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7.3重力》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
明确G与m的关系,以及运用G=mg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重力的概念
1、定义:由于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施力物体:____;普遍性:地面附近的____都受到重力作用。
2、物体受到的重力用字母___表示,单位是___。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
重力的三要素
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物体____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____。
2、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不同的物体重力不同,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重力的大小可能与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据记录表格:
钩码的质量/g
钩码所受重力/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
100
200
300
实验结论:
(1)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越____,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质量成____比,比值为____。
(2)在这里,重力用___表示,质量用___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用___表示,则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表示为____。
(3)g=9.8牛/千克,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重力的方向:______。重力方向的应用:利用____来确定竖直方向,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4、
重心的概念:重力在物体上的____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位置的确定: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____上
达标测试
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跟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在空中高速飞行的火箭不再受到重力作用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9.8 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A.9.8N等于1 kg B.质量为9.8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C.9.8 kg等于1N D.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是指物体的几何中心 B.同一物体,形状改变时重心也有可能改变.
C.重心总在物体内部 D.重力作用在物体的各部分,因此一个物体的重心有多个
4、关于质量和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与重力是一回事,质量大的重力大 B.质量与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C.在同一地点,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一定相等 D.买米和背米时,人们只关心重力
5、一个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有人在地球上的质量是60 kg,到月球上他的重力为:( )
A.60 N B.588 N C.98 N D.10 N
6、质量是10kg的木块放在斜面上,则它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___N,方向____,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
7、已知物体的质量,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公式是____,其中G表示物体的____,它的单位要用____,m表示物体的____,它的单位要用____,公式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8、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3:1,则二者所受重力之比是____。
9、一个质量为40 kg的学生,在地面上时,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约为____N。
达标测试
1、D
2、D
3、B
4、C
5、C
6、98 竖直向下 地球 木块
7、G=mg 重力 N 质量 kg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8、3:1
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