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7.1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设计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态度,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
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作“力的示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
课题引入
一、力的概念
生活事例图片欣赏,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内心经历。通过观察力的事例图,体会力的存在,总结力的概念,加深力的理解。21教育网
(设计意图: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
通过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分类总结及具体施力物体是如何产生力的作用,得出力的概念。体会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21cnjy.com
二、力的作用效果
1、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学生看课本图11.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如: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
让学生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演示实验
老师操作小铁球在同一高度滑下,把磁铁放在铁球经过的不同位置,观察小球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总结有哪些运动情况,归纳运动状态。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1·cn·jy·com
学生看课件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www.21-cn-jy.com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
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3、探究: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
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
①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②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2·1·c·n·j·y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示意图
通过扳尺子、关门等现场试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力的作用效果,小组合作,保证每一个小组能总结出一条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理解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学生通过对课本力的示意图的学习,小组总结,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力的示意图应该如何表示。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中学生接触过滑冰鞋,通过对课本小女孩穿着滑冰鞋推墙,这一个具体动作的分析,详细分析小女孩的受力情况,充分体会,力的三要素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影响。进一步观察划船、游泳、火箭升空现象体会里的作用是如何做到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达标练习
甲图和乙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关;甲图和丙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关;甲图和丁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关;在甲和丙图中,控制力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研究力的效果与力的____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上叫做__________________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板书设计
1.力的概念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重点解决了探究课文中的三个要素
1.怎样解决提出探究问题。
2.怎样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实验结论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实战演练,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4.会用示意图来表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