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2-09 22:2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第3课 土地改革学习目标1. 掌握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
2.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知识网络土地改革1950封建剥削无地或少地少数民族封建土地人民政权工业化一、单项选择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但是,很大一部分人民在经济上仍然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最迫切的要求是(   )
A. 得到土地 B. 反腐败
C.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 实现工业化
2. 右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AA一、单项选择题3. 下表为某村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与表中1953年数据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D一、单项选择题4. 据统计: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26.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0%。下列关于这种变化原因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 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一、单项选择题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B. 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C. 土地改革产生了新的富农
D.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一、单项选择题6. 在土地改革中,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一、单项选择题7. 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内容应围绕(  )
宣传土地政策 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土地房产所有证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开国大典 D. 政治协商会议A一、单项选择题8. 下表的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使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革命的完成 B.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 《共同纲领》的颁布 D. 开国大典的举行B一、单项选择题9. 中共十九大强调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回顾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急切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有(  )
①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②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 ③巩固人民政权 ④废除土地私有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 “土地改革后的农民为什么这样踊跃要求参军,为什么对抗美援朝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和政治上的觉悟?”材料中“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这两件大事的共同作用是( )
①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为开国大典准备了条件 ③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④使人民真正实现了翻身解放做主人的梦想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AC一、单项选择题11.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喜儿卖掉。喜儿逃进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后来该地区得到解放,恶霸被斗倒,喜儿获得解放。设想一下,1952年喜儿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①分到了土地 ②分到了农具和房屋 ③开始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④过上了小康生活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D一、单项选择题12. 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从1940年起,他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30多本共200多万字的日记,记录着家长里短、政策变化,特别是土地制度每一次变化带给农民的深刻记忆。下面的日记内容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 “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B. “(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
C. “干部脱离实际、胡吹虚报产量,和实际相去甚远”
D. “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A二、综合题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
材料二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速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农民迫切要求进行的“农民革命”是什么?该“农民革命”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土地改革。1952年底。二、综合题(2)“农民革命”的基本完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什么重大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二、综合题14.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现实篇——贫富不均 阻碍发展】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经济制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旧时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二、综合题【政策篇——有法可依 目的明确】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
展农业生产……
(2)材料二的内容所反映的文件颁布于哪一年?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1950年。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二、综合题【改革篇——土地改革 欢欣鼓舞】
材料三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到了土地、农具、牲畜和房屋;免去每年向地主缴纳的地租等。二、综合题【意义篇——农民翻身 巩固政权】
(4)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分析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否实现了。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
更加巩固。请再举出两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实现了。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等。二、综合题15. 短暂的票证时代带给我们诸多悲喜记忆。下面让我们从“票证”当中窥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变迁。观察下表,回答问题。
一位名叫孙克元的社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填写的一份“苦甜”账
——“永远的春天”博客《洛阳老票证》二、综合题(1)根据孙克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苦’情”,说一下生活“苦”的根源是什么。
(2)根据孙克元分得的财产,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内容。
(3)一份“苦甜”账,反映了时代的深刻变化。请指出人民生活由“苦”到“甜”的根本原因。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训练1. 以下两幅宣传图片共同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
A.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实行三大改造
C. 反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D. 发展农业生产A强化训练2.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我们常常从历史材料之中披沙拣金,集腋成裘,构建出一个历史想象的图景。假如想象土地改革后,你去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是(  )
A.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  
B. 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 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了房屋
D. 农民各有自己的土地DB强化训练4. (1950年12月25日)“要分地了,他们一大早就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洒满他们汗水的田里,等着乡政干部的到来。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这段农民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掀起了全国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 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基础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史海拾贝土地改革使西藏农奴和奴隶成为土地的主人
  在西藏民主改革中,通过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和奴隶成为土地的主人。
  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
  据统计,在改革中,国家共支付4 500多万元对1 300多户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和代理人的90万亩土地和82万多头牲畜进行赎买。共没收和赎买农奴主土地280多万亩,分给20万户约80万农奴和奴隶,农奴和奴隶人均分得土地3.5亩多。史海拾贝  世代为奴的劳动人民站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彻夜狂欢,他们欢呼:“达赖的太阳照在贵族身上,毛主席的太阳照在我们穷人的身上。现在达赖的太阳下山了,我们的太阳升起来了。”
  民主改革使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第一次成为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主人,焕发出了空前的生产和生活热情,迅速改变了西藏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条件。
  据统计,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1960年,西藏全区的粮食总产量比1959年增长12.6%,比土地改革前的1958年增长17.5%;牲畜存栏头数比1959年增长10%。