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2-13 12:5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是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同学习力一样,学生必须经历对重力的感知、描述和测量等过程,最终形成来认识重力。同学习力一样,学生必须经历对重力的感知、描述和测量等过程,最终形成对重力的整体认识,同时,这又对第一节认识力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3、了解重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感知重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重力文献应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四、教学手段
实验、课件、归纳
五、板书设计
重力
产生原因:地球吸引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 大小: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
作用点:重心
施力物体:地球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 明
引入
新课
播放课件:
1.(彩色动画)无重力的猫
提出问题:(激励启发)
(1)在地球上小猫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2)你都知道在地球上小猫会怎样?
(3)你能举出一些像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4)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生活实例:(图片展示)
(1)树上的苹果熟了落地;(2)小孩沿滑梯滑下地面;(3)美丽壮观的瀑布;
(4)抛出的球落地;
(5)树叶飘飘下落;
(6)运动员高台跳水。
提出问题:(深化知识)
(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2)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有重力作用,物体对地球有没有这种作用?
观察动画:
观看与重力有关的现象。
思考讨论交流:
(1)积极参与讨论并举例回答问题。
(2)讨论:
1.都受到力的作用才向下落
2.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归纳重力概念: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能够使物体下落的力)
思考分析,深化概念:
通过分析加深对力的相互作用的认识和明确重力产生的原因。
动画《无重力的猫》介绍了在失重情况下的小猫的表现,滑稽可笑。是学生在笑声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想到小猫失重的原因: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再结合生活中很多实际例子,使学生认识这个力就是地球施加的重力。引出本课的同时可以归纳重力的概念。
知识
建构
重力的方向构建:
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演示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1)粉笔头由静止自由落下的方向;
(2)把一小球用细线悬挂在水平放置的铁架台上(在小球下方放一个盛水的烧杯),观察细线的方向;
(3)把铁架台底座一侧稍微抬起(模拟在不同地面上的情况),在抬起过程中再次观察细线的方向。
提出问题:
(1)几种情况下观察的方向是否一致?
(2)与当地地面是否有关?是否与当地地面一定垂直?
应用:(介绍重垂线)
重力的大小构建:
适时提示:
(1)需要哪些器材,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的大小。
(2)测出一组数据能够说明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吗?
组织讨论,点评引导:
注意引导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一种分析形式:m1/m2=G1/G2得出成正比关系;另一种分析形式;G/m数值不变,即为恒量,这也是正比关系。最后教师给g的含义。
练习: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他所受重力是多少?如果把他抱起来,你所用的力至少是多少牛?
重心:
提出问题:
(1)重力的作用点叫做什么?
(2)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在什么位置?
(3)想一想: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模糊片面的回答)
“向下”“垂直于地面”
观察实验,归纳结论:
(1)悬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
(2)重力的方向是物体自由落地的方向,就是悬挂物体的细线自由下垂的方向。
教师点拨,澄清认识: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绝不是垂直于地面
举例应用:在盖房时检查砌的墙是否垂直;在挂画时,用重垂线方法使画放正等。
设计实验方案、选取器材、进行实验记录表格?
次数
质量(kg)
重力(N)
重力/质量(N/kg)
1
?
?
?
2
?
?
?
3
?
?
?
4
5
6
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相互交流讨论)
得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
尝试按数学关系写出表达式:
G/m=g(g=9.8N/kg)
变形后得出公式:G=mg
运用公式解题。
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课上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相互做一做,通过亲自体验,感悟出其中的道理。
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积极参与,实验展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竞争意识,认识到物理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垂直于地面与竖直向下的区别。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注意实验的器材选取,钩码的好处。多次的原因以及结论的分析,图像的画法的引导。
课堂
训练
1.选择题:
(1)如图是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2)一个被运动员踢出的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足球所受重力的情况是( )
A 不受重力 B 受到向前的重力
C 比静止在地面上时所受重力小得多 D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3)下列关于常数g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力是9.8牛
B 在地球表面,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C g=9.8牛/千克,表示9.8牛=1千克
D g是常数,因此,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月球受到的重力仍是9.8牛
2.填空题:
(4)重力的大小可通过 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它的挂钩上,当物体
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一位同学用重垂线很快地检测出旗杆是否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道理,利用重垂线也可做成 仪来检测桌面是否水平.
(6)请以“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重力的世界”为题,写出三个相关的场景:



3.作图题:
(7)如图,一重4牛的木箱静止在斜面上,作出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4.实验探究:
(8)①如图所示,把不同质量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分别读出它们的大小记在下面的表格中,并计算出每次重力和质
量的比值,根据上述实验与数据,得出结论如下: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0.10
0.20
0.30
②由①题可知,在一般情况下g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g值仍有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g值大小
地球纬度
地点
g值大小
地球纬度
赤道
9.780

广州
9.788
23°06′
武汉
9.794
30°33′
上海
9.794
31°12′
北京
9.801
39°56′
纽约
9.803
40°40′
莫斯科
9.816
55°45′
北极
9.832
90°
g值相同的城市是 ;
g值相差最大的两地是 ;
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5.计算题:
质量为0.5千克的物体,能否用最大测量值为5牛的弹簧测力计测其物重?
课堂
小结
例:桌面放置的球,一定受到什么力?因为什么?受到重力的方向向哪里?球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什么?能画出力的示意图吗? 如果这个球的质量是2千克,那么你能计算出这个球受到重力的大小吗?
总结本课内容,以题的形式总结,边练边回忆。改变单调的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