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2-13 11:5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7.3重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三、教学难点
明确G与m的关系,以及运用G=mg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演示:1.抛出手中的实心球,球下落;;
2.把杯中的水倒出来
3.吹气泡,气泡最后也落下来。
播放图片,水往低处流,鹅毛飘落到地面,苹果落地等,
引入新课: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
二、进行新课
1、重力的概念
(1)定义
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的时候都要向地面降落,这是因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 能把它们拉向地面。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对重力的理解
①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受力物体: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在空中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原来相同。
2、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
①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播放视频:用弹簧则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用G表示,单位:N
②探究重力的大小
A、提出问题与猜想
你能猜想出物体的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有什么关系呢?说出你猜想的依据。
B、设计实验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讨论中,学生主要集中: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C、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记录数据,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收集数据
质量m/kg
0.05
0.1
0.15

重力G/N
0.49
0.98
1.47

G/m的比值
9.8
9.8
9.8

绘制图像
D、分析论证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和画出的图像,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与你的猜想一样吗?
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相同;图像大致是一条直线,得出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实验结论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其关系可以用公式 ,即 G=mg,该公式还可变形 ,g =9.8N/kg
说明:一般情况下g取9.8N/kg,粗略计算时取10N/kg。在地理不同位置g的值是会变化的。因此,重力除了与质量有关系,还与g值有关系。进行国际贸易交易的时候,用质量而不用重力进行测量。
易错点:你认为1kg=9.8N对吗?
分析:不对,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直接相等。
E、评估
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设计有不合理之处吗?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新的发现或疑问?
(2)重力的方向
演示如图所示的实验,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介绍重力方向总是向下的应用:
用重垂线查检墙是否竖直
用重垂线查检画挂得是否正
用水平仪查检桌面是否水平
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重力的方向到底指向哪里?
(3)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
如: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光盘(唱片)的重心在它的圆心上.
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球的重心在球心
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三、课堂小结
1、重力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G
2、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 g
G — 重力— 牛顿(N) m — 质量 — 千克(kg) g — 重力常数— 9.8 N/kg
3、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
在物体的重心上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