍是_____________。
3、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用表列出3-4种动植物对它们生存环境的适应。
生物名称 生存环境 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课题:生物的基本特征(2)        课时:新授      时:1
执笔:韩志安     审核:戚国万            2007年11月  日
〔教学目标〕
1. 能识别生物和非生物,
2. 对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重点难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
1. 生物都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从环境中摄取_____________和_______,并排出________。生物通过_______的作用,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生物都能进行________。我们把生物的这些活动称生命活动。
2.请把下列生命活动和与之对应的功能连接起来:
①触摸含羞草的小叶,小叶合拢      A.运动
②婴儿逐渐长大             B.感觉
③马在草原上奔跑            C.生长
④母狗产下小狗             E.摄食
⑤植物呼吸               F.繁殖
⑥虎捕捉鹿               G.吸收氧气,排出废物
3.所有的生物都具有感觉、运动、生长、摄食、吸收氧气、排出废物、繁殖等功能,请把生物的这些生命活动形式归纳到生物的四种基本特征中:
基本特征 表   现 补充说明
新陈代谢 生物体内物质的新旧更替
生长发育
应激性和运动 应激性是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繁殖和遗传 遗传是指子代与亲代相象的现象
〔自我评价〕
1.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主要在于                    (   )
  A.能否运动           B. 能否排出废物
  C. 是否绿色           D. 能否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2.下列不属于生物体特征的是                    (   )
  A.能繁殖    B. 会运动    C. 能生长    D. 能呼吸
3.下列属于生命活动的是                      (   )
  A.汽车行驶   B. 机器人工作   C. 河水流动  D. 种子萌发
4.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儿子和身高比父母都高
  C. 一个工厂生产了100辆一样的车   D. 免子和羊的毛色都是白色
5.下列生物都能自身制造养料的是                 (   )
  A. 水母和蝙蝠   B. 海带和郁金香    C. 狗和鱼   D. 小草和蜗牛
6.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这与下列哪项有关          (   )
  A.生物的生长   B. 生物的应激性   C. 生物的繁殖  D. 生物的运动
7.人体中的物质,昨天与今天不完全一样,这是因为         (   )
  A. 人在运动    B. 人在摄食   C. 人在呼吸  D. 人在新陈代谢
8.小狗变成大狗,这叫生物的_________,一只母猫生了三只小猫,这叫_______。
9.把下列生物的表现与其基本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母猫生小猫                     新陈代谢
  树苗长成大树                    生长和发育
  含羞草的叶子触摸后能合拢              应激性和运动
  人摄取食物、吸收氧气、排出废物           繁殖和遗传
〔巩固提高〕
1. 凡是动物都能                          (   )
A. 生长    B. 排出废物    C. 摄取食物   D. 以上三项都是
 2.关于植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会动  B.不会呼吸   C. 无应激性  D. 能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会运动的都是生物        B. 非生物不会生长
   C. 生物都有感觉          D. 非生物也可能对刺激有反应
4. 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会运动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5.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的产蛋量高。人们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有              (   )
A.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B.生长的特征
C.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D.新陈代谢的特征
6.有人说动物能动,植物不能动。这句话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7.20世纪初,人们发现很多动、植物的病害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的结构极简单,没
细胞结构,仅由一种蛋白质外壳加上核酸或只由蛋白质组成。它能独立生活,但可在寄生细胞中自我复制而大量繁殖。病毒最显著的特点是极自私,复制所需的原料和能量全部来自它所寄生的细胞,并使细胞产生病变。
8.人担心,终有一天人类会被机器人取代,机器人将会成为地球的主人。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课题:陆生植物学 课型:新授 课时:1 姓名:
执笔:张晓萍 审核:孙铁军 时间:2007年11月8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陆生植物。
2.了解陆生植物的各种形态和结构及它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3.学会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对光的适应。
【教学重点难点】
1. 常见陆生植物的各种形态和结构。
2. 陆生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的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课前准备】
1 我们把生物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 或 ,即生存环境。
2陆地上生活的植物都离不开土壤,主要是因为土壤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 和 。
3 大多数陆生植物依靠它的 固定在土壤中:它的 支撑着枝、叶伸向空中;它的 能吸收太阳光,制造有机物。
4 仙人掌的 退化成刺, 替代了叶的功能,既能进行 ,又能吸收和贮藏 。根系也非常发达,可长达几十米,故仙人掌适于沙漠环境生活。
5 写出你最熟悉的三种陆生植物的名称:
6绿豆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我们平时吃的绿豆芽茎的颜色是 色 ,茎的形状是 。
7 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大多数植物的叶呈( )
A黄色 B红色 C绿色 D彩色
【自我评价】
1 许多树木到了深秋都会纷纷落叶,这是因为( )
A适应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 B冬天阳光很弱
C冬天树木不再进行生命活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 有种树,叶片既宽大又薄,常年不落叶,这种树适宜生长在( )
A非常寒冷的地方 B非常干旱的地方
C阴暗少阳光的角落 D温暖湿润的地方
3 大多数植物的茎是直立和结实的,能够支撑着枝条,但有些植物的茎却不是,请你分别指出下列植物各属于哪类茎
(1)草莓 (2)牵牛花
(3)葡萄 (4)番薯
4很多植物的花和果实是五彩缤纷的,它们艳丽的色彩能吸引动物来帮助植物 ,或将 散布到其他地方去。蒲公英的果实外形并不好看,小而轻,能借助 传播到远方。
5 将一盆月季花放在室外,可以发现,它的茎是直的,若将这盆月季花放到室内窗边,过几天发现它的茎会向窗外方向歪,这是它对 的一种适应,科学上将植物的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6 光照下绿豆芽的颜色是 色,真叶有 片,形状 形,黑暗处发芽的绿豆胚芽是 状,这是为了 。
7有些植物的茎不能直立支持它的枝和叶,因此为了生存获得更多的 就缠绕攀援在其它物体上,或葡萄在地上,这是它们对陆生生存空间的一种适应。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山寺桃花迟开的原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巩固提高】
1 很多树在秋末冬初都会落叶,而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气候的一种适应,那么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阔叶树哪个更适应寒冷的气候呢?
2 在探究“是什么将蜜蜂吸引到花上去的?”这一问题时,某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是花的气味吸引了蜜蜂。”他决定用下列材料来证实他的观点:两朵相同的白色纸花,花香型香水,蜜蜂养殖地
(1) 请根据所提供的器材,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2)你认为他需要记录的证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